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价值链会计为中小企业进行资源配置分析塑造核心竞争力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有利的分析工具。在企业内部通过业务流程的优化塑造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外部通过协作实现价值链增值的最大化,分析了价值链会计下构建价值链的原则,对内部价值链和外部价值链的构建进行了探讨,并指出在实践中应根据企业的战略、所处的行业和生命周期阶段做出调整。
关键词:价值链;价值链会计;企业资源配置
引 言
企业价值一直是学术界探讨的课题之一,创造更多的价值是每个企业孜孜以求的目标。企业创造了价值才能生存、发展、获利。企业要生存、发展、获利,必须具备市场交换价值,既生产能够进行市场交换的产品或提供有市场空间的服务。企业创造价值的多少取决于企业围绕产品或服务所能够利用资源的数量和进行资源配置的效率。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全面推进,社会分工的进一步深化,单个企业只能实现价值增值的一部分工作,把产品增值的其它环节交由具有相应核心竞争力的其它企业来完成。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塑造竞争优势的要求更加迫切,识别出企业内部在拥有资源和配置资源上的优势,利用内部有限的资源塑造核心竞争力,并对外进行协作延长产品价值,实现价值链条上的增值,得获长足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转化为价值链与价值链之间的竞争。中小企业作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力量,起点弱,发展瓶颈多,更需要先进的管理工具的指导,价值链会计为中小企业进行资源配置分析塑造核心竞争力实现价值最大化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有利的分析工具。
一、价值链会计拓宽了民营企业资源利用的范围
价值链是MIchael EPorter在1985年首次提出的,他指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企业的价值创造是通过一系列活动完成的,这些活动可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类,基本活动包括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市场和销售、财务等;而辅助活动则包括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等。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了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即价值链。如图1所示。
此后价值链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价值链的概念从企业内部扩展到企业外部,从企业内各职能部门扩展到供应商和客户。近年来,会计作为一种价值指标体系,其发展越来越受到专家们的批评,我国会计学家间达五在2003年首次提出价值链会计思想。将价值链描述为以价值增值为目的,对以战略联盟为表现形式的价值链加以追踪、核算、预测、控制、评价的一种会计活动。
价值链会计在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上拓宽了企业资源利用的范围。在空间维度上,把原来的单一企业形式存在的会计核算主体扩展为以价值链联盟形式存在的会计管理主体,把原来的以货币为计量手段的各会计核算对象扩展为以价值链形式存在的一切可以量化的会计管理对象,在时间维度上,以会计实时控制为核心,以管理过程的时间序列为依据,分别以事前管理的统筹规划。事中管理的实时控制和事后管理的分析考评为内容广泛开展全方位,全过程的会计管理。
价值链会计作为分析工具,用一种新的链的观点将企业各部门、供应商、顾客及竞争对手联系起来,从企业内部进行更有效的业务流程划分,从外部进行更有效的资源调节,从企业价值增值的新高度分析企业的内外活动,以提高资本运作的效益,创造最大化的价值,实现企业的目标。
二、价值链会计对民营企业资源配置的启示
价值链会计作为一个新型的指标体系,不但可以从财务信息。而且更多的将非财务信息也纳入到分析中,作出最有效的资源配置方案。价值链会计启发了民营企业价值目标实现的新思路。
(一)价值增值
价值链会计是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和价值链管理结台的产物,价值增值是价值链管理的核心理念。价值链管理的目标就是在整条价值链价值最大化的基础上获得最大他的价值增值。
(二)链的观点企业
存在的目的是创造价值,但是价值创造活动不是单独的管理活动,而是相互依存的管理活动构成的组合,具有时间上的先后序列关系,投入产出的继承关系。价值链会计用链的观点将这些活动链接起来,在企业可控制的边界内部将各作业活动进行价值链接,将作业链转化或价值链,并延伸到企业外部,将价值管理的对象扩大到供应商,销售商,客户,通过合作共赢扩大了资源利用的范围,通过优化企业价值链,达到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扩大企业竞争优势的目的。
