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德市省柴节能工程实施的成效和重要意义探讨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bankco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总结了建德市实施省柴节能工程在多行业取得的成果,并对省柴节能工程实施成果对该市森林资源发展、森林覆盖率提高所产生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以为该工程的持续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省柴节能工程;森林资源;发展;成效;意义;浙江建德
  中图分类号F323.2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12-0198-02
  
  建德市位于浙江西部山区,钱塘江水系中游,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县(市)。建国初期至20世纪70年代,农村经济以种植业为主,农村乡镇生活炊事、食品加工、猪饲烧煮、烤火取暖、炒制茶叶、焙烧石灰砖瓦等所有生活生产能源,全部以薪柴木炭为主,年均消耗森林薪柴超过50万~60万t。过度采伐森林资源,造成森林面积锐减,森林资源质量下降,森林生态环境功能退化,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
  1954年普查,全县森林蓄积量仅有64.2万m3,森林覆盖率只有38.5%。1958—1962年,由于大跃进时期出现的大办钢铁、大办食堂、大砍“跃进柴”,森林植被资源遭受毁灭性破坏。3年经济困难时期,又出现毁林开荒,种粮17 333万hm2,使森林覆盖率降至30%以下。山区农村出现无柴可采的严重现象,造成不少农户专职外出寻找薪柴。上山挖掘树根当炊事燃料,许多山区出现“高山远山癞痢山,低山近山光头山”的景象。树木挖掘严重的林地,虽经多年封育,至今仍无法恢复原状[1]。
  进入20世纪70年代,国务院号召全国大办沼气,以缓解炊事燃料困境。80年代初,开始改造高能耗的“老虎”灶,试点推广省柴节能灶。1985年,建德市被列入全国第三批改灶节柴试点县。90年代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和使用石油液化气等生活替代能源,省柴节能工程取得巨大成效。1991年,建德市被列为“八五”期间全国100个农村能源综合建设县项目之一,在实施的30个子项目中,与省柴节能有关的子项目有9个[2]。10年时间内,通过2次国家级农村能源项目的实施,建德市取得了省柴节能的巨大成效,为巩固全市封山育林成果,提高森林植被质量和生态功能,增加森林覆盖率做出了重大贡献。
  1节柴项目内容与实施成效
  1.1清理土砖瓦窑和柴灰窑,保护封山育林成果
  建国前至建国后的60年代,建德农村年均小土砖瓦窑和石灰窑约有270座正常生产。当时农村乡镇建房所需土砖、小青瓦、石灰和毛纸加工所需石灰,就靠这些专烧薪柴加温的土窑烧制。为取薪方便,土窑一般都建在山脚或山岙中,一座土窑年均消耗薪柴400 t,每年共计消耗薪柴10.8万t,使周边林地上的杂木、幼树、柴草消耗殆尽,所以土窑与当地农村的山林纠纷、与农民争夺炊事燃料的矛盾非常突出。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当地政府为了保护森林资源,节省薪柴能源,逐步清理销毁土砖瓦窑和柴灰窑,建造工艺先进、能耗低、以烧煤和电能为主的机立窑和轮窑。
  1.2改造旧柴灶,普及推广省柴节能灶
  农村旧柴灶,灶门大,炉膛设计不合理,吊火距离不科学,造成热量散发多,热效率低,只有10%左右,薪柴消耗量大。建德市从1982年开始进行省柴灶推广试点。1985年又被国家农牧渔业部列为全国第3批改灶节柴试点县,到1987年12月完成实施任务。全市43个乡镇,9.8万户农户,推广省柴灶9.22万座,普及率达93.97%。省柴节能灶升温段平均热效率28.5%。全市每年可节柴16万t,相当于每年为农民节支增收900万元,同时还节省砍柴工160万个。
