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5月18日,本来这是个“吉利”的日子,著名的贵州茅台股份有限公司打算利用这个日子召开一个经销商大会,然而,就在这一天,贵州省委常委会经研究决定,对贵州国资委原副主任、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原总经理乔洪进行立案调查,并采取“双规”措施……
“不会给自己任何亲属批一瓶酒!”
2001年8月的一天晚上,正在江苏省南京市出差的贵州茅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茅台酒厂)总经理乔洪忽然接到远在贵阳市的四弟乔树的电话,乔树说:“哥,听说你们厂的酒又要涨价了,这个消息是不是确切?我想囤点酒等着涨价赚点钱,你看行不行?”乔洪当即表示:“我上任时就当着全厂职工的面表过态,不让一个亲属在厂里工作、不让一个亲属利用茅台酒赚钱,你的事情我帮不上忙。”说完就挂了机。
乔洪1953年出生于贵州省毕节市,“文革”时,别人都上山下乡了,他却去当了兵,文革快结束时,他转业回到毕节进了市广播事业局当了个办事员。但是,当时的干部讲究的是要“四化”,其中有一条就是“知识化”,而当兵出身的他文化程度不高,很难在官场上有什么发展,于是他想到了到高校去“镀金”。镀金结束后,他果然开始一路高升,先是在原毕节地委机关任秘书,然后是科长、共青团毕节地委书记,然后又被下派到毕节地区的纳雍县任县长,几年后被调回毕节,任地区轻纺工业局局长。1996年,43岁的乔洪通过公开招聘考试,顺利获任贵州省轻纺工业厅副厅长,主管全省酒产业。2000年机构改革,正巧茅台酒厂上市需要总经理,于是他被任命为贵州茅台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千万不要觉得这个职位只是个酒厂厂长,由于茅台被誉为国酒,驰名海内外,不光年营业额数十个亿,它的年税收就占贵州省全省税收的10%以上,是个大财神,而且因为茅台酒常年成为国宴用酒,很多领导对茅台酒青睐有加,在茅台酒厂的库房中,就存放着很多每坛上百斤的茅台酒,其中,被一些领导干部封存寄存在此的酒坛不胜枚举,所以各级领导经常光顾茅台,因此,无论从经济上说还是从政治上说,能当茅台酒厂的总经理都是个肥缺。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乔洪刚刚走马上任时,就给自己定下规矩:不让自己的任何亲属借自己的光从酒厂得到什么好处。他多次当着经销商的面和全厂职工表示:“我乔洪绝不会让自己的任何亲属在酒厂任职、不会给自己的任何亲属批一瓶酒!”
然而,因为茅台酒厂坐落在一个小小的千年古镇茅台镇上,又是一个老国企,所以企业内部盘根错节,实际上在酒厂里一家几代都在酒厂工作的比比皆是,再加上酒厂在省里的地位和经常受到各级领导的关心,所以工作了一个阶段后,乔洪就发现,茅台酒厂就像是个被大人宠坏的孩子,内部管理比较混乱,如果有人想从中弄些好处的话,简直是易如反掌。不说别的,就说批条子发酒吧,因为毕竟茅台酒名气太大,而生产能力又非常有限,所以真正的茅台酒在国内外市场销售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就国内市场而言,各省的普遍缺口在20%以上,此次他到江苏市场考察发现,在江苏,茅台酒的缺口至少在40%以上。
