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视域下中国环境艺术的设计与发展方向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hhck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要适应当前经济转型的需求,就要基于经济视域下着眼长远、科学谋划,不断整合资源,精准施策、分类推进,科学把握各地差异和特点探索一条全新的道路,以迎合时代发展的潮流。基于此,本文从环境艺术设计概念和特征入手,论述经济转型时期对我国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分析我国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并基于经济视域提出我国环境艺术设计的措施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经济视域;方向
  中图分类号:TU-8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3-0-02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掣肘,当前我国环境艺术设计考虑了经济、环境、功能等多方面的因素,对设计提出了诸多要求。基于此,我们要逾越传统环境艺术设计的藩篱,多角度分析经济转型时期的环境艺术,多措并举,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艺术设计的功效,为城市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1 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和特征
  1.1 概念
  环境艺术设计主要指在室外环境的设计中,如公共空间设计、城市规划设计等,遵循艺术设计理念,坚持以人为本,通过科学的规划布置,满足人们对环境实用性的要求,或为其带来良好的感受。如今,社会生活水平和精神文化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环境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我们要打破传统环境设计理念的藩篱,革故鼎新,守正创新,根据大众需求和时代特征创新环境艺术设计,以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1]。
  1.2 环境艺术设计的特征
  第一,人文性和自然性。在环境艺术设计中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合理利用自然景观,多方面考虑社會大众的需求,借助不同的艺术形式保障人与自然的协调性。第二,整体性和多样性。由于环境设计涉及的范围广,包含了诸多元素,每种元素都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同时还能与环境空间风格一致,为社会大众呈现多元化形式,吸引大众的注意力。第三,审美性和实用性。随着社会大众生活水平和精神文化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审美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不仅要求功能性,还要求实用性,而环境艺术设计恰好符合上述两种特征,既能给社会大众创造便捷的服务条件,让其享受生活,还能满足其需求[2]。
  2 经济转型对我国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
  2.1 增强了环境艺术的学科的自然性
  在经济转型的驱动下城市规模日益扩大,环境艺术学科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为了满足社会大众的审美需求和生活需求,设计人员从人文、环境绿化等层面入手,不断完善城市规划,并且还根据自然环境条件和区域发展特征进行设计。这样不仅可以保持原汁原味的城市文化,保障城市发展行稳致远,还能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为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3]。
  2.2 促进了环境设计创造水平的提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大众对城市环境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促使环境艺术设计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同时因时而立、不断创新,依托各种先进信息技术,完善和优化设计方案,最大限度地发挥设计的功效。这样不仅可以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还能促进整体设计水平的提高,为我国城市经济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4]。
  2.3 彰显了环境艺术学科的历史性
  毋庸置疑,社会活动对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大有裨益,它促进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进一步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求和文化发展的需求。文化历史无法用价值衡量,将历史元素恰如其分地融入环境艺术设计能进一步彰显城市的文化特征,让设计更加富有美感,助力我国文化事业的稳健发展。
  3 我国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
  3.1 设计需求
  在我国的经济转型中,生态环境保护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基于经济转型,环境艺术设计越来越重视以生态自然建筑为前提,在设计中也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然而,由于受多种因素的掣肘,当前的环境艺术设计领域的生态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增强,在具体的设计中还需不断拓展思路,以更好地满足生态自然的需求。
  3.2 环境艺术
  环境艺术主要指在特定环境下,立足于人们的生活方式,将艺术和生态设计中融入环境设计的各个方面,让环境在满足人们的衣食住行的同时,还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设计的角度来看,审美性、功能性、实用性是环境艺术的基本特征,同时也是在设计中要遵循的原则,整体设计和规划要做到与社会大环境相适应。比如在苏州园林的环境设计中,用圆形做门,不仅满足了园林环境艺术的审美性,还满足了功能性和实用性。从经济层面来说,环境艺术设计和建设大多由政府出资,为减少成本,在设计中还要遵守经济性原则,在满足设计需求、符合相关标准的前提下,还要尽可能地减少资金成本支出,给予大众良好的精神享受。
  3.3 设计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更迭发展,现代数字技术应运而生,特别是媒体艺术设计形式为环境艺术设计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传统环境艺术设计主要以手绘为主,然而由于设计和建设是由不同的人完成的,他们在理解上不可避免地存在分歧,无法保障设计落地的质量。而媒体艺术形式的诞生打破了这种困境,设计者、建设者、使用者三者在设计中能够及时沟通,能第一时间反馈设计作品存在的不足,还能看到实际设计成果,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保障了环境艺术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因此,在经济转型时期,虚拟技术、数字化技术成了环境艺术设计师开展设计工作的重要手段。
  4 经济视域下的环境艺术设计
  4.1 善用地域文化特色,打造多样差异空间
