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与教育对策

来源 :中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than_z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留守儿童在学习、品行和心理等方面与非留守儿童相比存在差异,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培养关键的学校能力,弥补缺失的亲情,关注情绪波动,发挥同伴交往的促进作用,提高儿童的自尊和内控归因风格等措施。
  【关键词】留守儿童 心理表现 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8-0046-02
  【Abstract】Compared with ordinary children, parents-absent children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learning, character and mentality. For solve the problem, we can take actions that cultivating key school ability, making up parents affection, pay attention to their emotion, exerting peer relation effect, developing children self-respect and attribution style.
  【Key words】Parents-absent children Mentality Education strategies
  贵州是我国劳务输出的主要省份之一,有3900万人口,其中留守儿童占全国留守儿童的4.41%,占本省儿童总数的9.5%。[1]贵州省留守儿童的数量较多,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留守儿童的主要特征是父母亲情相对缺失,日常生活中缺少成人的指导和教育,放任较多,容易产生多种问题。当前对留守儿童的探讨,主要涉及监护与教育保障等生存发展问题,以及情绪与社会适应等心理健康问题。
  一、留守儿童的心理表现
  多数研究认为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相比,在诸多方面没有非留守儿童发展的好,主要有以下心理特点:
  1.留守儿童在心理控制源和社会适应性上处于明显的劣势
  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的积极心理品质得分明显低于非留守儿童,在社会适应性发展方面,留守儿童也明显差于非留守儿童。[1]
  2.与一般儿童相比,留守儿童孤独感强。
  他们遇到麻烦后无助感较强,缺乏父母支持和有效指导,难以形成有效的问题解决技能,应对压力的效能感降低。
  3.产生怨恨父母的心理
  少数孩子不理解父母,认为家里穷,父母没能力,才外出打工,由此产生怨恨情绪。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远父母,和父母产生情感隔膜。
  4.盲目反抗和逆反心理
  留守儿童因为缺乏保护而总觉得别人会欺负他,一点小事就会计较当真,与人交流时充满警惕甚至是敌意。对老师、临时监护人的管教有较强的逆反心理。调查显示,54%的留守儿童和他们的临时监护人有矛盾,53%的留守儿童表示学习上遇到困难感到无助,39%的留守儿童表示曾经受到同学的欺负。
  5.进入初中教育阶段后,留守儿童在校率急剧下降。
  有研究分析了留守儿童在校率,发现进入初中教育阶段后,留守儿童在校率急剧下降,他们在完成初中教育方面存在比较明显的问题。[3]
  有人指出,已有研究过多地关注留守儿童的消极方面,也曾有过留守经历并且发展的较好的大学生,他们的主要表现为:接受贫穷的现状,把贫困看成是一种磨练,并保持了对留守经历的积极认知;一般成就动机都较强;有较为明确的目标定向并且意志坚强;生活态度积极乐观,有良好的社会支持;善于学习;能够有效调控自己的情绪。[4]
  二、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
  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应该有一个综合的方案,要发挥政府和全社会的力量。目前,作为学校层面能够做好的事情,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培养关键的学校能力
  关键的学校能力由学业技能和学校生存技能组成。优秀的学业能力,包括语文、数学、写作等方面的成绩,在获取学生的个人成功和幸福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质量的学校教育对学生发展基本的学业能力非常重要。这些技能包括在教室里有适当行为表现,与他人形成积极关系、发展友谊、以非暴力的方式解决冲突、对同伴压力的果断与抵制,以及与成人关系的协调。如果缺乏这些实质性的技能,青少年就容易发生高危问题行为。[5]
  2.弥补缺失的亲情
  亲情缺失是留守儿童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也是造成留守儿童诸多问题的主要因素。加强亲情缺失型留守儿童的心理干预应以真诚的关爱为基础,帮助留守儿童弥补缺失的亲情,让他们在学校里感受到“家”的温暖和“亲人”的关爱。一是学会宣泄心中压抑的感情。老师要鼓励他们通过不同渠道和方式来表达、释放自己的负面情绪,还可以组织他们在一起讨论和交流在遇到问题时自己的感受及采取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可以增进交流并给其他人提供经验。二是搭建亲子沟通的平台。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在留守儿童和父母之间搭建一个桥梁,在规定的时间让他们进行语音或视频交流,让他们看到父母的样子、听到父母的声音不再是奢侈,这是弥补亲情缺失的重要途径。
  3.关注情绪波动
  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情绪稳定。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安全的需要、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深受焦虑和压力的影响。采取有效措施调整情绪可以有效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研究表明,放松能够帮助患者减轻疲劳、避免对压力的负面反应、减轻焦虑、改善社会技能及人际关系、增强自我肯定,有助于减缓抑郁,提高自尊。视觉想象既可以用来减轻压力、增进舒适度、动员各部分肌肉群、提示放松的反映情境。也可以帮助儿童或青少年应对困难、学习任务,以及发展自我控制的能力。此外,还可以采用放松疗法和积极想象法。
  4.发挥同伴交往的促进作用
  与他人的交往状况在人们的生活中至关重要,也是更有效的生活技能训练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人积极的反应以及同伴的接受有助于儿童形成友好且积极的人际关系,这对于社会生活中幸福感的建立非常重要。促进沟通技能的建立包括提供语言及非语言的沟通训练、建立健康的友谊、避免误解、发展长期的友爱关系等。可以开展果断性训练,设定限制训练和自我接纳训练等。同伴之间经常会进行一些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等,还能帮助他们缓解由于父母不在身边而带来的自卑心理与焦虑情绪。
  5.提高儿童的自尊和内控归因风格
  留守儿童更可能具有消极的自我概念和低自尊,通常归因偏见会影响他们的知觉和自我知觉。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提供调整归因偏见的干预。一是社会性问题的旧解决办法,让儿童学习在行动前考虑结果,列出应对各种问题的可能的解决方式,鼓励他们衡量赞成和反对各种选择的理由,并作出最后的决定。二是基于埃利斯(Ellis,1962,1985,1996)、贝克(Beck,1976)和塞利格曼(Seligman,1990)的理论来调整认知,使儿童能够识别消极的观念,并通过权衡支持的和反对的证据,对这些观念进行评估,使他们能够建立更切实际、更乐观的替代性解释。
