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德育中的人文关怀思想探究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tanium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关静云(1990-),女,汉族,河北邢台人。法学硕士,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摘 要:人文关怀理念是新时期高校德育改革创新的有效着力点,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人文关怀的涵义以及高校德育中贯彻人文关怀思想的重要性,接着具体分析了高校德育中人文关怀思想缺失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校德育;人文关怀;学生
  一、高校德育中人文关怀思想的内涵及重要性
  高校德育在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以及塑造高尚道德人格方面起主导作用,为了进一步创新高校德育培养方式,需要全方位整合高校教育资源,引进人文关怀理念。其中高校德育人文关怀主要包括以下两层含义:一方面,高校德育要注重人文精神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全面渗透,从人文关怀的视角探索大学生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另一方面,高校德育要充分尊重、理解、肯定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发展,注重大学生的心理疏导,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增强大学生自我教育和德育内化的意识。
  人文关怀是高效德育坚持以人为本思想的本质要求,也是培养当代大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有效路径以及新时期高校德育转型的现实需要。首先,强化人文关怀是高校德育的现实立足点。高校德育要将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养作为育人的首要目标,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多样化需求,贯彻关怀式和人性化德育,重视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培育,打牢人文关怀在高校德育中的根基;其次,强化人文关怀是高校德育促进青年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德育价值的实现过程就是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德育教学活动来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这就要求开展高校德育工作时要贴近大学生实际、调动自身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并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在人文情感的熏陶下促进其身心的和谐、全面发展;最后,强化人文关怀是创新高校德育方式的有效途径。把人文关怀思想纳入高校德育教育教学过程中,有助于实现高校德育由刻板化向人性化的重大转变,增加德育对象思想、情感上的关怀因素,促使其形成正确的人文价值观。
  二、高校德育中人文关怀思想缺失现象及原因分析
  高校德育中有人文关怀的体现,主方向是好的,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干扰,在现实的高校德育中人文关怀缺失现象突出,主要表现为高校德育以灌输式授课为主,忽视大学生的个性需求;德育授课忽视人文情感和人性意识的培育;道德实践重形式轻内容,忽视青年大学生个体性的存在;忽视大学生的心理诉求,对于出现的情感、心理问题没有针对性、有效性的关怀策略和拯救措施。因此,要从源头上全新改革高校德育现状,需要深层分析其原因。
  首先,高校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动摇了人文关怀思想在高校德育中的基础地位。“德育首位论”无论在中小学还是高校都一直占据首要地位,然而高校教师面临生活和工作的双重压力不得不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学术科研领域,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视德育对象的个体性,只是机械性的完成教学任务,完全不关心实际的授课效果。这种重科研轻教学的错误德育观念不利于大学生主体性的有效发挥,阻碍了高校德育的改革进程,动摇了人文关怀思想在高校德育中的基础性地位。
  其次,高校传统的德育方式,削弱了人文关怀思想在高校德育中的认知度。传统的高校德育教育方式强调外在规范对大学生的约束并使其无条件的服从,这种德育观念忽视了大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发展,也阻碍了能动性的发挥,使青年大学生感受不到人文关怀的气息,进而影响了青年大学生对人文关怀思想在高校德育中的认知度。因此,要不断用人文精神变革高校传统德育方式,使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高校德育中并发挥人性的光芒,以此提升高校大学生对德育内容和形式的认知水平。
  最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阻碍了人文关怀思想在高校德育中的有效实施。高等教育大众化增加了不同程度学生受教育的机会,再加上大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社会化速度的加快,无形中冲击了人文关怀思想在高校德育中的实施。同时,高校采取的应试教育方式很少注重人文关怀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相应的部分大学生自身的道德素质较低,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也只是拿个学历证,这些都使高校德育实施人文关怀的难度系数增加。
  三、实现高校德育人文关怀思想的基本路径
