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伊丽莎白一世的宗教政策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zh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英国历史上最辉煌的君主之一,伊丽莎白一世所统治的时代也跻身英国最辉煌的时代之列。然而,她即位初期,面临着混乱的国内政局和复杂的国际形势,尤其是宗教矛盾的激化,使得英国处于分裂的边缘。伊丽莎白一世的宗教政策不仅使英国避免了宗教内战,还为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环境。
  关键词:伊丽莎白一世;宗教政策;英格兰
  一、伊丽莎白一世即位前英格兰的宗教概况
  伊丽莎白一世继位前的英格兰,宗教形势十分复杂,天主教徒和新教徒势不两立,试图净化新教的清教徒也跃跃欲试,而统治者个人的宗教信仰和外国势力的干涉,使得英国宗教战争一触即发。
  英国的宗教改革始于亨利八世。亨利八世在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巧合之下,发动了英国国教改革。但是,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并不彻底,基本上没有触及纯宗教的内容,无论是天主教教义还是天主教仪式,都得到了大量的保留。一方面,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具有极大的偶然性,并且是一场自上而下推行的改革,而不是因为受外部刺激而被迫进行的改革,这就使得改革的动力不足;另一方面,亨利八世本人并不是一个虔诚的新教徒,他从小接受天主教教育,对天主教有很深的情感,这使得他在进行宗教改革时并不能与天主教完全脱离。因此,亨利八世并未完成真正意义上的宗教改革,所以英国的宗教改革仍需进行。
  亨利八世去世后,爱德华六世在萨默塞特公爵的辅助下,英国开始了真正的宗教改革。爱德华六世宗教改革,尤其是在教义和礼仪上的新特征,为新宗教派的形成提供了实质内容。而《第一公祷书》(1549年)、《第二公祷书》(1562年)和《四十二信条》(1552年)的先后颁布,则标志着安立甘宗的初步形成。但是他的改革也背上了亨利八世沉重的包袱,也保留了大量的天主教传统。
  而到玛丽统治时期,作为一个狂热的天主教徒,继位后积极恢复天主教,几乎废除了所有有关宗教改革的法案,在位五年,约有300多名新教教徒被烧死,被人称为“血腥玛丽”。
  在爱德华六世和玛丽女王统治的十年期间,使英国在宗教问题上来回摇摆,使得民众的宗教情绪激化,天主教和新教两股力量势不两立。与此同时,伴随着安立甘宗同时发生的还有英国的清教,爱德华六世时期是安立甘宗的初步形成时期,这一时期,清教刚刚出现。他们用激进的言行反对刚确立的安立甘宗的某些礼仪规则,体现了要求进一步净化安立甘宗的要求。由此可以看出,在伊丽莎白继位之前,英国的宗教形式十分复杂。不仅存在天主教与安立甘宗之间的激烈矛盾,还存在清教徒试图试图净化安立甘宗的活动。此外,英国还面临着复杂的国际环境,尤其是与苏格兰和天主教法国之间的矛盾。这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对伊丽莎白一世的宗教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伊丽莎白一世的宗教政策的特征
  伊丽莎白认为,宗教不单纯是一个宗教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政治问题。并且,英国的国教改革自开始便和政治结合在一起。正如黑格尔写到的:“伊丽莎白想当英国的女王,而不是新教徒的女王。”并且,伊丽莎白的政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国内外形势的不断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宗教政策。伊丽莎白一世的宗教政策具有新教性、妥协和实用性。
  伊丽莎白的宗教改革具有新教性。伊丽莎白是一个新教徒,她继位并没有延续玛丽女王的狂热天主教政策,而是继续亨利八世和爱德华六世的国教改革,先后吸纳了大陆新教的主要内容。而1571年,《三十九信条》公布,宣布其为英国国教的信纲,标志着安立甘宗的最终形成。最终形成的国教安立甘宗,作为基督教新教的一个重要派别,体现了新教的教义原则。如:圣经是信仰的唯一准则、唯信称义、预定论;否定炼狱说、跪拜圣像、崇敬遗物及祈求圣徒;承认圣餐的饼和酒应该分给一切圣徒和教士婚娶合法化;圣经英语化,并被定为礼拜的使用语等等,这都是其作为一个新教派别的显著特征。
