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初中作文训练的序列性

来源 :新校园·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1otu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一直是困扰广大教师的一大难题,尤其是农村初中。由于受社会环境、经济条件、办学水平、师资力量等因素的影响,农村的语文教学一直比较薄弱,尤其是作文教学,多少年来一直徘徊不前。
  
  一、现状分析
  
  1 对作文教学的轻视
  现在的课程设置,没有安排专门的作文课。学校领导检查作文批改也只看是否够数量,是否精批细改满纸红,并不去理会其训练内容。教师视课文教学为重中之重,对作文教学则常常把它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甚至把本该属于作文教学的时间也用于课文教学。这种对作文的忽视直接导致学生对写作的不够重视,每次听见教师布置作文就如临大敌,以至于拼凑、抄作文。甚至不交作文。
  2 学生生活范围的狭窄
  素质教育虽在全国推开,考试制度也正在改革,但成绩仍是一根有力的指挥棒,“分数”仍是教师、学生至高无上的东西。学生的压力并没有减轻多少,每天都是在学校、家庭两点一线之间奔波,无暇顾及学习之外的事情,不用说看新闻、关注社会问题。就连路边发生的事也懒得去看、去想,变得麻木不仁。本来写作就源自于生活,像他们这种生活状态又怎么会有写作的题材呢?所以学生一到写作时就只好照搬作文选的陈年旧事,这样的作文又怎么会有真情实感呢?
  3 写作的随意性
  (1)内容的随意。没有系统的作文训练计划,没有系统的教学设想、教学目标、训练手法、训练步骤等,初中三年各年级应该达到什么样的训练目的,并不明了。多少年来。农村初中缺少一本系统、实用的作文教学教科书,写作文时,随意地从练习册、报纸、作文选中找一个题目,照本宣科,典型的“拿来主义”。初一初二的语文教师拿初三中考的作文题来训练,初一的学生有的还不知道“话题”的意思,这样的训练能有多大的收获呢?
  (2)时间的随意。写作文,有时一个月写一次,有时一星期写一次,典型的“无计划性”。
  4 批改和讲评的无针对性
  毋庸置疑,全批全改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批改方式,但现存问题是:批语笼统,针对性不强,学生看后不知道红红的批语具体指什么。只关心的是作文的分数。“内容具体,描写恰当,但中心不够突出”,像这样的批语学生能看出什么呢?辛辛苦苦的一次作文训练,学生能有多少收获呢?
  作文讲评既要讲出存在问题,又要讲明改正方法,写法的指导尤为重要。不少语文教师上讲评课两手空空,凭自己看作文的印象随意地说说,想到哪里说到哪里,一节课无重点,随意性太大,针对性太少。
  
