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中华民族复兴与中国宗教的适应性发展

来源 :商业2.0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meila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D635 文献标识码:A
  摘要:当代中国宗教总体呈现平稳发展的局面,由于信仰宗教的人数日益增多,不可避免地增加了中国宗教在未来的影响力。中国宗教作为中国文化体系的组成部分,与民族复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当代中国宗教的适应性发展,首先应该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提升宗教界领头人民族振兴的使命感;其次是从宗教界内部出发,严肃门风,培养龙象之才;再次,要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观,使社会大众对中国宗教建立客观准确的认识。
  关键词:民族复兴;中国宗教;适应性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完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的陈列后,不无感慨地说: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每个人都有梦想,现在大家讨论中国梦,何谓中国梦?总书记表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因为这个梦想,凝聚和寄托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一种共同期盼。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样的一份义不容辞,不会因性别,年龄,民族,以及是否有宗教信仰的不同而有不同,相反每一个社会角色都在其中承担着不可缺失的责任,在这里笔者想就中国宗教,浅谈其在民族复兴中可能的适应性发展。
  一、当代中国宗教发展状况及分析
  总体来说,中国宗教目前已经转入了一个相对平和的发展时期,宗教界普遍认为,最近几十年,堪称中国宗教发展的“黄金时期”,当前,中国宗教的发展状况有着发展速度趋热化与信仰结构均衡化的特点。
  宗教的快速发展趋热化,主要表现在信教人数的增长,据2014年4月1日中国民族宗教委员会对于我国宗教的基本情况介绍,就佛教而言,目前,全国共有开放的佛教活动场所约3.3万处,其中藏传佛教寺院3600多所,南传佛教寺院1700多所;全国共有佛教教职人员约22.2万人,其中藏传佛教约14.8万人,汉传佛教约7.2万人,南传佛教约2000人;全国有佛教类宗教院校38所;信仰佛教的人数众多,但难以统计。①再以基督教为例,2009年我国的基督徒约2300多万人,是新中国建立初期信徒人数70万的三倍多,其中,1993年以来信教的基督徒占信徒总数的73.4%,表明近年来我国基督徒人数不但增长迅速,而且发展速度呈加快上升态势。②
  在以前,中国的信众主要有“五多”的特点:年龄上以老年人居多,性别上以妇女居多,文化程度上以低文化水平者居多,在城乡分布上以农村群众居多,在区域分布上以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居多。③但是近些年来的数据反应出,中青年信教群体的比例开始增多,这一比例的增加,可以打破以往“五多”的特点,首先,在年龄构成上,年龄比例下降,在文化程度上,整体文化水平有相对的提高;同时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迁徙以及城市居民信徒增多,也就打破了以往城乡信众比例单一的局面,更使经济发展较快区域的宗教信仰呈较快抬头的形式。
  综合来说,信仰群众的增多以及我国宗教“五多”特点的逐渐瓦解,这虽然会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趋势,但随着信教群众中知识分子,高收入者,城市居民和中青年比例的增加,势必会对我国宗教的未来不论有着很大影响。
  二、中国宗教与民族复兴的关联性
  纵观历史,宗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成分,凭借着其自身特点,从古至今一直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夏商被看做是中国阶级国家的形成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国宗教一方面既保留了原始的鬼神崇拜以及各种巫术法术,但另一方面,随着奴隶社会向私有制社会的转型,中国宗教逐渐形成了有利于社会统治团结的宗法性宗教。虽然血缘不同,但是尧舜禹以后的人们都自称为炎黄的后代,所属“百姓”本是数以百计的氏族或部落,但也自认为是炎黄子孙。④自周代起,人们普遍开始崇天祭祖,周人的统治者自称“天子”,代表着“天”在人间的最高统治力量,这种绝地天通的能力,使“天子”成为人间的崇拜对象,百姓对其必须是遵从认同,否则就会忤逆上天遭受惩罚。但是随着历史发展,这种宗法性统治也参杂了道德性的评价“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⑤。拥有至高无上力量的“天”可以依其“子”的德行来任用或者罢免,因而这也促成了一个朝代被更替时,取代者总会想尽办法,取得宗教意义上赋予的神圣性,来使自己名正言顺,再次达到民族的统一与和平。