当然,应该说,自从乔洪上任茅台老总后,贵州茅台的业绩还是有很大提高的。在乔洪2000年加入茅台之前,茅台几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市场销售。乔洪入主茅台的头几年中,茅台与白酒行业另一著名企业——四川五粮液的差距拉得很大,一度年销售额只有五粮液的一半左右。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乔洪加强了整个营销和渠道的建设,经常在全国各地跑市场,想了很多办法。这样一来,起到了明显的效果,到2004年,茅台酒厂已经实现销售收入30.1亿元,同比增长25.4%,虽然销售额还不及五粮液一半,但净利润却紧逼五粮液,达到8.21亿元,同比增长了39.8%。2006年,茅台酒厂的销售额已经达到48.96亿元,净利润1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和34%,作为上市公司,茅台股份也是一路走红,每股收益高达1.59元,发展势头良好。2007年第一季度,公司主营收入和净利润又同比上升17%和24%。乔洪还特别注重终端市场的建设,在他的主导下,2001年,茅台酒厂就开发了年份酒,2006年茅台年份酒销售额达7.5亿元,占茅台总销售额约12%。茅台酒厂每年为国家纳税13亿元,为仁怀市纳税7亿元。2006年度贵州省GDP总量是2259.67亿元,省财政收入是448亿元,而茅台的收入达48.96亿元,占贵州省财政收入1/10以上。业内人士认为主管销售的乔洪对这些成绩都“功不可没”。
囤酒老鼠仓
由于茅台酒供不应求,作为分管销售的总经理,乔洪上任伊始,就被各地要酒的电话搞得焦头烂额,但通过平衡,他总算把局面维持住了。为了能求得全国市场的基本平衡,在酒厂,只有集团董事长季克良、上市股份公司董事长袁仁国和他总经理乔洪有批条子发酒权。要知道,一瓶普通的茅台酒,至少能给经销商带来近200元的纯利润,如果是年份酒,一瓶的纯利润就可能是数百元甚至上千元,在经销商看来,茅台酒就是“液体黄金”,主管销售并能批酒的乔洪就是“财神爷”,因为能从茅台酒厂搞到酒,那就是哗啦啦响的钞票啊!
为了用“价格杠杆”来平衡茅台酒的供求关系,从乔洪上任总经理开始,茅台酒就不断地涨价,谁知这样一来,茅台酒就更紧张了,因为谁要是能在提价前弄到几箱茅台酒,涨价后一出手就能赚取巨额利润。这也正是四弟打电话找乔洪的原因,没想到乔洪坚持原则,一下子就把四弟给挡了回去。
然而,四弟乔树并没有死心,等到乔洪回到贵州后,他再次找到乔洪,死缠硬磨,一定要哥哥批一些酒给他。乔洪被缠不过,再一想,酒厂有那么多人利用茅台酒发了财,自己就是批一点酒也是权限之内的事,只要做得隐秘一些,别人也不会知道,为什么别人的亲属能借茅台发财,我乔洪就不行?
兄弟俩把头碰在一起商量了半天,最后,喬洪以江苏省茅台酒市场缺口太大为由,批了一批酒给江苏省经销商忽某。然后他打电话给忽某,指示对方让一些酒给自己的弟弟。茅台老总的话忽某岂敢不听,再说还是给乔洪的弟弟,于是乔树得到了30箱茅台酒。
果然,茅台酒很快又涨了价,乔树一转手就赚了一大笔钱。
乔树在贵阳市开了一家注册资金为50万元的“三森”贸易公司,经营范围为包装物品、日用百货、办公用品及设备、工艺品等11项。但是,这年头生意并不好做,当年他苦心经营了一年,账面上只盈利2万多元。没想到,这次哥哥光是批了个条子,他弄了几十箱酒,一转手就赚了几十万,这钱来的也太轻松了,让乔树一下子尝到了利用茅台酒赚钱的甜头。他心想,茅台总经理是我哥,这个条件我不利用,岂不是傻瓜?于是他干脆给自己的三森贸易公司做了有关经营范围的变更,在经营范围里增加了一项,就是瓶装酒业务。
