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G寡核苷酸增强UPEC FimH疫苗黏膜免疫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ve03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尿路致病性大肠杆菌(uro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UPEC)是引起尿路感染(UTI)的主要病原菌.FimH蛋白是UPEC I型菌毛的黏附成分,介导UPEC侵入膀胱上皮细胞.本实验用FimH的真核表达质粒和蛋白免疫小鼠可产生较高浓度的IgG抗体.为提高尿路黏膜中保护性ISA的水平.以CpG质粒为佐剂,与FimH的真核表达质粒和原核表达蛋白进行不同组合免疫小鼠,观察不同组的小鼠产生的免疫反应。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ox 1,HMGB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肾损害中的作用.方法 ELISA检测12例健康对照、1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无肾脏损害和14例合并肾脏损害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lupus nephritis,LN)血清中HMGB1的表达情况.将体外培养的人系膜
目的 建立HIV患者分枝杆菌感染的快速病原鉴定和药敏分析方法 .方法 运用Geneprobe探针杂交和16S rDNA序列分析技术鉴定分枝杆菌菌种,运用改良MODS方法 检测分枝杆菌对一线抗结核药物的敏感性,并与传统的抗酸染色、L-J培养及比例法药物敏感试验比较.结果 (1)来自68名HIV感染者的112份标本经液体培养后Geneprobe和16S rDNA序列分析显示分离的34株分枝杆菌中结核分
Mimivirus最初发现于英格兰北部城市Bradford一座冷却水塔的水中,曾经被误认为是一种新的细菌(Bradford球菌).后来经电镜观察,发现它在宿主阿米巴细胞中呈规则的廿面体结构,直径达400nIn,外面没有包膜,而是环绕着一圈80 nm长的众多纤毛(fibril)。
期刊
目的 利用双向电泳及其免疫印迹分析技术研究链格孢霉过敏原提取液的致敏组分.方法 对经空气曝皿获得,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链格孢霉的真菌进行26℃恒温下培养4周,提取新鲜菌苔总蛋白后,用双向电泳技术进行蛋白质分离,免疫印迹技术分析链格孢霉过敏原提取液致敏蛋白组分.结果 链格孢霉过敏原提取液经双向电泳共发现1450±35个蛋白点,双向免疫印迹分析发现6种过敏原组分,它们的相对分子质最(Mr)和等电
目的 了解2008-2009年北京分离的肠道病毒71型(EV71)基因组3'末端的基因特征(未包括多聚腺苷尾),探讨是否与病毒的致病性有关.方法 于2008-2009年手足口病流行期间采集来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普通手足口病患儿和合并重症神经系统并发症患儿的咽/鼻拭子或疱疹液标本.将标本接种Vero细胞进行肠道病毒分离,同时设计肠道病毒通用引物、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
目的 建立豚鼠Ⅰ型过敏反应模型,对致敏血清中过敏抗体(IgE、IgG)进行初步分离纯化,并探讨过敏抗体的作用特点.方法 以卵白蛋白(OVA)和Al(OH)_3作为免疫原制备豚鼠Ⅰ型过敏反应模型,ELISA法检测抗体含量,用饱和硫酸铵沉淀、Protein A柱亲和层析的方法 对致敏血清中IgE、IgG抗体进行初步分离纯化,以豚鼠连续被动皮肤过敏试验分别观察两种抗体在致敏后不同时间激发时引起皮肤蓝斑的
由中国微生物学会主办,安徽大学、安徽省微生物学会共同承办,安徽合肥学院等单位协办的“2010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定于2010年10月29日--11月2日在安徽省黄山市举行。中国微生物学会、安徽大学热忱欢迎全国从事微生物学研究、教学和开发的专家、学者到誉为“天下奇山”的黄山做客,与会专家、学者在进行学术交流和展示各自研究成果的同时,还可走进徵商故里,阅尽徽州风情。会议热忱欢迎与微生物学有关生
期刊
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抗原、抗体的研究是Hp分型、检测及疫苗开发的基础.Hp免疫血清的制备已成为常规技术,但血清制备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均可能影响免疫血清的抗体谱,从而引起同类研究间因所用Hp抗体不同导致的结果的差异.本研究对Hp全菌免疫的兔血清抗体谱加以分析,讨论坳免疫血清制备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应对方法。
期刊
耐甲氧西林金黄葡萄球菌(MRSA)是临床重要的致病菌之一,对除万古霉素外的几乎所有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为临床治疗的难点.目前,葡萄球菌染色体mec盒分型(SCCmec)、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PFGE)、多位点测序分型(MLST)是常用的分型方法。
期刊
2009年3月开始全球暴发了新型H1N1流感,这是继1918年、1977-1978年之后国际上第3次H1N1流感暴发,甲型H1N1流感病毒属于RNA病毒,极易发生基因变异,当变异较大时出现抗原漂移或抗原转变,不同患者来源的病毒株基因序列也具有差异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