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分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_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化学实验课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同时实现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促进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顺利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文中以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为着手点,分析课堂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核心素养;化学实验;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课程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化学科学核心素养,尤其是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及知识应用能力等,满足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分析能力,也是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本文据此展开论述。
  一、 核心素养下高中化学实验课堂教学特征
  化学学科不仅操作性较强,而且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实用,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实验是基础。对化学实验教学法进行创新,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的概念和原理,同时通过对化学知识的进一步研究,能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科学探究的能力。因此,在进行化学教学时,教师需要对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应用引起高度重视。要敢于创新,打破传统化学教学的模式。高中生思想不成熟,存在强烈的好奇心,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兴趣,通过引入趣味性实验,满足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同时,还可以增设教学内容与项目,选择高中生感兴趣的方式展开教学,使得高中生爱上化学,并从学习中获得快乐。教学前化学教师要掌握趣味实验的内容,可以熟练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这就需要教师提前学习与掌握相关内容,并根据高中生实际情况进行改造与优化。
  (一)素养为本的教学目标
  教师根据实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实验内容、教学模式、评价内容,也是学生学习方向的指南。实验教学目标不同意味着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存在差异。“素养为本”就是表达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取向。教师对新课标进行分析,理解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深入研究教材结合课程标准,对学生行为表现与特征进行分析。
  (二)课堂内容情境化为主
  化学新课标中提出:真实、具体的问题情境可以为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提供表现机会。课堂上教师要创设真实且富有价值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在特定情境下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实验课堂教学内容情境化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基于真实情境提出相应的问题,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
  (三)教学的过程注重研究
  高中化学新课标中强调,实验探究是一种重要的科学实践活动,也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构成部分。实验探究需要引导学生思考,倡导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强调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注重探究有助于激发学生好奇心与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证据意识、提高学生观察与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 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
  (一)利用化学实验,渗透培养核心素养
  在开展高中化学教学时,一定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自我理解,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时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都是极其重要的组成内容,能帮助学生培养自身观察力和分辨能力,树立宏观和微观意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自我理解,帮助学生清晰掌握,合理提高。比如,对于化学符号的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最基本的化学符号开始,探索其中的宏观意识和微观意蕴,帮助学生提升化学核心素养。
  比如,在学习“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等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电解食盐水制取氯气”的实验入手,引导学生对整个实验过程和现象进行观察与分析。如实验时阳极产生气泡,而且溶液从无色开始变为黄绿色,将产生的气体收集起来,侵入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发现试纸从白色变成蓝色;而且阴极也有大量气泡产生,溶液变为红色,将气体收集起来,点燃,发出爆鸣声。先从宏观角度入手,根据实验现象推断反应原理,从结构上分析、理解其中发生的发应:氯化钠分子和水分子在通电情况下生成氢氧化钠分子、氯气分子和氢气分子,根据化学反应要求学生书写反应方程式。两种反应物在通电状态下,使其中离子游离出来重新自由组合成新的分子和化合物,无论反应前后元素种类、数量和质量等都未发生改变。在这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微粒重组方式进行思考,并利用化学式进行展示,使学生对整个微观反应了解得更加形象、具体。在开展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时,一定要注重宏观教学和微观教学的相互结合,使化学课堂充满思想和变化,学生学习更加灵活,不再是传统的死记硬背,进而构建出更加高效的化学实验课堂,帮助学生全面提升自身核心素养。
  (二)合理设计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具体的实验过程包括以下内容:①提出问题,设置相关实验,对实验目的和可能的实验结果进行预估;②明确实验目标,以免发生设计偏离;③由教师进行引导,指导学生提出合理假设;④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明确各自任务,仔细观察实验现象;⑤对整个实验过程和操作进行审核。比如了解了“氯”元素后,为了探究氯水和干燥氯气之间,哪种物质才具有漂白作用,并设置验证实验的方案:首先,提前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课前对氯元素、氯水和氯气等物质进行了解,同时自己思考实验方案和相关注意事项以及可能的实验结果。探究性實验操作:在实验开始前,先假设两种物质都有漂白性质,而为验证这一假设的正确性,准备三块同样颜色和大小的干净、干燥有色布料,将其中两块布料分别放置在盛有氯气和氯水的封闭容器中。结果发现,对比一直未经过任何处理的布料,放于氯气中的布料颜色并没有发生明显改变,放于氯水中的布料出现明显褪色现象。结果证明:氯水才具有漂白的性质。在教学过程中,将两种实验方法和效果进行对比,发现相比于基础实验,探究性实验更加简单,结果也更明显,而且在操作上更加方便。在化学教学中利用探究性实验,帮助学生将学和用有效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加深对于基础内容的了解和记忆,同时吸引学生对于实验课程的学习和操作兴趣。而学生在自己设置实验方案时,由于对物质性质的不清楚或混淆,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导致错误结论的实验方案,这就需要教师在旁仔细观察,耐心引导,发现学生方案错误时,出于对学生自信心的保护,不要急于责骂和纠正,而是循循善诱或与旁边学生对比,帮助其发现错误并改正。而对于那些方案设计正确的学生,教师需要给予鼓励,肯定其在实验设计方面的天赋和能力。在整个化学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同时要注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提升。   (三)结合实验现象,逐步渗透核心素养
