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于高职新生入学时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为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以致用,就需要进行教学改革,文章从分层教学的角度对高职英语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英语,分层教学,方法
近几年,高职新生入学时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而且学生的学习思想、学习兴趣、接受能力、性格、学习方法等个人特点方面也存在着很大差异,这些现状就需要我们突破过去“一刀切”的教学形式,更新教学理念,承认学生的差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因材施教。教育部颁发的《高职高专英语课程基本要求》中也提出“鉴于高职、高专和成人高专学生入学时的英语水平差异较大,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分为A、B两级,实行分级指导。A级是标准要求,B级是过渡要求。入学水平较高的学生应达到A级要求,入学水平较低的学生至少应达到B级要求。随着入学英语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均应达到A级要求。”
实行分层教学正好能满足这一要求,分层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满足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的需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以致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准备实施分层教学来进行英语教学改革,下面就英语分层教学方面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一些探讨。
1.实施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
分层教学是建立在“以人为本”和“因材施教”的理论基础之上的,“因材施教”一词最早见于朱熹的概括:“孔子教人,各因其才”。由于学生的潜能及其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再加上社会发展要求的复杂性和多元性,都要求我们改变单一整齐的教学模式。我们教师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进行分层教学,不以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和评价每一个学生,而是努力促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在不同的起点上尽可能获得提高与发展。
2.学生分层
首先需要对学生进行分层。在新生入学后,进行一次摸底考试,同时结合学生高考成绩和摸底成绩,将学生分为AB层。A层学生英语基础知识较好,对英语学习充满热情,学习积极主动,有一定的自学能力。B层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对英语学习存在畏难情绪,学习比较被动有困难。分层教学的实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实施分层前,要注意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鼓励学生积极向上努力,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层次。
3.目标分层
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为总目标,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具体目标,根据教育部颁发的《高职高专英语课程基本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每个层次的目标侧重点不同。A层:着重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综合应用能力,要求A层学生参加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鼓励他们参加英语四级考试。B层: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改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要求B层学生参加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
4.教学方法分层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不仅需要注重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还应注意教学与实际相结合,强调实用为主,本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来组织课堂教学。当代认知教学理论提出了“学生中心”的口号,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教”能够影响学生学习的内部认知过程,即引发学生有意义的学习的方向,启发学生进行深水平的加工,帮助学生在知识上查漏补缺,并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1〕。教师要打破过去“先学后做”的习惯,多采取“边做边学”或“先做后学”的方式,努力改变课堂上信息单向传递、教师单向控制的局面,实现真正的互动。所谓互动,不是让学生起立答题,而是给学生真正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做”的过程中锻炼能力,探索学习系统的应用知识〔2〕。对A层的同学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B层的学生主要采用鼓励性教学,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学习动机。
5.评价分层
桑代克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就是联结,即外部的刺激和机体的反应之间建立起一种“心的联结”。根据他的效果律,一个联结形成时,伴随着令机体满意的情况,该联结就得到增强(赏的作用);反之,伴随着令机体不愉快的情况,该联结就受到削弱。因此,外部的赏罚直接影响联结的形成(即学习)〔1〕。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对A组学生采用竞争评价,对B组学生,可采用激励评价,要善于看到学生的进步,对他们的点滴进步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帮助学生树立转变的信心和动力,同时又指出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以学生自身为主要参照标准,强调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的上进心。
分层教学符合以人为本和因材施教原则,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应有的发展。分层教学充分考虑了学生原有基础的不同,照顾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了学生的志趣和爱好,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认知欲,从而使学生的智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当然,在分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分层教学中教师如何更好地管理课堂,学生学习压力增大等等,这些问题还有待我们在分层教学的实践中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努力去解决。
参考文献:
[1]张庆林,杨东. 高效率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09,66,92
[2]戴士弘. 职业院校整体教改〔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28
关键词:英语,分层教学,方法
近几年,高职新生入学时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而且学生的学习思想、学习兴趣、接受能力、性格、学习方法等个人特点方面也存在着很大差异,这些现状就需要我们突破过去“一刀切”的教学形式,更新教学理念,承认学生的差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因材施教。教育部颁发的《高职高专英语课程基本要求》中也提出“鉴于高职、高专和成人高专学生入学时的英语水平差异较大,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分为A、B两级,实行分级指导。A级是标准要求,B级是过渡要求。入学水平较高的学生应达到A级要求,入学水平较低的学生至少应达到B级要求。随着入学英语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均应达到A级要求。”
实行分层教学正好能满足这一要求,分层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满足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的需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以致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准备实施分层教学来进行英语教学改革,下面就英语分层教学方面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一些探讨。
1.实施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
分层教学是建立在“以人为本”和“因材施教”的理论基础之上的,“因材施教”一词最早见于朱熹的概括:“孔子教人,各因其才”。由于学生的潜能及其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再加上社会发展要求的复杂性和多元性,都要求我们改变单一整齐的教学模式。我们教师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进行分层教学,不以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和评价每一个学生,而是努力促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在不同的起点上尽可能获得提高与发展。
2.学生分层
首先需要对学生进行分层。在新生入学后,进行一次摸底考试,同时结合学生高考成绩和摸底成绩,将学生分为AB层。A层学生英语基础知识较好,对英语学习充满热情,学习积极主动,有一定的自学能力。B层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对英语学习存在畏难情绪,学习比较被动有困难。分层教学的实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实施分层前,要注意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鼓励学生积极向上努力,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层次。
3.目标分层
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为总目标,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具体目标,根据教育部颁发的《高职高专英语课程基本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每个层次的目标侧重点不同。A层:着重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综合应用能力,要求A层学生参加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鼓励他们参加英语四级考试。B层: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改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要求B层学生参加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
4.教学方法分层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不仅需要注重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还应注意教学与实际相结合,强调实用为主,本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来组织课堂教学。当代认知教学理论提出了“学生中心”的口号,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教”能够影响学生学习的内部认知过程,即引发学生有意义的学习的方向,启发学生进行深水平的加工,帮助学生在知识上查漏补缺,并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1〕。教师要打破过去“先学后做”的习惯,多采取“边做边学”或“先做后学”的方式,努力改变课堂上信息单向传递、教师单向控制的局面,实现真正的互动。所谓互动,不是让学生起立答题,而是给学生真正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做”的过程中锻炼能力,探索学习系统的应用知识〔2〕。对A层的同学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B层的学生主要采用鼓励性教学,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学习动机。
5.评价分层
桑代克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就是联结,即外部的刺激和机体的反应之间建立起一种“心的联结”。根据他的效果律,一个联结形成时,伴随着令机体满意的情况,该联结就得到增强(赏的作用);反之,伴随着令机体不愉快的情况,该联结就受到削弱。因此,外部的赏罚直接影响联结的形成(即学习)〔1〕。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对A组学生采用竞争评价,对B组学生,可采用激励评价,要善于看到学生的进步,对他们的点滴进步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帮助学生树立转变的信心和动力,同时又指出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以学生自身为主要参照标准,强调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的上进心。
分层教学符合以人为本和因材施教原则,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应有的发展。分层教学充分考虑了学生原有基础的不同,照顾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了学生的志趣和爱好,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认知欲,从而使学生的智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当然,在分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分层教学中教师如何更好地管理课堂,学生学习压力增大等等,这些问题还有待我们在分层教学的实践中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努力去解决。
参考文献:
[1]张庆林,杨东. 高效率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09,66,92
[2]戴士弘. 职业院校整体教改〔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