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经营 “点心”月入破万元

来源 :吉林农业·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jqwerty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是开在兴旺商区饰品单元、相同经营面积的小店,为什么有的生意失败有的生意勉强维持温饱而有的生意却蒸蒸日上?谭先生以其实际经验告诉我们,求新求变应是一条放之四海皆准的原则:他通过引进全市首创的点心饰物新品,全面改造流行前线的饰品小店,将一份顶手来的小生意做得活色生香,月收入扶摇直上突破万元大关。
  
  成功经验
  
  居安思危、全面创新,是谭先生成功的关键。他不仅首创了市场新品点心饰物,而且还改装陈列模式,定做了具有流动视觉效果的回旋货柜台,别出心裁地用巧克力盒、糖果盒来包装饰品,真正做到思想有多远经营就有多远,走在同行前列,喝到了头啖汤。
  风险提示:
  广州的饰品生意竞争异常残酷,弹指间成败本是常事;饰品经营并非生活必需品,目标客户群本来就十分有限。而且,受生产技术限制,目前点心饰品的制作部分需要手工完成,造价相对高昂,销售价格较之同类产品为贵,进一步限制了消费群。
  
  交易会中找到创意灵感
  
  今年8月,有意小本创业的广州白领谭先生等来了流行前线的一家几平方米的档口,原档主卖的是钥匙链、手机坠、项链耳环等杂牌饰物,开在被商场整编过的饰品单元,无论是产品还是经营方式,都与左邻右舍没有什么差别,借着人流量生意本也能混个温饱。
  
  从进货开始改革
  
  可这对于谭先生来说,实在差强人意了,他孤身下海,就是想做出兴旺红火的生意!于是,他决定从进货开始改革,为小店脱胎换骨。什么样的新品更吸引人呢?若干年的工作经验使他熟知每个周末广州交易会大厅中都会举办行业专场,谭先生有心去交易会找找灵感。现成的产品没有找到,创意灵感却悄然而至。
  8月中旬的一场出口产品展会上,广州较大的一家仿真塑胶制品企业在展出他们的新品,运用南美树脂生产的仿真食品,其中既有色彩鲜艳的切片鱼生,也有惟妙惟肖的烧卖、蛋挞等点心,个个逼真活泼,手感上佳。
  本来,这些产品只被餐饮商店用为食品模型陈列,并没有特别的实用价值;但谭先生想到在不久前的韩国电视连续剧中,女主角曾使用过惟妙惟肖的巧克力钥匙链,那么,为什么不把这些仿生食品制造成可爱的手机链、钥匙链甚至项链来兜售呢?
  想到做到,谭先生立刻与该企业取得了联系,对方也被这个甜蜜的构思所吸引了,立即决定试着生产,——很快,第一批点心饰品摆上了谭先生流行前线的柜台,成为了小店整改的拳头产品。
  
  换个陈列方法 生意好了几倍
  
  开始时,由于小店开在琳琅满目的饰品单元,乱花渐欲迷人眼,路过客人往往忽视了店内的新品。谭先生看着着急,索性搬出了两个新品货柜,放在小店中央,吸引大家的目光。可是时间长了,沉甸甸的货柜阻碍交通,又很凌乱,也不是个长久的办法。
  谭先生天天琢磨来琢磨去,不巧从理发店门口走过,看到转动的彩柱,立刻计由心生:为什么不做一个圆柱形转动货柜呢?既节约了空间又规范了货品,而且还可以从中安个灯箱,增强视觉效果。定做的货柜送来之后,摆放效果比预想的还要好,一排彩灯之下,是层次分明的六层货品,呈结婚蛋糕状排列,钥匙链刚好可以一圈挂在上边,转动时如同回旋寿司馆一样活泼雅致,远处的顾客都能一目了然。自此之后,新品销售节节攀升,第二个月卖出的点心居然就成了第一个月的三倍。
  
