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支付制度研究

来源 :北方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00n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现行的转移支付制度在协调纵向政府间发展方面起到了好的作用,但是现行的转移支付在横向政府间的发展竞争中也带来了一些坏处,导致了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加剧。
  
  一、转移支付制度的现状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一种财政制度,主要指中央政府(或上级政府)对地方政府(或下级政府)进行无偿的财政资金转移。作为协调各级政府及部门间财政分配关系的手段,主要是从制度上控制并最终消除地方和部门的利益矛盾,妥善解决各级政府间的竞争,从而使各级政府有足够财政能力为本区内民众提供均等的公共服务。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我国的转移支付制度呈现以下状况:
  (一)均衡地区财力水平,缩小地区间财力差异
  我们考察各地政府的财力差距主要是分析各地居民收入与支出情况及预算收支情况,当不考虑转移支付因素时,可得出结论:政府间的财力差距是扩大的,尤其凸显在居民平均财政收入方面。而在考虑到现行转移支付制度实施后,以居民收入的系数来反映各地区居民的财力变化则表现为下降势头,并且这种下降的范围也愈来愈大。由此可见,我国现行的转移支付有助于促进地区间财力水平的公平化,在减小财力差异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也不能忽略仍然存在的不公平局面。通过对现行转移支付制度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看出,转移支付的计算数据在实施转移支付制度后呈明显的下滑趋势,因此对各地区财政均等化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缩小区域(东、中、西部)间财力差距,但效果不明显
  通过分析改革前后数据指标(财政能力系数、基尼系数等指标),可发现,虽然现行的转移支付制度对地区间差异具有均等化的作用,但是效力微弱,不足以彻底消除地区间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我国现行的转移支付制度对于经济落后的西部地区制定了区域化发展政策,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采取带有偏向的转移支付政策,减小了三大经济区域间的财力差距,帮助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但是缩小差距的效果不显著,现行的转移支付制度仍不能明显降低中部、西部地区内省市之间财力水平的差异,尤其是西部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处于垫底位置的西部地区,是中央转移支付的关键点和切入点。但是,因为在政策上对西部地区转移支付资金存在不能科学有效发放的现状,致使西部地区及辖区内省市间的财力水平差距日渐加大。所以健全和完善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使地区间公共财政能力均等化和促进地区经济均衡发展的重要措施。
  (三)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小,很难修正地区间财力差距
  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1996年我国又开始实行过渡期转移支付办法。但是该办法无法起到使地方财力均等化的作用,地方财力间的差距仍存在,且越来越大。这主要是因为地方政府行使政府经济职能时仍在接受着原有体制因素的影响,原有体制对地方财力影响较大。通过分析我国近年来的财政转移支付数据,可以发现,我国的转移支付结构具有明显的不公平性,无法体现均等化这一转移支付目标。我国现阶段均等化转移增长很快,但由于增长幅度小,支付力度小且受众颇广使得均等化效果不甚明显,很难修正地区间差距。我国现行的税收返还方式 —— 中央两税按基数返还地方的方式,会使绝大多数转移支付的财力失去均等化的效力。这种税收返还制度,会导致一些贫富有差距的省份之间的支配财政的政府职能与能力日益的增大,使得富省愈来愈富,贫省愈来愈贫。
  (四)不同阶段转移支付制度具有不同效果
  通过分析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数据(1953-1998年间),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经济环境和财政制度下,重点研究不同区域内各地区的财政资金的运行状况和状况因素的影响,我们可得出结论:在我国三大经济区及三大经济区内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普遍存在很大差异,政府间广泛采取的“抽肥补瘦”式的政府间转移支付方式只能在中央集权的财政体制中实施。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地方财政分权只会局限在地方公共产品供应的范围内。如果中央过度分权只会助长地方保护主义的滋生,不利于建立统一的市场与发展市场经济。
  (五)转移支付实施后纵向政府间财力平衡的效果显著,但横向政府间财力平衡的效果不明显
  在实现纵向的中央与地方财政之间平衡问题上转移支付制度是一个重要手段,尤其是在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后,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在平衡中央与地方财政之间的纵向关系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1994年“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之后实行的财政转移支付却无法有效地控制地区间主要是指横向政府间公共财政能力落差的不断扩大。我国现行的不同层级政府间的转移支付制度虽然有一定成就,并且这种转移支付在一定效力上能为区域间财政能力的平衡带来好处,但总体看来,从制定到行使,仍收效甚微,没能很好地控制好差距的加大。
  二、转移支付制度改革的建议
  (一)将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作为改革目标
  制定改革目标是完成改革的首要任务,因此完善转移支付制度首先要明确财政转移支付的目标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在我国财政转移支付改革中,将目标定位于确保全国各地都能提供最低标准的公共服务,并且公共服务不能因地区财力的不同而出现差距。完成这项目标的重点在于把经济欠发达地区作为重点,政府加大在能源、交通、通讯、环境保护等基础产业以及教育科技、医疗保健、就业培训等公益事业和社会保障事业领域的投入。
  (二)改变转移支付形式,合并转移支付
  改变转移支付形式就要在建立科学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公式的基础上,合并转移支付形式,采取一种将一般转移支付、专门转移支付和特别转移支付三者相结合的新形式。一般转移支付不带任何附加的使用条件,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或贫困地区,使这些地区的政府有财力去行使政府的基本职能、提供与其他地区大致均等的公共服务。专门转移支付的重要性则体现在政府的服务职能上,这对于减小地区之间的差异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专项转移支付也是强化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重要方式。建立特别转移支出,在遭遇严重自然灾害、严重意外事故等情况时,可以及时拿出作为补救资金。一般性转移支付有助于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在现今要兼顾公平与效率两方面的原则指导下,我国目前的转移支付制度就应以一般支付为主,专门支付为辅,并且对西部贫困落后地区要制定特别的、有助于其发展的照顾政策。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杨再梅
  