  作为一个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的国家,我国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仅积累了充足的自然资源,还孕育了诸多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多样的社会环境,这些都是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素材。而基于经济视域的环境艺术设计,一方面需考虑设计的合理性,另一方面还要根据城市文化、历史、气候环境、地理条件等进行全面谋划、科学规划和整体设计,最大限度地确保环境艺术设计与文化设计之间的契合性,全方位地展现城市的特色,让城市的历史特征和文化特征能得到充分彰显。另外,在设计时还可以因地制宜地融合一些新手段,并依托这种形式守正创新,在保留历史同时实现历史与现代社会的融合。以苏州园林环境设计为例,设计师在设计中利用苏州园林独特的水景、山石等营造山水画、立体画般的景观,并通过这样的设计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环境设计相融合。例如,海棠花构造的独立小景;漏窗、窗花、洞门等文化元素;网师园中的“文王仿贤”和“郭子仪拜寿”等图案;拙政园中的倒影楼和塔影亭,其中塔影亭名为“塔影”,但唯立八角封闭亭于池心,细长水面,荡漾微波,古木映池,亭身拉长为塔,水天早已颠倒,水波荡漾,摇曳的绿藻和翡色的塔影相映成画,让人无限神往。   4.2 融入历史文化元素,促进城市文化发展
  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东西、南北跨度较大,地域间的文化历史差异较为明显,尤其体现在地域文化、饮食习惯、风土人情方面。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背景下,为给不同地域的大众创设良好的生活、经济环境,一方面我们要尽可能地保护原有习俗和建筑,以传承历史文化;另一方面还要坚持与时俱进,给社会大众带去诸多便利,同时还要因地制宜地进行文化传承。而环境艺术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应着重考虑上述因素,妥善保存城市的特色、古老且具有历史价值的文化古建筑,以此保障城市的功能和历史文化价值。对于地域中的传统风俗,设计人员要结合实际,开发一些固定区域,为社会大众开展活动提供场所和空间,助力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良好发展。比如我们熟知的苏州园林,其设计师巧妙地将地域特色和文化融入建筑、园林、室内设计,与苏州古典的造园手法相辅相成,共同存在。同时还运用了中国色彩,如暮云灰、景泰蓝、碧螺春绿等,让园林给人一种人文性的感觉。因此,设计师应立足于环境整体,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将城市现代风格与历史文化相融合,让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元素与新的时代元素相碰撞,构建一个富有历史感和文化感的空间体系,为城市文化和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4.3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升设计人员能力
  一直以来,人才都被视为21世纪的核心资源,同时也是实现各领域创新的关键所在。对于环境艺术的設计而言,人才无疑占据着不可缺少的地位,与环境艺术设计的质量密切相关。通常而言,设计师的能力与环境艺术的设计效果并存,因此更需要充分发挥设计人员的创新力和创造力。一方面,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应结合时势和时代特征,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洞察力,要立足实际,加强融合创新,同时结合自身的专业性,提高环境艺术设计的效果。尤其是在关键的经济转型期,加强对城市未来发展的关注同样重要,在设计中必须综合各方面经济影响因素,增强对资金的控制和投入,满足环境艺术设计的需求,确保设计工作顺利进行。另一方面,政府机构应充分发挥主导和引领作用,对于优秀的环境艺术设计人员要加大扶持力度。要利用吸引、培养和扶持等多元化手段,构建全新和完善的保障体系。此外,在增强自身财政支持的同时,也要注重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形成多元的资金投入和保障结构,以更好地为设计人员的创新提供支持,从而发挥创新设计的最大价值,为城市的整体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5 经济视域下我国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方向
  5.1 越来越重视可持续发展
  随着“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理念的深入,环境问题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人类生存环境依旧面临着极大的威胁,全球各国都高度重视环境问题。如何在资源紧缺的条件下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成了摆在每个环境艺术设计人员面前的重要问题。因此,今后的环境艺术设计需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生态发展”的观念。一方面,在利用自然的时候要充分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资源。同时,要满足当地人的需求。另一方面在设计、建设、使用、处理过程中均要做到无害化,充分利用人工材料和自然资源,如土壤、植物、气候、阳光、水体等,尽可能地降低资源消耗,充分落实绿色生态设计理念。此外,还要实施简化设计,防止因资源数据过于复杂而消耗或占用资源,以促进资源利用率的提高。
  5.2 设计日趋人性化
  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是环境艺术设计的最终目的,如何将人文与科技恰到好处地融合在一起,做到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十分值得思考。由于地区的差异,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因此,在今后的环境艺术设计中要结合实际和需求,充分体现设计的地域性和独特性,营造出人与自然及文化和谐发展的环境。环境属于人类生存的基础空间,而在城市环境的创造与设计中生存空间要素应成为考虑的重点,以确保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进而让城市环境设计逐渐趋向于人性化。而在人性化的环境艺术设计中应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综合考虑宜居需求和空间需求,并对应心理及生理等方面的需要,寻求物质与精神上的共享和解放,利用人性化设计所蕴含的能量驱动环境艺术设计变得更加完美。
  5.3 设计日趋科技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更迭发展,我们已经步入了信息时代,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各种高新技术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作为信息时代的标志性技术,多媒体技术让人类的信息交流方式变得多样化,交流效率得到了有效提高。而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多媒体技术被运用到环境艺术设计中,如蓝幕技术、三维立体显示等,并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未来不仅会不断涌现出各种先进的设计,还会出现各种新材料,而环境艺术设计将不再是简单的美化和规划环境,而是全面创造社会环境。
  6 结语
  在经济转型的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人和自然的因素,在设计中将人的需求与生态、艺术、经济、实用等结合起来,保障环境艺术设计的合理性,以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增强设计的艺术性,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艺术设计功效,为城市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施雯.当代环境艺术设计发展趋势[J].艺术科技,2013,26(02):162.