四弟利用茅台酒赚了大钱的消息很快就在乔洪的亲属中传开了,于是他的二弟、三妹和儿子乔木等人纷纷加入,都想从中捞点好处。到了后来,乔洪的妻子也加入了进来。按说乔洪的妻子是不应该这么做的,因为她曾是检察官,乔洪到茅台酒厂任职后,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年仅47岁的她就提前退了休,她应该知道这样做是犯法的。但是,也正因为退休没事,再加上巨额利益的驱使,让她也加入了利用丈夫的权力囤酒赚钱的队伍。
就这,乔树还不过瘾,2006年,他干脆借助哥哥乔洪的关系,跟别人合伙建了一家酒厂,专门生产经营假茅台酒。
从2001年8月到2007年3月,不到6年的时间内,贵州茅台酒厂光是普通高度酒的出厂价就提升过4次,从当时的218元/瓶,提高到2007年3月的345元/瓶,高档茅台就更不用说了,已经提高到500多元/瓶,提价频率也从以前的两年左右提一次,逐渐演变到一年左右提一次。这个阶段,究竟乔洪给自己的亲戚批过多少酒,他们利用几次涨价到底赚了多少钱,谁也不知道。这还不包括茅台以前的部分经销商和乔洪弟弟身边的朋友们。
“三驾马车”之争
贵州茅台管理层一直有“三驾马车”之说,这三匹“马”分别是茅台集团董事长季克良、上市股份公司董事長袁仁国和总经理乔洪。前两人是茅台酒厂的元老,而乔洪2000年8月才担任茅台总经理,所以在三人中他排名“老三”。但乔洪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自己曾任贵州省轻工业厅副厅长,有些来头,特别是近年来对茅台酒厂的发展功不可没,再加上相比而言,自己最年轻,所以当早已过退休年龄的茅台集团董事长季克良今年可能将卸任时,乔洪开始跃跃欲试,他也被外界认为是接替此职位的主要竞争者之一。
与很多国企一样,企业等于官场,特别是在新老交替的关键时刻,在酒厂领导层内,难免有些明争暗斗,谁都想成为集团董事长的继任者,而乔洪仗着自己年轻和贡献大,对继任董事长是志在必得。
茅台集团董事长季克良曾如此勾勒乔洪:“他生了一副娃娃脸,每天都是笑嘻嘻的,人不错。”确实,乔洪没有理由觉得自己的人生不顺心。但是,随着季克良的即将卸任,乔洪和袁仁国之间出现了裂痕,因为他们都想当集团董事长。时间不长,在茅台内部,这件事就成了公开的秘密。
乔洪也非常清楚,袁仁国是茅台酒厂的元老,他从1973年进入茅台酒厂工作至今,担任过车间主任、厂长助理等一系列职务,可以说是从基层一步步走上来的,同时在厂里安排了一些自己的亲属,在酒厂根基深厚,比如茅台酒厂财务部主任熊顺强的妻子、财务部副主任袁德芬与袁仁国就是亲戚关系,茅台保健酒业有限公司法人黄运琪还是袁仁国的舅舅。虽然乔洪没把那些人看在眼里,但这让乔洪有些不服,就想利用这件事敲敲袁仁国。2006年12月,在茅台杭州经销商会上,乔洪当众愤怒地表示,“我没有一个亲属在茅台酒厂上班,没有给亲属批过一瓶茅台酒,不像有的人把表叔二大爷全都安插到了厂里,这样的人难道也配当集团董事长?”此话一出,连经销商们都感到了明显的火药味。
谁知就在这时,又一件事搞得乔洪再次焦头烂额,那就是黑龙江省“南和”茅台专卖店假酒案。
“南和”茅台专卖店假酒案,是黑龙江2004年十大经济案件之一,“茅台专卖店专卖假茅台”当时是黑龙江省的新闻之一,而且就算消费者买到假酒投诉,赶来鉴定的茅台“打假”人员因被收买,仍会做出真酒的鉴定。该案当时被查处时,“南和”茅台专卖店经销商曾交代说,是茅台集团一位内部绝对“高层人士”给“南和”董事长孙德刚介绍了贵州另一家酒厂,而这一酒厂,就是专门生产假茅台的。然而,此事出现后,由于乔洪主管销售,他却没有追查这家酒厂,而是捂着盖子,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办法。这样一来,人们便开始怀疑那位“高层人士”指的就是乔洪,而那家假酒厂,很可能是乔洪的什么关系,而且他一定从中拿了好处。在这个关键的时候,这件事情被旧事重提,让乔洪有些胆战心惊。
