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财政应急保障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民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kblueang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落实完善的财政应急保障机制,主要是针对当前突发事件影响下财政资金管理进行统筹规划,确保财政管理制度能够满足突发事件的实际需求,因此文章便是对建立的新时代财政应急保障机制角度进行分析,阐述了应急保障机制落实的基础理论依据和背景,分析了在新时代如何完善财政应急保障机制,意在通过文章论述能够进一步完善我国当前的财政体系,促使其具备灵活性和科学性。
  关键词:突发事件;财政应急保障;管理体系;公共财政
  随着经济水平的逐步提升,当前社会的产业结构呈现着十分丰富和繁荣的状态,而正是这样的状态导致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因子也逐步增加,产业结构越多,人们的生活水平越高,越容易受到各项风险的冲击,因此建立在风险体系的基础上落实财政应急保障机制,是提升企事业单位以及整体社会资金稳定的关键措施,因此建立在优化财政应急保障机制内容的目的上落实现代化发展趋势分析,制定更为先进的保障体系,不仅是本文论述的重点,也是相关部门以及管理者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注重的问题。
  一、现代化财政应急保障机制建立的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逐步提升,社会的多种产业结构呈现着繁荣发展的趋势,企业之间的竞争力逐渐加强,同时财政管理也成为了提升企业发展实力的重要保障,但是,由于企业的服务面逐渐拓展,服务职能逐渐丰富,不可避免的将遭受更多风险的冲击,尤其是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突发事件高发期阶段,生产隐患、自然灾害、政策变化、环境污染、就业形势、等等都面临着快节奏的调整趋势,因此当突发事件来临时,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组织结构难免会受到冲击,为了进一步提升突发事件影响下的政府机关部门应急能力,需要结合各个方面进行应急响应,制定突发事件防御方案,这是一种财政稳定保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同时也是全面提升整体社会突发事件防御能力的重要工程。
  在2004年我国曾经针对突发事件影响下的社会财政变动情况,制定了《突发事件财政应急保障预案》,国家财政部积极的推出了与社会相符的应急机制。但是发展至今,整体社会的变动情况逐步加大,与既有的机制之间存在着一系列的矛盾关系,例如投入总量逐渐下降,结构较为分散,管理全面性不强等等问题,都限制了财政应急保障机制的落实,因此,结合新时代的社会发展需求,建立在突发事件的影响角度,落实新型的财政应急保障机制优化势在必行。
  二、新时代财政应急保障机制落实的文献综述
  自2003年过后,我国已经有众多学者提出了公共危机以及公共财政的应对关系问题,而在2008年的雪灾以及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该问题进一步受到了学者的广泛关注,在突发事件环境下如何快速的启动应急机制,全面落实财政稳定性管理,决定了社会发展的质量,也决定了民生建设的稳定性。
  发展至今已经有大批的学者结合财政应急保障机制的建立和落实进行了研究,而主要的研究内容涉及到了应对重要性以及资金管理问题这两个方面。有学者针对突发事件的社会影响,结合财政管理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应急财政管理概念,并且认为可以从法制建设以及预算制度角度来加强财政管理的应急能力。另外应急财政管理过程中的资金管理也是社会热议的话题,在社会突发事件影响的环境下,政府机关部门以及社会组织必然会做出积极的资金应对政策,但是盲目的落实资金管理极有可能存在浪费的现象,因此还需要完善当前既有的应急财政管理制度,针对资金管理来讲合理的进行分化结合突发事件的影响程度,制定具有层次性的应急响应方案,这样不仅能够提升财政保障机制的稳定性,也能够发挥其全部价值。
  综合当前我国学者的研究进展以及理论体系来看,落实现代化财政保障机制优化,需要建立的既有机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结合实际的社会产业结构以及突发事件的社会影响进行针对性分析,制定完善的保障机制以及资金管理制度,才能够真正实现优化财政保障机制的目的。
  三、新时代财政应急保障机制优化措施
  在社會主义新时期,国家的发展方向面临着新型的调整,树立了新型的目标,制定了新的管理和约束方案,同时社会的产业繁荣程度也大大提升,但是,突发事件依旧无法进行人为遏制,从建立在突发事件的社会影响角度看,落实应急财政管理至关重要。但是应急财政管理机制的建设,并不能单纯的局限在财政管理角度,还需要进一步发挥机制的应急响应价值,因此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应急财政管理机制的优化。
  (一)财政保障机制优化需要将资金管理作为重点
