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在高中体育特长生的教育中,急需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他们的品行、文化课学习和业余训练如何协调并多元化发展。如何规范体育特长生的品行、帮助他们合理分配文化课学习和业余训练的时间、确定他们文化课学习的目标以及此目标达成的途径和方法、合理控制他们业余训练的运动量和强度,使这三方面得到有机整合,是高中体育特长生教育目标达成的关键。例如:学校运动会是体育特长生展现风采的时刻,当他们取得好成绩好名次的时候,老师和同学为他们喝彩、鼓舞。在学校,体育特长生是非常具有表现力的群体。但也是因为他们这种活跃的特性,影响了他们在文化课学习上的进步,导致体育成绩好,文化成绩比较落后的状况。因此,适应素质教育和特长发展,使他们的成材几率最大化、成材质量最优化,是我们研究的目的所在。
关键词:高中体育;特长生;多元化;发展途径
一、 端正态度,加强素质教育
现在大部分的特长生抱着随波逐流的心态和“踩踏板”的不良动机选择了体育专业,教师作为管理者要以身作则,言传与身教相结合,用道理和制度去规范其行为,树立其正确的人生观。特长生的共同点,就是过分依赖自己的体育特长优势,而忽略了文化成绩的学习。因此,我们认为,要改变特长生的专业素质与文化成绩不平衡的情况。首先,应加强他们自身素质的提高,转变思想意识。笔者在田径训练中,要求队员按时训练,按时结束,严格考勤,强化他们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培养他们不服输的顽强精神,并坚持每周进行一次思想总结,把自己在文化课学习和体育训练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让大家进行讨论,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进步,激发他们学习文化课的动力和自信心。针对提出的问题,我们认为首先是端正大家的思想态度,虚心求教,静下心来一点点努力,积极地投入到文化课学习中去,把文化课学习看得与体育专业训练同等重要,两者缺一不可,只有两方面都提高了才能保证未来具有更好的发展。
二、 切实抓好训练、文化、生活管理
体育特长生性格比较活跃,头脑也比较灵活,他们之所以文化成绩比较落后,不是因为他们头脑笨,而是因为没有协调好训练与学习之间的矛盾,把重心过多地放在了训练上,而忽视了文化学习的重要性。对此,我们对体育特长生的管理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加强管理,激发体育特长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学校领导既要重视体育特长生的训练,又要重视他们的学习。班主任、任课教师和体育教师要对体育特长生齐抓共管,综合管理,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要以班主任为主,与任课教师、体育教师紧密配合,摸清每个体育特长生的学习底子,帮助他们制订切合个人实际的学习计划,特别要注意文化课学习的奋斗目标,建立学习档案。每学期开始、期中、期末要召开联席会,班主任、任课教师介绍学习情况,做到每个相关教师对体育特长生的学习情况心中有数,便于齐抓共管。
2. 帮扶结合,抓好文化课管理。目前,体育特长生的文化学习是重中之重,他们在体育专业上可以取得优异的成绩,却不能为自己考取满意的文化课分数,这种不均衡,制约了体育特长生的发展。因此,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文化课管理制度,把体育教师、班主任和家长有效协调起来,三管齐下,综合管理。
首先,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既要满足体育专业训练进度,又不能耽误学习时间,我校各个训练队伍都是安排在下午第三节课至晚自习前这一个半小时里,周末适当延长训练时间,这样既保证训练时间可以正常进行,又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学习时间不受影响。
其次,以体育教师为主,与班主任、家长紧密配合,把学生在学校和家里的学习情况结合起来,切合个人实际制订出学习计划和个人目标。每年我校都有体育专项考高分或达到二级、一级水平的特长生,但都因为文化成绩没上线,而与自己理想的大学失之交臂。所以,在学习管理方面,我们各个体训队的教师每月都会与班主任组织召开总结会议,因材施教,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制定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行教育教学。如果学生在学习上抵触情绪比较大,我们就会及时与家长联系,共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关心学生成长。这样一来学生得到的关注多,自然会认真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学习成绩也不断进步。
最后,抓好队员课外辅导和赛后补课是重要一环。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科学的安排辅导时间,比如,在训练调整期可以增加晚自习的时间;在比赛结束后的休整期,可以减少周末训练时间,增加周末补课时间,做到灵活机动。逐步缩小他们与其他学生的文化水平差距,为体育特长生提高文化课成绩创造良好的条件。
3. 科學安排训练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高中阶段训练的特点是“业余训练”,在制订计划时,既要注意为国家培养、输送体育人才,又要注意让学生得到多方面的发展,不要把体育专业队的一套训练方法硬搬到高中学生中来,重点应放在打好基础、循序渐进,常年坚持,进行系统、科学的训练。体育特长生的作息时间应与学校整体作息时间表相结合,早上训练时间不宜过长,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不宜过大,以避免影响上午的学习;傍晚训练结束时间应控制在晚饭前半小时,以免错过晚饭时间,影响正常晚上自主学习。
