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闭一睁之间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yilia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牛年春晚的小品节目《不差钱》里,演员“小沈阳”说了一句很精辟的至理明言:“眼睛一闭一睁,就是一天;眼睛一闭不睁,就是一辈子。”
  的确,无论贤愚尊卑,古往今来,人这一辈子,就是由哭声震天的“一睁”开始,由万物皆空的“一闭”结束。而这大的、一生一次的闭睁之间,又经历了无数次小的、每天的一闭一睁。
  大的一闭一睁,每个人只有一次机会,应当格外珍惜,好生对待,莫让年华付水流。在这短暂一生里,要尽量有所作为,有所贡献,洁身自好,不负青春;即便不能青史留名天下知,也要“只留清白在人间”。
  因而,每天的一睁,要力争让今天活得积极向上、有意义、有价值;每天的一闭,要闭得心安理得,因为白天没做亏心事,晚上就不会做恶梦。
  于是,无数个奋发有为的一睁,我们积德行善,修桥补路,无私奉献,就能活得如春花般绚烂;无数个问心无愧的一闭,我们安享成功的喜悦,劳作后的休憩,换来最终的一闭时的安详满足,好似秋叶之静谧。
  有的人一闭一睁,别人就要遭殃,因为他只要一睁眼,就在算计着害人、捣乱,他只有彻底闭眼了,大伙才能安宁,即所谓“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所以,如果当一个人睁眼的时候,众人都在盼他早日闭眼,也是人生最悲哀的事。
  有的人一闭一睁,社会就会受益,他人就能得福。因为他一睁眼,就惦记着张姓孤寡老人有无口粮,王家贫困孩子能否上学,李家的屋顶会不会漏雨……因为他甘心为人民当马做牛,人民祝愿他长寿如松,眼睛永远不闭。
  神话传说,世界原来混沌一片,盘古开天辟地,清者上升为天,浊者下沉为地,这就是一睁;按科学算,若干亿年后地球也要毁灭,届时一片黑暗,就是一闭。所谓“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虽然夸张得太浪漫,也不无道理。
  有的人,眼睛一睁,天地为之动容,世界为之改观,他们就是人类历史的路标。孔子眼睛一睁,儒家思想横空而出,辉耀神州,所谓“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基督、佛陀、穆罕默德、马克思、牛顿、孙中山等,都属此类,他们是人类的骄傲。
  每个早晨,我们眼睛一睁,就要心存感激。因为有统计资料表明,世界上大约有四分之一的人是在睡梦中去世的,而我们还活着,很健康地活着,新的一天开始了,不知会带给我们什么惊喜。
  每个夜晚,我们眼睛一闭,应该感到满足。辛劳一天,成绩不错,该干的事都干了,干不成的事也尽力了,亲人身体都很健康,自己心情也颇愉快,如果能再做一个好梦,今天就算是功德圆满了。
  没有永远不闭的眼睛,除非是雕塑画像。严监生眼睛不肯闭,只因为看到两根灯芯在耗油;权臣桓温眼睛不肯闭,是因为没有来得及黄袍加身;周瑜眼睛不肯闭,是因为他恨啊:“既生瑜,何生亮?”林黛玉不肯闭眼,是因为宝玉另娶新欢,木石之盟成为泡影……但愿我们都做达观之人,真到了眼睛需要永远一闭时,也别扭扭捏捏,恋恋不舍,眼睛一闭,潇洒告别:我走了,“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
   (编辑 静林)
其他文献
提到图文并茂的砚铭,玩砚人自然会想起那位多才多艺,不但精于诗、书、画、印,而且也嗜好蓄砚,曾收藏千余方,又择其佳者作铭辞,手书后多半自己镌刻的高凤翰。高凤翰毅力惊人,右臂病废后,书画篆刻凿铭全用左手。他的诗作年轻时即负盛名。他的书法精妙流美,奇趣横生。他工于山水、花卉,亦能画人物,为“扬州八怪”之一。他以左手治印,苍拙豪纵,直追秦汉,尤善印篆,开齐鲁印派之先河。高凤翰将诗、书、画、印与制砚刻铭相互
我国农历一年中,从立春至大寒共有24个节气。古往今来,我国以节气为题材的对联不少,有的很精彩。这里选录数副,聊供诸君赏析。  相传明代有一位学台,在浙江天台山游览时,夜宿山中茅屋。次日晨起,见茅屋上片片白霜,心有所感随口吟出一上联:  昨夜大寒,霜降茅屋如小雪;  联中嵌有3个节气,一气呵成,毫无痕迹,一时成为绝对。直至近代,才由浙江的赵恭沛先生对出下联:  今朝惊蛰,春分时雨到清明。  此下联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