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东东的诗(组诗)

来源 :星星·诗歌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东东(1961-)诗人,作家,现居上海和深圳,近年出版的作品包括随笔集《我们时代的诗人》(2017)、诗文本《流水》(2018)、诗集《海神的一夜》(2018)、《组诗·长诗》(2019)和《陈东东的诗》(2019)。
  运 河
  是一番奇想扛来
  新时间,长河运抵
  用废了何止亿万副肉肩
  迷楼幽处,他徘徊
  他决意去拨快
  模仿宇宙节奏的钟点
  指针指向了历史隐忧
  那折叠起来,加速的航程
  ——当有人踏上拱宸桥头
  再次俯首,探究镇河兽
  译自亡国的诗歌皇帝
  搁下铺张到窒息的大业:那接近完成的多米诺帝国
  一时间朕只要一口足够新鲜的空气
  而突然冒出的那个想法,难免就会被激怒贬损
  ——万千重关山未必重于虚空里最为虚空的啁啾
  声声鸟鸣的终极之美更搅乱心
  拂袖朕掀翻半辈子经营的骨牌迷楼
  袁山松
  箭自空中夺命,凭它氧化的嗜肉
  铁喙,咬破又一颗仲夏夜之心
  弓弦的颤音来得还要快,勾魂
  摄魄,变奏称之为勇毅的共振
  ——那是我告别我人生的缘由
  楼船擎起灯迎风,乱军们登上了
  还没怎么成形的沪渎之岸线
  冷月底下,须多少骨头、姓名
  钢刀和嘶吼,才能完成这摧毁
  这成长的仪式?孙恩赤脚沾染着
  盐血,踏在我胸口,逼排出一腔
  浑浊的未及自挽的憾怆。也未及
  等到苍蝇们遗弃,死光又映绿
  死亡,再回来——笼罩住那颗
  等价同分量黄金的,岛屿人头颅
  【简注】
  参见陆广微《吴地记》:“有晋将军袁山松城,隆安二年筑,时为吴郡太守,以御孙恩军,在沪渎江滨,半毁江中。”房玄龄等《晋书·列传第七十》:“……(孙)恩复还于海……转寇沪渎,害袁山松,仍浮海向京口……”《晋书·安帝纪》:“临海太守辛景击败孙恩,斩之。”
  陈阿林
  南洋,算盘珠怎么也除不尽雨水
  和需要一次次剃短的前尘
  当他从麦家圈回到翌日
  重新去扮演起事之前的那个自己
  心想他再也不会是自己了
  或许他从来就不是自己
  突围到城外乱坟滩迷失的一夜
  并非噩梦,煎熬于上海壁垒的一年
  也算不上。他记得深秋天扎头巾
  时而去彝场(小东门外
  只要几步路),火药暴涨至
  每桶二十六洋银……恍惚
  他醒转,从一片月漂过几重大海
  透进轩窗的连环魇呓,忆起豫园
  点春堂前,太湖石有着惊涛的造型
  借着昏昧间反射的宇宙光,他又摊开
  写着五个魔法字眼的奇异的布
  露出那柄,一尺七寸长的小刀
  【简注】
  陈阿林,生于1829年,福建青巾会首领,后成为小刀会的一个首领,1853年9月,与刘丽川等率两千余人从北门攻进县衙,占领上海县城,称大明国统理政教招讨左元帅,不久改称太平天国统理政教招讨左元帅,固守上海,屡挫江南大营清军。1855年初,法舰炮轰城破,清军涌入,小刀会弹尽粮绝,弃城突围,刘丽川等战亡,陈阿林迷失于城外乱坟,又躲藏进美国兵营,后搭船到香港,转而流亡南洋经商,卒年不详。
  突围到城外乱坟滩迷失的一夜
  并非噩梦,煎熬于上海壁垒的一年
  也算不上。他记得深秋天扎头巾
  时而去彝场(小东门外
  只要几步路),火药暴涨至
  每桶二十六洋银……恍惚
  他醒转,从一片月漂过几重大海
  透进轩窗的连环魇呓,忆起豫园
  点春堂前,太湖石有着惊涛的造型
