蜃景形成的原理及实验验证

来源 :大学物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n901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了非线性折射率梯度流体中蜃景形成的原理.基于菲涅耳定律建立了光路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借助Matlab模拟出光路以及蜃景成像规律.配置了一种竖直方向上折射率负指数梯度变化的溶液,用激光照射该溶液得到实际光路;借助Tracker软件提取光路数据点,利用Matlab进行数据分析,实验光路函数和成像位置与菲涅耳定律预测结果一致.我们还分析了在实验中忽略掉次要因素的合理性,说明了菲涅耳定律解释蜃景形成的正确性.
其他文献
彩虹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在光学教学中,通常用费马原理推出彩虹角.而本文从波动光学出发探究彩虹的原理与特征,运用菲涅耳公式定量计算出主虹与副虹的光强,从而给出彩虹角的理论解释,并利用计算结果证明彩虹是高度偏振的部分偏振光.
定量研究小磁体在金属管中下落的运动规律,给出了相关理论公式,设计实验并测量了小磁体的下落速度、小磁体磁矩和金属管电阻率等物理参量.
当人眼的瞳距与其所戴眼镜的轴距不匹配时,看到的景物会变形、失真和模糊,造成视觉疲劳,对眼睛造成不可逆的伤害.本论文提出了采用激光笔、尺子和手机拍照的人眼瞳距与眼镜轴距的自主测量方案,通过分析光学成像原理,建立激光笔四种位置模式的眼镜轴距测量模型,给出眼镜两镜片度数相同和不同时的计算公式.搭建实验平台进行了实验,分析了影响精度的因素,并采用Tracker视频分析软件来进一步减小测量误差.最后,采用手机拍照来准确测量人眼的瞳距,从而实现了人眼瞳距与眼镜轴距的便捷测量,以及它们是否匹配的准确判别.
本文从简谐振动的修正出发,对2020年青年物理学家锦标赛(IYPT2020)的第六个课题“撒克逊碗(Saxon Bowl)”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探究.该课题描述了古代撒克逊人利用底部有孔的碗计时这一史实,且这样一个碗下沉的模型可以作为生动案例,增强学生对简谐振动、阻尼振动的理解.本文的研究方式避免了冗杂的公式推导,得到了简洁方程,利用计算机求解微分方程,并用实验结果验证,证实了理论的可行性,并定性研究了若干因素对下沉时间的影响.
换能器相位延迟的优化程度直接影响了超声相控阵对粒子操控的精确程度.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优化计算超声相控阵各换能器相位延迟的改进自适应遗传算法,该算法具有收敛快、收敛稳定和优化效果好的特点,并且该算法对阵列规模不敏感.本文以空间中4个悬浮点为例,验证了该算法对空间中任意悬浮点都有很好的优化效果,并通过搭建超声相控阵声悬浮实验装置进行悬浮实验,验证了该算法的可靠性.
磁场中荷电粒子动量不同分量间的泊松括号或者对易关系不为零,而是正比于一个磁场分量,本文证明了这个量正比于荷电粒子力学角动量的一个分量.这个关系可以认为磁性本质上是旋转性这一定性描述的定量表达.
把相同的圆盘摞起来以形成一个自立式的塔,底部的圆盘能通过施加一个突然的水平力来去除,同时保持塔的剩余部分立着坐落在桌面上.本文将探究此现象并确定允许塔保持站立的条件.理论方面,分阶段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发现判断塔是否发生坍塌的关键在于塔触地瞬间的位形.实验方面,创新地采用电机转轴带动绳子拉圆盘以施加水平力,提升了实验的可控性和可重复性;探究了水平力作用点高度、圆盘厚度与半径之比、塔层数对塔稳定性的影响.理论与实验趋势大体较好符合,两者差异处有合理的分析与解释.
克拉苏构造带构造非常复杂,经过30余年的油气勘探开发,构造规律不清楚、构造圈闭不落实的问题仍然非常突出.本文通过大量三维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建模及实钻资料验证,发现克拉苏构造带在剖面上呈分段分层变形、平面上呈雁列式展布特征.提出克拉苏构造带两种协同变形机制,较好地解释了在膏盐层调节作用下盐上、盐层、盐下3个构造层的差异变形现象.结合遥感影像及重力异常影像分析了盆山耦合关系,提出了南天山造山带的差异隆升推覆作用,南部温宿、新和、牙哈古隆起的阻挡作用和古近系膏盐层的调节作用是变形的3个主要影响因素,并据此较好
为了研究含油气盆地下生上储式油源断裂附近油气分布规律,在不同时期油源断裂输导油气通道及影响因素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确定油源断裂伴生裂缝可能发育部位和地层脆性发育部位,识别其活动期输导油气通道.通过断裂填充物泥质含量和填充物输导油气所需的最小泥质含量,识别其停止活动后输导油气通道,二者结合建立了一套油源断裂输导油气通道演化形式的研究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馅廊固凹陷大柳泉地区旧州断裂在沙三中?下亚段内输导油气通道演化形式的研究中,结果表明:旧州断裂在沙三中?下亚段内共发育4种输导通道演化形式,其中一
“分光计的调节与三棱镜折射率的测量”是普通物理实验课程中的一个经典实验.在该实验中,学生在进行三棱镜折射率测量时可以观测到汞灯光谱,直观形象,但是未深入探究原子谱线的产生机理.“钠原子光谱实验”是近代物理实验中的经典实验,学生通过计算量子缺、绘制能级图,认识谱线和原子性质.本实验将二者的思想和方法结合,并贯通拓展,使用学生熟悉的分光计直接观测钠原子光谱,再利用内插法计算钠原子s、p能级的量子缺,从而深入认识谱线和原子性质.根据分光计实验,s、p能级量子缺的最终计算结果为1.348、0.882,和精确计算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