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数字化转型畅享数字化生活

来源 :群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guo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数字化发展,明确提出数字中国战略,为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随着数字化发展,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成为面向未来塑造城市核心竞争力以及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之举。近年来,无锡市高度重视数字化城市建设,始终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加速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用数字化改善公共服务、赋能社会治理、升级政务服务、集聚发展要素,努力让人民群众畅享美好数字生活,更好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用数字化改善公共服务,让群众生活更便利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无锡市在推进数字化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数字化成为提升公共服务品质的催化剂。
  突出为民服务,强化顶层设计。主动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制定全国地级市层面首部《公共数据管理办法》,从立法层面对数字化城市建设进行顶层设计,有力推动了数字化城市建设。聚焦回答“什么是人民群众满意的新型智慧城市”,与华为智慧城市团队联合编制《无锡市新型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方案》,把人民群众对城市数字化发展的心愿诉求绘入全景图、路线图、施工图、流程图。在此基础上,按照“蹄疾步稳,适度超前”原则,务实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1+5+N”体系建设,并开创“公建化、底座化、模块化、资源化”建设模式,实现速度与效益的统一。
  突出用户体验,打造数字门户。坚持以“好用、管用、爱用”为标准,全面横向整合部门数字化服务平台,上线“灵锡”App,倾力打造数字惠民工程。“灵锡”App上线以来,上线服务超540项,涵盖数字身份、政务办事、城事生活、畅享出行、智慧社区、教育服务、医疗健康等诸多数字生活场景。目前,“靈锡”App注册用户已超过500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70%,日活跃用户峰值130万人,成为国内数字城市服务门户中排名第一的应用。在运营过程中,密切关注用户体验和反馈意见,迅速更新迭代40多个版本,不断完善、改进用户体验。随着应用场景不断拓展,群众出门不用再携带各类卡证,也不用下载注册五花八门的App,“一码通全城”“灵锡一点通”的美好憧憬在不远的未来即将实现。
  突出群体关怀,弥合数字鸿沟。随着数字化的深入发展,老年人、教育程度较低群体、低收入群体等无法及时适应生产生活方式变化,生产、生活便利度下降,产生数字鸿沟。无锡数字化发展有着“无锡速度”,也在弥合数字鸿沟方面体现着“无锡温度”,努力让跟不上数字技术发展脚步的人民群众也能够平等享受数字权利。深耕智慧养老,已建成各类智慧养老服务机构150余家,牵头编制国内首个智慧养老省级标准《智慧养老建设规范》。为了让老年人更好地使用和适应“灵锡”App,专门开发了针对老年群体的“关爱模式”,受到锡城市民的广泛好评。
  用数字化赋能社会治理,让城市运行更精细
  社会治理水平关乎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水平,社会治理越精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就越高。无锡市在推进城市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始终坚持用数字化赋能社会治理,为社会治理加载了智能化的“操作系统”,努力以更精细的社会治理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构建数字化的指挥中心。以城市数字底座为基础,全力推进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建设,逐步实现让城市会思考,让生活更美好,让资源最优化,让治理更高效。目前,新型数字化应急管理指挥系统已完成开发部署并入驻城市运行管理中心,按照国家应急管理部、江苏省应急管理厅“四横四纵”总体要求,构建了“一中心、一网络、一平台、N应用”的具有无锡特色的应急管理指挥架构,用数字化精准高效的指挥体系,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的安全。
  打造数字化的治理体系。坚持把数字化赋能聚焦于基层、聚力于一线,统筹推进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按照“一网感知态势、一网纵观全局、一网决策指挥、一网协同共治”的目标,构建“三级协同指挥、大中小屏联动、面向基层赋能”的治理体系,以事件响应为中心,把解决问题的最优资源配置迅速给到一线,努力使每一个民评民说都能被关注、每一个民愿民盼都能被重视、每一个民忧民痛都能被解决。
  探索数字化的疫情防控。积极采取数字化策略,部署了全省第一个数字防疫平台——“疫情防控一点通”、第一个复工复产数字通道——“返锡通”、第一个健康码系统——“锡康码”,为有效防控和精准复工复产保驾护航;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又超前部署进口冷链食品申报追溯系统,实现关口前移、主动预防。针对疫情防控的新情况新特点,认真总结前期积累的防疫经验,发挥数字化平台迭代进化快的优势,迅速升级部署“疫情管理通”及“核酸检测平台”,用数据流整合重组卫健、公安、民政等部门和一线工作人员业务流,形成以快打快的运动战法,为保证实现精准防控发挥了重要作用。
  用数字化升级政务服务,让政府运转更高效