韩国旧事
2002年8月,贵州茅台组织经销商和集团部分先进工作者前往韩国观看世界杯足球赛,主管销售的总经理乔洪自然是“领队”。由于当时的世界杯门票比较难搞,而且数量较大,经乔洪决定,由山东省烟台地区茅台经销商江国政帮助代理门票。江国政知道这是块肥肉,就跟烟台市一家旅行社相互勾结高价买来门票,然后几经倒卖,从中获利200多万元。江国政知道,精明的乔洪一定看出了其中的门道,而且没有乔洪的签字,自己也拿不到钱,于是他就从自己赚的钱中拿出1万美元来“孝敬”乔洪。但是,江国武越想越觉得给乔洪的“好处”太少,以后自己还要靠乔洪这棵大树赚钱啊!然而,他又不舍得再从自己赚的钱中拿钱,于是他再次跟那家旅行社勾结,伪造了一份假合同,将看球赛本来平均每人1.7万元的费用,改成每人3.7万元,这样一来,此次看球实际花费的500多万元就变成了800多万元,负责此次看球的乔洪就可以从中多报账300万元左右。
乔洪知道这个钱不好拿,但江国政说:“乔总,我办事你放心,这事除了天知地知你知外,没有任何人知道,连我都忘了。”听了这话,乔洪才慢慢放下心来,将票据装入包中。
从韩国看球回来,由于旅行社提供的服务明显与账面实际支付的费用不相匹配,参加此次活动的部分经销商和集团先进工作者意见很大,有人开始写信向贵州省纪委举报,说乔洪利用此次看球,贪污了300多万元。贵州省纪委接到举报后,很快就组成一个专案组进行调查。经过调查,江国政利用买世界杯门票赚取200多万元和乔洪报账与事实不符的事很快水落石出,但专案组认定“此事操作人并不是乔洪,而是乔洪的四弟乔树,但是乔洪没有从中收取回扣”。不久,江国政迫于压力,不得不向茅台集团“归还”了那“多”出来的200万元。但乔洪报假账的事,因缺少有力证据,一直在那里悬着。
这件事让乔洪受惊不小,好在有惊无险,事情总算过去了。谁知事情过去几年了,一直有人对此事进行举报,一直举报到中纪委。2007年3月底,烟台地区茅台酒经销商江国政再次受到贵州省纪委的传讯。乔洪急了,于是他写信给贵州省纪委叫屈,表示这是茅台酒厂在起“内讧”,酒厂领导班子里有人想搞他,自己是冤枉的。他表示:“如果我直接给自己的亲属批过一瓶酒,任由组织上处理!”
实际上虽然乔洪到韩国看球得到好处300万元的事,一直缺少有力的证据,但纪检部门也一直没有放松对乔洪的调查,“南和”假酒案也是他们的调查内容之一。就在这时,纪检人员又从乔树和茅台烟台地区经销商江国政的的交代中,抓住了乔洪利用组织茅台经销商去韩国看球的机会,从中大拿好处的蛛丝马迹,于是2007年3月15日,刚从重庆市参加糖酒会议回到山东的茅台烟台地区经销商江国政一下飞机,就被警方带走。
紧接着,茅台发生了地震:先是乔洪妻子、二弟、四弟及弟媳、三妹被调查或被“双规”,很快就暴露出乔洪亲属囤酒谋利的事实。就在这时,乔洪的儿子乔木突然失踪,贵州省警方发出了对乔木的通缉令,几天后,乔木就在北京被抓获。这下,乔洪开始惶惶不可终日,他知道,这下,别说继任集团董事长了,自己的“大限”恐怕也要到了。
因为茅台是上市公司,为了慎重起见,贵州省委先是将乔洪“调任”贵州省国资委副主任,5月18日,经贵州省委常委研究决定,对乔洪进行立案调查并实行“双规”,他被安置在贵州省政府专门审查经济、政治案件的贵阳市一处名为“森林宾馆”的地下宾馆中。
乔洪案至今仍在进一步调查中,也许现在所暴露的问题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一切都还显得迷雾重重。但是,相信随着案件的深入调查,一切都会水落石出。
编辑:朱军
“不会给自己任何亲属批一瓶酒!”

