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

来源 :江南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y0907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持人语:
  这期【江南风度】里的诗人们都是很好的观察者,拉开距离以获得更好看待事物的位置,并提供新鲜的视角。余怒是当下最有写作观念与立场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就像是在冲刺,但在他以“蜗牛”为名的新的写作之下,似乎多了一种柔和的力量,用以托举他的生命体悟和宇宙意识。大海是马叙写作的重要主题之一,《大海记》这首诗中,马叙用复调结构书写了人世与大海之间那种浮沉、那种隐秘力量存在着的同构的关系。莫卧儿的诗特别是前面三首选取的角度都很棒,语调冷静克制,立场清晰明朗。蒋伟文是一位值得关注的浙江诗人,他切入诗歌的角度总有独到之处,叙述与抒情调和得恰到好处,并在诗中为“意外”预留了位置。陈离具有从日常生活脱离出来,从更高的点重新审视我们的生活的能力,这种高空的视角同样也使他的作品具有不俗的品质。(江离)

我们身边的


  远处是一种总和,值得眺望。
  试着把“远处”放回远处,不去动它,
  如同对待真理和她。
  更好的生活。更傲慢的寂静。
  就像为机械表设计了“嘀嗒”。
  一个人在夜里敲打铁块,声音
  穿过杂树林而减弱。很多自由落体,
  不顾我们而落。这些仍然
  在我们身边。这些我觉得都很好。

任何时候


  任何时候,我们都
  自以为在时间里。它是
  外壳而我们是它的心跳。
  在晚上,用文字或图案
  记录下这一天,包括
  臆想和自言自语,
  水中鱼发出的折射。
  这些是我们活着的证明。
  你看到即是证明。闭目体验必然。

记忆之船


  冬日大海,它的下面,
  所有的鲸舒展开来。
  從视觉上考虑光的问题,从海面
  的折叠度来看也一样:一个绝对的
  宇宙(无高低远近,无永远暂时)。
  这是凌晨,旅行团的人们在海景房里酣睡。
  他们昨日穿过了大海,侥幸逃脱。
  黑暗是他们愿意牺牲的部分。孩子眼中的
  消失又复现的幽灵船也一样。

旅行记


  在运动中,我不能理解其他存在。
  在火车上,意识被车窗切割,变得
  恍惚。因为动和静的奇妙共存。如果
  接受康定斯基的比例。
  面对面坐着,两个人。我率先打破
  沉默,问他的名字,并伸手与之相握。
  我是放弃了孤独的物理学家,擅长写诗——只能
  这么分类和自我否定。沿途抓拍一组
  照片,或用儿童画的手法表示好奇。

如呼喊


  ——致默白
  灰鸫在雨中疾飞,如呼喊。
  它们、我们在一个共同的幻觉里。
  从童年时那个抱过自己的人
  或某段时间内短暂爱过
  的人身上得出结论:多种灵魂。
  当一群乡下姑娘穿行于杂树丛,不同的
  植物投下疏密不同的光影。
  如同生而美丽的万物一样,我们为成为
  什么样的我们而准备,我们事先并不知道。

安静篇


  安静是被感知的:她和万物。
  在她和万物之间有什么?
  一棵树。一棵树。一棵树。
  无线电在夜空中嘶嘶作响。萤火虫
  被它的尾部推着向前飞。
  必须发明一种艺术,一种诗,
  以保存我们的安静,像树林中的
  墓地;并适时向我们自己指出我们的心,
  与蛋壳中那一团浑浊的东西没什么不同。

雪中早晨


  有人在皂荚树下,仰头看
  树杈间的雪。静谧自上而下,来自
  某种压力差。
  我也有着诗人都有的那种迷茫,对于
  无限,及其用以迷惑我们的不确定性。
  想起多年前,同样的雪天,给一个
  老朋友写信,描述早晨的景物。
  看一会,写一句(在表述不清处
  做记号)。早晨形成,被我们看到。

在桥上


  桥向两端吸收宁静。两端都
  倒空了,什么都没留下。我们
  站在这儿,知道沉默所值。
  听水边鸟——试图理解一个世界。
  最简单的客体。纯粹理性和自由意志。
  然而,我还是需要一个
  有人说话的世界。最好你说。我跟着说。
  或者出现一个赤足孩子,在桥头,
  跳他的舞,突然朝我们唱歌。

