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画画我可不是玩票

来源 :北京青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hy8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彭磊有很多身份,新裤子主唱、电影导演、复古国货领跑人、铁皮玩具收藏者......但这次我们要说的是画家彭磊,对,还是那个瘦瘦高高戴着眼镜无表情的彭磊。距2007年在阿拉里奥画廊的个展已经过去五年,他在摩登天空实验室举办了第二个个展,虽然之前他的绘画作品一直出现在专辑封面等各种地方,但这次他收拾出了二十多张作品,以艺术家的身份出现了。
  2007年,彭磊在阿拉里奥画廊做了第一个个展,以他当时还非职业画家的身份也能看出2007年艺术圈的狂热,“那会儿的人挺疯狂,不买股票全买画,只要是张作品就有人收”,狂热的气氛把彭磊弄得心里也挺没底,大家是不是真的喜欢自己的画。经过了五年,到第二个个展,记者在开幕现场看到大部分画都贴上了红点,并且把这个情况告诉一直忙于接受采访的彭磊,他小得意地说:“开画展是为了让大家看到我另一面才华,这点我还挺有信心,在新一波画家中算不错的啦。”
  新作依然延续了彭磊以往的绘画风格, 咪咪和嘎嘎都是一副尖嘴猴腮的小人相。其实在2007年时,彭磊还画过几张所谓跟政治挂钩的作品,这次没有被个展选中——那是一张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挥手的场景,“当时圈里流行一句话,‘只要卖不出去画,就画毛主席’,所以我也跟风画了好几张”,现在彭磊回想觉得真傻,还不如画自己身边的事情呢。
  于是彭磊就在什刹海体校的工作室继续他的“胡同嬉皮士”主题,他的工作室不大,只有三十多平方米,里面堆得都是画,有阵子彭磊都快睡在画上了,工作室窗户外面就是为了奥运而努力的体校学生,他们有时候也会走进彭磊画室踅摸一下作品,“估计他们觉得我画得挺怪也挺烦我的吧”。
  不管别人烦不烦,反正彭磊就画了。他构想中的咪咪和嘎嘎来自美国的米老鼠和唐老鸭,到了中国卖过冰棍,去过歌厅,但也有过“是在公车站买个煎饼还是不买怕错过最后一班公共汽车”这样平凡却又很宇宙的思量,有时候更会不停想象自己替代国家首脑接见外星来客的场景。
  他把创作的刀锋切到了胡同里的大哥大姐,俗称混子。“我原来也住胡同,胡同里好多大哥大姐生活无聊就是打牌喝酒,没钱得就剩乐观。他们就算赌博输了房子却依然特高兴”,彭磊管他们叫“胡同嬉皮士”,但有点什么都干不了却志向远大的意思。
  “我们这代人知道得太多了,每天都能不花钱就下载歌曲和电影,坐在家里看微博就能知道八百里之外发生了什么,但却无力改变身边的事情”,彭磊说身边就有个朋友好久前就打算写敦煌的史诗剧本,但这么多年过去了,依然什么都没有成形,真成了虚无缥缈的梦。所以彭磊不打算跨大步,没那么能想没关系,只要想到做就行了。
  BQ=《北京青年》周刊
  P=彭磊
  BQ:小时候学画为了什么啊?
  P:跟很多小孩一样,我爸爸说上少年宫画画得了一等奖就可以保送,所以我就去了。
  BQ:爸爸对你作品什么评价?
  P:他本身就是画画的,是画八十年代少年画报那种风格的漫画。他刚开始觉得我的人物太怪,后来看完阿拉里奥的展也开始慢慢接受了。
  BQ:那你小时候一起画画的朋友现在都干什么呢?
  P:庞宽就是那会跟我一起学画画的同学。其他都没有继续从事艺术的,但是还继续“画”着,比如有人在画指甲,还得了画指甲的一等奖。有的朋友在做装修喷绘。
  BQ:但是你的画中有很多朋友的影子吧?
  P:比如《楼道熊猫》就是一次摩登天空同事结婚,一个胖胖的好像熊猫的人喝多了,我们五个人都抬不动,后来他打点滴时我们就在旁边等了三个小时,回来就画了这幅画。
  BQ:外界对你的标签这么多,你不喜欢哪个?
  P:应该是摇滚歌手吧。我是在搞音乐但不是职业乐手,是以一种轻松的心态做音乐,差不多就行。外界对于摇滚歌手的印象还是挺low的——在家吸毒呲妞没出息歌还难听,我可不是这样。
  BQ:那画画对你来讲是什么呢?
  P:画画是我一个说话的方式,而且是更独立的事情,比较修身养性。 有时候我干事挺着急的,但是画画可以一整天都坐在画室,把性格磨得比较好。
  BQ:你引领了不少潮流,比如国货、铁皮玩具等等,但是现在国货已经烂大街了,你怎么看?
  P:其实国货流行对于中国青年挺好,大家第一次觉得有自信,中国还有东西可以穿,而且穿上挺有型的。但是大家就是太逐利了,还没有怎么发展起来呢,就迅速滑向了旅游商品,像我之前收藏铁皮玩具,结果自己买不起了,因为大家知道这个值钱就哄抬价格。反正现在我觉得中国流行文化没有什么好玩的了。
  BQ:这种情形是不是很荒诞?