其他文献
1月14日,沈阳远大集团正式与德国汉诺威大学奥特麦尔教授团队合作,成立中德协作机器人合资公司,宣告进军国际人机协作机器人市场。中方科研团队负责人李远平说,协作机器人旨在实
目的:探讨成人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特点及变化规律。方法:对58例CV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8例确诊后,一律按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原则正规治疗,于2~4周后,症状消失、
期刊
<正> 近一时期以来,大家对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储蓄作用问题开展了探讨。有的同志对开展储蓄能起到减少通货、稳定物价的作用,持否定的态度,认为储蓄是不稳定的货币回笼,市场一旦波动、物价上涨时,储蓄就会象出笼老虎那样冲击市场,开展储蓄对稳定市场是没有什么作用的。那么,储蓄究竟是稳定的货币回笼还是不稳定的货币回笼?储蓄是促进市场稳定的积极因素,还是增加市场压力的消极因素?我们就这些问题,对全市储蓄存款的稳定性作了调查研究。首先,从储蓄存款发展的历史资料进行了分析。其次选择了虹口、长宁两个区作为点,黄浦
7月4日,中国国际机器人展览会(CIROS)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拉开序幕,作为中国最专业的机器人展会,CIROS自2012创办至今始终坚持市场、共享、服务的理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服务
目的:观察扶正益津汤对化疗所致免疫功能抑制小鼠细胞毒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介导的肿瘤细胞溶解作用(MTC)和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为指标,观察中药扶
<正> 国家统计局领导同志在学习中央工作会议精神时列举数字说明我们现在的经济形势很好,主要有四个标志: 一是生产增长了。农业生产,1979年比1978年增长8.6%,粮食增产547亿斤。1980年气候极不正常,但与1979年相比,除粮食减产5%左右外,许多经济作物都有较大的幅度的增长:棉花增长19.7%,油料增长11.4%,糖料增长12%,都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工业生产,1980年在能源下降2.9%的情况下,仍然增长8.4%。其中,轻工业增长17.4%,大大超过了重工业增长1.6%的速度。轻工
使用蒙特卡罗模拟和现场数据来检验C/O测井资料预测三相(油、蒸气和水)储层中含油饱和度的能力。首先,把从C/O测井资料中得到的含油饱和度与岩心数据相比较,然后检验传统两相算法以及为
<正> 为了适应新的形势要求,使银行真正起到发展经济,革新技术的杠杆作用,我认为银行在继续贯彻"区别对待、择优扶植"原则的前提下,在贷款的具体发放上可以推行"以销定贷"的办法。企业销售与信贷资金的关系在商品货币存在的条件下,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对立必然存在,而且这种对立必然会表现为一种外部对立,即当作使用价值的商品与当作交换价值的货币的对立。在私有制社会,由于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这种对立表现为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对立。只有通过
在石油工业中,出砂是主要的技术经济问题。地层开始出砂的最大流体压差取决于岩石的力学性质(例如砂岩的强度、剪切模量、体积模量、泊松比)以及地下地层应力剖面。这些岩石力学
一、引言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企业所处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面对高动荡的环境,企业必须从战略选择的角度出发,通过战略导向与自身资源的合理匹配,获取持续竞争力,从而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