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内练习的有效性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vages88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堂练习是一堂数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深入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技巧、培养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促进学生深层次发展的有效途径;所以一节数学课,练习是否有效,将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练习的内容和形式,既要整体考虑练习方式,又要考虑练习的具体内容,把握好练习的度和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 在“点”上突破
  所谓的“点”即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重难点,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内容,从现状出发,根据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使教学过程突出重点,突破学生学习的难点,对重点内容可采用集中性练习,对难点既要抓住关键,又要适当分散。此阶段可以有几下几种练习形式。
  1.1 验证性练习。在新授课的时候让学生先通过猜想,再进行验证,在学生自主的验证练习中掌握知识,从而突破了重点与难点。如:在教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先让学生猜测,然后再让学生用画画,算算的方法进行验证练习,从而得出结论。
  1.2 专项性练习。在教学中对于学生很难理解的关键之处要重点花时间进行专项练习,而不能平均使用力气。如在教分数应用题时,首先要找出题中的“单位1”的量,所以为了突出重点,突破分散难点,对如何找单位“1”可以进行专项练习。
  2 在“巧”上探索
  课堂练习要讲究技巧,盲目地练是低效的,练习要有针对性,练习得巧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那些易混淆的内容,要引导学生加以辨析。此时可设计以下几种练习。
  2.1 对比性练习。教学中有一些题目从字眼上看似乎没有多大的区别,而实质上有区别的内容,此时教师可以设计此种练习。
  2.2 发现式练习。如在教9加几时,我们可以通过一组计算让学生去发现9的加法的规律。
  2.3 变式性练习。通过一些变式的练习让学生明白问题的本质,使学生的思维在变通性上得到发展。
  2.4 反馈性练习。把学生在练习中的错误拿出来,让大家找一找,说一说错在哪里,这样的练习针对性强,非常有效。
  3 在“趣”上调控
  课堂练习不能只重数量而轻质量,要在“精”和“趣”字上下功夫。如果练习缺乏精心设计,只是重复的,大量的“题海战术”,只能加重学生的负担,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这时教师不能只关注习题的本身,应设计一些新颖的、趣味的,具有挑战性的练习。
  3.1 花样性练习。低年级学生由于好动,如果一味的进行高密度的练习,学生注意力很难集中,这时可设计一些小游戏花样性的练习。虽然从时间上来说是低效的,但从学生情感的出发,这样的练习还是有效的,因为兴趣比知识更重要。
  3.2 一题多练的练习。如果呈现给学生很多练习,首先在学生情感上就产生反感,如果给学生一道题,把几道题目溶于一题,这样学生练习的兴趣就会大不相同。
  4 在“展”上延伸
  在课堂练习中,让学生综合地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带有一定思考力度的题目,来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探索精神。这种高层次的练习,既可拓宽学生思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此阶段可设计以下几种练习形式。
  4.1 一题多变练习。通过一题多变的练习,让学生在变中思维,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既巩固了知识,又拓宽了解题思路。
  4.2 开放性练习。设计一些条件多余或不足,答案不唯一的练习,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的培养,更利于学生从模仿走向创新。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实施的几个环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是交叉的,同时练习的形式也不局限以上几种,更多的形式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中去探索总结。
其他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把“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当作数学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数学,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学数学,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解决问题”教学的步骤  1.1 审题(收集信息的能力)。新教材的应用题类型非常多,有图文结合式,有表格式,有对话式,而且信息量也很大,
期刊
说到听写,不少老师认为那是传统的教学手段,低年级老师教学生字,用这种方法还可以,到了中高年级还让学生听写,未免太老土了。因此,无论是备课组内的一人一课,还是全校性的公开课,或是各种形式的竞赛课,几乎很少看到有老师让学生听写。那么,听写这种教学手段是不是在今天就过时了呢?笔者觉得:这种教学手段非但不过时,我们还应大力提倡,并将其发扬光大,让听写在语文教学中焕发光彩,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首先,听
期刊
【摘 要】 数学教育是小学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教育已经日渐代替了过去的传统教育,但如何让学生轻松地从教学中有所获益一直是困扰教师们的难题,笔者认为让数学进驻童年梦,应该是每个真心热爱孩子又热爱数学教学的教师的责任与梦想。  【关键词】 小学教育 数学 童年梦    曾有一副这样的漫画,一个孩子站在教室墙壁的角落里面,背对着我们,旁白是:“亲爱的老师,您永远不会知道。教室的墙
期刊
江泽民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从当今社会的发展和人才需求的角度来看,社会对人才评价标准发生了变化,不但要求知识渊博,而且要求具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再从未来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创新教育既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又是人才使用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为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需要不断的改革,我们提倡的创新教育,不但在教育的设备、
期刊
就低年级小学生而言,游戏是启发心智与兴趣,达到身心愉悦的最佳方式。小班化教学,空间形式比较自由,师生人际关系也比较融洽,因此,在教学活动中经常组织游戏,寓教于乐,乐中求教,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陈鹤琴老先生曾指出:“游戏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活动,不管年龄性别,人们总是喜欢游戏的,假如在读书的时代,我们也能化读书的活动为游戏,那么读书不是会变得更有趣,更快乐,更有进步了吗?”根据以上观点,我在小班
期刊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21世纪是一个充满创造力的世纪,我们在培养中小学生一般思维能力的基础上还要培养思维的创新能力,因为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先决条件。为了使学生能在数学中用高度灵活、新颖独特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探索未知的思维活动。作为教师必须以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以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开创教育未来。那么,在小学数学
期刊
传统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不尽如人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未能真正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只是听众。它忽视了作为独立的且处于不同状态的师生个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多种需要和潜能,忽视了作为共同活动体的师生群体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多边、多层的交互作用,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又是自身发展的主体。因此,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必须根据现行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以及现代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结
期刊
“活动教学”的理念作为新课程标准大力倡导的教学原则,已经走进了小学数学的课堂。然而,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被动式参与、虚假性探究的活动较多,课堂教学忽视活动主体的主动性、忽视活动主体的体验性、忽视活动内容的探索性、忽视活动过程的开放性等,使得探究活动材料被限制、探究活动步骤被包办,课堂上学生问题意识不强烈、探究思维不活跃、个体体验不丰富,创新精神得不到充分展现、个体生命力得不到充分焕
期刊
1 研究性学习的背景及特点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世界各国开始对本国的教育系统作重大改变,教育改革的一个基本点和共同点集中在如何使本国的青少年具备21世纪所需要的“关键能力”,即用新技术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主动探究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合作及责任感、终生学习的能力等。要培养这些能力,仅靠传统的学科和原有的学习方式显然不行。于是,project——based learning或pr
期刊
【摘 要】 高中化学新课标具有新特点,有效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主体性,形成良性互动,关注情感交流,显的更为重要。掌握知识不是学习生活的全部,要学会学习,体验生活。  【关键词】 新课标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正是在教学效果中体现出来的,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引起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