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主义”的迷思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hanik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治维新之后,接受亚洲称谓,并喊出亚洲主义的日本,无疑是在西方文明的框架下重塑自身和他者的关系。中日关系是亚洲主义论述的核心,但事实是两国关系的近代转型始终以竞争和冲突为主。在中国人的历史记忆中,与所谓亚洲主义最为直接相关的乃是日本“大东亚共荣”的侵略思想。不过,亚洲主义并非此单一面向,其本身的流变充满着复杂性。狭间直树所著《日本早期的亚洲主义》一书向读者展示了侵略主义之前具有多种可能性的亚洲主义。
  狭间教授将日本从1880年至1945年共65年历史的亚洲主义分为三个时期:早期的国家关系基本平等;中期变为在列强协调框架下,以日本的优势为轴心;晚期则是将日本推向顶峰,一味追求日本的利益(就这一点来说已经丧失了亚洲主义的本质)。狭间教授此书的使命在于尽力发掘早期亚洲主义被埋没的历史,并从史学角度进行考察,把握亚洲主义所具有的各种可能性。
  作者对从1878年曾根俊虎创立振亚会,到1898年东亚同文会成立20年间共9个组织所主张的亚洲主义予以系统考察,发掘了其中对亚洲各国尤其中日两国平等关系的论述。可以看到曾根俊虎对中日两国“同心协力,兴亡相辅”的呼吁,以及在此“同文同种”基础上的共同体想象。此等早期亚洲主义也得到了中国人的响应,时任驻日公使何如璋就认为非中日合力“不足以御外侮”。狭间教授对早期亚洲主义中基于平等关系之亚洲共同体构建的发掘是本书最大的贡献,但将这一时期亚洲主义之下的中日关系主张视为“基本平等”也是最易招致争议的地方。
  亚洲主义自然是以亚洲为本位、以欧美为对手方而展开,但亚洲究竟是谁的亚洲——全体亚洲国家的亚洲,还是某一国或几国主宰的亚洲,却始终是问题的关键。
  狭间教授此书揭示了明治时期亚洲主义的最初形态,这可能也是中日两国对亚洲最具有共识的时代。但是,日本早期的基于平等国家关系的亚洲主义更多是一种思想观念。我们不否认倡导者曾根俊虎等的真诚,但也要看到在实践层面这种国家平等关系诉求的节节败退。1879年日本在琉球废藩设县,何如璋对日抗议,要求琉球恢复对华朝贡。此事历经交涉而无效,最后通过甲午战争使得“一切得到现实性解决”,留給中国人的不是共同体认同而是屈辱。兴亚会等亚洲主义言论诚然动人,但不足以改变日本当局的“膨胀主义”。
  早期亚洲主义与日本的膨胀主义究竟是何种关系,这决定其国家平等论述的忠诚度与可能性。毫无疑问,早期亚洲主义与日本的膨胀主义是相伴而生的。对此,狭间教授倾向认为“膨胀主义是亚洲主义的一个侧面”,而学界尤其中国学界则更多认为是在日本的“膨胀主义中诞生了亚洲主义”。孰是孰非,此处姑且不论,但从历史角度而言亚洲主义平等诉求的步步失落,与日本膨胀主义的不断加剧亦步亦趋则为事实。
  实现国家之自由平等是近代中国的基本诉求,在这一点上日本首倡的亚洲主义曾给国人以希望,但却以彻底的失望告终。孙中山先生对亚洲主义的态度是为典型。孙中山先生与日本早期的亚洲主义者多有交往。1924年11月,他在神户由日本人命题的演讲“大亚洲主义”中就指出,“大亚洲主义,是以王道为基础”,“为被压迫的民族打不平”,并由此正告日本究竟“是做西方霸道的鹰犬”,还是“做东方王道的干城”。显然,在近代化路上先行一步的日本从自我膨胀到侵略主义,彻底让国人如孙中山失望了。
  从今人后见之明的角度讲,亚洲尤其东亚国家之间地缘和历史文化上的“连带”关系如不能与“非平等”的国家关系脱钩,所谓“亚洲主义”只能是想象乃至以强凌弱的托词。简言之,狭间教授所着重强调的早期亚洲主义是一种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其中的经验和教训都集中在亚洲共同体构建中国家平等关系的至关重要性。从历史的角度看,近代东亚历史上最初追求平等的亚洲主义,留下的不是美好的现实而只是展望未来时的希望。
  (作者为历史学博士,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历史系教师)
其他文献
乡村衰败源于中国城乡不平等的发展理念和对乡村文明的忽视。需要正视,人可以城市化,但不应以乡村的衰败为代价  讨论中国的农业、农民、农村变化和发展,需要有一个载体,这个载体就是村庄。  从历史和现实来比较,当下乡村变化的原因是农民生产和生活发生了重大转变。历史上农民以地为生,以农为业。在国家工业化时期,农民不允许离土,也就不能参与工业化的。到了上世纪80年代乡村工业化时期,农民才开始参与,但仍没有离
期刊