一天之始及仪式


  天快亮了,天空把群星
  往外倾倒。我自个儿关闭一会儿。
  历数这一生的朋友,在心中恢复
  某种仪式(类似埃及割礼)。自以为有
  自然法则在而不加选择是多么糊涂轻率。
  多年前我熟悉的那些名字,现在
  已经陌生。它们名下的那些人
  曾是环绕我的温暖存在。与夜百合
  和玻璃窗上的雾珠和屋外雪同性质。

每个早晨都感到快乐是重要的


  每个早晨都感到快乐,
  这是重要的。“叮当”,第一枚
  硬币落入储币罐的脆响,
  敲击着守财奴的心。伸手
  摸摸,身边的她还在。尚完整。
  百叶窗下,自我的金色条纹。   更多的,币值更大的硬币,
  哗啦哗啦投进来:按一个
  按钮,以巴普洛夫的方式。

旅行札记


  山脚下小旅馆显得空荡荡。窗玻璃外
  布满鳞翅目昆虫。我试着把灯光调暗一点。
  什么人去世了,远处传来熟悉的哀乐。
  乐队里可能有新手,完全跑了调,也可能
  因为悲恸,或被吹过幽暗乔木林的风所改变。
  现在月亮支在东南天空一角,十分稳定。
  像某个几何体,或空虚泛蓝的永恒。
  宇宙难得这般寂静,有点出人意料。
  我躺下来并且接受。并且没有痛苦。

过司空山


  作为鲁莽无知的游客而
  相信山峦及其林木、风,
  还有幽静对自我的修复;
  还有一座石塔,立于山巅;
  还有密叶小径中突然出现的什么人的脸。
  在绕过危险悬崖的越野车上我看见
  一团被锁住了似的,一动不动
  的白云,静悬在蛮荒公路的渺远前方。
  这里有一个我。是另一个我。或白云。

第一次


  第一次我在羊齿植物
  的齿状叶片间舒展四肢,享受
  还来得及的、没有哲学味儿的
  欢愉。这是胸腹之间世俗哲学的欢愉。
  我们,制造过多少幽灵,
  以恐吓我们自己,利用
  文学手段。不啻给自己找麻烦。
  野外,白榆树上,刺蛾科
  的绚丽,徒然富有表现力。