  结合政府的实际财政安排以及规划目的来看,结合社会突发事件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撑和资金调控已经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常见方式,同时也是政府的固有职能。但是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建设质量的逐步提升,突发事件产生的影响也逐步加大,因此,从政府角度来看,用于救灾的资金支出数量在不断增长,根据我国历史的数据统计和研究情况来看,在1978年至2008年这20多年间,我国用于救灾的资金支出平均增长率高达9.2%,和整体的国民经济增长速度趋于平行状态。但是在实际的财政资金使用方面,依旧会存在较多的问题,例如国家审计署曾经针对某次灾后重建工程进行跟踪和细节审计,发现被闲置以及违规使用的资金高达数亿元。这导致针对突发事件响应的财政支出以及资金管理制度必须要进行完善,避免出现资金浪费和资金价值下滑的现象,这也将资金管理推升到了财政保障制度建设的核心位置。
  从理论角度上来讲,财政应急保障机制的建设无疑是要针对社会突发事件落实精而有效的财政资金管理,具体到各级政府角度,需要结合国家颁布的《突发事件应对法》以及2018年修正的《预算法》等相关法规的实际要求,加强对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的各项细节管控,全面落实资金合理调控,并且根据资金的实际下发和使用情况落实跟踪监督。从法规政策上来讲,这一过程又涉及到了《预算法》中针对预备费的提取、拨付以及后期审核的内容,但是这些单纯从地方政府角度落实的财政管理制度,在真正应用到实际中后,会随着不同的环节和流程逐渐丧失规范性,同时也会受到整体财政管理制度改革以及变动的影响。那么在财政应急保障机制优化的过程中,要做的便是要坚决将资金管理作为首要内容,无论是哪个环节和流程,都必须要坚持实现资金把控。   (二)明确财政保障机制建设的法规体系
  从我国当前所沿用的应急管理标准发展历史上来看,从建国之初便已经存在,结合多年的发展,从最初的分部门与单项灾害应对体制逐步发展到综合性应对体制,结合当前的实际社会变动情况来看,应急管理体系还需要不断进行完善和变革,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全面关注未能得到完善的管理体系以及工作机制,并且通过一案三制来实现基础框架的构建,有了基础框架之后,才可以结合实际的财政保障机制建设需求,不断填充细节,结合实际的财政管控现状和曾经出现的问题,实现进一步完善,确保法律法规的建设能够满足实际的财政保障需要,并且可以为其提供行为约束和制度管理。
  另外,还必须要建立在应急法制以及应急预案的基础上进行规范化控制。从政府的服务范畴角度来看,落实对突发事件的处置和应对属于公共范畴,建立在我国《宪法》的指导基础下,可以动用行政紧急权力来处理紧急状态,降低影响,在突发事件应对法中也进一步强调了政府在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所要行使的权利和主要内容。我国《预算法》中曾经针对预备费进行了规范,各级政府需要结合1%~3%的规格进行预备费提取,将其应用到自然灾害以及其他突发事件的预计开支中去。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落实财政应急保障机制完善,需要建立在财政基金管理制度的角度进行考虑,同时也要坚持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绳,全面打造规范化且严格化的保障机制。
  (三)打造严苛的应急管理体系
  应急管理体系的落实,必须要坚持以统一领导为核心原则,以综合协调为具体落实方案,可以在突发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快速的调动既有的资源。这一过程是需要以统一组织领导为指引的,为了确保资源的调动和分发具有合理性,需要结合突发事件的不同影响进行综合协调,落实分类管理工作,结合分级责任实现属地针对性管理。在这一整个体系中,国务院是最高的行政领导机构,而分级管理的制度也能够促使针对突发事件做出及时有效的响应,对于快速调动大范围内的资源来讲有着极强的促进作用。而为了确保所调动的资源具有应对价值,还需要结合不同的资源类别进行分类管理,当前针对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所调动的资源无外乎救援人员、救援物资以及救援装备,而想要实现高质量的物质调动,必须要具备十分完善的资金保障,因此坚持统一组织领导落实综合协调,全面完善资金管理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规范性是进一步提升应急资源调动和理性的根本保障,同时也是实现资金管理价值最大化的前提。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当前的财政应急管理机制完善需求来讲,必须要将资金管理放在首位,结合统一管理,落实针对性引导加强管理制度的落实有效性,通过单位预算制度与国家法律法规相结合,实现财政应急管理保障机制的全面融合,能够进一步改善投入总量下降和结构失衡的情况,建立完善科学的应急预案,落实后期资金流动监管和审计监督,可以有效提升财政应急保障机制的规范性,理清各级机构之间的管理责任,可以为财政保障机制的应用提供方向。而建立在以上角度落实的财政应急保障机制优化,可以最大限度的维持突发事件影响下的社会稳定性,为社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杜恒.应急财政资金为什么难以管理[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1(3):37-39.
