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立刚 平凡世界里的坚守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hax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份荣誉既是对自己过去工作的肯定,也代表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嘿呦嘿嘿嘿呦嘿/管哪山高水又深/嘿呦嘿嘿嘿呦嘿/也不能阻挡我奔前程/嘿呦嘿嘿嘿呦嘿/茫茫未知的旅程/我要认真面对我的人生……”为纪念“五四”,在央视音乐频道《一起音乐吧》的舞台上,第20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奖者齐唱《壮志在我胸》这首歌,为激扬的青春点赞。
  在他们中间,有一位中等身材、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的男青年唱得尤其认真。他就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智能控制与系统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吴立刚。


  吴立刚坦言,“我会珍惜‘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这份荣誉。路遥先生在《平凡的世界》中说,‘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只有选定了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在今后的科研工作和学生培养中,我将继续奋斗。”
  走出去,学术视野宽了
  8年前,31岁的吴立刚在香港大学完成了博士后研究,回到母校哈尔滨工业大学后被破格聘为副教授。8年来,他一步一个脚印,从黑土地走向世界。
  32岁,他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5岁,他获得首批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37岁,他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黑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并入选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万人计划);38岁,他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并当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此外,吴立刚在被自动控制领域国际公认顶级期刊《IEEE自动控制汇刊》聘为编委时,是该期刊所有编委中最年轻的一位;他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被SCI收录110余篇,被SCI他引逾4000余次,出版英文专著5部;他的研究成果得到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学者的广泛引用和高度评价,在国际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他还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霍英东青年基金等20余项科研项目。
  “在学术的道路上没有捷径,每一份收获的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巨大付出。”回首科研路,吴立刚庆幸自己一直以来对学术的坚持。
  吴立刚是在哈尔滨理工大学读的本科,为了圆自己高考时的梦想,他放弃了保送硕士研究生的机会,义无反顾地走上了考研路,最终考上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然而,当他真正走进哈工大,发现自己仍然和哈工大的学生有一定距离,“那时候,我觉得自己在学术上什么也不懂,对如何写论文也没有任何概念”。
  有压力就有动力。于是,他加倍努力,每天除了上课、做实验,就是泡在图书馆,广泛涉猎文献,把滑模控制、混杂系统、鲁棒控制这些研究方向的现有成果学习得非常透彻。“我那时没有电脑,实验室里也只有两台电脑,学生多,根本不够用,所以我就喜欢泡在图书馆,以至于后来我发现自己连上下届的同一位导师门下的师兄弟都不认识。”
  硕士毕业后,吴立刚获得直攻博资格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由于前期的大量积累,他的研究论文陆续发表出来。“这也要得益于我的那段打工经历,”他笑着说,“为了能买一台电脑写论文,我到一所职业技术学校当兼职教师,一节课20元,一周12节课,五个月下来就攒够钱买了一台电脑,我就可以坐在宿舍里用电脑写论文了。”
  但是,他并没有满足,而是继续埋头于研究工作,最终以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为自己在哈工大的博士生涯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之后,他相继在香港大学机械工程系、香港城市大学数学系做访问研究。2012年,吴立刚接受国际著名学者、IEEE 会士(IEEE Fellow)、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电气电子工程系教授亚历山德罗·阿斯托尔菲的邀请,作为访问学者赴英国帝国理工学院进行为期一年的访问研究。