三、民营企业构建价值链的原则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进一步扩大。企业间的竞争已经不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价值链与价值链之间的竞争。企业如何构建价值链成为其塑造核心竞争力的一个关键性的问题。企业构建价值链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明确价值链会计下民营企业资源配置的目标
价值链下,企业的目标不再是企业利润最大化,或是单个企业价值最大化,而是以顾客价值为导向的相关者利益价值最大化。企业价值增值建立于整条价值链增值最大化的基础之上,价值链上的企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利益相关者不再局限于过去的股东。债权人,政府,潜在的投资者,还包括竞争对手,各级供应商和分销商,其中最重要的是顾客。
(二)顾客价值导向原则
在当前供大于求的环境下,传统的由资源决定市场的传统计划经济的价值链已逐渐被客户需求所引导的市场经济价值链代替。企业应建立客户需求部门,分析调研,敏锐感觉到市场的动向。并进行资源的整合,业务流程的设计和优化。及时对市场做出反应。顾客是决定价值能否实现的主体。只有以顾客为导向,迎合顾客需求甚至创造顾客需求,对产品的功能,外观,特色,服务等进行增值环节的创造和优化,达到降低成本,提高顾客效用,进行合适的定价策略,实现企业的价值增值和价值的可持续增长。
(三)合作共赢原则
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和企业拥有资源的差异性,决定了企业核心能力的不同。企业只能在有限的资源内完成产品增值的一部分。如原材料生产,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等。单个企业与单个企业交换时,会产生交易成本,而价值链由于基于一定的明确或隐含的协议之上,故可以通过节约交易成本达到增值的目的。其次稳固的价值链可以产生规模经济效应,为价值增值做出贡献。
(四)信息化支撑原则
价值链会计的实现离不开现代IT技术的支撑,价值链会计是建立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之上的,从internet到intranet.ex-tranet,企业获取信息,加强合作的平台不断扩大,信息技术使得不同地点的信息共享成为可能,实现了价值链管理的实时控制。民营企业应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适合自己的信息化平台。保证信息的有效流通和整合。
四、价值链会计下民营企业价值链的构建
(一)通过作业分析构建民营企业内部价值链 由于民营企业可以通过外部价值链的构造有效实现企业所需资源的有效配置,所以民营企业可以将本企业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核心能力的塑造上,首先民营企业应进行核心业务的识别,找出企业自身的核心业务。其次通过价值链进行分析业务活动。将增值活动分解到各作业。
如图2所示,企业核心业务的增值可以分解为各流程的增值,流程是作业的集合,流程增值可以分解为作业的增值,这样动态的呈现出企业价值增值在各环节增值的过程,对于增值作业配置资源提高增值效率,对于非增值作业进行改进。
(二)民营企业外部价值链的构建
民营企业应依据所处的行业和拟实施的战略建立价值链,价值链节点企业间的战略合作是构成价值链竞争力的核心要素。由于企业之间存在利益之间的博弈和价值流转的委托代理关系。价值链构建要做好价值链战略联盟的选择和合作机制的有效实施。
价值链建立最关键的一点就是选择战略伙伴,民营企业应基于经验数据建立选择战略伙伴的指标。而且价值链上战略联盟的选择是动态的,通过竞争不断优化磨合获得可持续的竞争力。在选择好战略联盟之后,企业应通过价值链进行过程管理。价值链的过程管理包括价值链会计下的核算,预测,控制,评价。这些过程伴随着企业价值链管理的全过程。根据侧重点不同分布于企业的事前管理,事中管理,事后管理。民营企业价值链的成功要完善价值链节点企业间的信任机制。在信任机制的基础上进行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在台作的基础上保持整条价值链的竞争力。
(三)民营企业价值链的一体化
无论是内部价值链和外部价值链,都是可以通过价值流转链接到一起的。如图3所示:
企业的价值链有六条,从企业内部价值链出发,后向一体化至供应商价值链。前向一体化至价值链和客户价值链,并伴随着对竞争对手价值链的分析。进行价值链分析能够真正明确企业价值增值的战略环节,便于企业战略的实施和提高核心竞争力。
结束语
价值链会计使民营企业可利用的资源进一步扩大,民营企业可以在自己有限资源里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对外通过价值链上的协作实现以顾客为导向的价值链增值的最大化。价值链会计下通过对企业以顾客为导向的业务流程优化和外部资源协调都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民营企业应根据自身所处的行业特点和企业发展的生命周期阶段进行有效的调整和运用。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34-36
[2]阎达五,张瑞君会计控制新论,会计研究,2003(4):3-8
[3]阎达五,价值链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会计研究,2004(2):3-7