  实验教学是高中化学教学的基础,也是重要的组成内容,对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起到重要决定作用。实际上,在开展高中化学教学时,经常会因为各种原因导致最终化学实验现象、结果等和理论或者预测不相符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化学实验中也蕴含着许多变化的理念和成分。而作为一名高中化学任课教师,需要对这些变化的原理达到准确把握,根据每次实验结果和预期之间的差异开展思考和讨论活动,同时提出一些针对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思考、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养成化学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
  比如,在学习“盐类水解”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为学生设置并提出相对应的问题:“酸溶液对外表现出酸性,碱溶液对外表现出碱性,那么将盐溶解于水后,得到的溶液是否呈现出中性?”根据该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实验:第一组同学选用强碱弱酸盐展开实验,如Na2CO3、CH3COONa;第二组同学选用强酸弱碱盐展开实验,如Al2(SO4)3、NH4Cl;第三组同学选用强酸强碱盐展开实验,如KNO3、NaCl。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整个实验过程和现象,并对其进行详细记录,然后根据自己记录的内容进行分析、总结和归纳,最终得出自己的结论,利用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特长和学习能力划分不同的学习小组,以小组形式帮助学生针对课题进行交流和讨论,形成小组间的良性竞争,同时在每组内各安插一名学习能力特别强和特别弱的学生,能力强的同学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引导和带领小组成员进行反复交流,或及时与教师沟通,通过交流来感染学生,使能力强的学生带动和影响能力差的学生,大家共同学习,一起进步。在整个分组实验中,学生会对每组实验现象进行对比分析,然后进行总结性归纳,得出最终结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为学生创设这种真实的情景模式,帮助学生收集、采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根据学生需要进行必要的引导,在循序善诱中帮学生答疑解惑,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最终答案,这样不仅可以调动课堂学习氛围,而且学生对正确结果的记忆更加深刻、持久。
  三、 结语
  总之,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培养时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利用实验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激发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实现对学生科学探究意识与精神的培养,加深学生理解化学实验知识,逐步形成化学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实验探究、实践操作等能力。希望通过文中论述,为类似研究提供借鉴,推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白汉勋.基于深度学习理念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案分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4):251.
  [2]罗银先,冯文俊,郑柳萍.“素养为本”的高中化学课堂实验教学改进研究[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0(2):121-122.
  [3]葛秋萍,王宣忠.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J].中学课程资源,2020(2):57-59.
  [4]杨刚.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实践与思考[J].才智,2020(4):50.
  [5]郁德贤.绿色化学教育理念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渗透分析[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9(24):37.
  [6]王亚会.探究式教学方法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52):211.
  作者简介:
  刘庆树,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安溪第一中学。
  课題名称:《对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的探索》,课题编号:AX2019-019。
其他文献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节日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小学生喜欢“故事”的特点,阐述了教学过程中运用“故事+”策略,运用故事+读讲、故
摘 要:“处方式”分层教学是一种基于因材施教原则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方式方法,将分层教学法和运动处方灵活地结合起来,立足学生学习特点,追求分层教学的实效性。本文先对“处方式”分层教学的内涵进行分析,再就“处方式”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以及应用效果进行论述。  关键词:处方式;分层;高中;体育教学  一、 前言  高中学生在体育学科上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不尽相同,包括身体素质、体育基础、运动需求等。然而,在实
1.南通实施档案“三进”服务工程.档案服务进行政审批中心、进政府门户网站、进社区,以婚姻、知青档案为依托,市档案局与劳保局联合为企业退休职工开辟了“绿色通道”,架起了
田径是较容易被老师和同学们忽略的课程,但田径教学的作业却又不容小觑.本文通过介绍田径的重要性以及一些田径游戏,让同学们了解到田径的趣味性,积极参与田径训练,身体是革
在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作为学生的重要课程之一,对于学生思想品德等的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为小学时期是学生学会辨别是非,了解世界的重要时期,学生很多有关真善美、假
中学排球教学自体育中考改革以来得到了重视,然而与过去长期应试教育环境下产生的体育教学影响相比,传统的排球体育教学方法,对于应对中考排球教学来说,在很大程度上显得枯燥
通过对当前学校体育课外活动内容和形式的分析,提出体育课外活动改进的必要性,努力推动学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本文着重阐述农村小学构建“4+2+1”模式,并通过“六化”建设,
探究性学习在科学类学科中是一个传统学习方式,在新课程改革素养教育理念下,这种学习法运用的“热度”明显上升.因为探究性学习除了能够深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之外,还可培养学
近几年,我国已经逐步进入到“互联网+”的时代中,自“互联网+”理念提出以来,为各个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动力.其中,“互联网+教育”成了现代教育发展的新方向,不仅为教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