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张桂梅,致敬“七一勋章”

来源 :中华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n03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月29日上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张桂梅等29名同志颁授“七一勋章”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受到表彰的“七一勋章”获得者,就是各条战线党员中的杰出代表。在他们身上,生动体现了中国共產党人坚定信念、践行宗旨、拼搏奉献、廉洁奉公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我们致敬“七一勋章”获得者,更要以实际行动向他们学习,无愧中国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致敬“七一勋章”,要有战胜艰难困苦、栉风沐雨的意志和勇气。磨难使人坚强,困苦使人坚韧,意志使人执着。苦难是一个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砥砺人前行的力量。面对苦难,我们应该怎么做,从张桂梅校长身上我们找到了答案。学习张桂梅,就是通过对她苦难经历的了解,从中感悟她身上那种不向一切困难低头,而是战胜苦难,顽强地从苦难中解脱出来的抗击苦难的精神。张桂梅在代表获颁“七一勋章”的同志发言时说:“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要站在讲台上,倾尽全力、奉献所有,九死亦无悔!”此言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学习张桂梅,就要在平凡的岗位上顽强拼搏,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不平凡的业绩,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实践推向前进。
  致敬“七一勋章”,要有大格局大担当、忠诚履职的境界和情怀。人有胸襟才有格局,人有信念才有担当,人有担当才有责任,人有境界才有情怀。大的追求,大的愿望,就会有大的忍耐、大的包容、大的视野、大的格局。站在高处,才能看得远;俯下身来,才能爱苍生。我们从张桂梅校长身上,看到的是大胸襟、大气度、大境界、大格局和大慈悲。没有大慈悲,哪有她悲天悯人的捐助、跋山涉水的家访?没有大格局,哪来的力量用五年的时间集资办学而且要实现“必须让学生全部考上大学,而且要争取考上双一流大学”的高远目标?“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瞰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这是何等的境界、情怀、气度和豪迈!学习张桂梅,就要把许党报国、履职尽责作为人生目标,不畏艰险、苦干实干、不屈不挠,充分展示共产党人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斗争精神。
  致敬“七一勋章”,要有拼搏奉献、廉洁奉公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张桂梅校长身患多病,行走困难,但疾病没有将她击倒,没有阻止她每天早上5点就准时起床,第一个出现在校园里,每天至少3次巡校、查课的脚步;没有摧毁她寒暑假历尽艰辛家访的行动。她累计到过1550多名学生家里进行家访,正是她的家访和资助,让大山里想要辍学的女孩儿重新回到学校读书,从而改写了她们的人生。在张桂梅校长眼里,看到的不是多年辛苦操劳的成就,而是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欣慰,她用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信仰谱写了贫困山区女子教育的华章,实践着自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庄严承诺。这是令人肃然起敬的拼搏精神,是令人击节赞叹的奉献精神,更是令人泪目的职业操守和高尚品德。学习张桂梅,就是要保持共产党人拼搏奉献、廉洁奉公、艰苦朴素、公而忘私的光荣传统,涵养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克己奉公、以俭修身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
  “七一勋章”是党内至高荣誉。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张桂梅等29人为榜样,让“七一勋章”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动力和工作动力,成为自己心中的一盏明灯,照亮自己前行的脚步和人生的旅程。向英雄学习,致敬“七一勋章”,就要牢记党的性质宗旨,牢记党的初心使命,不懈奋斗,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其他文献
今年初,有网民通过中国政府网“我向总理说句话”栏目留言称:“作为科研国家队的一名成员,我非常热爱科研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不得不拿出大部分时间来干一些与科研无关的杂事,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争取科研项目、找经费、应对各种考核、报销等。在这种工作状态下,科技成果的产出率很低。”这一留言,道出了不少科技工作者开展科研创新的“时间之问”。  当今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时间成为发展创新的一种重要资源。各国的竞争
谷文昌,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时当选为“双百人物”,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时当选为“最美奋斗者”。继中共中央党校请进他的雕塑后,谷文昌干部学院在福建省东山县落成。  谷文昌是一名被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赞扬的共产党人。2015年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时说:“我经常提到五六十年代福建东山县委书记谷文昌,他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办事,当地老百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让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他们面前产生了疑问,你的事情就成功了一半。”学则需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有疑,才能促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去探索,去打开智慧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