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复方卡托普利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DH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7例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4例,治疗组加用复方卡托普利,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左心室超声舒张功能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有明显差异,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结论:通过对87例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认为复方卡托普利是较为理想的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的药物,尤其对高血压性心脏病引起的左室舒张功能衰竭的患者疗效更佳。
关键词:舒张性心力衰竭;复方卡托普利片;血管转换酶抑制剂
【中图分类号】
R9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7-0161-02
大约1/3的充血性心力衰竭主要为舒张性心力衰竭DHF[1]。复方卡托普利为竞争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使血管紧张素Ⅰ不能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从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并通过抑制醛固酮分泌,减少水钠潴留。还可通过干扰缓激肽的降解扩张外周血管。对心力衰竭患者,可降低肺毛细血管楔压及肺血管阻力,增加心输出量及运动耐受时间。半衰期短于3小时,肾功能损害时会产生药物潴溜。降压作用为进行性,约数周达最大治疗作用。在肝内代谢为二硫化物等。经肾脏排泄,约40%—50%以原形排出,其余为代谢物,可在血液透析时被清除。现将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复方卡托普利治疗的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选取2013年1月份至2013年12月份,我院诊治的87例符合心力衰竭诊断标准的患者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4例。其中男47例,女40例,年龄46-78(55.3 ±10.7)岁,平均66.7岁。其中高血压性心脏病合并舒张性心力衰竭52例,冠心病合并舒张性心力衰竭35例。根据患者病史,体征,X线及心脏超声检查确诊心力衰竭。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及治疗心衰病因和诱因,常规治疗心衰。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选择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复方卡托普利37.3-76.2mg/d。餐前2h服用,连用3天,观察血压无明显降低,改用25mg/d,连续治疗4-6个月,保证平均动脉压不低于80mmHg, 高血压者降到110/70mmHg左右。4~6周复查。所有病人用药前后均做胸片,心电图,血糖,肾功能及心脏超声检查并观察左室舒张功能变化。
1.3 疗效判定:(1)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心功能改善2级者;(2)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减轻,心功能改善1级者;(3)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好转,心功能改善不足1级者。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情况:治疗组显效7例(16.3%),有效26例(60.4%),无效10例(23.3%);对照组显效3例(7%),有效14例(31.5%),无效27例(61.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功能改善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舒张功能变化比较
3 讨论
DHF是以心输出量减少,特别是后向性心力衰竭为其特点:心脏舒张功能的评价目前主要采用超声多普勒心电图,舒张功能测定指标为等容舒张时间、舒张早期充盈减速时间和E、A、E/A,而且应结合左室负荷及改变情况而定[2]。对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应用复方卡托普利片进行治疗后观察,显示E/A值增大,左室舒张功能明显改善,通过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增加了冠状动脉血液流量,降低了心脏耗氧量,减轻了心脏前后负荷,使肥大的左tL,室得以逆转,改善了心肌的顺应性,从而使左室舒张功能得以改善。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占有重要位置,虽然一系列复杂的神经体液变化中的许多方面是收缩性心力衰竭,但神经体液紊乱导致两方面的结果:(1)血管收缩;(2)左室重塑:而左室重塑是舒张性心力衰竭最致命的因素,ACEI被认为是治疗HF的基石,而ACEI对以上两方面都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而且随着收缩性心力衰竭的改善,舒张功能也可恢复,那么有理由相信ACEI对DHF的治疗作用。心室舒张功能障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有效的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形成,降低交感神经的活动,可使肥大的心肌回缩,降低室壁的硬度,从而改善tL,室的舒张功能,对心肌细胞活力无不利影响,也不干扰心脏传导,增加冠脉血流,提高左室舒张期的顺应性,防止舒张功能失调而致代谢紊乱,通过对87例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认为复方卡托普利是较为理想的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的药物,尤其对高血压性心脏病引起的左室舒张功能衰竭的患者疗效更佳。代表左室舒张功能的最重要指标E值和A值。在治疗前后差异非常显著,说明该药物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是确切的。治疗后血压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可依血压情况适当的调整剂量,没有发现血压过低现象,心率没有增快,从而有利心功能的改善。
参考文献
[1] 中华心血管编辑委员会心力衰竭对策专题组,充血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对策[J].中华心血管杂志.1995.23(2):84.