2001年8月的一天晚上,正在江苏省南京市出差的贵州茅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茅台酒厂)总经理乔洪忽然接到远在贵阳市的四弟乔树的电话,乔树说:“哥,听说你们厂的酒又要涨价了,这个消息是不是确切?我想囤点酒等着涨价赚点钱,你看行不行?”乔洪当即表示:“我上任时就当着全厂职工的面表过态,不让一个亲属在厂里工作、不让一个亲属利用茅台酒赚钱,你的事情我帮不上忙。”说完就挂了机。
乔洪1953年出生于贵州省毕节市,“文革”时,别人都上山下乡了,他却去当了兵,文革快结束时,他转业回到毕节进了市广播事业局当了个办事员。但是,当时的干部讲究的是要“四化”,其中有一条就是“知识化”,而当兵出身的他文化程度不高,很难在官场上有什么发展,于是他想到了到高校去“镀金”。镀金结束后,他果然开始一路高升,先是在原毕节地委机关任秘书,然后是科长、共青团毕节地委书记,然后又被下派到毕节地区的纳雍县任县长,几年后被调回毕节,任地区轻纺工业局局长。1996年,43岁的乔洪通过公开招聘考试,顺利获任贵州省轻纺工业厅副厅长,主管全省酒产业。2000年机构改革,正巧茅台酒厂上市需要总经理,于是他被任命为贵州茅台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千万不要觉得这个职位只是个酒厂厂长,由于茅台被誉为国酒,驰名海内外,不光年营业额数十个亿,它的年税收就占贵州省全省税收的10%以上,是个大财神,而且因为茅台酒常年成为国宴用酒,很多领导对茅台酒青睐有加,在茅台酒厂的库房中,就存放着很多每坛上百斤的茅台酒,其中,被一些领导干部封存寄存在此的酒坛不胜枚举,所以各级领导经常光顾茅台,因此,无论从经济上说还是从政治上说,能当茅台酒厂的总经理都是个肥缺。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乔洪刚刚走马上任时,就给自己定下规矩:不让自己的任何亲属借自己的光从酒厂得到什么好处。他多次当着经销商的面和全厂职工表示:“我乔洪绝不会让自己的任何亲属在酒厂任职、不会给自己的任何亲属批一瓶酒!”
然而,因为茅台酒厂坐落在一个小小的千年古镇茅台镇上,又是一个老国企,所以企业内部盘根错节,实际上在酒厂里一家几代都在酒厂工作的比比皆是,再加上酒厂在省里的地位和经常受到各级领导的关心,所以工作了一个阶段后,乔洪就发现,茅台酒厂就像是个被大人宠坏的孩子,内部管理比较混乱,如果有人想从中弄些好处的话,简直是易如反掌。不说别的,就说批条子发酒吧,因为毕竟茅台酒名气太大,而生产能力又非常有限,所以真正的茅台酒在国内外市场销售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就国内市场而言,各省的普遍缺口在20%以上,此次他到江苏市场考察发现,在江苏,茅台酒的缺口至少在40%以上。
当然,应该说,自从乔洪上任茅台老总后,贵州茅台的业绩还是有很大提高的。在乔洪2000年加入茅台之前,茅台几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市场销售。乔洪入主茅台的头几年中,茅台与白酒行业另一著名企业——四川五粮液的差距拉得很大,一度年销售额只有五粮液的一半左右。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乔洪加强了整个营销和渠道的建设,经常在全国各地跑市场,想了很多办法。