  1991—1995年,在全国100个农村能源综合建设县项目中,更新改造省柴灶是子项目之一。5年中,更新改造省柴灶7.9万座,热效率从原来的28.5%提高到31.6%,年新增节柴量9.2万t,年节柴经济效益达2 058.5万元。
  1.3推广制茶新工艺,提升节柴效率
  从1991年开始,建德市着手研究和试行制茶节能技术改造。制茶燃料以木材、薪柴为主改为以煤炭和电力为能源。改造杀青和烘干炉灶,淘汰老式设备,使用节能茶机,全面改建手工名优茶炒茶炉灶,使其达到省柴节能要求。
  从1991—1995年,在全市129个茶厂改造924台机械茶灶、推广滚筒式杀青机84台,加配杀青余热利用装置82台、烘干机82台,引进高效节能热风炉57台。杀青热效率从原来的20%上升到40%,烘干热效率从原来的15%上升到32%。机械茶灶加工茶叶的能耗从原来的1∶2.17下降到1∶1.41,节能35.02%。改造手工名茶灶9 810台,每台年可节能37.5 kg标煤。2项合计年节约2 495 t薪柴。
  1.4推广猪饲生喂方法,减少森林资源消耗量
  过去农村养猪都是一家一户每年饲养2~3头,采取熟食饲喂。不仅增加了砍柴人工,消耗了森林资源,而且提高了养殖成本,没有经济效益,养猪的好处只是为农田提供了栏肥[3]。
  从1980年推广猪饲生喂以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养猪业也从一家一户散养,发展到几十、几百、几千头以上的规模养殖,不仅节省薪柴能源,而且降低生产成本,成为农村一项主要的农业产业。
  建德市农民对养猪业比较重视,年饲养量都在35万~40万头以内。推广猪饲生喂比熟食喂养,每头肉猪可节约薪柴180 kg,全市按平均年饲养35万头肉猪计算,年可节约薪柴6.3万t。每年繁育仔猪1.5万窝,每窝仔猪饲料熟喂需消耗薪柴0.5 t,年共需烧柴0.75万t。推广猪饲生喂,年可节省薪柴消耗达7.05万t。
  1.5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薪柴用量
  太阳能和沼气是可再生能源,可替代薪柴,解决农民炊事燃料。从1986年开始,建德市就开始向农村宣传推广太阳能热水器,至今农村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的农户占总农户的15%以上,清洁能源村达到50%左右。全市13万户农户,约有2.5万户农户安装使用了太阳能热水器,给农民生活带来了方便,而且每年还可节省烧热水所需薪柴5 200 t。
  建德市从1995—2008年,为农村畜禽养殖场配建沼气工程301座,总容积2.4万m3。不仅治理了养殖污水,而且每年还可制取沼气218万m3,解决近千户炊事燃料问题,仅此一项年可节约薪柴5 000 t[4]。
  1.6使用优质高效替代能源,解决炊事燃料,减少薪柴消耗
  在山区农村推广使用液化石油气作为炊事能源,是省柴节能的重要工程项目。液化气不仅使用方便,废气排放少,而且热效率高,清洁卫生,省时节能,是目前山区农村最好、最主要的替代薪柴炊事能源。从1991年实施全国农村能源综合建设县项目开始,在山区农村推广使用石油液化气作炊事能源,成为省柴节能、巩固封山育林成效的主要实施项目。2008年,在全市农村消费液化气已达到5 625 t,替代薪柴能源,年可节约薪柴资源3.37万t。
  2实施节柴项目的重要意义
  2.1省柴节能工程使森林资源和林种面积发生变化
  農村薪柴资源主要从薪炭林、灌木林中获取。薪炭林面积从1984年的17 071 hm2降至2006年的28 hm2,灌木林面积从1984年的4 903 hm2升至15 128 hm2,疏林地和无林地面积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由1984年的61%上升到2006年的76%。事实证明,随着省柴节能工程项目的扩大,农村使用薪柴作炊事和生产能源的消耗量逐年减少,封山育林成果日见成效,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2.2薪柴使用量大幅度下降
  林地得到休养生息,森林植被逐步丰厚茂盛起来。由于人类基本停止从森林中掠取薪柴的破坏作用,森林资源按照自然的生长规律发育成长,密度增加,形成多层次结构,提高了森林资源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生态功能,自然灾害逐年减少。
  2.3有利于保护建德市地带性植被,维护生物多样性