新辞典


  编纂一部关于可见之物的新辞典。
  树嘛,不;鸣禽嘛,不。万物
  皆有别名,以致无法辨别哪个与哪个。
  从护照上撤下忧郁症病人的头像(这个国家
  有一套快乐和悲伤相对均匀的制度,
  下层官员向我们分配忧郁)。有人在
  尝试教笼中鹦鹉说一种偏僻方言。
  我这么想:保留最低限度的沉默,不可少;
  保留最低限度的空气湿润。像生活在小镇上的人。
  作者简介:余怒,本名余敬锋,1966年12月出生,著有诗集《守夜人》《余怒诗选集》《余怒短诗选》《枝叶》《余怒吴橘诗合集》《现象研究》《饥饿之年》《个人史》《主与客》和长篇小说《恍惚公园》;曾获得第三届或者诗歌奖、第二届明天·额尔古纳诗歌奖、第五屆红岩文学奖·中国诗歌奖、2015年度十月诗歌奖等奖项。
其他文献
搭起通往星星的梯子  努力到达光明……  阿列伊琴科是一位年轻的白俄罗斯女诗人,她的诗充满自由的哲思,也富于神话般的幻想。更重要的是,她正努力搭起诗歌的梯子,以到达一个神性和光明的诗意时刻。  阿列伊琴科的“诗歌之梯”连接起了其创作的两个维度——历史的神话与未来的星空。神话是当代诗人的一种特殊情结,通过这种超越时空和历史的方式,诗人得以从当代语境中抽离出来,在与想象性历史的亲密接触中,唤醒人类隐藏
期刊
主持人语:  卢文丽的诗歌具有温暖、清丽、婉约的气质,对记忆的珍视、对乡土的眷恋、对世界无限多的探究,化为真挚而美善的歌唱。她是一位有“江南根性”的诗人。《礼》是她最新出版的诗集,以编年体方式,对自己1980年代以来的作品进行了精选和整理。涂国文认为,卢文丽诗中有“恋土、抒情、物哀”三个显著特征,她的根性书写是一种现代乡愁,其自然意识和时间意识弥漫着“物哀”。而卢文丽则希望通过写作做到“以诗为礼,
期刊
明亮的宇宙之眼回望百年世纪  明亮的宇宙之眼回望百年世纪,  而我却从未走出梦境的领地。  因我无法回答这古老的问题,  为何橡树向幽暗的天空生长。  为何白雪能洗净安宁与动荡,  为何森林不为采菇人留条小路。  时而沉醉于眺望明亮的霞光  时而忆起父母亲最初的词语。  而我只相信,那永不断裂的  斯卢茨克绶带,把生命与永恒连系。  某一天當我长满六月的青草,  我相信,将会落下治愈之雨。  神话
期刊
建立一种丰满的作者生活,而非单纯的语言练习,召引着诗和诗人的来临。我们选择回到眼前的生命现实中,从沉溺语言的歧途中回到朴素的自足、敞开的现场,经由我们发声的器官,塑造出一个真实的歌者,这样诗歌才所以为诗歌。吉布日洛她身份和生活的单纯性,恰恰地避开了曲折的语言回归、指认,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一个充分可靠的生命现实的歌者和爱者。  但生命现实不是一种可控的东西,它往往携带了缺憾、无奈、否认、迷离、不可捉摸
期刊
初见寒友的这一组诗,想着要为这组诗写评语就像是叫我给一个素未蒙面的陌生人写第一印象,不知从何提笔。带着半知半解的感觉写下这段诗评,多读几遍诗后,作者的愁和思都在我眼前变得清晰起来,发现作者和我其实是存在很多相似之处的,瞬间有了亲切感。为什么我说相似呢?因为我们都会纪念一些过世的人(或者有时候我们自己也不在世上了,我们或许是替某个人或者某种意念活着),也写某个瞬间奇异的灵感,写故乡,远方,这世界并没
期刊
秋日的树林  有些事物我能看清楚  有些事物我看不清楚  一只乌鸦与一只喜鹊  一同使用上帝的声音  有些树叶听到乌鸦声音  有些树叶听到喜鹊声音  在落日透明的光里  黄金树叶,比光纯净  微风以剃须刀轻刮秋林  树木摇晃,树叶兴奋  喜鹊在树林,乌鸦也在  秋日树林,今日比昨日疏朗母亲的眼睛  一浪高过一浪是一种爱法  一浪低过一浪是另一种爱法  我眼前,除了门还是门,门外有时光  无穷无尽,
期刊
一  大海上有一条船。船上有一个人。  他从未原谅过大海。  剧烈摇晃的海浪,一视同仁。  海岸上的炊烟,一视同仁。  在茫茫的大海上  他精疲力尽,对所有的事物一视同仁!  二  有人组织了文学社  他们准备扎扎实实地空洞地写大海。  直至阅读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还有人沿海岸线走了很长时间。  他们仍然是一个可怜虫。  村庄里有咳嗽声。止痛药。  乡村诊所透明的输液药  沿着病倒村民的血管迅速
期刊
成为一名哲学家  无需离开小镇  这给很多人带来安慰  但他们无法建构  你钟摆似的精确步法  与狭窄的胸腔之间的二律背反  当小镇上的其他男人  绕过哲学的推论  和心爱的姑娘直接成婚  你的肉身变成一只沙漏  无声无息  抵达了夜晚的星空历 史  一首诗,太轻了  除非它跟随时间回溯  回到过去  浓缩成一颗棋  沉吟的手,如雕塑  “必须忍耐这条道路的辽远”  必须在每个环节逗留  从每一个
期刊
一  你用大片叶子,遮住你的果  你把我安在飞鸟腋下,为男子  肋骨之筋腱,为女子水里丝绸  住在“不能”的井里  盖上个井盖叫做——安  安,好听的发音  房屋下的女子,安  最便捷的检索,安  需嘴唇微张,似轻轻点头  像是承认命运对角色的模糊  安,正让我如此不安  二  微雨,黄昏,你换上浆洗的衣裳  鞍马现行,我怀揣诗歌  发髻高高,眉眼低低  盛宴即将开始,主人不是我们  我们创造的好
期刊
对诗我们采取什么态度最好?把诗当成某种递质,让诗说出只能经由诗才能说出的东西,而非小说、散文所能触及。诗也是唯一能让人魂牵梦萦的东西。  故地是春马的诗歌萌芽和扎根的地方,不管是风吹草动还是枯枝白雪,都时刻牵绊着一位东北青年诗人粗犷而又细腻的内心。在诗人的记忆中,童年的故地洋溢着微笑和幸福。而如今回到故地,却只看见枯柳、失去原色的云朵和掩藏在白雪中的冷和孤独。  “我离它越远,越难以心安/回到故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