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对全麻诱导期应激反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来源 :中国基层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dawei2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全麻诱导期靶控输注苏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对气管插管时应激反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80例实施全麻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苏芬太尼组与瑞芬太尼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麻醉前均给于阿托品,按照顺序依次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1 mg/kg、麻醉镇痛药、异丙酚1.5 mg/kg,阿曲库铵0.5 mg/kg,然后恒速靶控输注麻醉镇痛药,其中苏芬太尼组输注0.4 μg/kg苏芬太尼,继之以0.4 μg·kg-1·h-1速度靶控输注,瑞芬太尼组输注2 μg/kg瑞芬太尼,继之以12 μg·kg-1·h-1速度靶控输注,插管前后进行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监测时点包括患者入室后(T0)、诱导后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1 min(T2)、插管后3 min(T3)、插管后5 min(T4),监测指标包括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舒张压(SBP)、收缩压(DBP)、心排指数(C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不同时点抽血检测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浓度.结果 (1)苏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对心率影响为苏芬太尼在T1时明显下降,瑞芬太尼在T1、T3、T4均显著下降,且瑞芬太尼在T4心率明显低于苏芬太尼组;(2)苏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对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的影响为苏芬太尼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在T1时明显下降,瑞芬太尼在T1、T3、T4均下降,且瑞芬太尼在T4收缩压、平均动脉压明显低于苏芬太尼组;(4)苏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对心排指数、外周血管阻力指数影响为苏芬太尼各时点均无明显变化,瑞芬太尼心排指数在T1、T2、T3、T4均明显下降,瑞芬太尼外周血管阻力指数在T1明显下降,且瑞芬太尼T1外周血管阻力指数明显低于苏芬太尼组;(5)苏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对应激物质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影响为两种药物不同时点与基础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苏芬太尼、瑞芬太尼均可抑制插管时应激反应,但苏芬太尼平稳降低外周血管阻力,维持稳定心排指数与平稳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具有更好的心血管稳定性。

其他文献
青少年生长激素缺乏症(GHD)是原发性垂体功能障碍的常见内分泌疾病,早期及时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GHD患者,对获取满意的身高无可置疑。但对GHD伴垂体低促性腺激素(Gn)
为了认真贯彻《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加强技术队伍建设,福建省计生委委托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于2001年12月17~22日举办了计划生育系统超声诊断骨干培训班。全省市、县两级
前足痛有多种病因,Morton跖骨痛即是其中一种.由Mor-ton于1876年提出,症状为第三趾蹼间疼痛.近几年我们共接诊7例此症病人,均手术切除增生之神经瘤,疗效满意.rn
目的:探讨清理创面局部换药敷白糖治疗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疗效。方法:42例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1例,对照组积极清创2次缝合,实验组换药
目的 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诊断效果情况.方法 分析我院收治的疑似宫颈病变患者2 000例临床资料,分别实施两种不同的检测方式,对照组(传统巴氏涂片组)和观察组(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组).结果 观察组ASCUS、LSIL、HSIL、SCC阳性符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诊断可以为临床诊治、及早预防和治疗,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对胎粪吸人性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2月~2011年3月足月胎粪吸人性肺炎15例,气管内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结果:胎粪吸人性肺炎治疗天数明显缩短
为探讨早产儿的发病诱因、病因及其生后并发症与转归,以进一步提高早产儿管理水平,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本文对199例早产儿的诱因、并发症及转归进行了总结归纳。1临床资料1.1一
目的:探讨儿童智力低下与母亲CMV感染的关系。方法:在病残儿童医学鉴定时对179例病残儿童的母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外周血CMV—IgM检测。其中72例智力低下儿童为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治疗儿童咳嗽变异型哮喘的效果.方法 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疗效、再发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 (42/45),对照组为73.33% (3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咳嗽缓解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发率为5.88%(2/34),对
目的 观察丙酸氟替卡松联合孟鲁司特治疗中重度儿童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对炎性细胞因子影响,分析联用的临床优势.方法 将88例符合入组标准的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口服孟鲁司特,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雾化吸入丙酸氟替卡松,两组均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观察患儿症状改善情况,并记录改善时间,进行呼吸功能监测,测定痰液中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白细胞介素-5(IL-5)、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