  留守儿童的成长关系到千万个留守儿童家庭,关系到留守儿童的未来。其心理健康已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针对不同类型的留守儿童,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策略,真正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问题是每位教育者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张娜.农村留守儿童研究[D].贵州大学,2008
  2 周宗奎、孙晓军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71~79
  3 周福林、段成荣.留守儿童研究综述[J].人口学刊,2006(3):62~65
  4 温义媛.“留守经历”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质性研究[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4):91~94
  5 麦克沃特等著.危机中的青少年(寇彧等译)[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其他文献
“老师——,不好了,小A要自杀!”正在办公室改作业的我被这突如其来的喊声吓了一身汗。赶忙放下手中的笔,冲向教室。只见小A手里拿着吃饭的钢叉,对准自己的脖子,另一只手指着他周围的同学大喊,“不要管我,我不想活了,为什么我总是考倒数第一,为什么你们都比我强?我不服!!!……”  这学期我班来了一个新同学,他学习努力,热爱集体,上进心极强,尤其是体育成绩特别好。运动会上还为班级拿了两个第一。但是由于基础
期刊
〖8月5日讯〗今天上午,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300名营员和200名带队教师齐聚北京大学百年讲堂。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陈希宣布2012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暨北京地区科学营全面启动。开营仪式上,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北京9所高校领导授分营营旗。9所高校领导把分营的营旗授给营员代表。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朱善璐代表北京科学营活动9所承办高校致欢迎词,
期刊
〖8月26日讯〗8月24日至25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在京举行,选举产生新一届理事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全国政协副主席林文漪致信祝贺。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出席会议并讲话。  袁贵仁指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是以繁荣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为宗旨的全国性社会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方面军和推动高等教育
期刊
【摘 要】文章对高校高层次IT人才进行界定,运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详细分析重庆市高校高层次IT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推进重庆市高校高层次IT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为重庆市委、市政府制定高层次IT人才队伍建设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高校 高层次IT人才 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本文对地方应用型高校地质工程本科专业教育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以地质工程专业为例,提出了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的改革措施,强调了产学研合作是地方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对于同类地方院校工科专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应用型 本科教育 教学 科研  【中图分类号】G64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
期刊
【摘 要】教师知识共享有助于教师和学校组织的发展。但是主体障碍、对象障碍和手段障碍导致教师不能有效实现知识共享。本文在分析知识共享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障碍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探索促进教师知识共享的策略。  【关键词】教师 知识共享 过程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8-0034-02 
期刊
【摘 要】高等教育正由传统的以书为本的教育转向以人的创新能力培养为本的素质教育,而研讨式教学模式可以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和方法保障。本文阐述了研讨式教学模式的内涵和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对面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研讨式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分析此教学模式中教与学的关系、教学的原则、教学的特点以及与其它教学模式的异同。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 研讨式教学 建构主义  【中图分类号】G640
期刊
【摘 要】笔者基于西方培训评估模型的变革及发展变化的历程,结合我国干部教育培训评估工作现状,从多维角度提出了我国干部教育培训评估应抓住的特点。  【关键词】培训评估 变革 干部教育 启示  【中图分类号】D6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8-0040-02  【Abstract】The author ra
期刊
【摘 要】大学生的安全是高校安全稳定的基础。随着高校不断扩招,高校在校生人数及其旅游需求不断的增长,使我国教育旅游市场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但教育旅游中频发的学生旅游安全事故问题亦引起了相关学者、研究者和旅游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研究大学生旅游安全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求大学生旅游安全教育的途径,将会对高校完善学生安全教育机制、充实学生安全教育内容、提高学生旅游安全意识乃至教育旅游市场的发展有
期刊
【摘 要】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统计学教学面临新的挑战。我国高等院校非统计学专业统计学教学也将进行变革。本文主要针对我国高等院校非统计学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改革和优化的建议。  【关键词】统计学 教学 改革 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