  同时,一个民族的兴旺与繁盛,从宗教的教义精神来看,也可以有着独特的贡献。美国宗教社会学家贝格尔曾突出的强调宗教对整个社会保持和发展良好秩序有着重大功能,对于这样的功能,他曾用过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宗教是社会的“神圣的帷幕”,不论是何种宗教,都会有其特定的宇宙观来诉说整个世界的存在,是有其特定的秩序与神圣性,这也就是贝格尔将宗教说成是“建立神圣宇宙的活动”的原因。⑥就基督教来说,创世纪中,上帝花七天创造了整个世界,前六天为人类创造了被管理的对象,在最后一天,依照自己的模样创造了世界的管理者——人类。其中不仅有一定的逻辑性,也有着严格的宗教意义。依照宗教宇宙观点,人类需按照上帝赐予的福祉,好好发展,好好生活。同样,不论是何种宗教都有着其特定的禁忌与对崇拜对象的契约,这样的禁忌与契约对于培养人遵从社会法治条例,努力建设发展本民族社会是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的。例如,在工业革命时期,达尔文教派就曾强调,努力工作是实现宗教理想的一条途径,因此,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有了其宗教上的支持,虔诚的基督徒们很少或根本不会考虑自己处于哪一个阶级,他们思考的也就只会是努力工作,完成主赋予自己的责任与义务。这样的契约精神,对于中国的民族复兴也是不可或缺的。
  三、中国宗教的适应性发展
  中国宗教伴随着新中国的发展,从岁月里一起见证中华民族的命运。从当前中国宗教现状来看,目前是局面稳定,但信仰群众社会身份变得更为复杂。笔者认为,探讨中国宗教的适应性发展,需要从这些拥有多重社会身份的人群着手。作为领导层,就需要对其从整体的政治方针上去引导;作为潜心修行的宗教家,就需要使其树立高尚的宗教情怀;作为国家未来希望,接收教育的大众,则更应与中国教育界接轨,使不论是信教的群众,还是不信教的群众,对宗教都有正确认识,能够互相了解包容。   (一)从宗教政策上讲
  1993年11月7日,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就曾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提出“民族、宗教无小事”的论断,全面要求全党对民族宗教问题不能掉以轻心。对待宗教问题,强调了三句话:“一是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二是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三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⑦
  我国是一个包容性的国家,在宗教信仰方面遵循的是人民的意愿,强调信仰自由。但是,在宗教事物管理中,我国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领导人不会管理,不敢管理,乱管理的现象。因为宗教问题复杂,有的干部认为这是人民思想问题,不好干涉,因此放任自流,其结果是正常的宗教活动得不到保证,混乱现象得不到治理,尤其是现在宗教界存在着隐患,滋长了一些未进行登记的地下教会组织,甚至是违法的邪教组织。像山东的招远血案,犯罪者就是“全能神教”——一种边缘化邪教组织的信徒。因此,在宗教事务管理中,要对干部普及法律知识和加强宗教政策的教育,认真学习宗教政策,联系当地的实况与自己的工作实际,及时对工作中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客观基础,以及是党和国家对宗教进行社会管理的基本目标。要从历史中充分认识到宗教的“五性”特点,1990年7月14日,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统一战线工作的通知》中,就第一次提出
  “要引导爱国宗教团体和人士把爱国与爱教结合起来,把宗教活动纳入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同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⑧
  (二)从宗教界的角度出发
  宗教,只要其存在一日,它作为维系和创建稳定社会的一种特殊工具,便永远承担着一种特别的社会群体和意识形态无法完全取代的特殊使命。⑨因此作为宗教界人士,是需要有着强烈的社会使命感与责任感。古往今来,不论是“一言止杀”的丘处机,还是大力提倡“非暴力”维护黑人权利的马丁.路德.金牧师,或是在多次地震灾害中,中国宗教界积极的以捐赠与慈善法会的形式安抚受伤群众,这些都向社会显现了当代中国宗教所含的传教与社会使命的“双轨使命”。正如1947年,中国著名哲学家贺麟先生所提倡的中国宗教精神,他认为宗教精神才是宗教的本质,这样的宗教精神包含宗教观念、宗教信仰、宗教需要。宗教情感在内,是一种追求真理和理想的、百折不挠的超越现实的精神,是一种充满爱心、舍己为人、胸襟广阔、谦卑朴实的超越自我的精神,同时还是为科学、民主、工业化奠定精神基础的近代精神。⑩