  “走出去,我的学术视野放宽了,获取了很多新的思想。而做基础研究关键在于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不要把思维局限在已有结果的研究框架下,那样不容易做出好的研究成果。”多年来,吴立刚以自动控制理论与航天科技中的关键问题为研究背景,以非连续动态系统分析与綜合为研究主线,在滑模控制、切换混杂系统、模糊系统及鲁棒控制在航天中的应用等前沿研究方向上取得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的、具有国际影响的研究成果。
  早年的经历,一生的财富
  吴立刚出生在江西省宜黄县的一个农村家庭,1997年参加高考并成为他们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虽然离开家乡已近20年,但是家乡的山和水、人和事依旧深深地印刻在他的心里,“这是我一生的财富”。
  “我的父母都是本分的农民,家中五个兄弟姐妹,我排行最小,也是唯一一个坚持读完书的孩子。”生于1977年的吴立刚在儿时所经历的困苦,或许是很多城市里长大的孩子所不能体会和想象的。
  “我家住在一个很小的村庄里,十几户人家,我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就要离开家,到五里外的学校去寄宿上学。每周日下午,我都会带上一罐头瓶咸菜、几升米,还有一点煤油,走过五里山路去学校。接下来的一周里,每天三餐都是米饭就咸菜,米饭都是自己淘好米装在铝饭盒里,加点水,由食堂阿姨统一放在炉子上烧。学校没有电,我们晚上都是自己用手捻灯芯,靠煤油灯照亮,写作业。”那时,日子虽然苦,但是吴立刚很快乐,他喜欢上学。
  上了初中后,吴立刚就到离家有十里路的镇上去上学。“我在初中一共读了五年,因为当时我的三个姐姐已出嫁,一个哥哥当兵,家里劳动力不够,我不得以曾两次中断学业回家帮忙农活,导致课程跟不上而留级。”即便是在这种境况,他仍然坚持学习,并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县里唯一一所重点高中。
  高中三年,吴立刚每天晚上都要学到12点,“我知道,只有知识才能改变我的命运”。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他一心想学自动化专业,“因为我的数理化成绩很好”。当拿到哈尔滨理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全家人激动得热泪盈眶,整个村庄都沸腾了。
  然而,吴立刚却坦言:“我的第一志愿是哈尔滨工业大学,这是一所以立足航天、服务国防为办学特色的高校,而我和很多学生一样也有一个航天梦,但是高考没考好。”对于他来说是“没考好”,但是对于父老乡亲来说,他圆了全村人的大学梦。   多年过去,吴立刚自嘲道,“正是因为没有考上哈工大,所以我在本科的四年里学习非常刻苦,下定决心等考研时一定要考进哈工大。”他觉得,青年人就要有远大的理想,并且付诸实践,规划好自己的人生。“我自从上大学就开始给自己规划,短期有小目标小规划,长期有大目标大规划。如今,我也是这么和我的学生讲,规划好自己的人生,然后坚持下去。”


  平凡世界里坚守的信念
  “让学生们尽快成长成才是我们最大的责任和不变的追求。”吴立刚认为,对于一位大学老师,人才培养与学术发展同等重要。“教书育人任重道远,既然我选择了,就应该对学生负责。”
  吴立刚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都有优点,关键在于要发挥自身潜能,要使其坚持不断向前。凡是对学生成长有利的事,他一定会全力支持并积极创造条件。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他鼓励学生参加国内外高层次学术会议。对于那些准备去国外读博或者联合培养的学生,他尽自己所能给予支持和帮助。他还经常跟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态,解答学生遇到的困惑。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他从不因为自己的忙碌而减少对学生的关爱。
  如今,吴立刚和他所在的团队培养出的50余名学生被美国加州大学、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香港大学等著名学府录取为博士研究生。
  从吴立刚到他的学生,无一不在践行哈工大校训——“规格严格,功夫到家”。
  “去年年底,国务院对外发布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指出:到2020年,部分大学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前列;到2030年若干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到2050年,中國整体成为高等教育强国。那么,什么样的学校能称为世界一流?就是要具备一定数量的世界一流学科,而创建一流学科则需要一流师资和一流学生,学生需要老师培养,所以归根结底是要有一流师资,就是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教师。”吴立刚矢志科研,心系桃李,他期望哈工大早日跻身世界一流。
  吴立刚言及此次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非常激动,说:“从最初84位候选者通过团中央官方微信网络投票,和经过82位评审委员投票筛选到32位,再经过公示到最后进入27位获奖者名单,这个过程很不容易。然而,这份荣誉既是对我过去工作的肯定,也代表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做踏实的功夫。”这就是吴立刚在科研育人的平凡世界里坚守的信念,正如他在歌中所唱——“管哪山高水又深/也不能阻挡我奔前程/茫茫未知的旅程/我要认真面对我的人生”。
  责任编辑 余玮
其他文献