总之,如何建立和运用好体育特长生的多层教育管理机制,使中学体育特长生能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对学校特色教育的发展、对培养体育人才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只要大家用发展的眼光、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去看问题,解放思想、勇于实践,充分利用学校丰富的体育特长生资源,必能结出丰硕的特色教育成果。
作者简介:
周建波,四川省绵阳市,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
关键词:高中体育;特长生;多元化;发展途径
一、 端正态度,加强素质教育
现在大部分的特长生抱着随波逐流的心态和“踩踏板”的不良动机选择了体育专业,教师作为管理者要以身作则,言传与身教相结合,用道理和制度去规范其行为,树立其正确的人生观。特长生的共同点,就是过分依赖自己的体育特长优势,而忽略了文化成绩的学习。因此,我们认为,要改变特长生的专业素质与文化成绩不平衡的情况。首先,应加强他们自身素质的提高,转变思想意识。笔者在田径训练中,要求队员按时训练,按时结束,严格考勤,强化他们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培养他们不服输的顽强精神,并坚持每周进行一次思想总结,把自己在文化课学习和体育训练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让大家进行讨论,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进步,激发他们学习文化课的动力和自信心。针对提出的问题,我们认为首先是端正大家的思想态度,虚心求教,静下心来一点点努力,积极地投入到文化课学习中去,把文化课学习看得与体育专业训练同等重要,两者缺一不可,只有两方面都提高了才能保证未来具有更好的发展。
二、 切实抓好训练、文化、生活管理
体育特长生性格比较活跃,头脑也比较灵活,他们之所以文化成绩比较落后,不是因为他们头脑笨,而是因为没有协调好训练与学习之间的矛盾,把重心过多地放在了训练上,而忽视了文化学习的重要性。对此,我们对体育特长生的管理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加强管理,激发体育特长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学校领导既要重视体育特长生的训练,又要重视他们的学习。班主任、任课教师和体育教师要对体育特长生齐抓共管,综合管理,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要以班主任为主,与任课教师、体育教师紧密配合,摸清每个体育特长生的学习底子,帮助他们制订切合个人实际的学习计划,特别要注意文化课学习的奋斗目标,建立学习档案。每学期开始、期中、期末要召开联席会,班主任、任课教师介绍学习情况,做到每个相关教师对体育特长生的学习情况心中有数,便于齐抓共管。
2. 帮扶结合,抓好文化课管理。目前,体育特长生的文化学习是重中之重,他们在体育专业上可以取得优异的成绩,却不能为自己考取满意的文化课分数,这种不均衡,制约了体育特长生的发展。因此,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文化课管理制度,把体育教师、班主任和家长有效协调起来,三管齐下,综合管理。
首先,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既要满足体育专业训练进度,又不能耽误学习时间,我校各个训练队伍都是安排在下午第三节课至晚自习前这一个半小时里,周末适当延长训练时间,这样既保证训练时间可以正常进行,又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学习时间不受影响。
其次,以体育教师为主,与班主任、家长紧密配合,把学生在学校和家里的学习情况结合起来,切合个人实际制订出学习计划和个人目标。每年我校都有体育专项考高分或达到二级、一级水平的特长生,但都因为文化成绩没上线,而与自己理想的大学失之交臂。所以,在学习管理方面,我们各个体训队的教师每月都会与班主任组织召开总结会议,因材施教,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制定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行教育教学。如果学生在学习上抵触情绪比较大,我们就会及时与家长联系,共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关心学生成长。这样一来学生得到的关注多,自然会认真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学习成绩也不断进步。
最后,抓好队员课外辅导和赛后补课是重要一环。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科学的安排辅导时间,比如,在训练调整期可以增加晚自习的时间;在比赛结束后的休整期,可以减少周末训练时间,增加周末补课时间,做到灵活机动。逐步缩小他们与其他学生的文化水平差距,为体育特长生提高文化课成绩创造良好的条件。
3. 科學安排训练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高中阶段训练的特点是“业余训练”,在制订计划时,既要注意为国家培养、输送体育人才,又要注意让学生得到多方面的发展,不要把体育专业队的一套训练方法硬搬到高中学生中来,重点应放在打好基础、循序渐进,常年坚持,进行系统、科学的训练。体育特长生的作息时间应与学校整体作息时间表相结合,早上训练时间不宜过长,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不宜过大,以避免影响上午的学习;傍晚训练结束时间应控制在晚饭前半小时,以免错过晚饭时间,影响正常晚上自主学习。
总之,如何建立和运用好体育特长生的多层教育管理机制,使中学体育特长生能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对学校特色教育的发展、对培养体育人才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只要大家用发展的眼光、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去看问题,解放思想、勇于实践,充分利用学校丰富的体育特长生资源,必能结出丰硕的特色教育成果。
作者简介:
周建波,四川省绵阳市,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