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F1 IR神经元在豚鼠胃肠道神经系统中的分布

来源 :中山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j7408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促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受体 1免疫阳性(corticotrophin releasing factor receptor 1 immunoreactive,CRF1 IR )神经元在豚鼠胃肠道神经系统的分布及 CRF1与其他神经元标志物的共存情况.[方法]RT-PCR、 Western blot检测 CRF1在肠道神经系统中的表达,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或双重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和分布.[结果]小肠黏膜下层和肠肌层神经丛均有 CRF1表达; CRF1 IR神经元分布于从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近端结肠和远端结肠的黏膜下神经丛及肠肌层神经丛;细胞形态为 Dogiel Ⅱ型; CRF1与 Calbindin、 P物质、 NF200可共同表达于同一神经元.[结论]CRF1 IR神经元可能是肠道神经系统的内在初级感觉神经元,参与应激时胃肠道功能的调节.
其他文献
目的进一步了解心肌冬眠的发生机制和组织多普勒各指标识别心肌早期缺血的敏感性.方法 10头正常家猪,开胸通过Ameroid 环套扎猪冠状动脉左回旋支(LCX),建立慢性心肌缺血模型,于术前及术后2周、5周进行超声检查,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10头猪中5头猪成功建立冬眠心肌模型,病理结果显示心肌细胞变性为主,除心内膜下小灶性梗死外,无明显梗死灶.超声检查发现术后2周、5周心脏各腔室大小正常,回声无改
目的探讨小腿创伤性软组织缺损的显微外科治疗效果.方法临床上应用腓骨骨皮瓣、背阔肌皮瓣、股前内、外侧皮瓣和腹股沟皮瓣等12种外科皮瓣,对小腿创伤组织缺损进行修复99例.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个月~10年,皮瓣质地良好,功能改善.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小腿创伤组织缺损,疗程短,疗效好.根据缺损的不同部位、范围以及术者的技术水平,选择不同的显微外科皮瓣进行修复,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目的为治疗踝及足部骨质病损提供系列手术方式.方法在解剖学研究基础上,设计了带血管蒂的骰骨瓣、内侧楔骨瓣、舟骨瓣和跟骨前外侧骨瓣移位术,以修复踝及足骨质病损.临床应用55例.结果术后经1~10年随访48例,平均为4年6个月,疗效满意.结论上述4种跗骨瓣均具有血管蒂位置表浅、解剖容易和手术安全可靠等优点.
目的研究3-甲基胆蒽(3-methylcholanthrene,3-MC)对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细胞色素P450 1A(CYP 1A)酶活力的诱导作用,并探讨其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关系.方法原位2步胶原酶灌流
目的E-钙粘蛋白-连接素复合体介导细胞-细胞间粘附,在维持上皮组织结构和功能方面起重要作用.检测胃癌组织E-钙粘蛋白和α-连接素、β-连接素的表达情况,分析它们与临床病理特征及病人生存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48例胃癌E-钙粘蛋白和α-连接素、β-连接素的表达水平.结果E-钙粘蛋白、α-连接素和β-连接素在胃癌异常表达率分别为44.6%,73.6%和43 2%.148例胃癌中E-钙
目的探索虚拟中国人(VCH)高精度建模的关键技术.方法1.建立中国人体标准的评价体系,对“虚拟中国人”Ⅰ号及Ⅱ号(VCHⅠ及VCHⅡ)进行标准化评定;完成尸体获取的法律程序;2.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