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由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主办,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解放军器官移植研究所承办的"2008年全国器官移植学术会议"于2008年12月5-7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器官移植专家700余人参加了会议,其中包括香港玛丽医院和台湾成功大学附属医院的代表.会议由大会执行主席、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朱有华教授主持,国家卫生部副部长、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名誉主席黄洁夫教授向大会发来贺信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主办,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解放军器官移植研究所承办的"2008年全国器官移植学术会议"于2008年12月5-7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器官移植专家700余人参加了会议,其中包括香港玛丽医院和台湾成功大学附属医院的代表.会议由大会执行主席、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朱有华教授主持,国家卫生部副部长、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名誉主席黄洁夫教授向大会发来贺信.国家卫生部医政司赵明钢副司长,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主任委员陈实教授以及吴孟超院士、郑树森院士、曹雪涛院士、夏穗生教授出席会议。
其他文献
2009年2月13日,罗氏公司于瑞士巴塞尔公布万赛维(口服缬更昔洛韦)的Ⅲ期临床试验结果,该项研究评价了延长万赛维预防性治疗时间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延长万赛维的治疗时间可减少肾移植受者移植后1年内巨细胞病毒病(CMV病)的发生.
关于活体供肝大小的问题,尤其是小体积移植物,仍然是目前限制成人之间活体供肝移植(LDLT)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就小肝综合征(SFSS)的发生机制和防治策略进行综述。
以往认为,参与细胞免疫的CD4+T淋巴细胞可分为Th1和Th2等细胞亚群,他们各自以不同的角色参与免疫应答.近年来,研究发现了一类新型的效应性T淋巴细胞亚群Th17细胞。
目的 评价肝移植治疗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146例行肝移植术治疗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例患者曾行肝切除术,8例患者围手术期死亡,予以排除.对其余128例患者进行了随访,分析影响患者存活率的相关因素.结果 128例肝移植患者术后中位存活时间为13.0个月,术后6个月、1年、2年累积存活率分别为78.1%、51
目的 探讨西罗莫司替换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治疗肝移植术后肾功能不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北将肝移植术后发生肾功能不全的6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转换组.对照组29例,继续采用Tac(或CsA)、MMF及Pred的方案,血Tac(或CsA)浓度调整在治疗窗范围的下限;转换组33例,用SRL替换原方案中的Tac(或CsA),SRL的起始用量为2 mg/d,以后根据血SRL浓度及不良反应作相应调整,Tac
肺移植中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的肺水肿是导致受者早期死亡的常见原因[1],临床治疗肺移植后的肺水肿,疗效欠佳.以往的研究多认为肺水肿与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的过度释放有关[2],而对水通道蛋白(AQP)在肺损伤中的作用研究甚少.本实验利用大鼠建立离体肺缺血再灌注模型,从离子通道水平认识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肺组织中AQP表达的影响,报告如下。
本刊从2009年起全面实行网上投、审稿,经过半年多的使用,运行良好,稿件处理周期大大缩短,同时避免了稿件在邮寄过程中的遗失,减少了费用。但是,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现将有关注意事项说明如下:(1)第1次使用本系统进行投稿的作者,必须先注册,才能投稿。
新型免疫抑制剂使得肾移植受者的早期存活率得以提高,但其长期存活并没有得到改善.美国器官资源共享网络(LINOS)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1996年至2006年间移植肾存活率与之前的20年间移植肾存活率比较,结果相近。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30%~70%.抗CD25单克隆抗体通过阻断白细胞介素2(IL-2)与活化T淋巴细胞的结合而抑制了后者的增殖,从而发挥治疗GVHD的作用。
目的 评估23例次肺移植术后受者的临床预后情况.方法 总结2003年1月至2007年8月施行的23例次(21例患者)肺移植的临床资料.分析存活率及并发症.结果 肺移植围手术期死亡率为13%;术后3个月、1年、2年和3年的累积存活率分别为82.6%、82.6%、69.7%和58.1%.受者术后2个月时的通气和换气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有10例受者术后6个月内出现轻度急性排斥反应,经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