  二、作文序列性训练措施
  
  1 作文序列性训练原则
  以建构循序渐进的作文教学序列为重点,制定初中阶段作文教学目标序列,使之具体化、系统化、高效化。结合课标和教材,在作文教学中建构以“积累、序列性训练、指导”三个环节贯穿每学期(共六个学期)的教学序列,着重探讨教师如何教、教什么、按什么序列教;学生如何练、练什么、按什么序列练;如何评价学生的写作,寻找“教、练、评”的最佳切入点,以形成一个系统的、目的性强的写作教学训练序列。
  2 作文序列性训练步骤
  教师每次作文训练必须针对训练目标,精心备课。认真设计训练的步骤,使之更趋于完善。其常有的步骤有:
  (1)明确作文训练目的。每次上作文课,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确这节课的训练目的是什么,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做到心中有数。
  (2)讲授该专题的知识要点。教师必须明确每一个专题的知识要点、基本要求、基本写作技巧,学生才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3)范文示范。知识点毕竟是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只有结合具体的范文讲解,才能使学生易于理解。学生天性善于模仿,教师做好示范,要和学生同步写作,写好下水作文,在自己写的过程中体会写作的得与失,这样指导学生才会有针对性。
  (4)专题训练。任何没有实践的讲授,都还不能算真正掌握。作文训练一定要理论结合实践,让学生围绕专题有目标地训练,做好专题训练的总结与反馈,使学生真正掌握该类专题的写作思路和技巧。
  (5)自评、互评。传统的作文教學注重精批细改,教师每晚挑灯夜战,像上足了弦的闹钟,马不停蹄,可学生一点也不领情。作文发下来后,常常只是看看分数、评语就塞进抽屉了之,教师的辛苦却没有换来该有的效果,这正是“作文一笔糊涂账,改不改一个样”。与其这样,不如让学生试做教师,亲自修改或帮助别人修改作文,既可让教师从批改作文的“苦狱”中解放,又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知作文之所以然,何乐而不为呢?当然,在交给学生自批互改之前,应做好指导工作,教给学生批改作文的方法,给出评分的标准,并规定修改的符号,明确修改的程序,至于评语,可让学生互相讨论再作定论。
  (6)快速批阅。学生经过互批互改之后,对文章的格式、立意、结构、语言特色等都已基本清楚,但这还不够,教师还要再次检查批改效果,再次批阅,了解情况。教师批阅时主要是围绕训练的目标看学生的写作,看其批改是否达到要求,可以适当修改学生写作及批改上的不足。
  (7)再评再练。教师在每次批阅后,针对那些还没有达到要求的学生,不妨要求他们再次审阅自己的作文,再次批改,再次写作。这样可以确保其达到作文训练目标。当然教师对这类学生切莫粗暴处理,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易于接受,否则,会令其失去写作的信心,效果只会是南辕北辙。
  3 作文序列性训练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要想让学生有扎实的作文基本功,教师除了以上这些专题作文训练之外,还应在日常的教学当中融入作文教学,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写作。
  (1)在教学课文时让学生仿写、改写等。如学到《紫藤萝瀑布》,让学生仿写其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修饰语句的方法。学了《春》一文,可让学生模仿课文多角度、多种修辞综合运用的手法也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景色。
  (2)让学生展开想象扩写、续写、改写作文。如学《皇帝的新装》,可让学生续写皇帝回官后的情景,以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学《我的叔叔于勒》,可让学生续写一段于勒与“我”父母再次会面的情景,以深化主题。
  (3)在课文教学中进行口语训练。可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适当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也可进行情景对话、戏剧表演等,通过口语训练可促进学生的动笔能力,达到“手口合一”的境界。
  (4)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积累素材。学生生活阅历太浅,生活圈子过窄,这严重限制了其写作视野,写作时常常陷入无材料可选、无话可谈的局面。要打破这种局面,惟有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源于生活的道理。教育他们多观察生活,多加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多看报刊杂志,关注新闻,关注社会热点,条件允许的话,尽量多安排些社会活动让学生参与,不断促进学生与社会的交流。平时教师还须要求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优美的文段,并写体会,正所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通过不断的积累,不断注入“活水”,写作时才会有材料。
  4 作文序列性训练与写作知识的有机结合
  (1)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内容的训练而忽视作文知识的讲座,注重问题的指出而忽视解决的方法,导致学生知道自己作文的不足,却无从下手去改。因此,教师不仅要指出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不足,更要讲出改正的方法,结合训练内容把相关的写作知识讲给学生,把写作的技巧传授给学生,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2)让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每次作文讲评、专题知识讲座都要让学生把要点记下来,最好再附上自己的理解、感悟,以后经常翻翻看看,真正能从讲评中明白点什么,记住点什么,学会点什么。
  总之,农村初中序列性作文训练整体安排是以教材写作内容为基本,适当补充与之相关的写作内容,做到训练内容与写作知识的有机结合。每个年级上学期基本是“点”的训练,下学期侧重“面”的综合训练。序列性作文训练,变过去的单一角度为“多股交织”、“螺旋递进”,综合考虑认知心理、写作知识、写作能力、写作思维、写作习惯、写作内容、写作形式、表达方式等多种要素,使学生不再为写而写,而是把写作作为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真正使学生有感而发,有法来写,写出情真意切的好文章。
其他文献
脂肪抽吸术(简称吸脂术)是应用负压抽吸原理,通过皮肤小切口吸取皮下堆积的脂肪组织的一种美容外科新术式.其目的是改善体形和医治肥胖造成的各种功能障碍.它适应于遗传、内
“一见作文就摇头,铺开稿纸咬笔头,一个小时没开头。”说的就是学生写作文下笔难的现象。尽管有许多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勇于实践,大胆改革,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但仍有相当多的问题存在:一是看见作文话题思路枯竭,二是提起笔来缀不成篇。三是发愁作文得不到教师的青睐。  作为语文教师,除了全方位的指导、批改学生作文外,更应怀着对学生的满腔热情在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上想办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写作文的兴趣
探讨了β-取代丙烯酸的Knoevenagel-Doebner合成法,提出了一种新的合成方案,由此合成了一系列β取代丙烯酸类化合物,结果显示,新合成法用于取代芳醛合成β-取代丙烯酸,操作简便,反应迅速,收率很高。
我院于1990年至1998年共收治肾外伤病人43例,经均静脉肾盂造影,B超,CT等检查确诊,分别进行非手术治疗,肾修补,肾切除治疗,其中死亡2例,治愈41例,死亡率4.7%,治愈率95.3%。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