  作为宗教界的一员,更是社会的一员,为了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主动与时俱进。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科技发明层出不穷,学会高科技,利用高科技,这些都能为信众接受教训以及自身修持带来便捷。所谓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现当代的宗教不应像以往拒绝与世俗交流,真正的动态应恰恰相反,正如太虚大师所提倡的“人间佛教”的理念,中国宗教需要的是各个宗教内部互相交流,对外进行积极对话,将各自的宗教理念用于社会,服务于社会,以此来改良社会,使人类更为进步。
  (三)从教育学科上讲
  1964年,任继愈先生负责筹建国家第一个宗教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并开始于1978年起招收宗教学硕士生、博士生,1985年起与北大合作培养宗教学本科生,为国家培养大批宗教学研究人才,自此宗教学作为一门学科正式引进我国。宗教学用英语表示为“Religious Studies”或者“Study of Religions”,从字面理解,可以认为是研究宗教信仰的一门学科,一般指探索宗教的产生与演化过程,描述宗教的现象和本质内容,揭示宗教与人类生活和文化形式之相互关系的综合性学科。
  在这里,笔者单独从教育学科出发,着重提出宗教学的概念,主要是认为未来中国宗教的适应性发展,一方面是由国家政府来引导,一方面由宗教界人士积极配合,但正如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所强调,历史应是由广大群众所决定的,因而,宗教的发展趋势势必主要取决于广大的群众。尤其是当代经济高速发展,相较于过去,接受高素质培养的人才越来越多,这些人才不论是有无宗教信仰,在将来各行各业中,也将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因此,推行宗教学的大力发展,意在让普遍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对宗教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客观公正的明白宗教的社会功能,了解宗教在全世界的影响以及所带来的利弊,唯有树立了正确地认识观,对于社会中尤其是一些打着宗教旗帜的非法行为,才能更好的起到防范作用,甚至,对于志向从政的高级人才,对宗教有一定的理论了解,对于我国的宗教事务管理也会更加得心应手。当然,目前推动一门学科的发展,需要国家耗费大量的心血,而且对于宗教学普行的收益效果,短期内是很难见到成效,甚至成效甚微,但正如国家推行全民素质教育一般,潜移默化中,哪怕仅仅是一小步,也会是中国伟大复兴之路前进的一大步。
  四、总结
  民族复兴之路注定漫长且艰难,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作为中华儿女最为期盼的事情,回顾历史,宗教与一个国家的命运总是相生相伴,各大宗教及其重要的宗教思想家都曾为社会做出彪炳史册的贡献。我们很庆幸现在身处于一个宗教相对稳定时期,这样我们也就更可以对当代的中国宗教充满信心,相信随着对当代中国宗教现象的客观分析,对未来社会砥柱的重视和培养,坚信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宗教不仅应当,而且也完全能够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里做出特殊的贡献。
  注解:
  ①国家宗教事务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编写.我国宗教的基本情况[N].中国民族报,2014-03-19.
  ②杜玉芳.当代中国宗教发展的现状及趋势[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10(第5期).
  ③江国强.把握两个“1亿多”做好民族宗教工作[N].中国民族报,2013-10-18.
  ④吕大吉.宗教学纲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第199页.
  ⑤杨伯峻,杨逢彬译注.孟子译注[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11-1.
  ⑥彼得·贝格尔著,高师宁译,何光沪校.圣神的帷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第33页.
  ⑦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综合研究组等编.新时期宗教工作文献选编[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10:第251页.
  ⑧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综合研究组等编.新时期宗教工作文献选编[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年:第178页.
