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妙的和谐

来源 :幸福家庭·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bo330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音乐艺术活动中,声乐是最易被人们接受的艺术表现形式。合唱作为声乐的一种形式,是学校音乐课与课外活动中的重要内容。进行合唱教学,对于启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扩大音乐视野、陶冶情操、丰富形象思维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合唱中和谐的声部训练也能培养学生们集体主义的观念和团结友爱的精神。因此,组织和开展好校园合唱训练是丰富校园文化和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合唱艺术;演唱技巧
  合唱艺术从它的诞生之日起就以它高亢、优美、抒情等特点受到群众的广泛欢迎和喜爱。因此,合唱艺术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尤其在校园生活中更是这样,而校园合唱又是提高广大师生艺术修养,音乐鉴赏能力及声乐技巧不可缺少的一种表现形式,作为校园音乐工作者在组织训练校园合唱时因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
  1 在班级中选择合适的合唱队成员
  一个优秀的校园合唱队,首先要有一批优秀的合唱队员才能组成,而优秀的合唱队员是靠音乐教师在日常的音乐教学中发掘、挑选、培养、训练的结果。通过日常的课堂教学与观察,可以发现、挑选那些音色纯净、甜美、发音准确、节奏感强,并对音乐感兴趣的学生并对他们加以鼓励与培养,使他们成为学校文艺骨干和校园合唱队的主要人选。
  2 定期开展合唱队训练活动
  造就一支素质较高、业务精湛的学生合唱队,一般都经过较长时间的训练、磨合,并持之以恒地付出努力,才能使合唱队的日常训练得到保证,演唱水平得到稳步提高。合唱队的训练活动要想顺利开展,首先要建立健全的考勤制度,由于校园合唱团的活动多在课余时间进行,学生年级和年龄层次亦不相同,只有在保证较高出勤率的前提下,排练才有可能是高效率的。它的建立,更有助于培养团员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责任感。其次,要制订一套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针对学生的实际演唱水平进行一系列有的放矢的综合训练。教师不仅要及时发现合唱队员们在演唱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要注意经常总结经验,逐步提高合唱队员的演唱水平。再次,要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演出式训练。合唱团除了每周应该有固定的训练时间,还应该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音乐活动,通过丰富有序的音乐实践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间的合作和表演能力。
  3 严格系统的抓好演唱技巧的训练
  演唱技巧对于任何一个合唱队而言都要经过长期的、严格而又系统的训练才能得以提高。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针对学生的特点加以悉心培养和严格训练,才能使学生在今后的合唱活动中表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平。在具体的演唱技巧训练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3.1 培养正确的演唱姿势
  正确、良好的歌唱姿势会带给观众一种整体、和谐的美好感受。正确的演唱姿势有利于身体器官的上下贯通和共鸣的形成,这也是唱好歌曲的必要条件之一。也只有经过长期正确的演唱姿势的训练,才能塑造出一支外表美观大方的合唱团。
  3.2 掌握科学、系统的发声方法
  科学、系统的发声方法是唱好歌曲的重要条件之一,包括正确的呼吸、正确的咬字、吐字的训练等。在训练时,还要结合学生的嗓音实际,有针对性的选择适合学生生理年龄特点的练声曲进行训练,不宜选择那些难度较大,不符合学生年龄规律的练声曲进行练习,只有合适的练声曲才有可能尽快地达到提高团员整体演唱水平的要求。
  3.3 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能力
  任何音乐形式都不是某种程式化的概念表达,而是对世界的审美感受,要引导学生对演唱作品进行“理解基础上的深刻感觉。”在对作品做到内容了解、特点清楚的基础上,还能够结合个人的经历与感悟,通过自己的联想在心目中形成丰富的情境,在具体的演唱过程中做到以情带声,从而使演唱能够引发听众强烈的情感共鸣,使合唱作品更加光彩夺目。
  3.4 充分开展多声部的练习
  多声部歌曲是技巧性很强的一种合唱形式,也是在合唱过程中最能体现合唱魅力的地方。在训练过程中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合唱教学的基本练习和具体实践逐渐掌握其演唱技巧。练习时可要求学生同时学唱几个声部,以达到相互照应、和谐统一的效果。
  4 培养团结合作的优良队风
  作为一种集体的表演艺术,合唱队的台风会给台下的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合唱队伍从上场开始,直到演出结束,应表现出端庄、大方、亲切、既训练有素又具集体尊严的台风,“台上一分种、台下十年功”,在平时的训练中就要对学生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并把演出提到应有的高度以引起学生的重视。
  总之, 合唱是一门高雅的艺术,更是一门高要求的艺术。合唱不是竞唱,不需要突出个性,而是需要通过集体的共同努力,团结合作。校园合唱队的组成,培养了同学们强烈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团结协作精神,使他们为了共同的合唱艺术而相互团结协作,在不断提高自身艺术修养的同时也营造出更加美妙和谐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
  参考文献
  1 邹本初,歌唱学-沈湘先生歌唱学体系研究艺术[J].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2 于润洋,音乐美学文选[J].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 末蓝)
其他文献
摘要:锻造高尚人格,以“人格效应“来提高教学效率,加强学科修养,掌握灵活的教学手法使课堂立体化,以大容量保证语文课堂的效率,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要想彻底改变语文课堂的少慢差费,就必须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关键词:课堂效率;学科修养;电教手段  语文教育发展到今天其学科性质、目的任务,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及考试思路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摸爬滚打,才形成今天的这种格局。虽不算完美,也有其许多优势。不过,面对
期刊
