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阳县番茄青枯病发生防治现状及嫁接防治技术简介

来源 :南方农业·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ckey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重庆市酉阳县番茄青枯病发生严重,常造成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试用水旱轮作、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药剂防治、生物防治等方法,均不能有效防治番茄青枯病。解决此问题的根本途径是番茄嫁接技术。从砧木和接穗选择、育苗技术、嫁接方法、嫁接苗管理四方面简要介绍番茄嫁接技术。
  关键词 番茄青枯病;防治技术;嫁接;重庆市酉阳县
  中图分类号:S436.412.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2.025
  知网出版网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60904.0030.012.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6/9/4 0:30:00
  在重庆市酉阳县,由于栽培番茄经济效益高,连作模式栽培普遍存在,连作问题日益突出,土壤中病原菌种类和数量逐年增多,番茄青枯病发病严重,常造成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试用水旱轮作、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药剂防治、生物防治等方法,均不能有效防治番茄青枯病。解决此问题的根本途径是采用番茄嫁接技术。嫁接可以克服连作障碍,防治青枯病等土传病害的发生,减少农药施用量,实现无公害甚至绿色、有机生产;提高肥水利用率,增加产量;增强番茄抗逆性,改善果实品质。
  1 酉阳县番茄青枯病防治现状
  1.1 番茄青枯病症状
  番茄青枯病苗期一般不表现症状,初花期开始发病萎蔫,初是顶叶,其次是下部叶片,中部叶片最后凋萎,但叶片仍保持绿色。病株白天萎蔫,傍晚恢复,如此反复。若气温高,土壤干旱,3 d左右病株迅即死亡,若土壤含水量高或连日阴雨,7 d左右枯死。有时病茎部生长粗糙,生出少量不定根。病茎维管束变黑腐烂,根部正常。横切病茎,用力挤压,有乳白色菌脓溢出,别于枯萎病。
  1.2 酉阳番茄青枯病发生规律
  番茄青枯病属细菌性病害,主要通过雨水、灌溉水、农事操作传播。病菌从番茄的根部或茎基部伤口侵入,在植株维管束内繁殖,致维管束腐烂变褐,茎叶因得不到养分和水分而萎蔫。高温、高湿、连作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当土温达20℃左右,病菌开始活动,田间出现少量病株,土温达25℃时,病菌活动旺盛,田间出现发病高峰。在酉阳海拔600 m以下的槽谷和平坝区,一般5月中旬开始发病,6月上中旬达发病高峰;在海拔600~800 m的低山区,一般6月上旬开始发病,6月下旬达发病高峰;在海拔800 m以上的中山区,一般7月上旬开始发病,8月初达发病高峰。
  1.3 主要防治方法
  1.3.1 水旱轮作
  水旱轮作,可以降低田间病原菌数量,但效果不佳。酉阳渤海良种场1982年开始种番茄,由于青枯病危害,80%以上的田块绝收。后改为种植水稻。1997年用钢架大棚再次栽培番茄,发病率高达64.9%。
  1.3.2 选用抗病品种
  目前国内外筛选出的对番茄青枯病抗性较好的品种,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很容易变为感病品种,并且果形较小,果色不符合消费者喜好,或者风味较差,难以让消费者满意。
  1.3.3 加强栽培管理
  通过培育壮苗,高畦栽培,深沟排水,增施硼钾肥等栽培管理措施,增強植株抗病力,降低空气、土壤湿度,可一定程度减轻番茄青枯病的危害,但作用不大。
  1.3.4 药剂防治
  当田间发现病株,立即拔除并烧毁,向病穴内撒生石灰粉。发病初期,用72%的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50%敌枯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灌根,每株浇灌药液0.3~0.5 kg,7~10 d浇1次,连续3次,可局部控制青枯病蔓延,但仍然无法有效防治番茄青枯病。
  1.3.5 生物防治
  资料显示,荧光假单孢杆菌环境适应性强,可以产生大量铁截体、抗生素和活性物质,对番茄青枯病有明显拮抗作用,在发病初期防治效果好。笔者2013年在酉阳农业园区用“同灭”牌荧光假单胞杆菌(生物杀菌剂AN-TI-8098)进行抗青枯病试验,发病率高达89%,与对照发病率92%相差无几,说明生物防治极不稳定,收效甚微。
  1.3.6 嫁接防治