  借着昏昧间反射的宇宙光,他又摊开
  写着五个魔法字眼的奇异的布
  露出那柄,一尺七寸长的小刀
  谢灵运
  永嘉山水里一册谢康乐
  尽篇章难吐胸臆之艰涩
  他郁闷便秘般晦黯的抒情
  贯彻了太守唯一的政策
  他用那欲界仙都微妙的词色
  将削他头颅的刽子手抵斥
  他比他假装的还要深刻
  还要幽僻渺远地跋涉
  好赢得还要隆重的
  转折
  夕阳为孤屿勾勒金边
  凸显于暮色天地间浑噩
  如何让谢灵运再写山水诗
  卸掉前齿,且留些后耻
  当山行穷登顿,陡峻稠叠更提醒
  注目。巨岩在背阴处多么幽黯
  白云环绕,白云擦拭,也只是益发
  反衬其幽黯。清涟之畔细竹枝斜曳
  海岸寥寥,海岸线涌起万岭千峰
  在自身的万姿千状里寂寞
  林间空地乱鸣雀鸟,远音稍显飞鸿
  一起淪入黄昏的昏黄。星转,拂晓
  霜的微粒轻颤,被抖落——薄月
  隐入玻璃天之冬。雪的六边形晶片
  则是新奇的另一种玻璃,唯有寒意
  没有尘埃。温暖会带来污浊和
  消失……光还未及照进深潭,母猿
  一跃,隐晦间倏然有新思想映现
  为此他或许略去人迹,车辙,炊烟
  黄金比例的宫殿;驿站射出马之
  快箭,向太守传达最新的御旨
  船向岸边的集市围拢,他的头颈
  ——几年后难免在那儿被砍断
  要是追认他觉悟于风景,又去
  唤醒自然的情感,以一番番郁闷
  愁苦、失意和孤独配套其吟讽
  他劈开浓翳密竹,抵及迷昧之核的
  道路就贯通至今,就会劈开心的迷昧
  要是他返回,勉强现身于都城相套着
  九环地狱的任何层级,探看自家楼下
  雾霾模糊的池中起波澜,掀动一颗
  以怨恨沙尘弥漫为空气的星球倒影
  倒影里有一对肺叶翅膀已锈迹斑斑
  那上面滚动混羼的水珠,本该剔透地
  滚动于莲叶……无穷碧;又比如他
  继续山行,歇脚在一株乌桕树下
  抬头所见,青峦映入死灰的天色
  像一名患者麻醉在手术台,那么
  是否,他更加有理由发明山水诗
其他文献
石头有关节,它喊一声疼痛  屋檐就会提前几天感冒,楼板咳嗽  一个人在砖墙下要站好久,才能和秋天  并肩。阳光来了,它好像更善于缄默  那些说话的人都走了。我也是偶尔想起他们  在某个干净的午后,擦拭干净的石凳子  回家的鸟,如果回忆没有错的话  后面的竹林应该成熟了,每一台缝纫机  都无法将它们的间隔补上,失散多年的兄弟  爱过的人,一场有眼泪的夜晚  群星不断躲避,写信的人抬起头  他想到了地
期刊
盖鲁·瑙姆(Gellu Naum, 1914-2001),罗马尼亚超现实主义诗人、戏剧家、小说家和翻译家。生于布加勒斯特,1933年开始在布加勒斯特大学攻读哲学,1938年前往法国,在巴黎大学继续深造,获得博士学位。1936年,他进入法国诗人安德烈·布勒东的超现实主义诗歌圈子,后来又创建了布加勒斯特的超现实主义文艺团体。1950年至1953年间,他在布加勒斯特的农艺学院教授哲学,同时翻译了贝克特、
期刊
太阳从喉咙中升起  我的狂笑仍舊发不出声音  但我的哭泣,从未缺席过一滴泪水  左眼繁星蜂拥,右眼挂着月亮  没有雷鸣,大雨从体内溢了出来  没有清风,千万只绵羊在天空推推搡搡  与自己的幻象告别的人  是没有影子的人  与没在镜中出现的事物  合力推开,残梦虚掩的玻璃门  当一颗石子,怀着皇后的怨恨  与虚构的自己偶然相逢  大地上就撒满无数,破碎的  一小片人间世  ——原载《江南诗》2020
期刊
