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zhi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老年痴呆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2月到2013年12月收治的92例老年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观察组4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患者生存质量进行分析。结果:经干预后,两组患者采取ADL、MMES评分对比显示,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5.65%。对照组为76.09%,两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老年痴呆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老年痴呆 生存质量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10-0158-01
  老年痴呆为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症状,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减退,神经功能减退对患者生活、工作造成严重影响,影响生存质量。近年来,我国老年痴呆人群呈逐年上升趋势,在老年人群中可占5%左右[1]。早期患者主要表现为认知能力下降,记忆力下降等,随着病情发展,则表现为生活难以自理。目前,老年痴呆尚无确切治疗药物,因此,采取有效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生存自理能力,减轻痛苦,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在本组研究中,对老年痴呆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具有较为满意效果,现进行如下详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92例老年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老年痴呆诊断标准[2]。男性56例,女性36例,年龄61~79岁,平均年龄(67.8±5.3)岁。病程2~8年,平均病程(4.1±1.2)年。纳入标准:家属与患者均同意参与本组研究;符合老年痴呆诊断标准;60~80岁患者。排除标准:脑部实质性病变者;合并恶性肿瘤患者;全身性感染者;语言、听力、认知能力严重障碍者;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观察组46例,两组患者年龄及性别、病程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 心理护理
  老年痴呆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与焦虑情绪,护理人员需要鼓励家属多陪伴、鼓励患者,多与患者共同参加社会活动、家庭活动等,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情绪。护理人员需要多与患者交流,促使患者能够感觉到温暖。根据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对于患者询问,耐心解答,多给予患者鼓励及支持。可以通过播放舒缓的音乐,促使患者保持愉快,促使患者与临床治疗、护理配合。
  1.2.2 生活护理
  轻中度患者,尽量指导患者自我照顾,作生活技能培训,如脱衣服、用餐等。在训练时多鼓励患者。训练时尽量保持循序渐进的模式,若患者完全无法自理,则需要设立专人护理,注意进行皮肤清洁护理,多补充营养,减少并发症发生。
  饮食护理:训练患者定时用餐,饮食以富含营养、易吸收、易消化为主,餐前协助患者作手部清洁,允许患者用手进餐,减少用餐难度。在喂食时,尽量放慢,促使患者多咀嚼,促进消化。
  用药护理:老年痴呆患者经常出现吃错药、漏服药等情况。应该按顿放置药物,定时指导患者用药。护理人员需要耐心向患者解释,患者实在不肯用药时,可放入食物中进食。
  1.2.3 智能训练
  记忆训练:鼓励患者多回忆以前的事情,多认识目前的人与事物,促使患者恢复记忆,通过图片等方式刺激记忆;智力锻炼:可实施拼图游戏,将所有图片分类,由易到难学习计算能力等训练。
  1.3 观察指标
  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精神能力进行判断,范围为0~30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生活能力進行判断[4]。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录入SPSS19.0软件,计量以t检验,( )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为ADL评分(34.25±4.62)、MMES(17.52±2.65),观察组为ADL评分(42.15±4.15)、MMES(21.52±3.12),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5.65%。对照组为76.09%,两组有明显差异(P<0.05)。
  3 讨论
  近年来,老年痴呆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继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后导致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因素。老年痴呆患者因脑部出现退行性发展,因此,早期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下降、记忆力下降等症状,随着病情发展,甚至会出现生活无法自理。经研究发现[4],对老年痴呆患者采取药物配合护理干预治疗,可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首先需要对患者心理及生理进行锻炼,促使患者保持较为稳定的状态,再使用药物可快速起到活跃脑细胞作用,起到促进病情恢复作用。
  对老年痴呆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消除患者恐惧与紧张情绪,可促使患者配合治疗,提高患者与家属的护理满意率,减少护患纠纷发生。有学者研究显示,对老年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护理满意率可达94.5%。本组研究为护理满意率为95.65%,与文献报道结果无明显差异。
  老年痴呆患者因自身存在神经功能退化,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实施优质护理,从生活至到心理实施全面护理,再进行智能训练,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的MMSE与ADL均优于对照组(P>0.05)。与文献报道结果一致。
  综合上述,老年痴呆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改善生活质量,利于远期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华,慕琍萍,常亭玲等.住院老年痴呆患者护理不良事件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3):28-31.
  [2] 郑娜,沈军.养老院老年痴呆护理员压力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3):1491-1492,1495.
  [3] 王敏,刘宇,孙静等.伴有行为问题住院老年痴呆患者护理员的照顾体验[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8):9-12.
  [4] 李华,常亭玲,慕琍萍等.老年痴呆患者护理人员及家属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14,24(1):7-9.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分析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需要输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120份输血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统计不规则抗体阳性率,并对阳性标本进行抗体鉴定,最后对阳性检出者对临床配血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共计检出2例不规则抗体阳性,通过交叉配血后,发现本组患者均输注了无相应抗原的红细胞。结论:在临床输血中,实施不规则抗体筛查能提高输血的安全性。  【
父亲去世那年,我正好考上大学。他得的是肺气肿,也有人说是肺穿孔,但到底是什么病,谁也没搞清楚。父亲跑了一趟北京官厅水库的医院,没几天就回来了。他说,那地方贵巴巴的,咱住不起。  父亲批发了些青霉素,每天在家里输液。开始,是村里的医生给他扎针,时间久了,医生推托着,不愿来。没办法,有一次,父亲对我说,来,你给我扎。我说,我不会。父亲说,没事,把针头稍微放平些,顺着血管扎就是了。我一咬牙,手哆嗦着,顺
采用高速纹影系统和定容燃烧弹对氢气预混层流燃烧球形膨胀火焰的拉伸进行了研究.分别改变燃空当量比(0.3~4.0)、初始温度(283~400,K)、初始压力(0.05~0.30,MPa)的条件下对比分析拉伸
文章主要探讨了如何把诚信渗透到学校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才是促进诚信教育良性发展的有效途径。
期刊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及安全性。方法:笔者对200例来我院门诊的上消化道疾病患者,进行了胃镜检查,选择其中68例无禁忌证的进行了无痛胃镜检查。结果:100%插管成
通过天津地区一系列景观水体和配制的模拟溶液,评价应用于大型蚤(Daphnia magna)毒性预测的两种急性Zn-生物配体(BLM)模型(模型A和模型B)的预测能力。采用Visual MINTEQ 2.5.2进行B
目的分析研究中医辩证配合穴位自血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入住我院并确诊为l陧性乙型肝炎的56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8名患者,对照组应用中医
目的:研究分析用药健康教育应用于支气管哮喘患者缓解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到我院接受支气管哮喘治疗的110例患者,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随机分成观察组(55例)和
互联网诞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到了今天在很多方面已经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网络的可扩展性、安全性能、移动性能差等问题。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