  [2]贾康,刘尚希.公共财政与公共危机———“非典”引发的思考[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3]苏明,刘彦博.我国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财政保障机制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4):1-10.
  [4]石琪琪.财政应急保障机制探讨[J].中国财经信息资料,2008(20):20-23.
  [5]崔军,孟九峰.我国应急财政管理相关问题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9(3):105-109.
  [6]馮俏彬.我国应急财政资金管理的现状与改进对策[J].财政研究,2009(6):12-17.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概念法学的研究范式下,“数据跨境流动”基于其法律要素的组成,主要内涵可概括为“内容+行为”的模式。根据法律风险的类型化进路与数据跨境流动的多要素特征,数据跨境流动的主要风险是指在广义的法律适用层面下可能产生的相关风险,可概括为违法风险、违规风险、违约风险与其他风险。应从金融行业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金融数据与个人信息利用保护、金融服务与金融配套服务机制等三个维度构建网络安全法语境下的金融安
摘 要:近年来,受同业竞争日趋激烈、原材料涨价等不利因素影响,各企业承受着前所未有的保增长压力,降本增效更加迫切。本文从国有企业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降本增效的重要意义,并结合企业内各部门职能情况,从设计、采购、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关键环节入手,以成本效益优先原则提出推进降本增效工作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国有企业;降本增效;成本控制;全员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对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起着至
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精神文明的建设,在当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阶段,精神文明建设不仅通过常规的书籍、报纸和讲授进行,还诞生出了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多种新媒体形式,打破
摘 要:房价一直是老百姓茶余饭后热议的话题,房价的高低关系到千家万戶的切身利益,政府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抄的”定位,防止房地产价格泡沫破裂可能引发的连锁经济危机,据国家统计局2020年10月份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70各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各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房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涨幅呈现总体平稳回落态势。枣庄的房价虽然没有下跌,但涨幅不断收窄,房地产成交情况也愈发低迷,种
P2P网络借贷平台曾以高效、快捷、门槛低、收益高等优势吸引了大量的用户,但是由于其发展过于迅速加之监管不力,各平台纷纷爆雷陷入营业危机.从P2P网络借贷平台发展的全过程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我国宏观调控方面也在逐步地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也往往有属于自己的内部控制体系,只有制定的内部控制策略比较有效,才能够推动事业单位更好的发展.在工作开
摘 要:国家普惠金融政策实施的过程中,金融机构为了达到有效控制金融风险的目的,大多选择将优质核心企业作为载体,借助核心企业管理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交易,从而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由于核心企业提供的供应链物流、信息流以及资金流等数据信息,将上下游企业的交易纳入到其中,通过收集和整理上下游企业销售收入信息以及短期融资还款来源等方式,建立完整的闭环操作体系,确保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融资、结算以及现金管
新时代背景下,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管理信息软件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一部分.管理信息软件建立在信息技术之上,它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深度融合的良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人们处处都能体会到信息技术给社会生活、给美丽城市带来的可喜、便捷的变化.rn这种变化,与他主持和参与国家科技部创新基金“基于分布式密钥技术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城市与城市、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如何利用招商引资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对于提升地区经济水平,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情况来看,哪个地区具有更高的开发度,获得了更多的投资,哪个地区就能够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在现代农业园区招商引资工作中,通过对招商引资项目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能够大大提高农业产业园区对于投资者的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