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分析创伤骨科无痛病房中实施中医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8例创伤骨科无痛病房患者根据双盲法分为实验组(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中医护理干预措施)和对照组(仅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将两组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度以及两组疼痛评分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2例不满意,对照组患者6例不满意,实验组患者总满意度(95.5%)明显高于对照组(86.4%),两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院1d、3d、5d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入院时(P<0.05),实验组患者入院后1d、3d、5d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创伤骨科无痛病房采用中医护理干预模式的效果良好,可有效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帮助患者缓解疼痛,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 创伤骨科无痛病房 中医护理干预 临床应用
创伤骨科患者往往会承受巨大的疼痛,这样会对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为了尽可能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很多医院开始尝试开展无痛病房模式[1]。无痛病房主要是指通过各种各种各样的手段,尽量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很多学者研究证实[2],骨伤科开展无痛病房工作可以取得一定的成果,医护人员的疼痛理念也有了转变,进一步完善了骨伤科无痛病房的评估体系,将中医护理干预辨证观念引入到无痛病房中可有效提高疼痛控制效果。为了进一步探讨分析中医护理干预措施在创伤骨科无痛病房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88例创伤骨科无痛病房中实施中医护理干预的护理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88例创伤骨科住院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根据双盲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4例,实验组中男性28例,女性16例;患者年龄最大81岁,最小42岁,平均年龄(59.2±7.8)岁;关节损伤患者2例,局部软组织损伤患者8例,骨拆行牵引患者9例,软组织损伤患者12例,腰背痛患者13例。对照组中男性27例,女性17例;患者年龄最大82岁,最小41岁,平均年龄(59.4±7.3)岁;关节损伤患者1例,局部软组织损伤患者9例,骨拆行牵引患者10例,软组织损伤患者11例,腰背痛患者1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基本病情等方面并无显著差异(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可比性较高。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内容如下:①营造良好的病房环境。护理人员应该为患者营造良好、舒适、温馨的病房环境,尽可能减少外界各种因素对于患者的刺激。②严格控制患者探望次数,而且要让患者及其家属能够在探望的时候能够保持安静。如果患者处于一种良好的病房疗养环境下,更加有利稳定患者的情绪,帮助患者尽快康复。③体位指导。护理人员应该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安排合理的体位,同时应该指导患者调整合适的体位。④饮食护理。结合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饮食食谱,每天确保患者拥有充足的营养支持。⑤定期检查、访问患者的病情需要,如果有不良情况一定要及时向临床医师汇报。客观、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如果患者疼痛比较严重,可以适当给予止痛药物口服或者静脉注射,更重要的是应该督促患者按时、按量、正确用药。术前应该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术中也应该做好各项应急准备,术后应该做好患者的功能锻炼以及康复指导。
1.2.2 实验组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中医干预护理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1.2.2.1 综合评价患者。如果患者属于寒证类型,应该为患者营造一种舒适、温暖的住院病房环境,尽量将病房安排在向阳比较好的位置;相反,如果患者属于热证,应该将病房安排在阴凉的位置。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辨证施治,专门指导患者的饮食。关于患者饮食方面,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比如,如果患者属于热证类型,可以指导患者多吃西瓜、苦瓜、绿豆等清热、养阴的食物,尽可能少吃一些温热、辛辣的食物。如果患者属于风湿寒症类型,应该提醒患者多吃大豆、狗肉、羊肉等散寒温性、通络活血等食物。同时应该尽量少吃凉性、生冷的食物,也要尽可能少吃一些凉面、冷饮等。如果患者气血亏虚,应该指导患者多吃一些莲子、龙眼、红枣等益气养血的食物。如果患者属于血瘀气滞类型,应该多吃一些木耳、萝卜等活血化瘀、行气解毒的食物。
1.2.2.2 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该多和患者交流、沟通,全面了解患者的疑虑以及困惑,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同时护理人员应该耐心的向患者讲解住院期间所有的注意事项,让患者知道发现问题时应该怎样处理。护理人员应该多和患者交流、谈心,尽可能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感。同时应该选择神门、交感穴等穴位进行耳穴贴压,从而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感。其次,应该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以及年龄调配针对性比较强的中药方剂。
1.2.2.3 根据辩证,中药汤剂口服……(院内制剂:活血通络胶囊、甲珠胶囊、健脾益气胶囊等)