电动车发展中有两个困扰:一个是市场准入,是不是欢迎新的进入者、包括互联网企业,是否允许他们试错和“搅搅局”?另一个是能否突破产业政策规定的品牌企业必须采取“重资产”的生产组织方式  新兴产业的发展是市场推动和市場筛选的结果,大约经历一个“三部曲”的过程。  当一项新的技术或产品产业化前景崭露时,投资者和创业者就会从中发现机会,争先恐后地进入,出现“一哄而上”的态势。此时无论是技术、产品、工艺,还是
期刊
技术进步迫使人们终身学习。正如金融科技使得银行业脱媒,让支付变得更快捷、更便宜,教育科技也将使传统的正式教育脱媒  上星期我兄长的一句话动摇了我对教育的理解。他说:“我今天从YouTube上学到的东西比我一辈子学到的都要多。”我們被太多信息轰炸,甚至出现了知识消化不良。  数字经济已经来临。我这一代人认为,只要有好学历就能找到好工作。而今天,正式教育或许只是聊胜于无,因为硅谷并不会看你的简历是否完
期刊
构建基于机构监管和业务监管双重监管模式,准入从行政许可向备案管理转变;准入管理从“监管认可”向“市场认可”转变,是我国信用评级市场规范发展和监管模式变革的方向  最近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对当前防范金融风险问题做出了重要指示,要求加强监管协调与合作,把主动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随着国家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设立,中国金融监管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如何补齐金融监管短板、健全监管制度
期刊
只有放松行政性供给约束,解除要素供给抑制,通过引导要素从供给老化的产业向新供给形成与扩张的产业转移,才能从根本上使经济进入新供给扩张周期,重拾增长动力  2017年中国经济开局良好,二季度经济超预期,但8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等部分经济指标出现了回落迹象,经济企稳的基础并不牢固。中国经济会不会再下台阶?何时才能开启新的上升周期?新供给主义经济学认为,中国经济正处于从新供给形成到供给扩张的关键
期刊
患者不希望在操作医疗设备上投入额外的精力,醫生不希望在重复性、低技术性医疗操作上浪费时间,这正是智能可穿戴设备技术继续突破的意义  戴上手环,贴上贴片,绑上袖带,架上眼镜,欢迎来到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时代。“首先它是个装饰品,其次是个时尚玩具。”一位28岁的中国青年如此陈述他在三年内购入四款智能手环的理由。  概念兴起之初,智能可穿戴设备以极具科技感的外表、灵巧的体积和有趣的功能俘获了第一批用户的欢心
期刊
本次科技股上涨与2000年互联网泡沫有本质不同,其市值有基本面支撑,但会出现短期回调  投资者对科技股的高涨热情,正达到17年前“科技股泡沫”破裂时的最高水平。标普科技股指数于8月达到979.93点的收盘新高,超过2000年3月27日创下的908.27点历史纪录。  如果用市值来看,科技股的涨幅也十分惊人。美国五大科技巨头FAAMG(即Facebook、Amazon、Apple、Microsoft
期刊
五年间,遭遇了家庭变故的花七林一家经历了从“贫困户”到“脱贫户”的变化,而他们的经济状况并没有本质改变  现年62岁的花七林,是西安市户县管坪村三组村民。2010年,因大病未愈,花七林被认定为贫困户。  当了五年贫困户,经济条件并未有实质改善,2015年,管坪村经过评议后,认为花七林家经济收入超过省级贫困线,被列入脱贫户序列。  尽管已脱贫,但花七林一家仍能享受扶贫移民搬迁政策。已在秦岭山中居住了
期刊
中国私人飞机市场正在复苏。  十八大之后,受到反腐等宏观政策影响,整个私人飞机市场进入寒冬。到了2016年下半年,阳光消费等概念的兴起让私人飞机市场重新焕发生机。越来越多的富裕人群觉得使用私人飞机不是一种炫富,而是节约自己时间成本的一种手段,也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华尔街日报》援引私人飞机购买融资机构Global Jet Capital的统计:过去五年中国大陆买家共斥资127.5亿美元购买了2
期刊
商住房在一线城市被判处死刑,它从未合规却早已壮大。既已默许,政府态度又为何突变?  紧绷的上海商住房新政出现了放松迹象。  8月11日,上海住建委表示,上海将研究制定“商业用房改建为租赁住房”的实施细则,对于“类住宅”清理整治过程中尚未销售的项目,考虑转为租赁住房。  今年4月,上海市发文禁止在商业或办公用地上兴建住宅用途的建筑(商住房),已售未交付和在建未售的商住房都要改回商业用房,否则不得交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