  伊丽莎白一世宗教改革具有妥协性。虽然伊丽莎白一世是一个新教教徒,但是她并没有采取激进的新教政策,而体现出了对天主教的极大妥协。一方面,在《至尊法》中,她将亨利八世时期的“最高首脑”改为“最高长官”,这样不至于引起天主教徒的激烈反抗。因为:“女人不能布道,管理圣事......因此她不应该成为教会的最高首脑”。另一方面,安立甘宗还完整的保留了天主教的主教制度。《三十九信条》中明确规定,教阶由大主教、主教、会长和会吏构成。国会还通过了一些列有关礼仪的“女王责戒”,强调教师穿传统的天主教法衣、教徒在祈祷时下跪、圣餐中使用未发酵的圣饼以及确定祈祷日使用新的行列仪式、仪式前后用无伴奏齐唱乐和扩大仪式中的祝福祷告。此外,一些新教教义原则在统治前期也没有得到强制的执行,事实上,直到1642年以前,英国的大多数教堂都完整的保留了圣徒偶像及宣扬圣徒事迹的雕像。
  另外,还体现在对其他各个教派的妥协,吸收其他教派的思想,将其融入新教教义中,尤其是加尔文宗和路德宗。伊丽莎白一世宗教政策的妥协性使其既能够满足广大新教教徒的要求,又不会激起天主教徒的强烈反对。
  伊丽莎白一世宗教政策的实用性。其主要体现在她将宗教与政治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不断调节宗教政策,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其统治。伊丽莎白即位以后,为了避免矛盾激化,一直没有明确表示自己的宗教选择,各方都对她充满希望,以从中谋取利益。而伊丽莎白也将虽然她是一名新教徒,但是她并没有完全采取新教政策,而是将天主教与新教(加尔文宗、路德宗等)教义结合起来。这样,既满足了新教徒的要求,又不会激化天主教徒。通过这样,英国并没有爆发大规模的反对运动,大约只有200名教士对新宗教政策表示了异议,而其他人都平静的接受了新的命令,继续着自己的工作,而伊丽莎白则巩固了自己的统治。伊丽莎白一世宗教政策的实用性还体现在其对待清教运动态度的转变。前期,女王虽然反对清教运动,但是并没有采取镇压措施,这主要是因为清教作为国教内的一个小派别,主要是净化安立甘宗教礼仪,并没有对国教及其国家稳定产生威胁;另一方面,还可以联和清教徒,扩大自己的统治基础,反对天主教势力。到执政后期,随着清教运动的发展,尤其是独立派逐渐活跃,并演变成一场具有一定规模的運动,这威胁到了国家的宗教统一和伊丽莎白一世的统治。而此时,英国的国际形势的好转,伊丽莎白女王适时颁布《女王臣民效忠法》,该法规定:凡年满16岁,不参加国教会礼拜达一个月而无正当理由者,唆使他人反对女王在教会中的权力者,或参加任何非法宗教集会者,处以监禁,如3个月内不悔改,改判放逐或死刑。这一法律适用于所有不遵从国教者(包括清教徒和天主教徒),但主要是针对独立派。随着《女王臣民效忠法》的颁布,实际上结束了伊丽莎白时代英国本土的清教运动。伊丽莎白前期的妥协政策,以及到后期的强硬态度,打击天主教和清教运动,都是为了更好的维护期统治,让宗教为其服务。   三、伊丽莎白一世宗教政策的原因探析
  1、个人成长环境的影响
  个人的成长环境使其养成了理性和谨慎的性格。在她两岁零八个月的时候,从天之娇女沦为私生女;而在玛丽统治时期,她的宗教信仰和身份对玛丽构成了为威胁,伊丽莎白还受到指控曾参与叛乱,受到监禁,并被关进伦敦塔。这一切成长经历使得伊丽莎白更加成熟,她必须谨慎行事,因为每走一步都至关重要,她需要将自己的思想和感情隐藏起来。此外,她作为一名新教徒,出生不久就接受了新教洗礼,后来又受到良好的人文主义教育。正如丘吉尔说的:“伊丽莎白从小就是新教徒,她是新教教义培养出来的优秀典型”。威廉·格林德尔和罗吉·阿夏姆(曾任爱德华六世的导师)都曾担任伊丽莎白导师,他们都深受人文主义的影响。在接受人文主义教育的过程中,一方面,她认识到君权神授,君主有权利管理教会;另一方面,使她更深刻的认识到教会对于国家的意义,能够更理性对待教会。所有这些因素都影响了伊丽莎白一世的宗教政策,她刚即位并没有明确表现出宗教倾向,并不因为自己是新教徒就进行彻底的宗教改革,而是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不仅仅考虑宗教因素,还结合各方面的因素。正如黑格尔写到的:“伊丽莎白相当英国的女王,而不是新教徒的女王。”
  2、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
  1558年即位的伊丽莎白,面对的是一个完全混乱的政局。“皇冠和贵族贫穷,船长和士兵缺乏,人民无序和分裂,价格高涨,不公正猖獗”。尤其是宗教方面,在经过爱德华六世和玛丽女王统治的十年期间,宗教问题的来回摇摆,造成了政局严重动荡,宗教情绪高度亢奋,天主教和新教两股力量势不两立。伊丽莎白任何一种宗教倾向都可能引发国内宗教战争。此外,玛丽在位时期恢复天主教的运动,以及其血腥统治,使得新教徒对天主教的极大反感,伊丽莎白即位初还面临着严峻的财务问题,亨利八世时期奢侈的宫廷贵族生活,以及玛丽统治期间,对法国战争使得国库不断被消耗继续流血。在1559年,王室的债务超过227,000英镑。这就使得伊莎白必须采取宽容的宗教政策,以平衡国内个各方势力,维护国家统一。