1.2.2.4 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1)耳穴压籽:主穴选神门、交感,配穴:如上肢加肩、肘、腕;下肢加髋、膝、踝等。耳穴刺激时,机体制造内啡肽的能力增强,内啡肽作用于脑啡肽受体达到镇痛目的。(2)中药外敷,特别适用于软组织损伤。其他,如拔罐、艾灸等
1.3 观察评价指标
采用我院自拟的满意度调查量表调查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整个调查问卷主要包括10个项目,每个项目总分为10分,其中0-44分:不满意;45-75分:基本满意;75-100分:非常满意。
本次采用疼痛数字分级法评分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对比分析不同时间段两组患者的疼痛数字分级法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两组相关数据,分别采用X2、t检验两组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两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義采用P<0.05表示。 2 結果
2.1 两组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患者2例不满意,对照组患者6例不满意,实验组患者总满意度(95.5%)明显高于对照组(86.4%),两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满意度对比(n,%)
2.2 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入院1d、3d、5d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入院时(P<0.05),实验组患者入院后1d、3d、5d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如下表2。
表2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对比(X±S)
3 讨论
创伤骨科患者出现疼痛的重要原因是炎症,细胞因子、前列腺素等炎症介质都会刺激患者的外周敏化、疼痛中枢,降低患者的疼痛阈,或者使患者会出现痛觉过敏、自发疼痛等现象,没有受到伤害性刺激的时候,或者仅仅受到轻微疼痛刺激的情况下,肯定会导致患者产生剧烈疼痛感[3]。中医学者提出“通则不痛,不通则痛”的观点,主要是由于外伤、寒凝、风湿、气滞、热结等多种原因所致,中医护理学强调整体辨证施护,将中医护理干预引入到无痛病房中,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辨证施护,针对性更强。本次研究表明,实验组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满意度相对于对照组提高了9.1%,而且实验组患者入院第1d、3d、5d后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这和大多数学者研究报道基本相符[4]。创建无痛病房模式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将中医护理干预引入到创伤骨科无痛病房中可充分体现现代医学和中医传统疗法的有机结合,有效提高患者的疼痛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创伤骨科无痛病房采用中医护理干预模式的效果良好,可有效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帮助患者缓解疼痛,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凌红.OEC模式在骨科无痛病房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4(22):24-26.
[2]傅芙英,丁利华.无痛化护理在骨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36):138-139.
[3]陶云英.中医特色护理在骨科疼痛干预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乡村医药,2014(8):83-85.
[4]刘吉子.疼痛评分在无痛病房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4(25):168-170.
【关键词】 创伤骨科无痛病房 中医护理干预 临床应用
创伤骨科患者往往会承受巨大的疼痛,这样会对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为了尽可能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很多医院开始尝试开展无痛病房模式[1]。无痛病房主要是指通过各种各种各样的手段,尽量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很多学者研究证实[2],骨伤科开展无痛病房工作可以取得一定的成果,医护人员的疼痛理念也有了转变,进一步完善了骨伤科无痛病房的评估体系,将中医护理干预辨证观念引入到无痛病房中可有效提高疼痛控制效果。为了进一步探讨分析中医护理干预措施在创伤骨科无痛病房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88例创伤骨科无痛病房中实施中医护理干预的护理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88例创伤骨科住院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根据双盲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4例,实验组中男性28例,女性16例;患者年龄最大81岁,最小42岁,平均年龄(59.2±7.8)岁;关节损伤患者2例,局部软组织损伤患者8例,骨拆行牵引患者9例,软组织损伤患者12例,腰背痛患者13例。对照组中男性27例,女性17例;患者年龄最大82岁,最小41岁,平均年龄(59.4±7.3)岁;关节损伤患者1例,局部软组织损伤患者9例,骨拆行牵引患者10例,软组织损伤患者11例,腰背痛患者1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基本病情等方面并无显著差异(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可比性较高。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内容如下:①营造良好的病房环境。护理人员应该为患者营造良好、舒适、温馨的病房环境,尽可能减少外界各种因素对于患者的刺激。②严格控制患者探望次数,而且要让患者及其家属能够在探望的时候能够保持安静。如果患者处于一种良好的病房疗养环境下,更加有利稳定患者的情绪,帮助患者尽快康复。③体位指导。护理人员应该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安排合理的体位,同时应该指导患者调整合适的体位。④饮食护理。结合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饮食食谱,每天确保患者拥有充足的营养支持。⑤定期检查、访问患者的病情需要,如果有不良情况一定要及时向临床医师汇报。客观、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如果患者疼痛比较严重,可以适当给予止痛药物口服或者静脉注射,更重要的是应该督促患者按时、按量、正确用药。术前应该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术中也应该做好各项应急准备,术后应该做好患者的功能锻炼以及康复指导。
