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志愿服务平台

来源 :科技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zengb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志愿服务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载体和重要渠道,是实现“中国梦”重要推动力量。志愿服务有利于丰富和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提高其思想理论水平和政治站位,培育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大学生在以志愿活动为依托的平台上,提升自身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与水平,就必须提高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深层次认识,精心组织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志愿服务能力,拓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途径,坚持思想前沿化、专业技能精品化、服务社会化,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学校与社会相结合,精心打造符合时代特点、全新的特殊教育志愿服务平台,培养全面协调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
  关键词:特殊教育;志愿服务;思想教育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当代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一心三化两结合”模式,以重点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为中心,积极探索新方向,引导并精心组织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加快组织建设大学生志愿服务事业。致力于提高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创新创业能力,锤炼坚强意志,夯实专业基础理论,打造特殊教育志愿服务平台,努力将大学生培养为专业理论知识扎实、实际操作能力突出、社会责任感比较强的综合素养高、应用能力强的人才。为此组织新时代大学生开展系列志愿服务活动,以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升。
  一、研究方法和过程
  (一)研究方法
  秉承“让特殊的孩子融入平凡,让特教事业不再平凡”工作理念,全力打造特殊教育志愿服务平台,开展以“情系特殊儿童 爱心共筑梦想”为主题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成立特殊教育大学生志愿服务小分队,始终坚持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为中心的工作理念,使技能进一步精品化、思想进一步前沿化、服务进一步社会化,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与社会相结合,精选多名受过专业素质教育的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生,走进石家庄市周边地区特殊教育学校,残疾人康复中心等地,与特殊儿童进行亲切地交流互动,为他们开展心理抚慰、儿童心理发展评估、康复训练等多元化服务,走进街道、社区、公园进行特殊儿童知识宣传,让更多群众了解特殊儿童这个群体,了解大学里的特殊教育专业特色和内容。特殊儿童是社会上一个特殊的群体,更需要为之付出更多的经历与耐心,活动旨在通过特殊教育志愿服务提升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贡献青春正能量,丰富大学生理论实践经验和思想文化内涵。
  (二)研究过程
  1.走进石家庄市周边特殊教育学校
  志愿服务团队多次组织师生到石家庄市周边特殊教育学校开展不同主题的志愿活动,将自身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秉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业技术与志愿者自身情感水平相结合的理念,为特殊儿童带去欢乐的同时大大的促进了自身能力的提高,促进了自身思想觉悟的升华。大学生到周边的特殊教育学校举办志愿服务活动,在无形之中进一步使自身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得到质的升华与完善,通过奉献爱心与服务社会的有机结合,提升青年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主动自觉性,形成为社会奉献的精神信念,开创服务社会新风尚。
  志愿服务队组织部分师生走进石家庄市周边特殊教育学校进行志愿服务,开展助残日联谊活动。在温暖明亮的教室里,师生与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进行亲切交流,并与特教学校的孩子一起游戏。同学们带着饱满的热情,将自己准备的节目倾心演绎,通过丰富多彩的节目,拉近了与特殊儿童的距离。在游戏中帮助特殊儿童克服自卑的不良心理和情绪,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自尊心,培养他们的自我认同感。游戏结束后,特殊儿童也将他们认真准备的节目回馈给志愿者们,用他们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这一天的收获与快乐。
  组织30余名特教专业学生到特教学校进行志愿服务。师生们在温情陪伴和亲情抚慰、康复训练中亲身感受到了特教学校老师传道授业的大爱与执着,让学生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使命,同时也提高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坚定倾心守护“折翼天使”、为特教事业奉献力量的决心。大学生志愿者将特殊教育志愿服务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增强了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温度与深度,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进一步得以提升。
  2.走进石家庄市周边地区残疾人康复中心