  酉阳番茄嫁接技术始于2001年县科委示范园的嫁接试验。当时正值早春低温,成活率不足10%,以失败而告终。经过几年发展,2009年酉阳农业园区开始在蔬菜业主中小范围推广番茄嫁接技术,以兴津101、LS-89为砧木,以浙粉202为接穗,11月中旬播种,次年6月下旬进行抗病鉴定,发病率均为0%,而对照自根苗发病率分别为93%和97%,取得圆满成功,有效控制住了番茄青枯病的发生。由于番茄嫁接技术简单易学,投入低,周期短,见效快,目前全县范围内的主要蔬菜种植大户已推广使用该技术。
  2 番茄嫁接技术
  2.1 概念
  番茄嫁接就是将番茄幼苗的地上部(接穗)移接在具有优良根部性状的其他植物幼苗带有根系的茎(砧木)上,形成一个新的组合苗,并将其培育成健壮的秧苗。
  2.2 嫁接原理
  番茄嫩茎受伤后,由于创伤刺激,伤口周围能迅速形成愈伤组织,促进伤口愈合。嫁接就是利用番茄受伤后具有再生能力的特点。近缘番茄的接穗和砧木相结合时,彼此供应的营养比较适宜对方的需要,两者亲和性比较强,经嫁接后微管系统容易愈合,使番茄能够继续正常地生长。
  2.3 嫁接作用
  2.3.1 克服连作障碍,减轻土传病害发生
  由于人们对番茄习惯栽培和栽培高效益的追求,番茄连作问题日益突出,土壤中病虫害种类和数量逐年增多。而砧木品种具有较强的抗土传病虫害的能力,番茄嫁接苗利用砧木品种的根部抗病能力,可以避免青枯病等土传病害从根部对植株直接侵染,减少发病机会,从而减少农药施用量,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无公害甚至绿色、有机生产。根据笔者在酉阳农业园区进行的番茄嫁接抗青枯病试验,以托鲁巴姆为砧木,以芬奇为接穗,嫁接苗发病率明显降低,为0~23%,发病期推迟31 d,而对照(自根苗)发病率高达87%~100%。   2.3.2 提高肥水利用率,增产效果明显
  由于番茄砧木都选用根系发达、吸收肥水能力强的野生品种,因此,嫁接苗的根系入土深,吸肥吸水能力强,从而提高了肥水利用率,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提高光合效率,使番茄果实生长良好,单果质量增加,初果期提早,盛果期延长,终果期推后,增产效果明显。一般认为,番茄嫁接后,产量可增加20%~50%。
  2.3.3 增强番茄抗逆性,改善果实品质
  番茄嫁接后植株多表现为生长势强,植株增高,茎秆粗壮,对低温、高温、干旱、潮湿、强光、弱光、盐碱或酸性土壤的适应能力都高于自根苗,从而大大增强番茄抗逆性。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番茄嫁接后果实内蔗糖、葡萄糖、多种有机酸含量无明显变化,但商品果比例增加,畸形果数量减少,果实着色好。
  2.4 番茄嫁接技术
  2.4.1 砧木和接穗选择
  选择高抗青枯病的‘兴津101’‘LS-89作砧木’,选择高产优质的品种作接穗。
  2.4.2 育苗
  2.4.2.1确定播期及播种量
  ‘兴津101’比接穗提早播种5~7 d,LS-89比接穗提早播种3~5 d。在酉阳海拔600 m以下的槽谷和平坝区,春提早栽培一般11月中旬开始播种,秋延后栽培7月上旬播种;在海拔600~800 m的低山区,一般只进行春季应季栽培,2月上旬开始播种;在海拔800 m以上的中山区,一般只进行夏季应季栽培,3月上旬开始播种。根据栽培面积、栽培密度、种子千粒重、发芽率等确定播种量。
  2.4.2.2营养土及苗床准备
  挖取5年以上未种过茄科蔬菜的土壤,除去石块、草根和杂草,筛细,然后按体积5∶5的比例将土壤与充分腐熟的厩肥混匀,用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和90%敌百虫1000倍液交替对土壤进行喷施消毒,用量为2 L/m3,覆膜7 d。用营养土做成宽100 cm、厚10 cm的苗床,长度依播种量而定,浇透底水,覆膜待用。
  2.4.2.3种子处理
  包括晒种、浸种、消毒、催芽。浸种前选择晴天将种子晾晒1 d,以利吸水。用55℃温水汤种10 min并不断搅拌,而后加水在常温下继续浸种8 h,用1%高锰酸钾溶液或1%硫酸铜溶液消毒10 min,用清水冲洗干净,将种子置于28~30℃环境下催芽,保持水分和氧气充足,2~3 d左右出芽即可播种。
  2.4.2.4播种育苗及苗期管理
  当60%种子粉嘴时即可播种。播种时覆盖营养土0.5 cm,防止戴帽苗。种子出土后,控制好温度、湿度及光照,防止高脚苗。砧木3片真叶时假植于10 cm×10 cm规格的营养钵中。营养钵装土松紧要适中,以装八分满为宜。接穗适当稀播,不需假植,以株行距1.5 cm×1.5 cm为宜。
  2.4.3 嫁接方法
  当砧木长到5~6片真叶时即可进行嫁接。砧木嫁接前1~2 d浇足水,接穗嫁接前3~4 d控制水分。主要采用劈接法和斜切套管接法。
  劈接法:首先用刀片切去砧木苗第二片真叶以上的部分,然后用消过毒的刀片于茎中央劈开,切口深度约1 cm,再取接穗苗,保留2~3片真叶,用刀片削成楔形,楔形斜面长1 cm,随即将接穗小心插入砧木切口中,用嫁接夹固定。
  斜切套管接法:选取砧木和接穗粗细大概一致的番茄苗,先用消过毒的刀片在接穗第一片真叶下方3~5 cm处向下斜切,去掉下部,切线与轴心线成30°角,切面尽量平滑,迅速套上1.5~2 cm套管,深达套管1/2处,然后用刀片从砧木离根部5~7 cm处向上斜切,去掉上部,切线与轴心线成30°角,接着迅速与接穗套管紧密对齐对接,并确保切面卫生,防止感病。
  2.4.4 嫁接苗管理