[4]王竹泉,高芳,基于业务流程管理的价值增值报告模式研究会计研究,2004(9):47-52
[5]陈良华,基于泛会计概念下成本计量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03
关键词:价值链;价值链会计;企业资源配置
引 言
企业价值一直是学术界探讨的课题之一,创造更多的价值是每个企业孜孜以求的目标。企业创造了价值才能生存、发展、获利。企业要生存、发展、获利,必须具备市场交换价值,既生产能够进行市场交换的产品或提供有市场空间的服务。企业创造价值的多少取决于企业围绕产品或服务所能够利用资源的数量和进行资源配置的效率。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全面推进,社会分工的进一步深化,单个企业只能实现价值增值的一部分工作,把产品增值的其它环节交由具有相应核心竞争力的其它企业来完成。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塑造竞争优势的要求更加迫切,识别出企业内部在拥有资源和配置资源上的优势,利用内部有限的资源塑造核心竞争力,并对外进行协作延长产品价值,实现价值链条上的增值,得获长足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转化为价值链与价值链之间的竞争。中小企业作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力量,起点弱,发展瓶颈多,更需要先进的管理工具的指导,价值链会计为中小企业进行资源配置分析塑造核心竞争力实现价值最大化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有利的分析工具。
一、价值链会计拓宽了民营企业资源利用的范围
价值链是MIchael EPorter在1985年首次提出的,他指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企业的价值创造是通过一系列活动完成的,这些活动可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类,基本活动包括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市场和销售、财务等;而辅助活动则包括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等。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了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即价值链。如图1所示。
此后价值链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价值链的概念从企业内部扩展到企业外部,从企业内各职能部门扩展到供应商和客户。近年来,会计作为一种价值指标体系,其发展越来越受到专家们的批评,我国会计学家间达五在2003年首次提出价值链会计思想。将价值链描述为以价值增值为目的,对以战略联盟为表现形式的价值链加以追踪、核算、预测、控制、评价的一种会计活动。
价值链会计在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上拓宽了企业资源利用的范围。在空间维度上,把原来的单一企业形式存在的会计核算主体扩展为以价值链联盟形式存在的会计管理主体,把原来的以货币为计量手段的各会计核算对象扩展为以价值链形式存在的一切可以量化的会计管理对象,在时间维度上,以会计实时控制为核心,以管理过程的时间序列为依据,分别以事前管理的统筹规划。事中管理的实时控制和事后管理的分析考评为内容广泛开展全方位,全过程的会计管理。
价值链会计作为分析工具,用一种新的链的观点将企业各部门、供应商、顾客及竞争对手联系起来,从企业内部进行更有效的业务流程划分,从外部进行更有效的资源调节,从企业价值增值的新高度分析企业的内外活动,以提高资本运作的效益,创造最大化的价值,实现企业的目标。
二、价值链会计对民营企业资源配置的启示
价值链会计作为一个新型的指标体系,不但可以从财务信息。而且更多的将非财务信息也纳入到分析中,作出最有效的资源配置方案。价值链会计启发了民营企业价值目标实现的新思路。
(一)价值增值
价值链会计是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和价值链管理结台的产物,价值增值是价值链管理的核心理念。价值链管理的目标就是在整条价值链价值最大化的基础上获得最大他的价值增值。
(二)链的观点企业
存在的目的是创造价值,但是价值创造活动不是单独的管理活动,而是相互依存的管理活动构成的组合,具有时间上的先后序列关系,投入产出的继承关系。价值链会计用链的观点将这些活动链接起来,在企业可控制的边界内部将各作业活动进行价值链接,将作业链转化或价值链,并延伸到企业外部,将价值管理的对象扩大到供应商,销售商,客户,通过合作共赢扩大了资源利用的范围,通过优化企业价值链,达到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扩大企业竞争优势的目的。
三、民营企业构建价值链的原则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进一步扩大。企业间的竞争已经不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价值链与价值链之间的竞争。企业如何构建价值链成为其塑造核心竞争力的一个关键性的问题。企业构建价值链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明确价值链会计下民营企业资源配置的目标
