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立交匝道桥墩梁“抵触”病害长期监测分析

来源 :公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1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某大型立交桥出现上层曲线梁桥墩柱与下层曲线梁桥梁体相互“抵触”的罕见病害,为分析病害原因,针对性建立了在线监测系统,对该桥长期监测数据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应用Midas软件建立实桥有限元模型,分析运营荷载下的结构位移行为.结果 表明,上层曲线梁桥横桥向位移变化以季节温差为主导因素,位移较小且具有良好的可恢复性,其墩柱偏位由梁体横桥向位移“带动”而致;下层曲线梁桥梁体同时受到季节温差、车辆荷载等因素影响,位移较大且可恢复性较差,呈现出向曲线外缓慢横桥向爬移现象;下层曲线梁桥梁体缓慢横向爬移是导致墩梁“抵触”现象的主要因素.分析结果揭示了该病害形成原因及演变规律,可为桥梁运营安全控制提供科学参考与指导.
其他文献
针对传统滑坡变形监测方式存在的人工成本高、监测频率低、时效性差等问题,设计了一种自动化滑坡监测系统,能够实现监测数据的全天候自动采集、无线远程传输、自动化处理与分析.采用自动化监测系统对某国道沿线滑坡进行了地表位移监测与深部位移监测,通过获取滑坡监测点上的位移数据来分析滑坡的滑动状态和稳定状态,为滑坡治理提供预警和指导.
尽管针对高速公路改扩建平纵面线形拟合和旧路加铺设计的研究已有很多,但鲜见考虑了线形拟合结果的旧路加铺设计研究.基于现行公路路线和路面设计规范,结合改扩建设计经验,总结了高速公路改扩建平纵面线形拟合原则和旧路加铺设计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考虑道路线形拟合的高速公路改扩建旧路加铺设计思路,最后结合工程实例对相应的设计方案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为研究超载作用下低路堤地基的稳定性,建立了1∶1足尺低路堤结构模型,进行了峰值为50 kN的标准轴载和峰值为70 kN的超载作用10万次的模型试验,对比分析了应力和应变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峰值为50 kN的标准轴载和峰值为70 kN的超载长时作用下,低路堤各深度处的应力和各结构层的应变均会出现累积现象;荷载作用次数一定,峰值为70 kN的超载作用下的应力及应力累积增量均为峰值为50 kN时的1.4倍.峰值为70 kN的超载作用下的应变均大于峰值为50 kN时的应变,且随着荷载作用次数的增加,两者之
随着大跨度悬索桥的广泛应用以及海中修建桥梁逐渐增多,对在海中修建的悬索桥的锚碇基础结构稳定性和锚固系统耐久性要求进一步提高.锚碇结构的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法需考虑海中地基与锚碇的相互作用,可以采用新型沉箱作为锚碇基础和预填骨料升浆基床来保证锚碇与地基更好地结合,提升基础稳定性.海上桥梁的使用环境不利于传统锚固系统的防腐和耐久性,可将预应力更换为直径较大的刚性拉杆形式,很好地解决锚固系统的耐久性.以大连星海湾跨海大桥为例介绍锚碇沉箱与升浆基床的结构特点和施工要点,以及相应的主缆和刚性拉杆锚固系统的结构特点和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