  为引导社会各界关心帮助残疾人,积极走进石家庄市周边残疾人康复中心开展助残行动。通过激扬向上的现代舞《ba.ba.ba》、优美动听的歌曲《彩虹》、《倔强》,激励更多的残疾人慢慢地融入社会。同学们帮助康复中心的同学们进行听觉康复,语言矫治等康复训练,为特殊儿童早日切身感受这个五彩的世界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力量。同学们精心策划,为他们开设个性化课程,图画课、手工课,与同学们的积极互动,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帮他们找到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在课程的学习中,特殊儿童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并在完成课程后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更加愿意全心投入到和他人的互动中,努力克服自身障碍,逐渐融入外界的环境之中。
  组织志愿者40人来到中心参加“情系花朵 播撒爱心”志愿服务活动。学生们用多样的活动吸引着孩子们,让孩子们感受到生活中的爱,增加对未来生活的希望。志愿者利用自己的所学到的专业知識再加上满满的关心与耐心,让自闭症儿童感受到来自社会的爱与关怀,帮助自闭症儿童主动积极地走出自己的狭小天地,去拥抱缤纷多彩的大世界。当志愿者们离开时,看到他们挥动的小手和示好的行动,成就感与感动一起袭来。此次志愿活动加大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帮助更多特殊儿童的热情,进一步塑造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为人奉献的精神与高尚品质。大学生特殊教育志愿活动注重实践,在实践中注重调动了大学生内在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加强责任感与担当意识,在志愿服务的实际活动中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体悟与自我升华,传递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昂扬向上的正能量。以大学生特殊教育志愿活动为依托,慢慢影响教育学生,从而使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得到提升。   3.走进街道、社区、公园进行特殊儿童知识宣传
  带领特殊教育专业同学,走在烈日炎炎下,走在街道上,进行特殊儿童知识宣传活动,让更多市民了解特殊教育专业,了解特殊儿童。在第十一个世界自闭症日来临之际,志愿者们走进社区、公园进行宣传,发放宣传单,宣讲自闭症的相关知识,解释社会上对自闭症儿童理解的误区,用自己的责任和爱呼吁社会更多的人关注自闭症儿童,关怀弱势群体,“星星的孩子”们从而获得更多关爱。在宣传的同时,进一步激发了志愿者们的服务热情和社会责任感,拓展了志愿助残社会参与度、覆盖面和影响力。此外志愿者们对于特殊儿童的了解也更加深刻,进一步激发了志愿者们的服务热情和社会责任感,有力弘扬了中华民族助残扶弱的传统美德,体现了新时代大学生青春向上的风采与蓬勃进取的时代面貌。
  二、研究经验及结论
  (一)挥洒青春力量,传递昂扬向上正能量
  通过大学生特殊教育志愿服务,积极弘扬向上的正能量,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关心特殊孩子的大队伍中,帮助特殊孩子克服自卑心理,培养健康自我意识,促使他们社会交流能力,生存能力的提高。帮助特殊儿童走出自我封闭的狭小的活动范围,使其融入社会,成为学生们奉献的目标,
  (二)夯实专业基础,提升应用型人才质量
  践行了“HSL”和“HRS”的教学理论开展课程教学,遵循1+X+Y模式,集体教学、个别化训练和家庭康复相结合,志愿者们运用IEP对每个特殊儿童的情况进行个别化分析,并制定出具体的具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通过益智玩具、蒙台梭利教具、绘画素描、大型康复训练器械、以及言语训练仪等,对他们进行针对化训练。志愿活动进一步深化了学生的专业技能,使学生们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进一步结合,立足实际,提升专业能力。
  (三)践行知行合一,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通过特殊教育志愿服务平台,我们收获了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等方面的全面提升,获得了社会和家长的一致认可。在两次校级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获得一等奖,特殊教育专业学生的作品获得河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三等奖的成绩,其他多名同学获得第五届全国教育康复技能大赛优秀奖、石家庄市“三好学生”,国家励志奖学金、石家庄市(一星级)优秀大学生志愿者称号、石家庄市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奖项。参与志愿服务的同学们纷纷表示,我们和特殊儿童的距离越来越近,从最初的躲闪到牵手再到拥抱,在不知不觉中他们渐渐地认可并接受了我们,我们融入并且变成了这个大家庭的一部分。
  三、未来和改进计划
  开展更加精深、范围更广的志愿服务活动,采取集中组织和分散组织两种方式,从学校、学院、个人三个层面开展角度不同的志愿服务活动。在以学校组织为主的志愿服务活动中,其针对性更强,工作中的各个措施设置更加精细,起到示范性作用,以“精”为主。各学院拥有专业的不同优势,从而各学院所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也各不相同。在以学院组织为主的志愿服务活动中,结合学院独特专业优势,开展特色性活动,以“特”为主。加强调动大学生进行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主动性。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地域差异扩大了特殊教育志愿服务的活动范围,大学生个性的不同也丰富了志愿服务活动的形式,以“广”为主。由组织阶段性参加到个人经常性参加,层层推动,为高校探索志愿服务教育和实践育人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在服务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真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曾经指出,“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特殊教育志愿服平台为依托,基于“一心三化两结合”模式,使大学生的技能进一步精品化、服务进一步社会化、思想进一步前沿化,必将会对提升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
  参考文献:
  [1]唐旭荣.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提升路径研究[J].新西部,2020(03):142-143+147.