一个寒冷的冬夜  父亲掌灯,母亲纫线  赶做我们过年的新衣  油灯如豆,照出一小团发黄的光亮  父亲晃动轻鼾,一个激凌又一个激凌  又掌正了灯,脸上渗出沉沉的倦意  母亲微微撩了撩眼皮,瞅着父亲笑笑  摇摇头,又笑笑,在秀发上挑了一下针尖  又挑了一下针尖,繼续佝偻着头  飞针走线,北面墙上  映出他们温婉的影子  沉迷而安详  ——原载《国家诗人地理》 第93期  推荐语  寒冷的冬夜,父亲掌灯
期刊
火车是那种自带诗意的事物。因为远方和对远方的期许,因为出发或归来,因为离愁与别绪,因为一路上经历的朝暮晨昏,因为车窗外不停闪过的异乡山水、田园,因为在列车上跟陌生人同处于狭小空间而越发觉得孤单,因为从琐碎的日常中抽身,不工作、访友,不做饭、上市场,被一张对号入座的车票“拴”在座位上,终于得闲——种种缘由,不知不觉中让火车上的你心间柔软,心池荡漾。即使你不是诗人,诸多感慨吟不成句,你的情思也会受到那
期刊
海边的人,那些出海为生计的人,他们从不轻易赞美大海,只赞美到天气为止,直至收获满满的时候,才会赞美一两句大海。而更多的时候,是诅咒大海,他们是被自己驱赶到大海上,为自身与家人的生存而去冒险获取大海的物质。而居于海边的有关大海的写作者也是打捞者,他所打捞的是:有关大海的记忆、事件、亡灵。  在近海作业的话,一般是一条船,两个人,这两个人大都是父子俩或兄弟俩,也有少数的是叔侄俩。早年的气象预报常常会出
期刊
我信仰普通的一天  此时此地,就是我  我看不见它的途径  我从未看到它如何到达我  它超出一切  我所能感知的知识和真实  它带走此时  离我而去后不知它去向何处  除今天这个地点外我一无所知  只知道环绕我的未知重重  仿佛今天是唯一留下的存在  是属于我的一切,它甚至  赋予我对于今天的信仰方式  只要它在此时此地,是我  (曾虹 译)  关于“信仰”的权威解释是,“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
期刊
需要做些什么才能摘下令我们视而不见、自以为是的镜片,从而能察觉到那些裂缝——那些据我们所知,地球极有可能从中滑下的裂缝呢?要怎样才能估算出幻想力量无远弗届的危险,代之以不可或缺的谦逊呢?有没有办法去懂得我们必须摆脱人类的傲慢可以主宰地球的想法呢?这种反思全球化的艰难任务必须果断地反对那些被广泛传播、长期抱持——因而也被珍爱——的态度,而另一方面,也有些人们相信他们能将一切都归因到进化论上,自视为进
期刊
在陈东东富有多样性的诗歌写作里,新古典意味的诗歌是其重要的构成之一,其诗歌的取材主要涉及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古典场景、传统文化等。这类写作,陈东东以其清醒的历史眼光和审视态度,混合诗歌想象力的欢悦和现代性的介入,使其文本呈现一种绵密的、复合的质感。参照司空图《二十四诗品》,陈东东的诗有“洗练”的特点,“如矿出金,如铅出银。超心炼冶,绝爱缁磷。空潭泻春,古镜照神……”。陈东东利用这类诗歌,从历史事件
期刊
20世纪80年代末,我的一些诗作机缘巧合地被国外一些汉学家翻译为英文和日文,还发表在国外出版的诗歌合集中。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诗人艾诗乐又把我的三十多首诗翻译为英文,之后日本汉学家佐佐木久春也把我的一批诗歌作品翻译成日文。至今己在国外出版和将要出版的我的个人诗集,包括8个国家的7个语种,分别是美国、日本、西班牙、英国、罗马尼亚、韩国、蒙古国、埃及。其他被翻译发表或收进诗歌合集的诗歌作品,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