这样一来,起到了明显的效果,到2004年,茅台酒厂已经实现销售收入30.1亿元,同比增长25.4%,虽然销售额还不及五粮液一半,但净利润却紧逼五粮液,达到8.21亿元,同比增长了39.8%。2006年,茅台酒厂的销售额已经达到48.96亿元,净利润1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和34%,作为上市公司,茅台股份也是一路走红,每股收益高达1.59元,发展势头良好。2007年第一季度,公司主营收入和净利润又同比上升17%和24%。乔洪还特别注重终端市场的建设,在他的主导下,2001年,茅台酒厂就开发了年份酒,2006年茅台年份酒销售额达7.5亿元,占茅台总销售额约12%。茅台酒厂每年为国家纳税13亿元,为仁怀市纳税7亿元。2006年度贵州省GDP总量是2259.67亿元,省财政收入是448亿元,而茅台的收入达48.96亿元,占贵州省财政收入1/10以上。业内人士认为主管销售的乔洪对这些成绩都“功不可没”。
囤酒老鼠仓
由于茅台酒供不应求,作为分管销售的总经理,乔洪上任伊始,就被各地要酒的电话搞得焦头烂额,但通过平衡,他总算把局面维持住了。为了能求得全国市场的基本平衡,在酒厂,只有集团董事长季克良、上市股份公司董事长袁仁国和他总经理乔洪有批条子发酒权。要知道,一瓶普通的茅台酒,至少能给经销商带来近200元的纯利润,如果是年份酒,一瓶的纯利润就可能是数百元甚至上千元,在经销商看来,茅台酒就是“液体黄金”,主管销售并能批酒的乔洪就是“财神爷”,因为能从茅台酒厂搞到酒,那就是哗啦啦响的钞票啊!
为了用“价格杠杆”来平衡茅台酒的供求关系,从乔洪上任总经理开始,茅台酒就不断地涨价,谁知这样一来,茅台酒就更紧张了,因为谁要是能在提价前弄到几箱茅台酒,涨价后一出手就能赚取巨额利润。这也正是四弟打电话找乔洪的原因,没想到乔洪坚持原则,一下子就把四弟给挡了回去。
然而,四弟乔树并没有死心,等到乔洪回到贵州后,他再次找到乔洪,死缠硬磨,一定要哥哥批一些酒给他。乔洪被缠不过,再一想,酒厂有那么多人利用茅台酒发了财,自己就是批一点酒也是权限之内的事,只要做得隐秘一些,别人也不会知道,为什么别人的亲属能借茅台发财,我乔洪就不行?
兄弟俩把头碰在一起商量了半天,最后,喬洪以江苏省茅台酒市场缺口太大为由,批了一批酒给江苏省经销商忽某。然后他打电话给忽某,指示对方让一些酒给自己的弟弟。茅台老总的话忽某岂敢不听,再说还是给乔洪的弟弟,于是乔树得到了30箱茅台酒。
果然,茅台酒很快又涨了价,乔树一转手就赚了一大笔钱。
乔树在贵阳市开了一家注册资金为50万元的“三森”贸易公司,经营范围为包装物品、日用百货、办公用品及设备、工艺品等11项。但是,这年头生意并不好做,当年他苦心经营了一年,账面上只盈利2万多元。没想到,这次哥哥光是批了个条子,他弄了几十箱酒,一转手就赚了几十万,这钱来的也太轻松了,让乔树一下子尝到了利用茅台酒赚钱的甜头。他心想,茅台总经理是我哥,这个条件我不利用,岂不是傻瓜?于是他干脆给自己的三森贸易公司做了有关经营范围的变更,在经营范围里增加了一项,就是瓶装酒业务。
四弟利用茅台酒赚了大钱的消息很快就在乔洪的亲属中传开了,于是他的二弟、三妹和儿子乔木等人纷纷加入,都想从中捞点好处。到了后来,乔洪的妻子也加入了进来。按说乔洪的妻子是不应该这么做的,因为她曾是检察官,乔洪到茅台酒厂任职后,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年仅47岁的她就提前退了休,她应该知道这样做是犯法的。但是,也正因为退休没事,再加上巨额利益的驱使,让她也加入了利用丈夫的权力囤酒赚钱的队伍。