“五年规划”(原称“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新中国成立后,除1949年10月到1952年底为中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1963年至1965年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外,从1953年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至今中国已经完整地经历过12个五年规划期,即将掀开“十三五”规划的新篇章。  总
期刊
“医之活人,何分中西,其存心一也,愿努力发挥,以期理法臻于至善,达于全球,使病者有所依,必先从教育人才始。”这是“中国四大名医”之一的孔伯华写给毛泽东信中的一段话。  多年之后,孔医堂创始人、孔伯华中医世家医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孔令谦依然将这句话牢记于心,学以致用。  孔令谦说:“中医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其独特之处,在于‘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及辨证论治。从中医学本身来说,时代在
期刊
教育是唤醒,每一个生命都是一粒神奇的种子,蕴藏着美与不为人知的神秘;  教育是浸润,无论是民族文化的精髓,还是普世文明的价值,都需按生命成长的规律去引领;  教育是塑造,不是雕刻知识与能力拼版的个体,而是培养具有健全人格与创造力的社会栋梁之才……  2014年7月,在北京石景山区“从天而降”了一所民办公助的全住宿私立学校——中杉学校,之后在学校开办一年多的时间里,其以迅猛稳健发展之势在京西乃至整个
期刊
从1953年开始,我国制定第一個“五年计划”,从“十一五”起改称为“五年规划”,回顾五年规划的历史,不仅能描绘建国以来经济发展的大体脉络,也能从中探索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通过对比与检视过去,可以从历史的发展中获得宝贵的经验,从而指导未来的发展。那么,五年规划是如何制定出来的呢?我们就以“十三五”规划为例,来详细剖析一部五年规划出炉所必经之路。  其实,“十三五”规划编制在“十二五”规划实施的中期就
期刊
虽然被列为新中国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但是严格地说,从“规划”的意义上,这个时期应该被算作“第一个”。因为,此前的十个,都是“五年计划”。由计划向规划转变,也成为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又一个历史坐标。  宣传多年的“先富论”也被“共同富裕”的主调所替代,而规划中添加的更多关注民生、体现民意的表述,则是为了在改革和发展成果中利益兼顾,让各个层次的老百姓切身获得经济发展的实际利益。  “十一
期刊
“十二五”時期,世情国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在“2015-2016中国经济年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宁吉喆表示,“十二五”期间的发展很不平凡,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顽
期刊
1986年至1990年是国家第七个五年计划时期。“七五”计划的编制工作历时3年。1983年,国务院即着手组织“七五”计划的起草工作。1986年3月,经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在一个新的五年计划刚刚开始之时,国家就制定出完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这在我国计划经济史上还是第一次。  “六五”计划规定的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基本建设、技术改造、国内外贸易、教育科学文化、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的任务和指标,
期刊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国即将迎来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时期,“十三五”时期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实现的五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取得决定性成果的五年,是为实现第二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國梦开启里程碑式的新起点。  “十三五”时期,中国将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型升级,全面进入科学发展轨道。站在新起点上,
期刊
43岁的武玉杰可谓是新鲁商的代表性人物。  单从外表上看,他是典型的山东大汉:一米八的大个子,身材魁梧、憨厚耿直。而在忠义豪爽的气场下,他的言行举止又处处透露着诚信稳健、胆大心细、包容立新的处事风格。  他不到23岁“下海”,创业积累了“第一桶金”,而后创办了糖酒站;29岁,经历了行业的“打磨”,创办了沂蒙小调酒厂;31岁,收购了当时具有国资背景的山东浮来春酒厂;创办国美酒业集团,喊出了“要发现中
期刊
人物档案  CC英语创始人:杨建嬉  自1995年起,一直从事英语教育的研究,专注英语教育研究和实践。独创3S教学法、建立CC十年规划体系、开发CC线上微课堂系统,研发并出版教材《Around?you》、《一文双写》、《Easy?English?with?CC》。培养的学生现已遍布世界各地。  社会职务与荣誉称号:  ◎?贵州省省管专家??  ◎?贵阳市南明区人大常委  ◎?贵阳市政协常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