甾体类受体共激活因子3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扩增及其意义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bird_zd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甾体类受体共激活因子3(SRC-3)基因在结直肠癌(CRCs)中的蛋白表达与基因扩增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荧光原位杂交方法对6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SRC-3基因的表达与扩增进行检测,结合其临床病理学资料,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60例CRC患者中,有23例(38%)肿瘤组织出现SRC-3蛋白的过度表达,而且与肿瘤的临床分期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62%的Dukes C或D期CRC呈现出SRC-3蛋白的过度表达;而74%早期(Dukes A或B期)的CRC则表现为SRC-3蛋白的正常表达.在荧光原位杂交实验中,有47例的CRC组织的荧光信号得以成功检测,其中6例(13%)CRC出现SRC-3基因高水平的扩增,而且全部出现SRC-3蛋白的过度表达;9例(19%)为SRC-3基因低水平的扩增,其中6例呈现SRC-3蛋白的过度表达;余下的32例无SRC-3基因扩增的CRC中,仍有9例(28%)肿瘤组织出现SRC-3蛋白的过度表达.91%的SRC-3蛋白过度表达者中同时出现P53蛋白的过度表达.结论SRC-3基因的异常和过度表达可能通过影响P53基因的功能,在CRC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SRC-3基因表达的调控中,可能存在着SRC-3基因扩增以外的其他调节机制。

其他文献
目的 在体外共培养体系中研究乳腺癌细胞对正常内皮细胞的作用.方法建立乳腺癌细胞株MCF-7与正常内皮细胞的体外共培养体系条件培养液Z-MCF-7-EC;以同期单独培养的正常内皮细胞为对照,对与乳腺癌细胞株MCF-7在Z-MCF-7-EC条件下共培养后的内皮细胞进行透射电镜细胞超微结构、光镜细胞形态学观察,并以看家基因β2m为内参照进行ESM、IGFBP-3、αvβ3、VE-C、及Tie-2-2基因
目的 探讨经重组腺病毒(Ad-BMP-2)转染的肌源细胞(muscle-derived cells)可否表达骨形成发生蛋白-2(BMP-2)及其体内外的成骨作用. 方法 Ad-BMP-2在体外转染肌源细胞后回植体内,观察其转归及成骨活性. 结果经Ad-BMP-2转染的肌源细胞中有BMP-2的表达,该细胞中有碱性磷酸酶、培养基中有骨钙素的存在,细胞植入体内后可诱导成骨. 结论经Ad-BMP-2转染的
目的 探讨桥小脑角大型及巨大型脑膜瘤手术入路及显微手术切除方法. 方法回顾分析经显微手术治疗的28例桥小脑角大型及巨大型脑膜瘤.其中19例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3例采用颞枕开颅乙状窦前入路,4例采用颞枕开颅颞下小脑幕入路,2例采用颞枕开颅与幕上、下联合入路. 结果肿瘤全切除(Simpson Ⅰ、Ⅱ级)22例,全切除率为78.6%.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症状改善者20例,症状基本同术前5例.26例随访
目的 探讨玻璃体后脱离的超声显像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超声诊断技术对1002例患者进行检查,分析玻璃体后脱离的声像图特点和诊断依据.结果玻璃体后脱离的典型形态学改变表现为玻璃体内连续条带状回声,根据其是否与眼球后极部球壁回声相连分为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和不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不与眼球后极部球壁回声相连,运动时表现为自眼球壁一侧向另一侧的波浪状推进的运动;不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可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