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施行渐进式目标达成法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telie_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农村学生见识面少、阅读量少、学习目的不明确的存在问题, 向学生提出“相信自己一定行” 的信念,施行渐进式目标达成的教学手段, 让学生有信心并乐意去复习语文, 并按阶段性方法执行。
  
  语文学科是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目的和主要内容的文化基础课, 是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在学习和工作中, 都需要有语文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做基础, 因此学好语文非常重要, 我经常特意向学生灌输学好语文的必要性。
  但是农村中学的学生语文知识掌握得并不牢固、并不扎实。学习语文存在“三怕”: 怕难、怕花太多时间、怕难以见成效, 因此我针对农村学生见识面少、阅读量少、学习目的不明确的存在问题, 向学生提出“相信自己一定行”的信念, 施行渐进式目标达成的教学手段, 让学生有信心并乐意去复习语文, 并按阶段性方法执行。
  第一阶段: 古诗词默写一百分
  古诗文默写在中考题目中的分值占10 分, 分量较重。无论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 还是为了提高中考成绩,抓好默写尤其重要。学生是很乐意背古诗的, 但结果往往是“水过鸭背” 没收获, 为了使学生真正掌握古诗词, 我要求学生默写古诗词必须满分过关, 但是学生宁愿抄也不乐意背诵、默写。学习了不去记忆, 怎么能准确默写, 并掌握运用呢?
  “默写错了, 不用罚抄, 只要再默写过关” “啊, 太好了。” 在一片欢声笑语中, 学生背起了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批改后仍然有8 位学生得不到满分。我没有责备他们, 而是跟他们一起查找原因, 其中的7 位同学很快就补默过关了, 一位本不会读学生, 因为有很多字不认识, 我耐心地教他读, 读通了, 读顺了, 不到10 分钟也能顺利默写了, 开心地对我咧嘴一笑。
  第二阶段: 说话得体
  说话谁不会! 但谁敢说“我能说会道”? 对于口语交际的训练, 学生往往是不愿说、不敢说, 以致活动难以开展。怎样才能撬开学生的金口说出良言呢?
  一、言之有礼
  文明有礼是我国的传统美德, 教导学生在口语交际活动中, 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 恰当地使用礼貌的称呼,证明“礼多人不怪” 的千古真理, 同时学生也不再“怕说话”、“怕得罪别人”, 说话训练容易开展多了。
  二、言之有物
  有人问你: “吃饭了吗?” 你肯定不会回答: “我今天很高兴。” 口语交际的训练还要培养学生如何在具体的交际情景中进行交流, 不产生误会。学生不敢说话的原因最主要是担心说错了, 在同学中闹出笑话。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重点、难点让学生充分讨论, 如: 平时书写潦草的小明祝贺小华获得书法比赛的一等奖, 如果你是小华,你会对小明说些什么? 由于这个话题学生很熟悉, 容易产生说话的欲望, 自然敢于说话, 乐于说话。对于不熟悉的、有难度的话题, 学生可以通过把握关键词、句就能打开话匣子。
  三、言之有理
  在说话之前, 就要思考: 为什么说? 对谁说? 说什么?怎样说? 对这四个问题, 想得越迅速, 越周密, 语言就组织得越好, 口语表达就越完善, 说话就清楚、完整。当学生说话有明确的观点、实在的内容、条理清晰、语言流畅,就能成为能说会道的人才。
  第三阶段: 答题要规范
  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 “请记住,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 它可以促进儿童好的学习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乏这种力量, 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学生只要有成功感, 学习就会更有兴趣, 就会更有动力。为了使学生在做题方面有成功感, 平常我们老师就要培养学生答题的规范, 让他们做到举一反三。
  一、时时落实常见问题的答题格式
  在平常练习中, 我们通常会看到这种现象: 学生在回答课后的阅读题中, 往往回答得有头无尾, 只答出答案的要点。如果在一道题中只有一个问题, 这样答题别人还可以明白, 但如果有几个问,这真的会令你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所以规范的答题格式显得非常重要。无论在任何时候, 任何地方只要出现问:“为什么?” 学生就应该回答: “因为……所以……。” 问:“如何理解?” 就回答: “我认为……。” 问: “××词好在哪里?” 就回答: “先解释词义, 再分析作用。” 学生能用准确规范的答题术语, 往往具有成就感, 不会彷徨迷茫,不知所措。
  二、处处讲述语文知识点
  学生怕考试, 是因为“肚子没墨”, 上考场才会心虚。积累语文知识点, 能帮助学生运筹帷幄, 做起题来得心应手。
  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记叙文六要素、记叙顺序、描写角度、描写人物的方法、描写景物的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描写(或) 抒情方式、叙述方式、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小说三要素、小说情节四部分、环境描写、议论文三要素、论据分类、论证方法分类、论证方式、议论文的结构、引用的作用、破折号用法等等的知识点在日常复习中时时讲、处处讲, 让语文的知识点长驻在学生心中。
  语文知识点除了在平时分析讲解应用外, 还需要学生识记, 随时根据情境回答。做到看到议论文, 就能想到议论文三要素, 欣赏优美句子, 就能分析修辞手法, 遇到人物描写, 就能分析描写方法、描写角度……总之处处有学问, 时时联系知识点, 肯定不会错。
