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经后女性骨密度与静态平衡功能以及稳定极限范围相关性临床研究

来源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rongb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静态平衡仪记录身体直立静止以及倾斜时足底重心的移动,测量绝经后女性的静态平衡指标以及稳定极限范围(LOS),比较绝经后正常骨量女性、绝经后骨量减少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女性的静态平衡功能指标以及稳定极限范围有无差异性.方法 50~ 60岁的绝经后正常骨量女性20例、绝经后骨量减少女性2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20例,使用压力测力板分别测定3组受试者睁、闭眼直立时的静态平衡指标(前后平均摆幅、左右平均摆幅、平均摆动速度、摆动路径长度、摆动有效面积)及前后左右4个方向LOS,使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睁眼以及闭眼状态下,3组受试者静态平衡各项指标(前后平均摆幅、左右平均摆幅、平均摆动速度、摆动路径长度和摆动有效面积)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正常骨量组闭眼测试时的平均摆动速度和摆动路径长度分别为(0.916 ±0.666) cm/s和(52.109±16.950)cm均显著大于组内睁眼时的(0.885±0.585) cm/s和(38.768±10.095)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受试者前、后、左、右4个方向的LOS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3组的前、后方LOS值均低于组内左、右方LOS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量减少组和骨量正常组前方LOS值高于组内后方的LOS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50 ~60岁绝经后女性骨密度与静态平衡指标无相关性;对60岁以下绝经后骨量改变女性而言,视觉对静态平衡指标的代偿不明显.(2)骨密度与稳定极限范围之间亦无相关性;绝经后女性左右方向的主动姿势控制能力优于前后方向,50~60岁骨质疏松女性前方姿势控制能力下降。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高压氧结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Bobath创立的神经发育疗法进行常规物理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高压氧治疗.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下肢部分)及最大步行速度(MWS)
期刊
目的 研究本体感觉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及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本体感觉训练.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Tecnobody本体感觉系统评估、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FMA)、Berg平衡最表(BBS)、改良Barthel
目的 研究有氧运动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84例,将上述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有氧运动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未给予其它运动训练;有氧运动组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的基础上参照美国心脏病学会制订的三阶段康复运动方案以及运动处方进行训练,每次运动时间30 ~45 min,每周训练4~5次.2组患者均
经颅磁刺激技术问世的历史回顾使用电刺激技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并不是一项新的创举,18世纪中叶临床就开始尝试使用电刺激技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1],但直到1982年,Merton[2]利用短暂高电压、低阻抗经颅电刺激(transcrani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TES)作用于运动皮层产生相应肢体肌肉收缩,才开创了非侵入性电刺激技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应用先河,通过这项技术能够检测
期刊
目的 观察毫米波联合蝶形胶布治疗妇科腹腔镜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6例妇科腹腔镜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患者分为毫米波组及清创组.毫米波组患者于局部清创后用蝶形胶布闭合切口,再给予毫米波照射治疗;清创组患者给予常规清创换药及二次缝合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切口红肿、渗液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 毫米波组切口红肿、渗液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3.26±2.27)d、(5.2
目的 头针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关节活动度及肌张力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痉挛型脑瘫患儿52例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患儿接受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理疗、推拿等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增加头针治疗.2组患儿均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治疗后)进行肌张力、关节被动活动度检测.结果 治疗后,2组患儿的肌张力较组内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
期刊
目前腰痛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课题之一.据统计,腰痛的发病率高达84%,慢性腰痛的发病率为23%,其中11% ~ 12%患者因为腰痛而不能正常工作、学习、生活[1].在美国因腰痛而花费的直接医疗费用高达850亿美元,并且这个数字仍以惊人速度增长[2].瑞典腰痛患者的医疗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7%,荷兰则达到1.7%[3].德国的腰痛患者医疗费用为170亿欧元,约等于国内生产总值的0.9%[4]
期刊
目的 探讨6 min步行运动训练对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力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患者分为训练组及对照组,每组45例患者.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包括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CC钙离子阻断剂及控制高血压、房颤、糖尿病、冠心病等药物),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辅以6 min步行运动训练.2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6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