  ⑨段德智.社会和谐与宗教承担[N].中国宗教学术网,2011-2-18.
  ⑩朱越利.宗教信仰与社会使命[N].中国宗教,2013-01-30.
  任继愈主编.宗教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年:第672页.
  作者简介:
  汪承,女,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2013级宗教学专业硕士。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  摘要:在解决乡镇企业的资金优化配置问题时,我们必须以现有的财务管理状况为出发点,来切近实际的展开对相关主题的讨论。通过对优化资金配置内涵的解析和财务工作功能定位,其工作模式需要从:协助企业管理层建立资金配置目标、根据企业的实际制订资金配置计划、从动态视角实施资金配置监管活动、结合业态完成对资金配置结果评价等四个方面展开构建。  关键词:乡镇企业;资金配置;财务
期刊
中图分类号:D61文献标识码:A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水平直接决定了国家现代化的路径和可能。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对于中国的政治发展,乃至整个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来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
期刊
中图分类号:C913.6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根据我国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査公布的数据,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339724852人。65岁以上(含65岁)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城市60岁以上老人(含60岁)按该比例计算可达89314349人,65岁以上老人(含65岁)可达59744968人。农村60岁以上(含60岁)老人按上述比例计算可达
期刊
中图分类号:D630文献标识码:A  摘要:社会成长本身就取决于国家的权力自觉,社会治理也是政府自我调适和重新定位的结果。这是因为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面临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社会问题和社会事务增多的情况下,政府通过激发社会各种力量,通过不同方式、手段,来解决共同面临社会公共问题,取得了显著成效。政府和社会各类组织间互信、合作关系的形成与发展,是社会治理的核心环节,也是政府关于自身在社会管理中的重
期刊
中图分类号:D262文献标识码:A  摘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是我们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的中央会议,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立了总目标和总任务,对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将依法治国提升到新的历史高度,标志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跨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所以我们要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对我
期刊
中图分类号:F840文献标识码:A  摘要:养老保险制度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我国的养老保险模式经过多年实践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与社会保险制度的公平价值相违背。本文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中有关公平问题进行讨论,从现状和问题入手,通过深入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案。  关键词:养老保险;公平;差距  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中不公平的现状  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情况来看,有很多涉及资源分配不公平的
期刊
中图分类号:B822.9文献标识码:A  摘要:在我国,反对贪建设一直是政治话题中的热点,法律制度上的反贪建设更是我国纯洁党员队伍建设的重点。但就目前我国公共领域中的贪污腐败来看,法律制度能够保证腐败不至于过于泛滥,却不能有效的防止权力的滥用,而公务员道德伦理从理论意义上可以让公务人员从心理层面对腐败进行抵制,从根源上对腐败进行预防。在一切活动中,“防犯于未然”远比“惩犯与既然”更为重要,前者可以
期刊
中图分类号:D267文献标识码:A  摘要:共产党员是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生力军,特别是在工程建设中,有效的培养共产党员的“责任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健全党建工作的“教育培训机制、创先争优机制、监督检查机制”;促使共产党员发挥“勤于学习、甘于奉献、勇于拼搏”表率作用,将有助于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更上新的台阶。  关键词:工程项目建设;党员先锋模范  通过有效发挥共产党员在
期刊
中图分类号:F293.3文献标识码:A  摘要:住房是一国居民的基本生活资料。而住房问题不仅是涉及国计民生的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国民生活质量和国家和谐稳定的社会问题。近年来,城市住房价格的过快上涨,住房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导致城市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日益突出。  关键词:城镇低收入人群;住房保障制度;政策选择  一、导论  低收入人群一直以来都是社会保障体系关注的对象。对于低收入人群的社会
期刊
中图分类号:F812.0文献标识码:A  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有很大比例,是一个促进经济增长的潜在市场,国家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目的是增长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使我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强国。我国多数农村地区,买卖商品比较困难,大多商品还得去城市买,给农民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农民是个弱势群体,农村流通体系的建设离不开政府公共财政的支持。本文通过对公共财政支持农村流通体系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