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北京市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中国全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y4486815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健康管理服务,促进患者有效控制血糖。定期按时服药是控制糖尿病病情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探究社区糖尿病健康管理服务对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目的

了解北京市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社区糖尿病健康管理服务利用情况、服药依从性现状,分析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

方法

于2018年7—8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北京市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2型糖尿病患者1 218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自编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情况、社区糖尿病管理服务利用情况、服药依从性情况(包括服药依从性量表和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服药意向问卷)3部分。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发放问卷1 218份,回收有效问卷1 156份,有效回收率为94.91%。1 156例患者中,892例(77.16%)服药依从性为中等依从和高依从性(视为服药依从)。经检验,将面对面随访次数、糖尿病用药指导作为协变量纳入修正后的结构方程模型,拟合优度指标近似残差均根(RMSEA)=0.041,拟合优度指标(CFI)=0.893,简约规范适配指标(PNFI)=0.639,临界样本数值(CN)=499,拟合结果良好。面对面随访、糖尿病用药指导分别通过影响对服药的态度(0.09)、主观规范(0.08)对服药依从行为产生间接效应,标化后的总效应为0.01(P=0.013)、0.01(P=0.011)。

结论

社区医务人员提供的糖尿病健康管理服务可间接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接受用药指导可提高患者坚持服药的行为意向,面对面随访可增强患者坚持服药的信念,从而提高服药依从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其他文献
安宁疗护可提高患者在生命末期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和家属的身心痛苦。近年来国外在该领域的发展中积累了较多的经验,且全科医生作为居家安宁疗护的主要提供者也已成为其突出特点。然而安宁疗护在我国发展起步较晚,基础建设薄弱,全科医生参与安宁疗护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面对日益增长的疗护需求,须加快安宁疗护服务体系的建设。本文通过分析、总结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全科医生参与安宁疗护的经验,结合我国现状和特点
以患者为中心、家庭为导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预立医疗照护计划(ACP)推广的新途径,是社区姑息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已有实践经验和理论探讨。目前我国对社区ACP的相关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需通过借鉴国外社区ACP发展的先进理念和经验来探索适合我国社区的ACP发展模式。本文基于社区的视角,阐述国内外ACP发展现状,结合我国社区现况分析社区ACP推行的优越性,提出ACP在我国社区的发展
背景以患者需求和问题为导向提升基层全科医生的接诊能力是一个重要的在岗能力建设方向,但目前国内尚无针对基层实际接诊环境下的患者需求和服务供给差距的大数据分析。目的通过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诊断的大数据分析,真实反映一个典型的城市区域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接诊能力特征,从而精准识别基层首诊能力需求,为提升基层首诊能力提供参考。方法按照疾病和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10次修订本)(ICD-10)规则
背景"就诊频次"是真实反映患者对医疗机构利用情况的重要数据,但国内相关研究较少,且未对"就诊频次"反映出来的就诊行为与签约服务的关系进行研究。目的通过真实世界数据,分析城市基层门诊服务签约/非签约患者的就诊频次特征,以及影响签约患者就诊频次的因素,以期识别不同特征的患者对基层医疗资源利用的倾向性和影响因素,帮助家庭医生团队更好地投入资源,与患者建立更为稳定的服务关系。方法于2021年1月,通过居民
背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社区精神心理问题的诊治需求和疾病负担增大,而全科医生对其的诊治却存在较多欠缺。目的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视角,对全科医生识别社区门诊精神障碍患者的紧急处置指标进行构建,以提高全科诊治率,促进患者健康。方法于2020年5—6月,针对全科医生实际工作需求,通过德尔菲法构建用于全科医生识别需紧急处置的社区门诊精神障碍患者的系统指标。首先在文献查阅的基础上,初
背景在我国冠心病发病率逐年增加的背景下,心脏康复作为心血管事件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手段,可以提高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其再住院率及死亡率。目前,社区心脏康复开展较少,且社区全科医生为稳定性冠心病(SCAD)患者提供的睡眠指导、心理疏导、运动风险信息等仍不充分。目的调查社区全科医生对SCAD社区心脏康复的认知情况,旨在为开展社区心脏康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20年11月,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北京
背景开展全科医学继续教育(简称全科继教)是加快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而全科医学师资是全科继教不可或缺的参与方。了解全科医学师资对全科继教现状的看法有助于发现当前我国全科继教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可为现存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个新视角。目的从全科医学师资角度出发,了解我国全科继教现状及全科医学师资对现状的看法,探索全科继教师资的内涵,旨在为改善和提高全科继教的质量提供借鉴。方法2020年11月至2021
背景目前,我国已基本建立起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但医学生对全科医学的认识及从业意愿有待提高。目的对医学院校学生开展全科医学临床技能工作坊培训,并评价工作坊的培训效果。方法以海南医学院自主选择了全科医学临床技能工作坊课程的120例在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包括医药类专业学生和非医药类专业学生。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分别于2018年6月(培训前)和2018年12月(培训后)对纳入学生开展自身前后对照研究,
背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我国所有区(县)均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但现行绩效考核指标难以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因此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构建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促进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效推进。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政策文件、国内外文献及使用成熟的评估工具,并经过小组讨论初步拟定指标池,设计了德尔菲专家咨询表。
背景功能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缺乏足够的针对性,未能有效契合功能社区人群基本健康需求。目的探索构建功能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并确定其权重系数,为确定功能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及其实施优先级等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在前期需求调查及专家访谈的基础上,于2020年7—10月邀请16位社区卫生等相关领域专家举行专家座谈会,初步确定功能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的一级项目、二级项目,运用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