  此外,伊丽莎白即位还面临着严峻这国际形势。一方面,是由于英格兰复杂的外交关系。西班牙和英格兰享有长期的融洽关系,起源于阿拉贡的凯瑟琳与亨利八世的婚姻,并由玛丽都铎和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的联盟加强。而英格兰对法国的战争,以及法国和苏格兰之间的联盟,对英格兰构成威脅。并且苏格兰女王还享有英格兰王位的继承权。而法国和西班牙都是天主教国家。对天主教的明显反对肯定会加剧局势,并且会推动法国政府与苏格兰的关系,并会将唯一的“朋友”西班牙变成另一个公开的敌人。在严峻的国内国际形势,伊丽莎白一世的宗教政策至关重要,那么在这种形势下宗教该何去何从?伊丽莎白曾试图与罗马教皇建立联系,但是罗马教皇坚决反对英国国教改革,继续干扰英国教会事物,并否定伊丽莎白王位的合法性。加之国内新教徒的反天主教运动,使得恢复天主教变得不可行。但如果全盘接受新教改革,将会引起西班牙和法国的极大不满。所以,伊丽莎白采取了温和的宗教政策。
  3、英国教会的特点
  和大陆教会一样,英国教会也存在腐败,腐败现象主要集中于修道院。但相对于罗马教廷来说,英国教会的腐败程度要轻的多。这就使得英国的普通民众和教会之间的矛盾并不是特别的尖锐,在亨利八世时期就有些地方抗议大规模的改革运动。所以实行实行激进的新教改革运动不太现实。另外,英国教会最严重而问题是上层教士热衷于世俗事物和下层教士素质不断下降。尤其是主教们热衷于世俗事务,逐渐威胁到王权集权。而接受人文主义熏陶的伊丽莎白一世,坚信君权神授,国王是世俗事务和教会事务的统治者,国家的民族独立。使其不可能恢复天主教。
  综上所述,伊丽莎白一世的宗教政策有其深刻的原因,而不是一场简简单单的宗教改革运动。其宗教政策的新教性、宽容性和实用性,不仅维护了国家统一,为英国创造了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为英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卡罗尔·莱文:《伊丽莎白一世的统治》(Carole Levin, The Reign of Elizabeth I),麦克米伦出版社2002年版,第14页。
  卡罗尔·莱文:《伊丽莎白一世的统治》(Carole Levin, The Reign of Elizabeth I),麦克米伦出版社2002年版,第24页。
   蔡骐,《英国宗教改革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97页。
  埃尔顿·G·R:《都铎王朝的宪法文件和注释》(Elton.G.R, Tudor Constitution:Documents and Commentary),剑桥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
   温斯顿·丘吉尔著,薛力敏 和林林译:《英国国家史略》,新华出版社1995版,第532页
  卡罗尔·莱文:《伊丽莎白一世的统治》(Carole Levin, The Reign of Elizabeth I),麦克米伦出版社2002年版,第14页。
  威廉·詹姆斯:《都铎王朝时代》(Williamson.James. A. The Tudor Age),朗文出版社1964年版,第246页。
其他文献
摘要:明代唐顺之既是名闻天下的大文学家、大理学家,还是当时抗倭战场上一位功勋赫赫的大将。唐顺之一生坎坷,宦海沉浮,历经波折,但他并未就此消沉,在修身齐家的同时,不忘治国平天下,最后出师未捷身先死,病死于抗倭第一线。唐顺之的道德观和处世观是中华民族核心文化中的巨大财富。  关键词:唐顺之;道德观;处世观  Abstract: Tang Shunzhi in the Ming Dynasty was
期刊
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前身基本来自国企,包括一定数量的大中型国企。其投资主体相当复杂,包含了国有、有民营,甚至外资和职工持股等成分。以贵州省内某混合国有制国企为例,下文中将会多次提及,因该企业由当地政府、国资委联合发起成立,通过积极引战,吸引了全资大型国企、本土民营资本、事业单位等多家单位加入,最终形成由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企业、不同区域人群、不同管理方式组合而成的混合所有制国企,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
期刊
摘要:脱贫攻坚战是我国发展壮大路上不可逾越的一道障碍,目前,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随着国家对“脱贫攻坚”问题的日渐重视,脱贫攻坚的方式方法开始多样化。一系列新政策、新思想、新理念为脱贫攻坚战注入了勃勃的生机与活力,而传媒行业作为百姓了解世界、走出大山的一扇大门,理应在脱贫攻坚战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对如何利用传媒这一载体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的途径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助力美丽乡村的构建,推动实现中华民
