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家园

来源 :求学·高分作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oa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璐瑶,1992年出生于河南,一度喜欢用“我们中原”开头造句。2009年离开“我们中原”到祖国东南边缘的厦门大学念中文,继任鼓浪文学社社长。交友、吃喝、扯淡、文学、写字,组成我不太靠谱的大学生活。文字《我们》《青丝结》《南有乔木》《嫁》《断指》《崖壁》等发表于《萌芽》《盛开》《荣光》等刊物、书籍中。曾获第十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第十二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二等奖。
  
  我喜欢“回家”这个意象,一如我对漂泊的挚爱和妄想。在我的理解里,一切有着温馨格调的安静都是家的所在。
  我所要的“回家”,并不是看厌了世事变迁之后的心力交瘁——倘若心也疲惫,无论身处何处都是逃不脱的劳累。也不是无声的安静——而是和亲友肆无忌惮的狂欢,对生活坦然的大笑,回家的心情仿若雪化的初春。
  我所要的“回家”,是一种坦然的拒绝力,是一指察觉火炉温度之后的缩手,是嗅到料峭寒风之后的回步:你只要看一眼这世界,仅仅是一眼,便可以坦然地选择,对于诱惑没有半丝的依恋和不舍。
  有时候我会想家,而若当我此刻在家,我又会想起漳校柔和的阳光、如玉的芙蓉湖、太武山的夜雨以及图书馆夜雨中朦胧的灯光……无一不是我心灵的荫蔽。
  曾经在鼓浪屿,穿越了熙攘的景点区,走过了纷杂的菜市场、小广场之后的胡同,找寻到了一家名为板栗的咖啡屋。我怀疑咖啡屋的名字是取意于《一九八四》里面的栗树咖啡馆,那是在极权统治下画家、音乐家还有拥有着自由主义思想的人喜欢光顾的地方。咖啡屋店主是个文人,店里摆满了自己看过的书。我曾经以很低的价格在那里买了一本关于人文主义反思的书籍。鼓浪屿来来往往的多是过客,用一种奇妙的姿态走来,用一种奇妙的姿态离去,熙熙攘攘的,你可以当他们从来不曾存在。倘若真想逗留,不妨点一杯咖啡,磨得很精细的念想,稀稀疏疏奔赴我们过往不复的日子——我相信此时的你会愿将整个生命交付咖啡、茶,还有书。
  于是有一次和佳妮姐说起我的梦想。我说我想在鼓浪屿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开个书店,夏夜听海风吹拂,冬日看阳光静逝。我会养一只白色的小猫咪,眼睛要是一湖蓝蓝的忧郁,我要看它优雅地走在我心爱的书上。会给朋友泡一杯茶,我记得十七喜欢她家乡的桂花龙井,大宝喜欢武夷山的大红袍,而我喜欢十七家乡的龙井,那一股有丝毫掺杂,很厚重的气息,不是一女子应该喝的茶。至于咖啡,无论是怎样精心磨制的咖啡,我都尝不出差别,我是个俗人。书店里躺着的大多是文史哲类的书籍,你可以不买,只要你是在用心去看。爱书的人大多清寒,对作者和文字思想的尊重是你一颗虔诚的心,而不是动辄上万的藏书。我身边的那些与文字终日相伴的朋友,倘有一天有了传世之作,我定将你的书放在我的手边,送与每个爱它的人。会毫不宣扬地请你来我的书店坐一坐,我们一杯清茶或咖啡,淡淡地谈谈你的文章你的生活。我身边的朋友,若是有一天你们累了,当你们看到那时的疲惫以及回想起你出发时清澈的眸子,来我的书店坐坐吧,我们不说话,你只要听鼓浪屿夜晚静静的海风,它们一句句地都在向你诉说……
  当我对佳妮姐说完我的书店之后,佳妮姐说,在别人嘴里听到自己的梦想,她哭了。当她很是信誓旦旦地和我笃定践行我们的梦想时,我却在想鼓浪屿的地价、文史哲书籍的行情、书店的投资与管理等等。我必须申明,我不是一个完完全全的理想主义者,我躲在漆黑的小屋里,看现实的光束从天窗一丝丝地渗进来,用手去抓光束里的那些浮沉,怎么努力也全无结果。