  良好的政务服务环境,既是营商环境的重要体现,也是更好为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服务的基石。无锡市坚持以数字化助力放管服改革,通过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解决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的问题,在公共数据资源有序共享、政务服务便捷流程再造等方面不断放出活力、管出公平、服出效能,让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享受到了更加体贴入微的政务服务。
  构建“一网通办”平台。迭代升级惠企通平台,建设“一网通办”的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不断拓展惠企力度、广度、深度、精度,建设“四库一图一中心一门户”,打造“服务一号通、政策一网知、需求一键办、监管一体化”惠企大平台,强化政策落地感,提升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推动43项事项实现跨省通办,其中20多个事项实现智能“秒办、秒批”,推进惠企政策“一网兑现”,实现惠企政策精准查、智能送、免申办、数据评、全程督,让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线上兑现”。积极实施“阳光惠民”“阳光惠企”“阳光招投标”等系列“阳光工程”,用数字化保证公开公平公正,服务构建最佳创新环境、最优营商环境。   推动政务流程再造。通过“数字化+一件事”改革,推动政务服务进行全方位场景再造、业务再造、管理再造、流程再造,让人民群众感受度、获得感更高。以用电服务办理为例,市民和企业只需提交一次申请,便可以联动各委办局调用相关电子证照,完成用电服务办理。碰到需要出具“用电明细”的情况,过去要携带身份证、房产证等材料,证明房屋产权才能办。现在通过App,获得用户授权,直接把数据给到窗口,刷脸即可办理。今后,通过房产交易數据和公共数据的融合,当一套房产完成交易过户,办电手续自动触发,并在后台办理完成。在数字化推动下,政府内部跨部门跨层级的一体化协同办公平台稳步推进,获得数字中国创新大赛鲲鹏赛道2020年度总决赛一等奖和最佳实践奖。
  发掘公共数据金矿。由无锡市大数据中心履行扎口管理公共数据职责,建立数据共享平台汇集公共数据,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根据法定权限、程序对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后委托市场主体开发利用。持续多年深化数据治理工程,在消除数据共享壁垒、打通数据开放堵点、补足数据安全弱点等方面积厚成势,有力推进了政府信息的数字化转型。《2020长三角政府数据开放一体化报告》显示,无锡市公共数据开放能力升至长三角第6位、江苏省第1位。参与主办江苏省大数据开发与应用大赛,吸引全球8个国家1455支队伍参赛,为公共数据开发利用引入了源头活水,成为全省首创的公共数据开放应用范例。
  用数字化集聚发展要素,让发展环境更优化
  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用数字化集聚发展要素,是一个多要素联动继而构建城市全新发展生态的系统性工程。无锡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以高水平的数字基建、产业数字化、宜居宜业生态等,加快构建科产城人高度融合的城市生命体,有力承载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愿景。
  在数字新基建上持续发力。无锡市是全国首个高标准全光网城市、首个窄带物联网全域覆盖地级市、首个物联网连接规模超千万的地级市。建成全国首个IPv6规模商用网络,覆盖用户700万户,并率先完成电子政务网改造。建成全国首个车联网先导区,覆盖城区350平方公里、600个路口,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车联网示范应用网络。5G基站单位面积布局密度全国第一,覆盖区域网络质量排名全省第一,流量驻留比全省领先。全方位高性能的数字新基建,为推动数字技术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提供了重要保障,让人与人、人与物、人与城市的连接更紧密。
  在产业数字化上持续发力。始终坚持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通过产业数字化转型,努力打造产业发展新空间、经济发展新引擎、城市形态新展现、科产城人融合新样板。聚力推动以物联网为龙头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打造全国数字产业化发展领军城市;聚力推动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的制造业转型升级,打造全国产业数字化转型标杆城市。2020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以上企业1156家,实现营业收入5572.78亿元。《2020中国城市数字经济指数白皮书》显示,无锡市数字经济发展指数位列全国第七、全省第一,产业数字化已初具规模,为全面推进太湖湾科创带建设提供了数字化支撑。
  在营造好生态上持续发力。用数字化手段助力推进“太湖人才计划”和“锡引工程”,持续优化人才环境。建成覆盖746万常住人口的综合人口库,提供更具温度、更加精准、更为周到的人才一码通、人才银行、人才安居等“一站式、一条龙”人才服务,努力让人才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积极推动数字化赋能金融、技术、土地等要素,聚焦教育、医疗、养老、抚幼、就业、文体、助残等重点领域,推动数字化服务普惠应用,推进学校、医院、养老院等公共服务机构资源数字化,加大开放共享和应用力度,持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
  (作者系中共无锡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责任编辑:苏胜利
其他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这是对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再强调、再提醒、再推进。泰州市姜堰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把准“办实事”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实施“1+3+N”行动,围绕活动主题、聚焦实事项目,抓在细微处、落在实效中,不断凝聚奋进的力量。  嵌入
期刊