  [2]沈杰,志愿行动:中国社会的探索与践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7.
  [3]蔡立彬.高校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德育机制、成效及发展对策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8):61.
其他文献
摘 要: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时候就已经提出了智能建筑的概念,同时在欧洲、美国以及日本等发达国家发展迅速。近些年来,智能建筑在我国也取得较大的进展,并且符合现实客观需求,在科学技术的影响,尤其是在智能安防技术的促进下,让智能建筑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下面我们主要就智能安防技术促进智能建筑发展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智能安防技术;智能建筑;发展措施    在发展智能建筑的过程中必须要与现实
期刊
摘 要:高校专业课程融入“课程思政”教育,与思政课程一道协同育人,旨在培养不仅具备专业知识,而且怀揣中国情怀的新时代大学生。高校英语课程思政肩负重担,面对时代的需求,高校英语教学模式从教材内容、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教师角色等多方进行探索,为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添砖加瓦,进而为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出一份力。  关键词:雅思听力;课程思政     在2016年12月的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
期刊
摘 要: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切实发挥好党组织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政治引领作用,既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必然要求,也是党建工作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把党的建设与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有效融合,积极探索非公党建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党建工作与创新创业教育取得突出成绩,具有典型示范意义。  关键词:非公党建;创新创业教
期刊
摘 要: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培养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国家在严抓素质教育的同时,也逐渐在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本文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法,探究河南师范大学传统心理健康监控干预机制仍然存在的问题,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通过分析给出解决存在问题的对策,优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近年来社会上部分大学生因心理问题危害他人、自身生命的事件频发,这引起笔者对传统
期刊
摘 要: 地理学最新研究成果对中学地理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人口迁移理论为主题,细化原有的人口迁移影响因素,拓展新兴影响因素并将其融入地理课堂教学,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中学地理教学提供指导。  关键词: 人口迁移;地理;核心素养  人口是高中地理的基础主干知识,也是高考命题的核心知识点之一。“人口迁移”知识点是人教版地理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2017版地理课程标准
期刊
摘 要: 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升的环境中,对于电力的需求量也在逐步攀升,电力行业的发展也一路向好。在步入良好的发展阶段的同时,也面临着众多的困难。要想在为人们高效的提供电力的同时还使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得以保障,就要求在输电线路的施工技术上重点关注,使用科学合理措施展开管理工作,不断提升施工技术水平,以满足社会需求。本文就输电线路施工技术为中心进行讨论,从其技术状况和管理层面展开阐述
期刊
摘 要:我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已近五年,第一批“二孩”的出生和成长必然会对现有幼儿教育资源造成一定冲击。以通化市为研究区,采用实地观察法、访谈调查法和统计调查法,分析了地方幼儿教育资源在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为改善地方幼儿教育资源现状、提高幼儿教学质量提供参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幼儿教育资源;问题;对策;通化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通过“体医结合”展开高等医学院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实践,能够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使得学生在为医药处方的同时还能够开健身处方,有助于落实高等医学院校体育学科建设的特色性与职业性,对复合型医学人才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等医学院校;体育课程;改革实践;体医结合;体适能课程    科学合理的运动对人体的身体健康有着极大的帮助,然而许多人只知道应该运动,但不知如果运动,也不了解运动对
期刊
摘 要:志愿服务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文明的延伸,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志愿服务是当代大学生追求奉献精神和提升自我的一个出口。本文通过总结我院大学生志愿服务中心的发展经验,分析其短期校园服务项目的短板,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高质量服务路线。  关键词: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    一、绪论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
期刊
摘 要: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高校思政工作应将宣传、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重要内容。在研究生思政管理中,如何发挥超越级别、专业的党团组织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党团组织实践对研究生核心价值观养成的角度入手,分析如何加强党团组织的组织力,更好地发挥战斗堡垒的作用。在实践层面,为完善“三全育人”提供方法上的探索和借鉴。  关键词:党团组织;实践育人;同辈群体    一、项目背景及意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