  [2] 董千.谈中国传统文化与环境艺术设计风格发展[J].艺术品鉴,2019(2Z):73-74.
  [3] 张悦.创意产业经济背景下的环境艺术设计发展[J].今日财富,2019(23):189.
  [4] 莫青凤,梁喜献.生态文明观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J].发明与创新·教育信息化,2019(05):85-86.
  作者简介:孙旭阳(2000—),女,江苏南京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金融工程。
其他文献
摘要:当下社会,现代设计元素被广泛使用,以信息传播、视觉传达等平面艺术形式为主体起宣导作用的海报招贴设计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民间美术作为一种具有强烈民族色彩的原发性艺术形式,蕴藏着大量的设计元素,而且容易被大众接受和识别,能为现代设计创意提供丰富的营养,是展览海报设计的宝贵财富。  关键词:展览海报设计;民间美术元素;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J5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
摘要:从古代儒家思想主张的“仁”——人与人的亲善关系,发展到如今的科学发展观核心——以人为本,即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设计的理念也逐渐围绕这一核心而发展,以人为本的设计能够更好地服务人。本文通过分析德国的彼得·贝伦斯为AEG企业设计的全世界第一套企业识别系统、网易云的广告案例、手机交互设计的对比,探究现代广告、用户体验、交互设计中的实用性、服务性,思考它们对人的指引导向
唐代和宋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影响比较深远的两个朝代,所涉及的领域包括文化、政治、意识形态等.唐宋两代也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从唐代过渡到宋代,意识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摘要:随着历史风云的变化,蒙古文化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蒙古族人民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与生活习性创造出了一系列蒙古族传统色彩。现阶段,越来越多的人乐于将民族艺术运用在生活中,与此同时少数民族文化创新发展的相关问题也纷纷出现。本文主要论述蒙古族传统色彩及其在室内设计中的创新运用,色彩是室内空间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结合现代美学思想,将蒙古族传统色彩运用到室内设计中,可以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推动少数民
摘要: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城市河道生态护岸景观营造进行调查与分析,对影响护岸景观的指标进行分类,得出相应的权重,并依据其数据对护岸景观的内容进行优化处理,制定景观营建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AHP);城市河道;生态护岸;景观营造  中图分类号:TU984.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3-0-02  0 引言  由于河道设计形式以及认识的局限
广告心理学是从消费者角度审视广告活动全过程的学科,它为广告的实践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理论指导.然而,通过文献回顾发现广告心理学研究仅仅停留在过去的年代.因此,本文选取
摘要:苏州园林是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的代表者,是集花窗、铺地、塑雕、木雕于一体的装饰艺术圣地。作为其建筑象征性装饰物之一,花窗具有精致典雅的图案美、虚实结合的空间美、意蕴深远的内涵美三大特征。花窗具有文化见证者的身份,将其应用于书籍装帧设计,两者相互碰撞,融合得恰到好处,是文化融入现实生活的日常表达。本文通过对花窗所处地域环境、主要类别与题材、装饰内涵进行分析,初步了解相关元素的应用范围,并结合书籍装
摘要: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與人的和谐统一关系遭到破坏,各种城市病出现,威胁着市民的生存环境。口袋公园作为城市居民亲近自然的空间,具有优化城市生态的作用。本文基于环境美学,探究城市口袋公园景观设计,分析口袋公园的现存问题,提出口袋公园景观设计的策略。  关键词:环境美学;口袋公园;景观设计;生态  中图分类号:TU98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3-0
摘要:电影海报是运用视觉传达艺术对电影进行宣传的方式,海报能否成功地吸引观众的眼球,直接影响着电影票房收入。电影海报设计就是发挥创造力与想象力,运用图形、文字、色彩等多种视觉符号,把抽象的电影主题具体化、形象化。设计师对色彩进行调配,对各种元素进行排列组合,从而构思出具有厚重文化韵味的视觉符号,全面展示电影主题。基于此,本文分析电影海报设计与视觉传达的作用,并详细介绍电影海报设计中视觉元素的具体应
摘要:“低碳”一词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理念,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设计作为实现经济发展的一种快速有效的手段,也受到了低碳理念的影响。以包装设计为例,低碳思维对包装设计初期构思、生产、消费、弃物的整个周期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就包装设计中的低碳经济思维、包装设计发展等进行探索,希望为包装设计领域提供有用的借鉴。  关键词:低碳经济;包装设计;设计发展  中图分类号:TB482 文献标识码:A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