  嫁接后要及时将嫁接苗放入已覆膜的小拱棚中并覆盖2层遮阳网,密闭7 d,防止水分蒸发及阳光照射使嫁接苗因温度过高失水而死亡。保持空气湿度95%以上,若小拱棚内的湿度过低,应向小拱棚内的地面上喷淋清水,注意不要把水喷到嫁接苗上,防止嫁接伤口感染发病。前3 d全部遮光,以后揭掉1层遮阳网半遮光,7 d后全部揭除遮阳网。温度白天24~28℃,夜间16~20℃,不能低于15℃。小拱棚内的温度超过30℃时,可向小拱棚棚面上喷淋清水,以降低棚内温度。随时检查嫁接苗生长情况,及时抹除砧木上萌发的侧芽,发现茎腐病时用60%的多菌灵溶液喷雾防治。经过12~15 d的培育,嫁接苗叶色变深,嫁接伤口愈合,且未发生蔫萎,则说明嫁接苗成活,炼苗3~5 d即可定植。
  (责任编辑:丁志祥)
其他文献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MOF)临床上并不少见,本文对收治的166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正> 癫痫持续状态(SE)是常见的危重急症,其病因多种多样,不及时处理,致残、致死率高。我们总结了近5年来我院收治的癫痫持续状态患者70例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及相应处理做
目的:探讨事件相关电位(ERPs)用于药物疗效的评价。方法:本文研究了47例正常对照及42例多发性脑梗塞患者的ERPs,发现病例组73.8%的P3, 59.5%的N2潜伏期延长, 61.9%P3波幅降低。病
本文对33例以感觉性周围神经系统受累为主要表现的病人,以临床表现、电生理检查、腓肠神经活检或尸检等几方面予以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目的:探讨新型隐球菌性和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和脑脊液及神经影像学鉴别要点. 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两种脑膜炎的主要临床表现, 脑脊液及脑C T或MRI改变. 结果: 新型隐球菌性
摘 要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农业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白山药以其独特的营养和经济价值,成为值得推广的经济作物之一,贡山县因其气候条件适宜,已经成为白山药种植推广的主要地区之一。为了进一步推动贡山县白山药种植产业的发展,分析种植产业的现状、问题和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具有很高的研究和实践价值。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自身工作经验,首先切实分析了贡山县白山药种植产业的发展现状,重点指出当前
摘 要 为验证秸秆还田对水稻生产的影响,在高邮市送桥镇开展秸秆还田对水稻影响试验,通过试验验证秸秆还田的优劣。  关键词 秸秆还田;水稻生产;影响分析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12-0-02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高邮市送桥镇肖祠村。  1.2 供试土壤  试验田土壤为杂白土,土壤地力中等偏下,理化性质为:pH值为6.4,有
摘 要 现代化农业的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各项工作的中心,如何建立高效、绿色、环保的农业体系,并向市场输送高品质的农产品,也是现阶段的当务之急。基于此,从分析施肥对农产品品质的影响出发,并进一步深入地探讨施肥对环境的影响,从而提出更为科学合理的施肥措施。  关键词 施肥;农产品质量;环境污染  中图分类号:S147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2
摘 要 沙糖橘在种植过程中通常出现多种病虫害类型,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预防与治理,将会造成减产,从而给种植户带来经济上的损失。一般来说,常见的沙糖橘病害主要有3种:疮痂病、炭疽病、黄龙病。一旦发病将会影响沙糖橘品质与产量。在分析这3种病虫害特点的基础上,还具体分析了其防治方法。  关键词 沙糖橘;病虫害种类;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436.66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
本文对选育的饲料用苎麻新品种——川饲苎1号和川饲苎2号,以川苎6号、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和玉米农大108为对照,进行饲草生产性能和适应性试验。经连续3年品种比较试验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