就这,乔树还不过瘾,2006年,他干脆借助哥哥乔洪的关系,跟别人合伙建了一家酒厂,专门生产经营假茅台酒。
从2001年8月到2007年3月,不到6年的时间内,贵州茅台酒厂光是普通高度酒的出厂价就提升过4次,从当时的218元/瓶,提高到2007年3月的345元/瓶,高档茅台就更不用说了,已经提高到500多元/瓶,提价频率也从以前的两年左右提一次,逐渐演变到一年左右提一次。这个阶段,究竟乔洪给自己的亲戚批过多少酒,他们利用几次涨价到底赚了多少钱,谁也不知道。这还不包括茅台以前的部分经销商和乔洪弟弟身边的朋友们。
“三驾马车”之争
贵州茅台管理层一直有“三驾马车”之说,这三匹“马”分别是茅台集团董事长季克良、上市股份公司董事長袁仁国和总经理乔洪。前两人是茅台酒厂的元老,而乔洪2000年8月才担任茅台总经理,所以在三人中他排名“老三”。但乔洪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自己曾任贵州省轻工业厅副厅长,有些来头,特别是近年来对茅台酒厂的发展功不可没,再加上相比而言,自己最年轻,所以当早已过退休年龄的茅台集团董事长季克良今年可能将卸任时,乔洪开始跃跃欲试,他也被外界认为是接替此职位的主要竞争者之一。
与很多国企一样,企业等于官场,特别是在新老交替的关键时刻,在酒厂领导层内,难免有些明争暗斗,谁都想成为集团董事长的继任者,而乔洪仗着自己年轻和贡献大,对继任董事长是志在必得。
茅台集团董事长季克良曾如此勾勒乔洪:“他生了一副娃娃脸,每天都是笑嘻嘻的,人不错。”确实,乔洪没有理由觉得自己的人生不顺心。但是,随着季克良的即将卸任,乔洪和袁仁国之间出现了裂痕,因为他们都想当集团董事长。时间不长,在茅台内部,这件事就成了公开的秘密。
乔洪也非常清楚,袁仁国是茅台酒厂的元老,他从1973年进入茅台酒厂工作至今,担任过车间主任、厂长助理等一系列职务,可以说是从基层一步步走上来的,同时在厂里安排了一些自己的亲属,在酒厂根基深厚,比如茅台酒厂财务部主任熊顺强的妻子、财务部副主任袁德芬与袁仁国就是亲戚关系,茅台保健酒业有限公司法人黄运琪还是袁仁国的舅舅。虽然乔洪没把那些人看在眼里,但这让乔洪有些不服,就想利用这件事敲敲袁仁国。2006年12月,在茅台杭州经销商会上,乔洪当众愤怒地表示,“我没有一个亲属在茅台酒厂上班,没有给亲属批过一瓶茅台酒,不像有的人把表叔二大爷全都安插到了厂里,这样的人难道也配当集团董事长?”此话一出,连经销商们都感到了明显的火药味。
谁知就在这时,又一件事搞得乔洪再次焦头烂额,那就是黑龙江省“南和”茅台专卖店假酒案。
“南和”茅台专卖店假酒案,是黑龙江2004年十大经济案件之一,“茅台专卖店专卖假茅台”当时是黑龙江省的新闻之一,而且就算消费者买到假酒投诉,赶来鉴定的茅台“打假”人员因被收买,仍会做出真酒的鉴定。该案当时被查处时,“南和”茅台专卖店经销商曾交代说,是茅台集团一位内部绝对“高层人士”给“南和”董事长孙德刚介绍了贵州另一家酒厂,而这一酒厂,就是专门生产假茅台的。然而,此事出现后,由于乔洪主管销售,他却没有追查这家酒厂,而是捂着盖子,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办法。这样一来,人们便开始怀疑那位“高层人士”指的就是乔洪,而那家假酒厂,很可能是乔洪的什么关系,而且他一定从中拿了好处。在这个关键的时候,这件事情被旧事重提,让乔洪有些胆战心惊。
韩国旧事