  佳妮姐很动情地说,我们一起努力挣钱,用我们自己的钱开书店。我想到了种种的现实,一直潜伏从未消泯的宏图大志也在那一刻蠢蠢欲动。我看到那个在寒风中等待知名教授下课然后向他请教台湾文化运动的自己,我看到那个写文章抗拒自己受到的束缚一遍遍叫嚣着自由和幸福的自己——一个注定要在嘈杂中比试谁的声音更加震耳欲聋的人。我不知道梦想离现实有多远,但是还是对佳妮姐说:“如果你要找人帮忙,那时候倘若我是衣衫褴褛朝不保夕,请你不要嫌弃,至少我心里有着最初的梦想,我想这点东西会帮助你做好书店的。倘若我是光华照人无限辉煌,也不要鄙夷,我想我会抛弃我所有的一切,我只要一个温馨的小书店,大雪天,小火炉,围炉夜话。”
  搞文艺的人,多少都有这么点归家意识,很是浪漫的格调,书和朋友爱人,必不可少。我有必要清醒地认识到开书店的念头是喜欢文字之人浪漫主义的想法,不该为这个沉迷,也不该太过笃信。
  曾经和一个男生无限构想我们文艺化的未来。等我们赚够了钱,要在加州买一块小农场,并在我们的房子里收养孤寡老人和孩子,白日里是忙碌,到了晚上会像阿甘和珍妮一样坐在树上看星星……年少的理想经不起任何的变故,稍微的风吹雨打便可以支离破碎,而现时斯人已从我生活中淡去了模样,梦想也终归是梦想而已。从那以后,不敢轻易说梦想,偶尔的妄想也是自己报以淡淡的微笑,多少的无奈和嘲讽。然而对佳妮姐说的则是字字发自肺腑,倘若未来真有朋友愿意放弃所拥有的和我一起践行我们年少时的梦想,我也会一路随行,至少要让现实彻彻底底地证明我的猖狂,或许我才肯罢休。
  与其在现实中漂泊流浪,不如构建一个乌托邦掩藏我回家的念想。当网络的寂寞攻占下了年少无依的心灵,当种种无聊的消遣让众多的人迷失,这个时候我总是想起我的书店,我的咖啡和茶,淡淡的音乐响起,走过一只神秘的小猫。
  当我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不知道若干年后我会在哪里。或许在一个报社充当喉舌,或许端着公务员的金饭碗过着雷打不动的生活,也可能是干着与文字毫不相关的事情,我渐渐忘却我读过的所有。又或许,在鼓浪屿不起眼的角落里,抚摸着我喜欢的书,手边是一杯茶,茶枪在杯中沉沉浮浮,对面三五好友,一夜的天南地北,那一刻将是很幸福的。
  
  
其他文献
【魅力评荐】唯美忧伤的标题,诗意的结构,古典别致的选材,精彩深情的笔调,成就了这篇佳作。作者以《江城子》这首千古绝唱入题,用第一人称的写作视角来描写苏轼与王弗这段故事,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吾爱王弗,我是
期刊
【魅力评荐】作者善于用诗化的语言议论抒怀,并注意锻造别致的句子以美化自己的说理,像“他把它当作生活中的‘抢匪’,他把她认为是情场上的‘巫婆’,她让他去演了一个替死鬼‘路人’,它把它们浅变成了‘血液’”等,笔墨挥洒之处,神采飞扬,表现出作者丰富的语文功底和成熟的写作能力。    我呈授于祠堂半壶三两的谷酒,当作百花湿季里面敲魂消梦的春醇。那些鬼鼓神器预知天算地命的声音,卡农人马嘶歌绝唱的回响,和朦云
期刊
【魅力评荐】指导老师万安:读完全文,有一种凄清、悲凉的感觉从心底涌出来,奶奶的离开,让一个局外人的心中都隐隐作痛!文章语言朴实、质朴,但字里行间渗透着真挚的情感,让人为之一颤!文章以第一人称来写,写出奶奶的仁爱和黑猫的忠诚,细节生动,真挚感人。文章语言优美,穿插着许多细节描写,刻画出了人物的内心活动与性格特点。    空房子原是住了人的,那人是我奶奶。  奶奶离开这房子时,我不知情。我回来时,那里
期刊
