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时期重庆的“海战”

来源 :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l1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67年8月8日,长江重庆段江面上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战斗,这是我国“文革”武斗中唯一一次使用炮舰的战斗,被称为“八?八海战”。战斗的双方,是“文革”中重庆两个最大的造反派组织,一方是重庆“反到底”派,另一方是重庆“8?15”派。
  舰队出发
  1967年8月8日,重庆山城烈日当头,十分炎热。当天下午4点。一支由3艘武装舰艇组成的重庆“反到底”派“军工井冈山第一舰队”,在国营望江机器厂举行了简短的出征仪式,然后离开郭家沱码头溯流而上,朝上游的九龙坡浩浩荡荡地驶去,他们是给国营建设机床厂的军工兄弟送去4门陆用三七炮,配备了数百箱炮弹,大批药品、香烟、生猪和粮食,希望以此换回1万条半自动步枪。
  打头的“望江101”舰原是国民党的江防舰,舰长约40米,平常作为望江机器厂的交通艇,在山城武斗急剧升级的日子里,又重新披挂上阵:舰艇前段装有双联海三七高炮一座和海四联14.5毫米高射机枪一挺。后段装有双联海三七高炮一座和海二联高射机枪一挺。
  其次是“人民5号”,过去是一艘美制登陆艇,“文革”中在运输物资途中被劫来重新装上铁甲,船头驾驶台左右两侧各安装了一门陆三七高炮,在驾驶台前装重机枪一挺,驾驶台后面装高射机关炮一门,船尾装海三七高炮一门。旗杆高悬“反到底一号”标志,是这支舰队的“旗舰”。22岁的共青团员、“军工井冈山”头头邓长春自任舰队司令,坐镇旗舰指挥。
  垫后的“嘉陵1号”原是国营嘉陵机器厂的运输船,进望江厂改装成炮艇。参与“第一舰队”统一行动。“舰长”李鲁沂被封为副司令。紧紧跟随邓司令一道“共赴国难”。
  炮击船厂
  从望江厂到建设厂40余公里的长江航道两岸,基本上都是“8?15”派势力范围。手持各类老式轻武器的“8?15”派战士,看见江面上悬挂着“反到底”派旗号的战舰,怒火冲天,骂声不绝,禁不住举枪就射。“8?15”派战士的冷枪飞弹无济于事,舰队根本没有瞧上眼,毫不理睬,继续昂首前行。
  前面就是唐家沱了,这里有一个东风造船厂,是西南最大的造船工业基地。经历过多次武斗的邓司令稳坐旗舰,脑子里闪現出上个月他被四川省革命委员会筹备组副组长刘结挺亲切接见时的场景,体会着“8?3”事件中击沉军分区巡逻艇的壮举,回味着出征仪式上气吞山河的豪言壮语:“世界革命看中国,中国革命看四川,四川革命看重庆,重庆革命看望江!”而望江革命自然是要看他邓长春了。
  密集的枪声打断了邓司令的思路,知道这里的“8?15”派有一定实力,按照出征前拟定的计划应该狠狠打击,豪气满怀的他眉头一皱。手指一点,对身边的传令兵厉声说道:“给他们点颜色瞧瞧!”
