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造型基础》课程意象化思维教学范式设计及效果评价体系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243775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代教学应该是一种多元复合范式的活动,树立当代教学是一种复合范式活动的新理念,坚持用多种视角对教学进行整体把握,以便从系统整体的角度去理解教学过程各因素的相互关系,本文在分析了高职艺术类专业课程教学范式及效果评价体系的现状基础上,结合《造型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以及教学过程,提出了建立课程意象化思维教学范式及效果评价体系的相关建议和意见,为从整体上认识教学的复杂性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和思维的路径。
  【关键词】意象化思维 造型基础 教学范式 效果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43-01
  一、教学范式和评价体系现状分析
  教学范式是指人们对教学这一特殊现象和复杂活动的最基本理解或基本看法。从当代西方教学范式研究的主要成果来看,主要有艺术范式、科学范式、系统范式、能技范式和反思范式等五种,我国较为成型的教学范式主要是10+35模式、271模式、循环大课堂、自学/交流、大单元教学、整体教学系统、自主式开放型课堂、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以及五环大课堂等。
  二、意象化思维理论研究
  意象思维方式亦称为象征,是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东西来说明某种抽象的观念或原则,是一种由具体到抽象的飞跃。中国传统意象思维的优点是富于灵感,带有跳跃性和创造性,但它的缺点是不够严密、精确,缺乏科学性。从这种思维可以明白为什么中国古人长于文学艺术的创造,而乏于科学技术的创新。
  鉴于西方后现代的实验性理念和人文化精神,我国当代的很多艺术教育家相应地进行了一系列的转化,将造型基础分化出研究性素描、表现性素描、印象性素描、实验性素描、设计色彩、装饰色彩、归纳性色彩等多个概念,呈现出各种纷繁的样式。
  三、意象化思维教学范式的建立
  1.构建“物象——心象”观察体验模式。从“物象”到“心象”的过程主要体现的是科学的观察方式和逻辑思维理解方式。科学观察是对事物外在与本质进行理性思考和概念加工,遵循理性逻辑,力图达到对事物的科学认识。这是感知层面,教师通过鉴赏、解读、示范等方法让学生体验造型的魅力,并形成对较高水平艺术作品的判断与体味;逻辑理解是以推理为表征的形象表达,必须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的思维方式来表达思想、观点、主张。
  2.构建“心象——意象”思维表现模式。从“心象”到“意象”的过程主要运用的是心理思维方式和意象化表达手段。心理思维所包含的思维形式集中在直觉、顿悟、灵感方面,可以说心象是散乱的、无序的,必须进行提炼及概括,通过演绎、归纳、类比等方式来梳理和表达。因此学生们平时对于哲学、文学、伦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积累的重要性就显得非常突出了。
  四、意象化思维教学范式效果评价体系建立
  1.建立多类型的评价指标体系
  《造型基础》强调实践技能的同时非常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课堂必须是一个开放的过程,整个教学过程应该是比较自由的,互动的过程,太多的约束会扼杀教师的教学激情,创造力与个性发挥,艺术设计领域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之分,教师与学生的观点碰撞会激发出更多的设计灵感,因此,教学评价指标设定不宜过度细化,应该以定性评价为主,给予教师充分的包容和教学自主权。
  2.促进教师成长和学科发展
  教学评价应该始终具有积极正面的意义,通过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点评、讨论、反思,形成良好的教学风气,充分挖掘教师的潜能,并且要鼓励教师大胆尝试,允许犯错误,不怕犯错误,尽可能让教师的才华得以施展,尽可能让被评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水平得到长足提高。
  3.学生作品的互动性评价
  对于教学效果的评价应该是多元的、互动的。教师不再成为唯一的评判者,而只在评价过程中发挥调节与组织的作用。做到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师评做到既重视结果的评价,更加重视过程的评价,更多关注学生在绘画表现过程中的审美情趣、构思创意、探索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评价;自评是学生挖掘自己设计思维的过程,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剖析,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主动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发展逻辑思维,同时让教师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向与对知识的理解情况,有利于教师给予更符合个人风格发展方向的有效引导。
  综上所述,高职《造型基础》意象化思维教学范式需要重视学生阅历、文化和眼界的积累。其宗旨意在启发和引导学生如何认识、组构、创想、表现形体,在这种思维模式定位下,立足于传统审美情结,以个体感知为主体,意象化审美为依托,创造性的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认知能力、概括能力、把握能力以及审美能力,以求改变被误读了近百年的学院式造型基础理念。在此基础上的效果评价体系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观念和手段,也有助于学生提高自身艺术修养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邹元江.论意象与非对象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M],2014
  [2]李传军.艺术造型基础类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研究,商[J],2014(32)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信息已经广泛应用到现代化的教学中。本文笔者通过对多媒体教学法在五官科教学中的应用做了深刻的研究和探讨,以期能提供实用价值和参考价值[1]。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法 五官科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R24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40-01  多媒体教学法不断引入教育领域,代表着现代教育发展的前景。但从目前我国
【摘要】以工作岗位能力需求导向,通过对《营养与膳食指导》课程内容模块化整合,利于中职生实现课程学习与工作岗位需求“零距离”衔接。  【关键词】岗位能力需求 模块化课程 校本教材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38-01  课程是学校教育实施的载体,课程模块化是以课程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功能分析为基础,充分考虑课程编制和课程实施的要求,合理
我国老龄化步伐不断加快,财政负担显著扩大,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长期与短期、顶层设计与试点先行、专业性与社会化的关系,大刀阔斧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指出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方式是高职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阐述了课堂教学实施的具体办法,对行动导向和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高职教育 教学改革 工作过程 行动导向  【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工作过程的过程控制技术课程改革(课题编号NGJGH2012051)  【中图分类号】G718
【摘要】CPBL教学法是一种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不仅能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知识并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还能达到牢固掌握知识技能,培养临床思维能力的教学目标。该文结合笔者自身实践经验,探讨CPBL教学模式在高职护理专业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优势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因此,要提高CPBL教学的教学质量,就必需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从而获得更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也是我国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的重点区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在黄土高原地区先后开展的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对植被恢复和水土流失
【摘要】模拟教学是儿科教学模式的一个新的突破,学生可以在不同的场景中通过模拟的方式进行一定的学习和模仿,并且能够积极的发现问题,把书本上的知识合理的运用到场景当中,以提高学习效率。本文主要阐述了模拟教学在儿科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在模拟教学中应该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模拟教学 儿科教学 重要性 应用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45
【摘要】机械基础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本文就一体化教学的概念和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并对如何加强一体化教学总结了几点措施。  【关键词】中职教育 机械基础 一体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48-01  在机械基础的教学方面,实施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一体化教学可以让理论教学
【摘要】内科护理是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的核心职业能力课程,为让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理论知识,并将其应用于临床实践,对本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伴随着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式都已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提高了很多,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根据教学实际和心得体会,提出几点教学改革的建议,以期提高内科护理教学质量,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  【关键词】教学改革 内科护理  【中图分类号】G7
【摘要】《计算机网络》课程中有大量的、繁琐的知识点,让学生掌握、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技能并形成系统稳固的知识结构体系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文中把认知学习中的迁移理论整合到计算机网络中的教学中,通过相应教学方法来应用迁移理论,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 迁移 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46-02  《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