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特异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处理焦化废水

来源 :水处理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ngtongg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厌氧/特异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AMBBR/SMBBR)工艺对焦化废水进行生物降解,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基于Box-Behnken设计的响应面法对SMBBR实验参数进行优化,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检测各单元废水中有机组分变化,探究有机污染物降解机理.结果表明,工艺运行参数在DO的质量浓度为5 mg/L、pH为8、HRT为5d时处理效能最高,COD去除率达84.51%.系统中污染物降解过程服从一级反应动力学关系,污染物降解效率明显优于传统活性污泥法.AMBBR可通过厌氧消化有效降解酚类、喹啉和吲哚等有机物;SMBBR中好氧曝气能够进一步降解2,2,4,4,6,8,8-七甲基壬烷、丁酸乙酯、苯甲酸乙酯和苯酚等有机污染物.A/SMBBR组合工艺为焦化废水的高效处理提供了新方案.
其他文献
针对反渗透海水淡化水低碱度和低硬度的特点,采用石灰石溶解法对淡化水进行再矿化.以盐酸对淡化水进行酸化,考察酸化水pH(2、2.3、3)及矿化塔内停留时间(3、8、12、24、36、4
针对河北省某化工园区二级生物处理出水可生化性差、难降解物质多、色度较高、氨氮超标的特点,进行深度处理工艺设计,经方案比选,采用“电絮凝+溶气气浮+臭氧催化氧化+曝气生
乐西高速公路S2标段某大桥桥址附近发育一老滑坡,文章介绍采取工程地质测绘、钻探及试验等方法,对该滑坡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滑坡主要是在水和地震影响下原基岩沿软弱层发生蠕滑变形形成。进行相关土工试验及反算获得岩土体强度参数,分别计算天然、暴雨、地震3种工况下滑坡体的推力与稳定性系数,推荐使用地震工况下的稳定性系数进行相关设计。
使用酸改性无机矿物蒙脱石絮凝剂(MTSF)对进入主干河流的河道排污废水进行预处理,并且与传统絮凝剂聚合氯化铝(PAC)进行对比,研究了不同投加量下絮凝剂对排污水的絮凝除污效
文章结合磨子沟沟域的现场调查资料,在总结其基本形态特征的基础上,对泥石流物源进行分类,以明确该泥石流沟可能存在的风险,为后续的预测和治理提供关键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地形地貌上看,磨子沟流域内相对高差大,地形陡峻,沟谷纵坡较大,有利于泥石流物质的汇集和成灾;从物源条件上看,泥石流的固体物源类型有崩滑型、沟道型、坡面型,且物源之间并非同时参与一次泥石流活动,一次参与泥石流活动的松散固体物质也并非都会全部冲出泥石流沟进入主沟。根据泥石流沟域基本特征和参数,其易发程度属极易发。
制备了磁性复合絮凝剂MFPAC,用于垃圾渗滤液的预处理,考察絮凝效果,并对絮凝剂进行了微观表征.结果 显示,磁性组分可有效强化渗滤液的絮凝效果,COD去除率显著提高;SEM图谱表
研究了温度变化对推流式微氧污泥床(PMSB)运行过程中同步脱氮除碳处理低碳氮比污水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器在33℃运行,NH4+-N和TN去除率分别稳定在90%和80%以上,COD去除率
以粉煤灰为基本骨架,将镧、钙双金属作为交联剂对海藻酸钠进行交联制备得到镧-钙双金属凝胶微球,并通过批量吸附实验和表征分析研究了镧-钙双金属凝胶微球对水中低含量磷的去
采用气浮/改性凹凸棒土(M-ATP)/膜组合实验装置处理有机物和营养物含量高的的微污染湖泊水.结果表明,该装置对CODMn、NH4+-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0.3%、61.6%和68.4%.对于COD
文章依托某一地铁工程,基于Midas-GTS/NX计算软件,分析基坑开挖时,钢支撑对地表土体以及基底土体的影响。研究表明:通过调整钢支撑位置,可以降低土体沉降,从而达到减少材料,节约成本的效果;基坑开挖后,地表土体沉降呈凹槽型;钢支撑对基底土体隆起的影响很小;设有三道钢支撑时,地表土体最大沉降值为4 mm,设有两道钢支撑时,地表土体沉降值可以到4.07 mm,两者接近,说明可以减少一道钢支撑进行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