  话音刚落,“两短一长”的射击信号已经发出,早已憋了一肚子气的炮手们对着岸边庞大的浮船坞和轮船就是一阵猛轰,随着阵阵爆炸声,浓烟升起,岸边的“人民6号”等多艘轮船起火,多人死伤。
  舰队抵达窍角沱,开始变阵,由“1”线形变为三角形,“望江101”在右,“嘉陵1号”在左,旗舰“人民5号”在中后,继续上行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激战红港
  前面就是两江交汇的朝天门了,这里是进入重庆市区的门户,“文革”期间它被改成一个非常响亮的名字——红港。“8?15”派的铁杆组织“长航兵团”和“港口兵团”总部就驻扎在这里。
  红港“8?15”派得到“舰临城下”的消息,拉响了紧急警报,港口兵团的大楼喇叭也“哇啦啦”地仓促响起。紧张恐怖的气氛顿时弥漫码头上空,一个沙哑刺耳的男声反复不断地告诫驻防人员要准备战斗,码头上用沙包堆砌的简易工事里立刻伸出几十挺机枪和密密麻麻的步枪准备应战。
  红港“8?15”派备战的同时,还通过喇叭告诫码头四周的老百姓恶战即将来临,立即转移躲避。老百姓闻声惊慌失措,扶老携幼,仓皇逃生,躲进楼底、崖壁、防空洞等他们认为安全的地方。
  长航兵团立即发出紧急通知,让“长江207号”、“人民28号”、“人民30号”等几艘船马上驶向长江,武装拦截即将抵达的“反到底”舰队。
  停靠在嘉陵江河道里的“人民28号”、“人民30号”得到命令后,拼命朝长江赶去。而身处长江河道的“长江207号”轮船上的勇士们在没有同伴掩护的情况下,孤身朝下游驶来的3艘炮艇迎了上去,企图以短兵相接克敌制胜,解决没有重火力的弱点。
  “反到底”舰队同时遭到来自南岸轮渡公司修理厂、红港港务大楼和码头上机枪的猛烈夹击。密集的子弹打得舰艇甲板“嘭嘭”作响,也有船员中弹受伤。
  一路逆水顺风、趾高气扬的舰队炮手们遭到如此顽强的阻击,无不怒火中烧,一边用舰上的高音喇叭叫嚷:“我们是到九龙坡卸货的,你娃不要打哟!不然我们打过来,你娃吃不消哈!”一边拼尽全力朝敌对船只和红港阵地开炮。
  武器毕竟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那只首当其冲的民用拖轮“长92207号”虽然显示出了大无畏的“革命造反精神”,却被无情的炮弹击中,迅速起火燃烧,侥幸未死的勇士们只得弃船跳水逃命,又遭到舰载机枪的疯狂扫射,不少人脑浆迸裂。葬身鱼腹。
  两艘非武装的小型火轮“水运104”和“水运204”看见“长江207号”起火,迅速开进长江,企图对其施救,也被机枪子弹击穿顶篷,被迫退回小河以求自保。
  随后赶到的“人民28号”从嘉陵江口驶出,“8?15”派战士手持步枪、冲锋枪,对“反到底”旗舰“人民5号”一阵狂射,无奈子弹在舰艇厚实的铁甲钢板面前都显得软弱无力。在舰艇的三七高炮平射下,“人民28号”顷刻中弹倾斜,高压油箱被打坏,真是火上浇油,熊熊烈焰直冲云霄,灼热的江面如沸水般翻腾,船体随波逐流被带到下游数百米处的岸边沉没。
  “反到底”舰队又集中火力猛攻刚刚赶到的“人民30号”,数十发炮弹在该船身边爆炸,致使船尾受伤,不得不拼命退回嘉陵江内躲避。
  烈焰燃烧
  “反到底”舰队继续逆江上行,到达黄沙溪江面,又遭到南岸国营长江电工厂“八一兵团”(也属“8?15”派)武装人员的猛烈射击,旗舰上再次出現多起伤亡,舰队立即开炮,长江电工厂的油库被击中,燃起熊熊烈火,岸边的拖轮“长江1号”也被击沉。大地在战抖,空气在燃烧,火光和浓烟遮盖了夕阳的余晖,江防阵地和厂区一片混乱。
  此时,位于长江北岸的重庆市警备区大院内,驻军官兵们正陪着四川省革委会筹备组派来制止武斗的“钦差大臣”隔岸观火,洞察武斗趋势。望着炮声隆隆、硝烟滚滚的长江。万分震惊!
  那位“钦差大臣”一贯支持和称赞“反到底”派是文斗模范,此时也暗自叫苦,大骂邓长春打炮不选择地方,“就像专门打给我看似的,弄得我简直说不起话,太蠢了嘛!”