吴高扬,江苏省扬州中学高级教师,扬州市语文学科中青年教学骨干,在各级刊物发表《和则万物生——〈语文课程标准〉精神底蕴的解读》《如何开发和利用学生本身所蕴涵的课程资源》等多篇论文,编写有《大学自主招生考试专题讲习》《学会学习——给高中生的建议》等多部论著。  不少同学对考场作文的“结构技巧”是颇为青睐的,甚至有着一种“技术崇拜”的倾向。他们认为结构上的新颖、独特是考场制胜之法宝。诚然,精巧的结构的确
期刊
三、后继有人  零二年夏,华北大旱。僵持了一夏的雨,终于在八月倾瀑而下。连续两天的雨润泽了土地,浇灌了庄稼,涨满了丰沛河。眼见着过了警戒水线,只能打开沿途的水站,往各个水渠里抽水排洪。  孟楼村水站水抽了一天一夜。  第二天,刘义仁一大早起来,竟看见水渠两边的坝上由南向北走来一群少年。而且,已经有几个少年站到了水站的两边,冲着水渠里吆五喝六。刘义仁好奇,上前探个究竟。原来,水站抽水,从丰沛河里抽上
期刊
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日。在伟大革命家、先行者孙中山的领导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在中国革命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有人说,这个世界不该是“前人负责革命、后人负责纪念革命”那么简单。那么,我们可以从最简单的做起,在纪念辛亥革命百年之际,向孙中山、邹容、廖仲恺、秋瑾、林觉民等等这些为争取革命胜利而英勇奋斗、流血牺牲的志士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期刊
基于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60分钟左右的写作时限,高中生写的议论文大多讲的是一些尽人皆知的“公理”“常理”“大道理”,往往是千人一面,众口一腔,缺少新颖性的冲击力。怎么办呢?要想用什么“速成法”让思想还比较稚嫩的高中生立马“立论独到,语出惊人”起来,那实属“拔苗助长”;而学习杂文的手法,找一个比较巧妙、抢眼的“由头”来让临场议论文顿生“看头”,倒是一个“可望(阅卷者的阅卷心理)亦可即(写作者的写作能力
期刊
作者简介:贾平凹,1952 年生,陕西省丹凤县人,著名作家。当代中国可以进入中国和世界文学史册的为数不多的著名文学家之一。被誉为“鬼才”。代表作有《秦腔》、《高兴》、《心迹》、《爱的踪迹》等,曾获多次文学大奖。    现在的时代竟是一个宜于产生散文的时代呢。散文是昀易于表现情绪的,而现在的情绪却比任何时代都来得充分:振奋的有之,消沉的有之,健康的有之,颓废的有之,激动,冷漠,欢呼,反对……矛盾是愈
期刊
站在秋与冬的交界线上,闭着眼,朔风夹杂着冬天的嘶吼席卷而来。整片天地,又要经历一次撕心裂肺的疼。  枯死的枝条,嶙峋的树干,完全没有了昔日的光华。深浅不一的灰色纹路布满了树干,像细细的恐怖的疤痕,爬在大地的身体上,肆意扩张。秋日里落下的带着黄斑的叶子层层叠叠,黑色的蚀边似乎会无尽地放大,像饱经风霜的老人的皮肤,斑斑点点,沟壑纵横,让人不忍再多看一眼,似乎目光再多停留那么一秒,干涩的眼睛也要被凛冽的
期刊
一、“支招”,为什么选择以结构为突破口  首先声明,我们今天所讨论的“支招”范围仅限于考场作文。既然是考试,毋庸置疑,应该关注“评价标准”。有经验的教师在作文评分过程中,无论评分细则如何复杂,其评价仍旧大体围绕四个维度来进行:1.题意是否切合;2.内容是否充实;3.结构是否明晰;4.语言是否具有表现力。简单做个分析,不难发现,这四者当中,“切合题意”属于“立意”层面,与一个人的“见识”“见解”关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