2018年11月、2020年7月,党中央两次召开企业家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座谈会,强调要鼓励、支持、引导、保护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给予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保护,并深刻指出:“民营企业家要讲正气、走正道,做到聚精会神办企业、遵纪守法搞经营,在合法合规中提高企业竞争能力。”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最高人民检察院授权江苏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企业合规改革试点。江苏检察机关强化政治担
期刊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南京市市场监管局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汲取强大奋进动力,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积极贯彻落实“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全力以赴投入抗疫一线,把党史学习教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服务疫情防控大局,服务促进经济发展,服务人民群众需求。  强化市场监管责任担当,服务疫情防控大局  本轮
期刊
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发出的伟大号召,江苏省委决定在全省党员干部中开展“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省级机关作为全省践行“两个维护”的第一方阵,按照省委部署要求,迅速开展行动,努力在“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中走在全省前列。  广泛凝聚起“两在两同”建新功的思想共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省委部署“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以来,省委省级机关工委第一时间在机关面上进行广泛发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提高政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百年风雨兼程,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辟了伟大道路、创造了伟大事业、取得了伟大成就。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黨、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自信的背后,是我们开辟了一条新路,更走通了这条路,展现出中华民族
期刊
风力发电是新能源领域中最成熟、最具规模开发条件和商业化发展前景的发电方式之一,如今国际电力产业对风电能源的开发利用已经相对成熟,在产业发展和政策支持方面形成了一些成熟的经验和做法。江苏风能资源丰富,实际可开发量居全国第七位,风电产业起步较早,累计装机容量增速多年来持续位居全国首位,形成了包括整机组装、关键零部件配套等在内的相对完整的风机制造产业链。但从能源基础结构优化、“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实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鲜明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迎来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踏上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正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昂首阔步前行,把中国发展进步
期刊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党中央把握全球产业变革趋势、针对我国经济发展实际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和关键所在。省委十三届十次全会提出,全面加快实现产业体系的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在率先建设经济体系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上走在前列。江苏最大的优势是实体经济,必须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和头部企业,统筹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动
期刊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这是党中央基于国内发展形势、把握国际发展大势作出的重大战略选择,凸显出扩大内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也为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在新发展阶段,我省紧扣国家宏观调控大方向,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进一步激发经济活力、积蓄发展动能、稳住经济基本盘,围绕经济循环主要环节部署重点任务,努力构建高效的内需体系
期刊
党的十九大以来,作为江苏省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和中组部备案的党性教育基地,苏州干部学院紧扣突出基层干部培训的时代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指示精神,以苏州被列为中组部基层干部教育培训试点城市为契机,坚持政治建院、改革强院、特色兴院,不断深化基层干部教育改革,持续深耕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力争当好新时代基层干部培训排头兵,培训质量和规模始终走在全省全国前列。近4年来,累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