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丙嗪、东莨菪硷致突变、致畸作用的研究

来源 :中华麻醉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hu7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染色体畸变和姊妹染色单体互换(SCE)为指标及小白鼠妊娠致畸试验对氯丙嗪和东莨菪碱进行致突变,致畸作用的研究。氯丙嗪5个剂量组(0.25, 0.5, 1.0, 1.5, 2μg/ml),东莨菪碱6个剂量组(0.5, 1.0, 2.0, 5, 10, 20μg/ml),直接作用于10名健康成人外周静脉血淋巴细胞培养液,并设空白(生理盐水)和阳性(丝裂霉素C)对照组,同时检测染色体畸变和SCE。结果染色体畸变率和SCE:氯丙嗪各剂量组均明显高于各自空白组。P<0.01或P<0.05。东莨菪碱各递增剂量组,明显高于空白组和起始剂量组,P<0.01。阳性对照组均高于其他各组。提示氯丙嗪对DNA损害作用明显。东莨菪碱在临床治疗剂量范围内,对DNA无损害作用,大剂量则有DNA的损害。釆用LD50 1/50和1/10低、高剂量组(氯丙嗪分别为1.8和9.2μg;东莨菪碱为4.6和59μg/克鼠重)进行小白鼠诱发致畸试验,同时设空白(Saline)和阳性(鱼肝油)对照组。胎鼠畸形率:氯丙嗪分别为38.5和42.9%,东莨菪碱为3.8和8.2%,空白和阳性对照组为0和28.6%。结果表明,氯丙嗪致畸作用较东莨菪碱更为显著。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本文用心阻抗血流图观察了22例病人在静脉普鲁卡因复合麻醉下,硝普钠(SNP)控制性降压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变化。静滴SNP后平均动脉压下降41.3~45%,同时心搏量、心输出量、心率分别增加4.4~10.8%、18.2%~22.1%、12.3~14.8%,外周血管阻力降低40.5~49%。停用SNP后,除心率外各参数均恢复至降压前水平。心率减慢恢复至诱导前水平。提示SNP降压中心功能稳定。
期刊
16例无明显心、肺及贫血疾患的成年患者,行选择性肺叶切除及食管切除术。静脉诱导后均选用双腔支气管插管,安氟醚-氧加肌松剂维持全麻。实验组于单肺通气时持续吹氧至非通气侧,对照组无氧吹入,术中分别于侧卧双肺通气15'、单肺5'、15'、30'、45'再次双肺通气15'时抽取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观察结果发现,单肺通气时PaO2较双肺通气时明显下降,且随单肺通气延长而进行性下降,至30~45'时下降渐趋稳定
期刊
本文探讨了心内直视手术期间红细胞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和血氧亲和力(以P50值表示)变化的临床意义。釆用自身对照方法对18例经历心内直视术患者术前、转流期间及术后2,3-DPG与P50值进行动态观察,发现术前心脏病人2,3-DPG与P50值较正常人为高(P<0.05),体外循环转流后两者显著下降(P<0.01)并呈正相关关系y=19.95+0.39x、。转流结束后2,3-DPG水平
静脉输高渗钠液和等渗钠液治疗兔失血性休克时内分泌的改变。其结果如下:休克时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和血管紧张素Ⅱ (ATⅡ)明显增加,皮质醇无明显改变。在输等渗钠液治疗后,血管紧张素Ⅱ增高,肾上腺素和皮质醇均显著降低。在输高渗钠液治疗后,不仅肾上腺素而且血管紧张素Ⅱ也极显著降低。以8小时存活率计,高渗组全部存活,等渗组只有57%存活。高渗组与等渗组血管紧张素Ⅱ的水平相差2.5倍之多。提
本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对11名循环紧闭式麻醉的病人进行了血清和尿无机氟的动态观察,并与安氟醚麻醉的病人作了比较。结果表明,异氟醚麻醉后6小时,血清无机氟浓度达峰值,平均5.9±1.56μM, 24小时后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尿无机氟的排泄,在麻醉后24小时内达峰值。安氟醚则在麻醉后3小时血清无机氟浓度达峰值,平均11.79±3,49μM。我们并未发现安氟醚麻醉后血清无机氟比异氟醚高10倍。结论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