  一盒巧克力带来包装改革
  
  新生意勤打点,交流交心最重要。几个月生意做下来,谭先生感触最深的就是这句话。他年近中年,早已不再是迷恋Q品、蹦蹦跳跳的年轻人了,可为了稳定生意,他还是日日打起精神,守在店内,直接从小顾客那里讨教知识。
  外行人谈热闹,有心人谈门道。贴心交流使得很多有益的点子应运而生。记得十一黄金周前,店内来了一位少年,说是要给女朋友购买一盒树脂比利时巧克力;可当谭先生递给他时,看到栩栩如生的树脂胶模型,他却灵机一动,想要和女友开个善意的玩笑,只要了一半模型,回去后打算再用真巧克力填充另外一半,让女友尝试哪些是真哪些是假。
  这一点给了谭先生很大的启发,他由此制作了搞怪贴士,衍生出许多指导顾客玩浪漫的购物妙想,张贴在小店内,口授给店员,以此吸引年轻顾客。在此基础上逐步发挥,谭先生继续在包装上下工夫,尝试着将真糖果与假糖果混淆搭配包装,将寿司与生鱼片打包成日本便当,用蛋挞、提拉米苏与蛋卷包装成意大利点心包;一种产品,别样生辉,不再局限在钥匙链、手机链的狭隘范畴,生意门类一下被放到了许多倍,收入自然也就被放大了很多倍。
其他文献
电视购物何时还消费者“反悔权”     “藏秘排油”、“胡师傅无烟锅”、“波丽宝”、“闻立瘦”……随着这些产品的问题被一个个曝光,电视  购物开始遭遇“诚信危机”。  去年8月,相关部门颁布了对美容减肥类产品广告的“封杀令”。前不久广电总局又叫停了甘肃、宁夏两家电视台综合频道的广告播放权。  与此同时,在这些一个个被曝光的和没被曝光的产品和媒体背后,消费者仍在遭遇着投诉无门、解决无道的难题。消费者
期刊
一个曾经的下岗女工,创办了全国第一家擦鞋公司,成就了全国闻名的翰皇女王…… 8月的武汉,热浪灼人。8月25日这天,胡桂萍创办的翰皇一圆擦鞋店第430家连锁店开业了。一把鞋刷、一块绒布,胡桂萍为员工们做着擦鞋的示范,不觉间已汗湿全身。胡桂萍原来是武汉市国棉六厂的下岗女工。下岗后的她,创办了全国第一家擦鞋公司,并在3年时间里,在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开办了430家擦鞋连锁专营店,帮助全国3000多名下岗
期刊
1979年,吕双辉坐上拖拉机,从家乡颠簸9天9夜来到深圳。他对“经济特区”的理解是:那里有钱赚。在深圳,他从露宿街头的流浪汉到建筑公司工程队队长,如今是身家过亿的“医学导纳王”    建筑小工20年变身亿万富翁    在深圳龙华辉大公司总部一间不算大的办公室里,记者见到了这位颇具传奇经历的创业者,岁月已经在那张饱经沧桑的脸上刻下了明显的痕迹,但浓眉下的一双眼睛却闪烁着刚毅自信,一言一行中流露出豪爽
期刊
乡村里随处可见的泥巴能卖钱,而且价格不菲,巴掌大的那么一块能卖上几十块钱,这也许是谁都不会相信的事情。然而,就是这个魏小雨,她做到了。   魏小雨原本是在重庆打工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家政服务员,然而,她以敏锐的洞察力看到了孩子们愿意玩泥巴这一商机,三年下来,她靠卖泥巴净赚了60万元。     心思敏锐 哄孩子玩泥巴玩出商机     今年35岁的魏小雨出生于四川省南部一个普通农家。小时候因为家穷,她自娱
期刊
我来自江苏常州,中专毕业。从小受家里影响,对做生意很有兴趣。我有1.5万元的压岁钱,又跟妈妈借了3万元就做起了生意。  中专第三年要外出实习,当时我学的是美容美发专业,其实我不喜欢,总觉得小姑娘家做这个别人会瞧不起,但专业成绩还不错。实习前我向老师保证,毕业考试绝对通过,随后独自跑到山东淮坊姐姐那里。当时市中心和平路上有一家门面关着,我跑去问一下,房租是1.8万/年,我觉得市口不错。让妈妈来了一趟
期刊
千金散尽还复来     从四川宜宾嫁到浙江海宁的陶敏不满足只在亲戚的工厂中打工,而是开始想着要自己做。她的想法很简单,但是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让她为难:没有资金。当时陶敏全部的资金只有自己靠打工攒下的1.3万元,即使是在1995年,这也不够。怎么办?当时她知道婆婆手头有3万元,于是磨着向婆婆借。她善磨,钱到底借来了。   她用3万元买机器,1.3万元租赁一个铺位,在全部资金用完后,她硬是靠赊来一些皮
期刊
石家庄南三条批发市场内店铺林立,在众多同行的簇拥之下,程卫华做的这个内衣批发生意充其量也就算是个小买卖。可是程卫华为自己的这桩小买卖可是付出了不少的心血,用了两年多的时间,硬是把看着不起眼的小买卖做成了大生意。如今,程卫华代理了几个内衣和睡衣品牌,在业内也算是小有名气。程卫华说,她名片上的总经理头衔一点也不打折扣,因为她要把自己的生意再做大,将来完全按照公司化的模式运作。     35岁的销售员
期刊
一张30元钱的牛皮,就是“食草堂”这个年销售额达到1000万元企业的全部投入。“食草堂”,一间风格古朴的手工皮具生产总部,一家具有原创能力的艺术品设计制作公司,拥有140多家加盟连锁店的艺术品销售连盟。   “食草堂”专卖店的总舵主名叫牛合印,河北人。1995年他开始从事皮艺制作,1997年创建“食草堂”。牛合印姓牛,希望自己拥有牛的品性——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食草堂”由此而来。     艺术
期刊
“知命总裁不知命的创业凄凉”    50岁、执行总裁,两个词加在一起,应是和阅历、资源、成功联系在一起的。然而本文这位50岁的执行总裁,在创业后却和失败、困境、凄凉联系在了一起。殊不知,职场中许多高级经理人的创业都是在逃离火海,而不是选择希望。悲剧由此注定。  很多场合你都会听到那些演讲大师们在鼓噪:“创业不分年龄大小!随即举出一到两位高龄创业成功的案例。然而你可曾想过:这些成功者毕竟只是万分之一
期刊
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留美女硕士吴娟,开创了独特的用动物做婚礼嘉宾的先河,此举不仅使她收获了500万美金,也收获了甜密的爱情……     “新意思”搞出大创意     2002年,22岁的苏州姑娘吴娟大学毕业后到美国曼哈顿攻读环境工程硕士学位。课余时间,她在学校附近的一个跨国贸易公司做兼职中文翻译。公司28岁的部门经理布利特是一个热情的美国小伙子,对吴娟展开了热烈的追求。   吴娟的父母是苏州吴桥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