[2] Braunwald.主编.陈灏珠.主译.心脏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74-375
关键词:舒张性心力衰竭;复方卡托普利片;血管转换酶抑制剂
【中图分类号】
R9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7-0161-02
大约1/3的充血性心力衰竭主要为舒张性心力衰竭DHF[1]。复方卡托普利为竞争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使血管紧张素Ⅰ不能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从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并通过抑制醛固酮分泌,减少水钠潴留。还可通过干扰缓激肽的降解扩张外周血管。对心力衰竭患者,可降低肺毛细血管楔压及肺血管阻力,增加心输出量及运动耐受时间。半衰期短于3小时,肾功能损害时会产生药物潴溜。降压作用为进行性,约数周达最大治疗作用。在肝内代谢为二硫化物等。经肾脏排泄,约40%—50%以原形排出,其余为代谢物,可在血液透析时被清除。现将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复方卡托普利治疗的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选取2013年1月份至2013年12月份,我院诊治的87例符合心力衰竭诊断标准的患者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4例。其中男47例,女40例,年龄46-78(55.3 ±10.7)岁,平均66.7岁。其中高血压性心脏病合并舒张性心力衰竭52例,冠心病合并舒张性心力衰竭35例。根据患者病史,体征,X线及心脏超声检查确诊心力衰竭。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及治疗心衰病因和诱因,常规治疗心衰。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选择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复方卡托普利37.3-76.2mg/d。餐前2h服用,连用3天,观察血压无明显降低,改用25mg/d,连续治疗4-6个月,保证平均动脉压不低于80mmHg, 高血压者降到110/70mmHg左右。4~6周复查。所有病人用药前后均做胸片,心电图,血糖,肾功能及心脏超声检查并观察左室舒张功能变化。
1.3 疗效判定:(1)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心功能改善2级者;(2)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减轻,心功能改善1级者;(3)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好转,心功能改善不足1级者。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情况:治疗组显效7例(16.3%),有效26例(60.4%),无效10例(23.3%);对照组显效3例(7%),有效14例(31.5%),无效27例(61.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功能改善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舒张功能变化比较
3 讨论
DHF是以心输出量减少,特别是后向性心力衰竭为其特点:心脏舒张功能的评价目前主要采用超声多普勒心电图,舒张功能测定指标为等容舒张时间、舒张早期充盈减速时间和E、A、E/A,而且应结合左室负荷及改变情况而定[2]。对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应用复方卡托普利片进行治疗后观察,显示E/A值增大,左室舒张功能明显改善,通过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增加了冠状动脉血液流量,降低了心脏耗氧量,减轻了心脏前后负荷,使肥大的左tL,室得以逆转,改善了心肌的顺应性,从而使左室舒张功能得以改善。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占有重要位置,虽然一系列复杂的神经体液变化中的许多方面是收缩性心力衰竭,但神经体液紊乱导致两方面的结果:(1)血管收缩;(2)左室重塑:而左室重塑是舒张性心力衰竭最致命的因素,ACEI被认为是治疗HF的基石,而ACEI对以上两方面都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而且随着收缩性心力衰竭的改善,舒张功能也可恢复,那么有理由相信ACEI对DHF的治疗作用。心室舒张功能障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有效的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形成,降低交感神经的活动,可使肥大的心肌回缩,降低室壁的硬度,从而改善tL,室的舒张功能,对心肌细胞活力无不利影响,也不干扰心脏传导,增加冠脉血流,提高左室舒张期的顺应性,防止舒张功能失调而致代谢紊乱,通过对87例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认为复方卡托普利是较为理想的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的药物,尤其对高血压性心脏病引起的左室舒张功能衰竭的患者疗效更佳。代表左室舒张功能的最重要指标E值和A值。在治疗前后差异非常显著,说明该药物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是确切的。治疗后血压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可依血压情况适当的调整剂量,没有发现血压过低现象,心率没有增快,从而有利心功能的改善。
参考文献
[1] 中华心血管编辑委员会心力衰竭对策专题组,充血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对策[J].中华心血管杂志.1995.23(2):84.
[2] Braunwald.主编.陈灏珠.主译.心脏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74-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