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采用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血药浓度与不良反应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35例,所有患儿均接受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并采用酶放大免疫法对给药后患儿的血药浓度进行测定,同时对其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非排泄延迟组患儿的48 h血药浓度及解救次数均明显优于排泄延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B系患儿,血药浓度≥1.6
【机 构】
:
277100 山东省枣庄市妇幼保健院儿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采用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血药浓度与不良反应的相关性。
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35例,所有患儿均接受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并采用酶放大免疫法对给药后患儿的血药浓度进行测定,同时对其不良反应进行观察。
结果非排泄延迟组患儿的48 h血药浓度及解救次数均明显优于排泄延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B系患儿,血药浓度≥1.6 μmol/L组患儿其黏膜损害、胃肠道反应及肾功能损害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血药浓度<1.6 μmol/L组;对于T系患儿而言,血药浓度≥1.6 μmol/L组患儿其呼吸道反应、肾功能损害发生率显著高于血药浓度<1.6 μmol/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采用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血药浓度同排泄延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之间存在密切联系,通过对患儿血药浓度进行监测,可为临床解救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有利于促进患儿生存质量的改善。
其他文献
目的对比分析三种不同的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120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根据新辅助化疗方式的不同分为A、B、C三组,每组40例。A组给予多西他赛、表阿霉素和环磷酰胺治疗,B组给予环磷酰胺、多西他赛治疗,C组给予氟尿嘧啶、表阿霉素、环磷酰胺治疗,对比分析三组化疗后的近期疗效和临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A组近期疗效有效率为87.5%,B组为8
目的评估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发生创伤性脑梗死(PTCI)的危险因素及其预后。方法选取408例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其中PTCI 28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发生PTCI的可能因素,采用多因素分析发生PTCI的危险因素。结果408例患者中,28例(6.9%)发生PTCI,单因素分析表明,发生PTCI的危险因素是低血压、颅内感染、脑损伤类型、初始GCS评分、止血药使用(P均<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初
目的分析阴道超声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激素干预疗效的评价效果。方法选取PCOS不孕患者77例为研究组,均进行激素干预治疗,另选同期体检的40名健康已婚妇女为健康组,两组均行阴道超声检测,比较研究组治疗前后超声检测结果与健康组超声检测结果,比较指标包括搏动指数、阻力指数、囊泡数量、血管化-血流指数(VFI)、卵巢体积(OV)、卵泡数目(NF)、卵巢间质面积(SA)及卵巢间质面积/总面积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切口瘢痕憩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符合诊断标准的子宫切口瘢痕憩室患者154例,均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其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并分析治疗效果。结果154例患者手术完成顺利,手术时间为(50.0±11.0)min,术中出血量为(45.0±16.0)ml。治愈117例(75.97%),好转30例(19.48%),无效1例(0.65%),复发6例(3.9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计数及其中性分类比率在麻疹患者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成人麻疹患者血清PCT、CRP、WBC计数及其中性分类比率水平,与同期ICU 80例细菌性感染组及40例健康组血PCT、CRP、WBC计数及其中性分类比率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麻疹组PCT值全部异常,异常率为100%,异常值明显高于健康组,而低于细菌感染组;CR
目的探讨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法对急性左心衰竭合并急性肺水肿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8例急性左心衰竭合并急性肺水肿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分为两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变化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血氧饱和度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治疗后显著上升,心率、舒张压、收缩压、NT-proBNP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11.56±2.30)d]明显短于对照组[(17.42±2.90)
目的探讨研究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内皮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月6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每组各31例。研究组采用瑞舒伐他汀,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肱动脉血流介导舒张功能(FMD)、颗粒膜蛋白-140(GMP140)、血清炎症因子指标及血脂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FMD、GMP140、血清炎症
目的观察垂体后叶素与酚妥拉明对少量咯血治疗的疗效,观察垂体后叶素与酚妥拉明两组药物的不良反应,分析并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5年2月85例少量咯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垂体后叶素组45例与酚妥拉明组40例,分别给予垂体后叶素和酚妥拉明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对少量咳血患者,垂体后叶素组治疗有效率高于酚妥拉明组,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6.382,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采用华法林与低分子肝素(LMWH)联合实施早期抗凝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并符合研究标准的颅内静脉窦血栓4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4例。华法林组口服华法林治疗,2.5 mg/次,2次/d;联用组采用口服华法林2.5 mg/次+低分子肝素注射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静脉窦恢复情况,并检测对比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中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分析并探讨Lp-PLA2、hs-CRP对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病的影响。方法设立单纯T2DM组、T2DM合并早期肾脏病变组、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每组对象身高、体质量、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肝功能、肾功能、尿微量白蛋白、Lp-PLA2、hs-CRP,并对各组间数据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