2002年8月,贵州茅台组织经销商和集团部分先进工作者前往韩国观看世界杯足球赛,主管销售的总经理乔洪自然是“领队”。由于当时的世界杯门票比较难搞,而且数量较大,经乔洪决定,由山东省烟台地区茅台经销商江国政帮助代理门票。江国政知道这是块肥肉,就跟烟台市一家旅行社相互勾结高价买来门票,然后几经倒卖,从中获利200多万元。江国政知道,精明的乔洪一定看出了其中的门道,而且没有乔洪的签字,自己也拿不到钱,于是他就从自己赚的钱中拿出1万美元来“孝敬”乔洪。但是,江国武越想越觉得给乔洪的“好处”太少,以后自己还要靠乔洪这棵大树赚钱啊!然而,他又不舍得再从自己赚的钱中拿钱,于是他再次跟那家旅行社勾结,伪造了一份假合同,将看球赛本来平均每人1.7万元的费用,改成每人3.7万元,这样一来,此次看球实际花费的500多万元就变成了800多万元,负责此次看球的乔洪就可以从中多报账300万元左右。
乔洪知道这个钱不好拿,但江国政说:“乔总,我办事你放心,这事除了天知地知你知外,没有任何人知道,连我都忘了。”听了这话,乔洪才慢慢放下心来,将票据装入包中。
从韩国看球回来,由于旅行社提供的服务明显与账面实际支付的费用不相匹配,参加此次活动的部分经销商和集团先进工作者意见很大,有人开始写信向贵州省纪委举报,说乔洪利用此次看球,贪污了300多万元。贵州省纪委接到举报后,很快就组成一个专案组进行调查。经过调查,江国政利用买世界杯门票赚取200多万元和乔洪报账与事实不符的事很快水落石出,但专案组认定“此事操作人并不是乔洪,而是乔洪的四弟乔树,但是乔洪没有从中收取回扣”。不久,江国政迫于压力,不得不向茅台集团“归还”了那“多”出来的200万元。但乔洪报假账的事,因缺少有力证据,一直在那里悬着。
这件事让乔洪受惊不小,好在有惊无险,事情总算过去了。谁知事情过去几年了,一直有人对此事进行举报,一直举报到中纪委。2007年3月底,烟台地区茅台酒经销商江国政再次受到贵州省纪委的传讯。乔洪急了,于是他写信给贵州省纪委叫屈,表示这是茅台酒厂在起“内讧”,酒厂领导班子里有人想搞他,自己是冤枉的。他表示:“如果我直接给自己的亲属批过一瓶酒,任由组织上处理!”
实际上虽然乔洪到韩国看球得到好处300万元的事,一直缺少有力的证据,但纪检部门也一直没有放松对乔洪的调查,“南和”假酒案也是他们的调查内容之一。就在这时,纪检人员又从乔树和茅台烟台地区经销商江国政的的交代中,抓住了乔洪利用组织茅台经销商去韩国看球的机会,从中大拿好处的蛛丝马迹,于是2007年3月15日,刚从重庆市参加糖酒会议回到山东的茅台烟台地区经销商江国政一下飞机,就被警方带走。
紧接着,茅台发生了地震:先是乔洪妻子、二弟、四弟及弟媳、三妹被调查或被“双规”,很快就暴露出乔洪亲属囤酒谋利的事实。就在这时,乔洪的儿子乔木突然失踪,贵州省警方发出了对乔木的通缉令,几天后,乔木就在北京被抓获。这下,乔洪开始惶惶不可终日,他知道,这下,别说继任集团董事长了,自己的“大限”恐怕也要到了。
因为茅台是上市公司,为了慎重起见,贵州省委先是将乔洪“调任”贵州省国资委副主任,5月18日,经贵州省委常委研究决定,对乔洪进行立案调查并实行“双规”,他被安置在贵州省政府专门审查经济、政治案件的贵阳市一处名为“森林宾馆”的地下宾馆中。
乔洪案至今仍在进一步调查中,也许现在所暴露的问题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一切都还显得迷雾重重。但是,相信随着案件的深入调查,一切都会水落石出。
编辑:朱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