1.2.2 实验组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中医干预护理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1.2.2.1 综合评价患者。如果患者属于寒证类型,应该为患者营造一种舒适、温暖的住院病房环境,尽量将病房安排在向阳比较好的位置;相反,如果患者属于热证,应该将病房安排在阴凉的位置。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辨证施治,专门指导患者的饮食。关于患者饮食方面,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比如,如果患者属于热证类型,可以指导患者多吃西瓜、苦瓜、绿豆等清热、养阴的食物,尽可能少吃一些温热、辛辣的食物。如果患者属于风湿寒症类型,应该提醒患者多吃大豆、狗肉、羊肉等散寒温性、通络活血等食物。同时应该尽量少吃凉性、生冷的食物,也要尽可能少吃一些凉面、冷饮等。如果患者气血亏虚,应该指导患者多吃一些莲子、龙眼、红枣等益气养血的食物。如果患者属于血瘀气滞类型,应该多吃一些木耳、萝卜等活血化瘀、行气解毒的食物。
1.2.2.2 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该多和患者交流、沟通,全面了解患者的疑虑以及困惑,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同时护理人员应该耐心的向患者讲解住院期间所有的注意事项,让患者知道发现问题时应该怎样处理。护理人员应该多和患者交流、谈心,尽可能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感。同时应该选择神门、交感穴等穴位进行耳穴贴压,从而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感。其次,应该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以及年龄调配针对性比较强的中药方剂。
1.2.2.3 根据辩证,中药汤剂口服……(院内制剂:活血通络胶囊、甲珠胶囊、健脾益气胶囊等)
1.2.2.4 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1)耳穴压籽:主穴选神门、交感,配穴:如上肢加肩、肘、腕;下肢加髋、膝、踝等。耳穴刺激时,机体制造内啡肽的能力增强,内啡肽作用于脑啡肽受体达到镇痛目的。(2)中药外敷,特别适用于软组织损伤。其他,如拔罐、艾灸等
1.3 观察评价指标
采用我院自拟的满意度调查量表调查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整个调查问卷主要包括10个项目,每个项目总分为10分,其中0-44分:不满意;45-75分:基本满意;75-100分:非常满意。
本次采用疼痛数字分级法评分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对比分析不同时间段两组患者的疼痛数字分级法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两组相关数据,分别采用X2、t检验两组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两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義采用P<0.05表示。 2 結果
2.1 两组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患者2例不满意,对照组患者6例不满意,实验组患者总满意度(95.5%)明显高于对照组(86.4%),两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满意度对比(n,%)
2.2 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入院1d、3d、5d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入院时(P<0.05),实验组患者入院后1d、3d、5d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如下表2。
表2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对比(X±S)
3 讨论
创伤骨科患者出现疼痛的重要原因是炎症,细胞因子、前列腺素等炎症介质都会刺激患者的外周敏化、疼痛中枢,降低患者的疼痛阈,或者使患者会出现痛觉过敏、自发疼痛等现象,没有受到伤害性刺激的时候,或者仅仅受到轻微疼痛刺激的情况下,肯定会导致患者产生剧烈疼痛感[3]。中医学者提出“通则不痛,不通则痛”的观点,主要是由于外伤、寒凝、风湿、气滞、热结等多种原因所致,中医护理学强调整体辨证施护,将中医护理干预引入到无痛病房中,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辨证施护,针对性更强。本次研究表明,实验组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满意度相对于对照组提高了9.1%,而且实验组患者入院第1d、3d、5d后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这和大多数学者研究报道基本相符[4]。创建无痛病房模式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将中医护理干预引入到创伤骨科无痛病房中可充分体现现代医学和中医传统疗法的有机结合,有效提高患者的疼痛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创伤骨科无痛病房采用中医护理干预模式的效果良好,可有效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帮助患者缓解疼痛,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凌红.OEC模式在骨科无痛病房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4(22):24-26.
[2]傅芙英,丁利华.无痛化护理在骨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36):138-139.
[3]陶云英.中医特色护理在骨科疼痛干预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乡村医药,2014(8):83-85.
[4]刘吉子.疼痛评分在无痛病房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4(25):168-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