摘要:教学过程最根本的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学会学习,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精心设计和组织实施教学活动,重视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精神,是衡量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反映素质教育主体性原则的具体表现之一。走进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实践,应如何真正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呢?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浅谈以下几点体会。  关键词:课堂;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1 激
期刊
摘要: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要求教师要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数学学习环境;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做好课堂小结,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学习兴趣;学习环境;教学手段;课堂小结  1 现状分析  目前现存的大多数的数学教学,学习内容都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学习方式过重于
期刊
摘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难点之一。教师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谓是呕心沥血,而学生仍不喜欢作文,教学效率低。其重要症结就是未能从排除学生心理障碍入手,去开辟绿色写作通道。本文从学生写作中常见障碍出发,探讨写作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作文;兴趣;障碍  1 激发写作兴趣,排除应付心理  心理学表明: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原因,动机来源于需要。叶圣陶先生也明确指出:人在生活中、
期刊
摘要: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教学改革要取得成功,既要重视教法改革,也要把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与改革摆到重要位置。本文分析了在科学预习中发展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科学预习;发展;历史学科  课前预习作为学生学习的第一环节,对学习效果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科学意义上的预习并不是普通的漫无目的的读书现象,而是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手段,着眼于
期刊
摘要:随着我们国家的英语课程在不断的改革,如何提高初中英语教学的任务已经迫在眉睫。对于新课改后的一些英语课程的深入以及研究,如何使初中英语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其中最关键的地方就是针对初中英语教学的策略进行加强、研究和实施。情境创设就是教学方法中的一种,但是在初中英语教学当中如何有效运用情境创设的方法是目前的一个难题,本文就如何创设有效的初中英语教学的情境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得到好的运用方法。  关键
期刊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数学知识的主要渠道,也是教师进行数学教学的主要阵地。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学质量如何,主要取决于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怎样才能较好地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笔者根据多年的中学数学教学经验对怎样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进教学方法等方面问题作一点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中学数学 课堂 教学 优化  1 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期刊
摘要:高三英语教学没有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策略,应考虑促进教学法的构想,加强理论和具体操作,在实践中提高高三英语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促进教学法;能力;英语学习;高三  1 高三英语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高三英语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着“重知识讲授,轻能力培养”的倾向,具体体现为以下三点:  (1)口语教学往往局限于教师在讲台上放录像,学生在下面反复地练,机械地做练习题,对答案,结果课堂气氛
期刊
摘要:生活与教学本身是紧密相连的,但是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学校的封闭式的管理,已经让初中生的教学环境与生活发生了严重的脱节。新课改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现象,新课改着重于教学的生活化,在生活的理念下进行教学,尤其是初中生物这门学科,更是与生活离不开,在日常的生活中无时无刻的不在与生物打着交道,因此回归生活理念下的教学方式更是势在必行。本文就基于回归生活理念的初中生物有效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生活理
期刊
摘要:“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教学不应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课堂创生与开发的过程。它是教师及时捕捉那些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教学情景等信息,利用可生成的资源开展教学。“动态生成”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不再由教师主宰,而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随时调整教学过程,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动态生成”也展现了课堂的真实性。它追求教学的真实、自然,勇敢地暴露意外的情况,再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