  以壳斗科植物为主的常绿阔叶林树种,因材质坚硬、燃烧热值高,成为农民采薪的首选树种。由于过去过度采薪,直至挖掘树根,使大片天然常绿阔叶林植被群落被毁灭,变成重新造林的单一树种森林,使森林生态系统严重退化。在灌木林中一些有重要经济、药用价值的珍贵物种也随着砍伐薪柴被破坏灭种,给生态环境和国民经济建设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2.4给农村经济发展带来显著效益
  推广更新省柴灶,推广制茶省柴新工艺,推广猪饲生喂、清理小土窑、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等省柴节能项目,年可节约薪柴约48万t。其中推广省柴灶、制茶新工艺、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猪饲生喂等项目,年省柴节能33.52万t,节约能源效益按薪柴200元/t计算,年效益达6 704万元。
  3参考文献
  [1] 段应坤.保护森林节能减排——农村省柴节煤灶的技术标准和施工工艺[J].中国林业,2009(5A):58.
  [2] 李育材.略谈节能减排和森林生态保护与建设[N].中国绿色时报,2008-06-05.
  [3] 胡玉凯,许计武.发展农村户用沼气的作用和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6(5):78.
  [4] 杨跃光,沈贵.浅议农村节与森林资源保护[J].能源政策研究通讯,1993(8):22-25.
其他文献
近年来,桉树枝枯病在广西桉树林中普遍发生,已成为为害广西桉树林的主要病害之一。桉树枝枯病病害会造成树木嫩芽枯死、枝条枯死、叶片脱落、失去顶端优势、树势衰退和材积减
基于装载机用柴油机经济性和动力性的典型瞬态路谱,提出台架模拟整车路谱的试验方法,研究台架实现瞬态试验的可行性,引入线性回归作为台架试验有效性的评价依据。台架模拟试
摘要 通过对博兴县粮食生产现状的分析,指出了实现粮食生产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高博兴县粮食生产能力的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 粮食生产;现状;问题;建议;山东博兴  中图分类号 F32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0-0299-02  粮食生产关系国计民生,各级政府高度关注和重视。博兴县作为山东省粮食生产重点县之一,近年来严格落实上级有关惠农政策,推
吐鲁番地区每年春、秋季都是大风多发季节,对该地区设施农业发展存在较大的威胁,设施农业生产中要注意做好防风工作,提出了适应于吐鲁番地区气候特点的日光温室防风技术。
通过对混凝土抗冻性的踊跃检测和室内外对比试验分析,建立了与建筑物安全运行寿命相关的混凝土抗冻性定量化设计模式、统计模型和技术条件,为最终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混凝土抗冻
一例上中切牙完全腭向错位的矫治张扬,邓燕,赵玉书一、典型病例:张宁,男,8岁,1990年2月2日因牙齿不齐要求矫治。口内检查:替牙殆期,完全腭向错位。二、矫治方法:设计环托式活动矫治器,唇面直接
通过对襄阳市国营林场辖区内的3.4 hm2采石迹地进行植被恢复试验设计,选择出采石迹地植被恢复的植物品种,总结出人工造林与天然修复相结合的复合模式,获得最佳植被复绿技术路
研究大量元素水溶性肥料对生菜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大量元素水溶性肥料可以显著提高生莱的产量及产值,桂林市七星区生菜产量比喷施等量清水、空白对照分别提高6.1
在重庆市开县厚坝镇通过水稻“3414”肥料效应试验,研宄了在紫泥田田中配施不同的氮磷钾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采表明,氮磷钾三要素对株高、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
本文探讨了混凝土收缩、开裂的若干特点,并提出了减少这些材料收缩的一些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