期刊
摘要:当前,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趋势明显的问题日益突出,2018年12月,12岁男孩弑母案社会反响剧烈,降低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呼声再涨,其原因在于刑法对于实施暴力的人未发挥惩戒功能而造成的不安全感。本次的研究课题针对我国刑事责任年龄起点是否须适度降低,分别从现行法律法规的完善、恶意补足年龄原则的适用等进行实证分析,从而为我国今后低龄未成年人恶性“犯罪”的难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最低刑事责任年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着重于对女排奥运赛事期间的训练调控特点进行研究,从女排队员的赛前身体状况、心理状态以及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分析,以及对教练组在重点场次的比赛过程中对队员技战术和心理的调控进行综合分析。另外对中国女排在四分之一决赛,在决赛的训练特点进行了比较研究,也对主力进攻队员朱婷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技术特点分析,主要采取的研究方法是观察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  关键词:排球运动员 训练调控 技战
期刊
摘要:近年来,新疆积极利用地缘和资源等方面的禀赋优势开展与周边国家的进出口贸易,有力地推动了新疆经济的发展,同时当前对外贸易环境复杂多变,不稳定因素增加,如何提升新疆外贸竞争力,本文进行了客观分析并结合实际给出建议供参考。  关键词:外贸进出口结构;现状分析;参考建议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一、从贸易对象看,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进出口额逐步增加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的腹地,
期刊
摘要:音乐带给人们听觉上的享受。敏锐的听觉能力可以准确的把握住音乐信息,并形成对音乐的感觉。相比较来看,内心听觉对演奏者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如何能够认识其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内心听觉能力的培养也是演奏家的一门必修课。本文章将通过聆听、想象、实践与记忆等不同的形式进行论证,研究内心听觉能力的形成途径。  关键词:内心听觉 音乐信息 音乐感觉 形成途径  对于演奏而言,音乐是听觉上的享受,音乐艺术以听
期刊
摘要:中国女排里约奥运会的成功夺冠不只是女排队员的胜利,同时与辛勤工作的教练团队也息息相关,他们为女排的成功夺冠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在场下他们认真研究每个对手的进攻战术和特点,在场上通过高质量的临场指挥为中国女排的姑娘们进行指导,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获得冠军。本文主要通过研究中国女排教练团队的分工以及个案分析,揭示中国女排教练团队的训练特点。  关键词:训练特点 中国女排 教练团队  1.研究方法  
期刊
摘要:陇西李氏文化是一种承袭千年的家族文化,也是与敦煌文化、天水伏羲文化、拉卜楞藏传佛教文化齐名的“甘肃四大文化”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陇西李氏文化作为历久弥新的家族文化,对当地社会的、文化的、经济和心理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次调查希望通过访谈法,文献法,观察法,充分了解陇西李氏文化的文化形态,探索并归纳其文化功能。  关键词:文化功能理论;文化变迁;文化场域 ;李氏文化  绪论  一、调查背
期刊
摘要:萨特的自由在很多方面都带有康德的影子,是对康德自由的继承和发挥但是康德的自由在更多层面上是形而上学的,仅仅限于精神层面的自由实践,属于知识论和认识论范畴。而萨特的自由是在本体论意义上的,他不仅要实现人精神上的自由,而且把这种自由观付诸于现实的实践活动,实现存在的自由。  关键词:萨特;康德;自由;本体论;认识论  出版于1943年的《存在与虚无》这本巨著,标志着萨特无神论存在主义哲学体系的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