  第四阶段: 会写一篇实在的作文
  叶圣陶曾有一段这样的论述: “思想感情的具体化完成时, 一篇文字也就已完成了, 余下来的只是写下来与写得适当不适当的问题而已。我们知道有了优美的材料就可制成美好的器物, 不曾见空有好的技巧却造出好的器物来。”
  可见对于一篇作文, 最重要的事是真情实感。为使学生写真人真事, 不造假, 需要教会学生用心去观察, 留意身边的生活, 及时记下自己的感受。而学生怕写作文是因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认为自己没故事, 没东西可写。其实学生的生活圈子虽然较小, 但社会、学校、家庭以及自身经历, 可写的材料还是很多的。学生要学会发现了素材, 更要会加以选择。在作文教学中, 帮助学生逐步学会如何选材写作文是非常重要的。
  如何帮助学生选材, 我提出三要三不, 即是要取新不取旧, 要取小不取大, 要取少不取多。写人写事, 要求写中学生活的, 不要写小学的。“小” 材料更能表现深刻的重大主题。写家乡的变化, 如果都写楼房、道路的变化,取材虽大, 但缺乏新意; 如果以一个家庭、一本相册为材料, 取才虽小, 却能写出新意。魏巍的《我的老师》选取了几个典型事例, 就能打动人的心灵。同样指导学生在写人的记叙文, 不需要学生罗列过多的事例, 只写一两件事就够了, 但应具体细致地叙写事情的经过。
  学生作文水平低除了不善于选材外, 另外的主要原因是运用语言、表情达意的能力较低。平时要鼓励学生自由练笔, 多写多练, 交代清楚事情的过程, 表达真情实感, 要求学生写日记、周记、读书笔记。通过经常练笔从量变到质变, 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自然有信心去写作文。
  第五阶段: 确定阶段性的目标
  初三是一个既充实又紧张的学习时期, 经常要进行大考小考, 如果学习的“方向感” 不够的话, 容易迷失方向。给学生确定一个实际可行的目标或分数, 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奋度。在每一次月考或模拟考之前, 我都会让学生自定或让我来确定目标的方案,使学生有一定的自我压力, 产生强烈的复习欲望, 并持之以恒付诸行动复习, 特别是实现愿望后有巨大的成就感,若不能达到目标的, 就写一份诊断书, 自我检查为什么不能实现目标? 每一次考完试后, 我都会总结分析优缺点,客观地分析问题, 然后进行一次激励性的思想教育, 学生会一次比一次更有学习热情, 盼望每天的语文课到来。
  “跳一跳, 摘桃子”, 学生能成功地摘到果实, 这是一件愉悦的事。同样, 在复习中掌握知识, 收获快乐, 也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运动是快乐的。研究方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研究结果和结论:体育教学过程快乐的,是有吸引力的。建议:变革传统的师生观、教学观、理性观。
期刊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教师创造性地、个性化地运用教材进行教学,实践新教材。从挖掘融合生活教材,拓展延伸教材内容,调整重组教材顺序,开发利用地方文化资源等方面入手,使课
论文探讨了奈保尔三篇有关西印度群岛的作品中的模仿主题.奈保尔在其作品中揭示了刚刚脱离殖民统治的西印度群岛国家所陷入的困境.奈保尔认为,这些国家在其争取独立的过程中和独立后,不顾自己具体国情,一味模仿西方宗主国的政治理念、偏见和具体措施.一部分后殖民主义理论认为被殖民者可以通过模仿复制宗主国和白人世界来颠覆殖民统治.但在奈保尔的作品中,读者可发现这些模仿是多么可笑和不切实际.论文由此指出了后殖民理论中的不足之处.
【摘要】随着语文教学课堂的更具活力与开放,背景资料资源逐渐得到重视。在教学中如何正确运用好这一资源,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从四个方面来谈自己的体会,以期更好地提高我们语文课堂效率。    《课标》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开放的语文课程是以学生的语文生活经验和成长需要为依托,把教科书“这本小书”与生活“这本大书”融为一体,强调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联系,密切语文课堂生活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20世纪60年代初,中苏分歧和中印边界争端日益激化。始于50年代的美国对印政策反思和对苏联、中国外交政策的认识,促成了肯尼迪政府“裂变”中苏与联印制华政策的出台,美国希望借
数学作为一门锻炼学生思维的基础学科,在整个的学校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根本。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
通过对成都地区蜀绣生产与销售市场的调研,发现蜀绣生产企业对当前大众文化消费的特征认识不足,产品既缺乏准确的市场定位,又缺少创新性与实用性的研究与转变。针对蜀绣当前
【摘要】高考英语书面表达旨在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文字表达的能力。因此,要提高学生书面表达水平,在考试中作文得高分,就必须要求学生掌握不同写作体裁,训练写作技能。  【关键词】掌握体裁 写作技巧 加强训练 提高能力    写作技能在外语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而随着新教材的推广使用以及考试命题的改革,英语作文已在试题中占有相当比重。怎样才能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写出好的作文,能得高分的作文呢
本文从价值观与合法性的视角考察了全球化对各国政府公共行政的冲击.就其对行政价值观的冲击而言,全球化时代政府的行政价值取向将更复杂,需要在效率、公平、国家主权乃至全
引言涡流空气分级机是化工、水泥、材料、矿物加工等工业部门闭路粉磨系统中非常重要的设备之一,它相对于第一代离心式和第二代旋风式分级机而言,分级精度已显著提高。分级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