  舰队边打边走,于晚上8点左右抵达目的地——建设厂江岸,身带战火硝烟的邓司令笑容满面,朝岸上欢迎的人群频频挥手致意,不断高呼:“我们胜利了!”
  因武斗交战被围困多目的建设厂军工井冈山“红大刀”(属“反到底”派)武斗人员早已陷入断炊境地,随船送来的4门陆用三七炮,以及活猪、罐头和其他日用品无异于雪中送炭。坚守阵地的武斗人员无不欢欣鼓舞,斗志倍增。
  这场惊心动魄的“海战”,“反到底”舰队共发射炮弹1975发,机枪子弹无以计数。据“文革”后官方出版的《重庆大事记》记载,这场武斗“当场打死24人,打伤129人,打沉‘长江207’等船只3艘,打坏12艘,长江航运为之中断数月之久”。
  “8?15”派将打捞收拢的20多具“八?八”海战阵亡人员尸体集中埋葬在弹痕累累的红港码头,“文革”后期被强制拆除,墓地早已荡然无存,没能像沙坪公园“红卫兵墓群”那样作为文物得到保存。至今,事情才过去40多年,别说外地人,连许多重庆人都不知道在新中国和平建设时期还曾经发生过这场惨烈的海战,更谈不上深刻反思其前因后果,认真总结其深刻的教训了。
  (摘自《龙门阵》)
其他文献
一、精心导入,引趣激思课堂教学成功的导入能创造情趣,营造气氛,调动情感,引发思考,能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例如在学习《桃花源记》一课时,我为学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喜讯,给那些在海外的中国留学生带来了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希望,并在海外掀起了一场为建设新中国服务的留学生回国高潮。1950年1月,中国留德学生会向中
很多人都听说过民族英雄马本斋,也知道他是鼎鼎有名的回民支队队长,但鲜为人知的是他与沈阳也有着密切关系。  早年扶军在沈阳  19D2年,在中国直隶献县(即后来的河北省献县)东辛庄,有户姓马的回族农民家生下—个男孩,取名马守清,他就是后来声名显赫的民族英雄马本斋。  国家不强,百姓遭殃,家境贫寒,生活艰难。马本斋家共有兄弟4人,马本斋排行第二。全家人租别人的几亩薄地维持生活。后来,生活越来越困难,父
在我国档案工作队伍中,女同志占绝对多数,她们秉承了中国人民勤劳、刻苦的优良品格,更有着中国妇女所特有的韧劲和牺牲精神,不声不息地工作。论工作成绩,比贡献大小,可以说:
近年来,南海周边一些国家不断挑战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非法侵占南沙群岛的岛礁,掠夺岛上资源。尤其近期菲律宾在黄岩岛问题上不断制造事端,引起国际社会对南海主权问题的关
2015年3月5日 晴  世间众多颜色中,我最喜欢的是绿色,因为它清新、美丽,代表着自然和希望。每次看到绿色的东西,我总忍不住要爱抚一下,好心情油然而生。  以前我不喜欢绿色,我喜欢各种各样的花,而这些花姹紫嫣红,色彩艳丽,没有一个是绿色。我一直以为,绿色只是点缀,是次要的,就像那密密麻麻的小草,只是背景,而盛开的花才是主角。但在看过一次体育比赛后,我才明白,盛开的花能有多少呢?任何一个冠军的背后
毛泽东一生曾指导、指挥过许多战役。他所缔造和统帅的军队,用落后的武器装备战胜了国内外强大敌人,成为一支战无不胜、无坚不摧的人民武装。1974年,毛泽东已81岁高龄,此时尽
阅读是读者通过感知书面语言材料,进而通过对所感知的书面语言材料进行编码重组解析破译,再现作者借助语言材料提供的完整信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强调阅读主体运用分解、
每一个同志都是一颗革命的种子,不论撒在什么地方,都让革命到处开花结果。这是大革命时代这群不平凡的女性不同人生轨迹的真实写照。1924年6月,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本文首先介绍了智能决策支持系统以及相关的关键技术;讨论了智能决策系统的网络化;提出了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分布式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结构框架。 This paper first int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