  P:生活本身就是荒诞。现在太多人出了点事就骂,骂着骂着就糊涂了 。但是这种人连门都不会出。不过生活荒诞的好处是机会特别多,你想得多不靠谱都可以,只要认真干就会有点成绩。真正去国外就发现 ,他们什么都规定好了,任何机会都没有,太干净太没劲了。
其他文献
艺术品来到酒店的大堂和客房里您即将就寝的床头柜上,这或许会是新奇的,给我们的睡前增添一些节目,或者打发我们办理入住时的无聊时间。对于酒店来说,这意味着美名和赞誉,对于艺术品来说这意味着生机,而对于那些有机会瞻仰它们的我们来说,这意味着一场灵魂的休憩,在一个家以外的别处,在一个匆忙的间隙,居在艺术之间,回味人生旅途。  “艺术使酒店不再只是客人旅行时不得不住的地方,而成为客人梦想去住的地方。”  —
期刊
卡尔·拉格斐对于巴黎大皇宫有着不一般的感情,前不久刚刚结束的第26届法国巴黎古董双年展在巴黎大皇宫举行,双年展的格局设计皆由卡尔亲自操刀设计。2012年11月10日至25日,继纽约、台北、香港等地之后,《THE LITTLE BLACK JACKET》摄影展也来到了巴黎大皇宫。  卡尔·拉格斐透过他镜头下的百余张精美照片,创新诠释时尚界最永恒不朽的设计单品——香奈儿经典外套那历久弥新的魅力,将于2
期刊
桑斯先生很骄傲于自己在艾美酒店创造的种种,他开创了“艾美百分百”艺术团体,集结了一大批优秀艺术家,这些有力量的人创造出更新更有趣的项目。他说艺术不能局限在某个收藏家家里的墙上,而是在每一个人能够看到和感受到的空间里,他把艺术家的作品循环于全世界的各个酒店,让更多的人知道,那些杰出独特的作品,拿他的话讲就是,生活更高于艺术!    艾美于 1972 年由当时在设计与创新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的法国航空创立
期刊
胡德夫印象  周云蓬说胡德夫,“歌声如海水,琴声如巨钟”。确是如此,听他弹琴唱歌,仿佛太平洋的海水,一浪又一浪地撞击心灵。  而与他交谈,他变得不一样。笑起来啊,还像过去那个牛背上的顽童一样,甜蜜又天真。可是一个孤零零的原住民“台北客”,经历多少苦楚与沧桑,所以他哭起来时,只见泪水静静淌过脸上的沟壑。  采访中,他给我们唱起了原住民的咏叹调——“娜鲁湾娜鲁湾娜鲁湾嘿”,又唱起了美国的黑人灵歌——“
期刊
安晓彤1971 年出生于中国西安,曾在多间中国领先的教育机构担任艺术教授。现今,她在法国工作和生活。她不仅在巴黎、北京等地举办过个人作品展,还曾参与过许多国际展览。安晓彤的绘画作品以人物和城市景观为主题,采用水彩与装饰艺术为媒介,反映出数字时代的前卫与时尚。  艾美在亚洲地区的首次“艺术创意之旅”系列活动,已于2012年2月27日至3月3日在海南岛石梅湾艾美度假酒店隆重举行。而肩负这场“艺术创意之
期刊
陈屹 本刊驻纽约记者  七七级大学生, 1986年留美,学商从商。1999年《北京青年报》开办《陈屹视线》专栏,2007年《北京青年》周刊开办《陈屹 VS大使夫人》采访系列。先后在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美国西点军校等美国、中国学府与省市受邀演讲。已出版《背洋书包的孩子》、《困惑与诱惑-美国教育参考》等书。2009年在网易“中国制造”系列中,被评为“60年中国影响力女性”  邮箱: chenyi2
期刊
“精神上的绝妙感受,带给你的是更高层次的享受,这才是真正的奢华。”——曾梵志    需要天坛见证的似乎总是一些重要的事件。诺金的重要到底在哪里呢?现在酒店收藏艺术品是如此风行,究竟这一切又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实质性的影响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得到了和中国著名当代艺术大师曾梵志对话的机会。在他的言谈中,我们了解到,诺金用自己对艺术的热诚和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诚打动了曾梵志,而曾梵志将用他的艺术观
期刊
每年三月举行的墨尔本时装周,联结着澳大利亚的时尚趋势与时尚产业,并向本地及世界展示澳大利亚本土设计师的才华。同时也是一个以零售和消费为本的多层次时尚活动,在显著促动经济的同时,加强了澳州作为顶尖设计中心的盛誉。2012年9月 19日,澳大利亚欧莱雅墨尔本时装节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政府在北京香港马会会所共同举办了当代澳大利亚时尚设计展示。这是欧莱雅墨尔本时装节在中国的首次亮相,5位澳大利亚极具盛名的本
期刊
博傻游戏的巅峰,就是大牛市。这个估计大多数人都经历过参与过兴奋过痛苦过。  固然,中国股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的状况,但还不能说股市就是中国经济的晴雨表。因为中国证券市场有它的现实情况,它是为企业解困服务的,这个就不细说了。6000点的大牛市,一方面反映了当时乐观的经济现实,更反映了博傻游戏进入疯狂的状态。比如,中石油开出48元的开盘价,而牛市退去,跌跌不休的指数,也可以解释为,博傻游戏的参与者
期刊
2000年,中国钢琴王子李云迪夺得肖邦国际钢琴大赛首名,成为四十年来第二位以18岁的年纪问鼎金奖的选手。而保持这一纪录近半个世纪的,就是意大利钢琴家毛里奇奥.波利尼(Maurizio Pollini)。  1960年,少年波利尼在第六届肖邦国际钢琴大赛上技惊四座。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获奖之后,波利尼没有急着巡演或录制唱片,而是重新拜入米开朗杰利门下。这位人称“乐坛鬼谷子”的钢琴大师,向弟子提出的要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