价值链下,企业的目标不再是企业利润最大化,或是单个企业价值最大化,而是以顾客价值为导向的相关者利益价值最大化。企业价值增值建立于整条价值链增值最大化的基础之上,价值链上的企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利益相关者不再局限于过去的股东。债权人,政府,潜在的投资者,还包括竞争对手,各级供应商和分销商,其中最重要的是顾客。
(二)顾客价值导向原则
在当前供大于求的环境下,传统的由资源决定市场的传统计划经济的价值链已逐渐被客户需求所引导的市场经济价值链代替。企业应建立客户需求部门,分析调研,敏锐感觉到市场的动向。并进行资源的整合,业务流程的设计和优化。及时对市场做出反应。顾客是决定价值能否实现的主体。只有以顾客为导向,迎合顾客需求甚至创造顾客需求,对产品的功能,外观,特色,服务等进行增值环节的创造和优化,达到降低成本,提高顾客效用,进行合适的定价策略,实现企业的价值增值和价值的可持续增长。
(三)合作共赢原则
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和企业拥有资源的差异性,决定了企业核心能力的不同。企业只能在有限的资源内完成产品增值的一部分。如原材料生产,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等。单个企业与单个企业交换时,会产生交易成本,而价值链由于基于一定的明确或隐含的协议之上,故可以通过节约交易成本达到增值的目的。其次稳固的价值链可以产生规模经济效应,为价值增值做出贡献。
(四)信息化支撑原则
价值链会计的实现离不开现代IT技术的支撑,价值链会计是建立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之上的,从internet到intranet.ex-tranet,企业获取信息,加强合作的平台不断扩大,信息技术使得不同地点的信息共享成为可能,实现了价值链管理的实时控制。民营企业应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适合自己的信息化平台。保证信息的有效流通和整合。
四、价值链会计下民营企业价值链的构建
(一)通过作业分析构建民营企业内部价值链 由于民营企业可以通过外部价值链的构造有效实现企业所需资源的有效配置,所以民营企业可以将本企业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核心能力的塑造上,首先民营企业应进行核心业务的识别,找出企业自身的核心业务。其次通过价值链进行分析业务活动。将增值活动分解到各作业。
如图2所示,企业核心业务的增值可以分解为各流程的增值,流程是作业的集合,流程增值可以分解为作业的增值,这样动态的呈现出企业价值增值在各环节增值的过程,对于增值作业配置资源提高增值效率,对于非增值作业进行改进。
(二)民营企业外部价值链的构建
民营企业应依据所处的行业和拟实施的战略建立价值链,价值链节点企业间的战略合作是构成价值链竞争力的核心要素。由于企业之间存在利益之间的博弈和价值流转的委托代理关系。价值链构建要做好价值链战略联盟的选择和合作机制的有效实施。
价值链建立最关键的一点就是选择战略伙伴,民营企业应基于经验数据建立选择战略伙伴的指标。而且价值链上战略联盟的选择是动态的,通过竞争不断优化磨合获得可持续的竞争力。在选择好战略联盟之后,企业应通过价值链进行过程管理。价值链的过程管理包括价值链会计下的核算,预测,控制,评价。这些过程伴随着企业价值链管理的全过程。根据侧重点不同分布于企业的事前管理,事中管理,事后管理。民营企业价值链的成功要完善价值链节点企业间的信任机制。在信任机制的基础上进行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在台作的基础上保持整条价值链的竞争力。
(三)民营企业价值链的一体化
无论是内部价值链和外部价值链,都是可以通过价值流转链接到一起的。如图3所示:
企业的价值链有六条,从企业内部价值链出发,后向一体化至供应商价值链。前向一体化至价值链和客户价值链,并伴随着对竞争对手价值链的分析。进行价值链分析能够真正明确企业价值增值的战略环节,便于企业战略的实施和提高核心竞争力。
结束语
价值链会计使民营企业可利用的资源进一步扩大,民营企业可以在自己有限资源里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对外通过价值链上的协作实现以顾客为导向的价值链增值的最大化。价值链会计下通过对企业以顾客为导向的业务流程优化和外部资源协调都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民营企业应根据自身所处的行业特点和企业发展的生命周期阶段进行有效的调整和运用。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34-36
[2]阎达五,张瑞君会计控制新论,会计研究,2003(4):3-8
[3]阎达五,价值链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会计研究,2004(2):3-7
[4]王竹泉,高芳,基于业务流程管理的价值增值报告模式研究会计研究,2004(9):47-52
[5]陈良华,基于泛会计概念下成本计量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