  (一)高校德育要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人性化的高校德育就是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和青年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实际,采取有针对性、吸引力和实效性的德育策略满足大学生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具体表现为尊重、理解、关心和服务学生。尊重学生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自觉性、能动性和主动性,在德育教育过程中要注重个体差异性和个性化需求,逐步构建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德育网络体系;理解学生就是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思考问题,充分了解学生的处境和实际需求,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道德素养提升的人文关怀氛围;关心学生要求高校德育过程要渗透人文精神,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尊重、理解和关心学生的最终目的就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建立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人文关怀服务体系,这也是实现高校德育价值的真正落脚点。
  (二)高校要构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和谐人文校园环境
  加强人本和谐、多元高效的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以及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也是高校德育创新的必然要求。因此,高校要运用美好的校园人文环境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其自觉克服不良习惯和个性弱点,同时还要主动配合有关部门的整治工作,净化校园周边环境,使校园真正成为大学生培育良好思想道德的“一块净土”。除此之外,高校德育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组织和开展主题鲜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寓德育于生活之中,在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同时也能使其感受到人文精神的魅力,真正把“德”、“才”、“学”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线,不断开发具有创造性、教育性和人文性的高校校园环境并成为教育青年大学生的“最好老师”。
  (三)高校要实现德育回归生活,切实提升教育者的人文素养
  高校德育的对象是现实的人——大学生,要实现高校德育的生活化,必须在生活中培养大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培育其道德的认知和选择能力,以增强高校德育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具体从以下三方面努力:一是高校人文德育目标要贴近实际、貼近学生、贴近生活,实现德育目标的现实化;二是高校人文德育的内容要从现实生活中提取素材,实现德育内容的具体化;三是高校人文德育的形式、手段要融入生活,实现德育方法的多样化。在实现德育生活化的同时也要注重高校教师人文素质的提升,促进主客体之间的角色转换和交流互动。为此,高校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和学识水平,储备丰富的人文素养,发挥为人师表的人格力量,成为大学生心灵上的倾听者和生活上的关怀者;除此之外,高校教师要把身教和言教结合起来,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发挥人文关怀的榜样作用,使大学生能切身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以及对学生的关心,以此达到良好的人文德育效果。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竟辉,雷洁.论高校德育工作中人文关怀思想的发展维度[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5),5:123-125.
  [2] 盛青广等.高校德育人文关怀研究综述[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35,1:271-272.
  [3] 银燕.人文关怀视域下高校德育工作路径探析[J].中华文化论坛,2014,4:182-183.
  [4] 黄正军等.新时期高校德育要注重人文关怀[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9,6:46-47.
  [5] 刘桂芳.高校德育人文关怀取向实现的基本路径[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9,1:185-188.
其他文献
赵九章:著名气象学家、卫星专家  赵九章,1907年10月出生于河南开封,浙江吴兴(今湖州)人。气象学、地球物理和空间物理学家,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1年加入九三学社。九三学社第三、四、五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他出身中医世家,幼年就读于私塾,预备从事文学。在五四运动影响下,改学科学,立志“科学救国”。1933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后通过庚款考试,于1935年赴柏林大学从
期刊
20世纪末国家之间在能源领域的相互作用明显增强,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因石油价格猛烈波动而导致世界能源经济发生急剧动荡的时候。这是我们论述新能源危机的根据
作為床上用品或御寒用品,毛毯实在是再普通不过的了。而在战争年代,环境艰苦,百姓生活清贫,那时,对普通人来说,毛毯真可谓是稀罕物。对于领导军民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干部们来说,偶尔备有的一条毛毯也大多是缴获来的战利品。即便是如此少有的毛毯,也常在革命大家庭中被送来传去,交由更需要的同志使用,彰显出革命队伍中那关爱的温暖,折射出革命前辈之间的深厚友情。  血染毛毯见真情  在延安凤凰山
期刊
现在有相当大一部分人一致认为,哲学是一门文科课程,更是一种让人一头雾水、不知所云、看不懂、听不明、道不清的“天书”,离人民大众太远,与现实生活脱轨,与精神世界脱离,学之无用
今天,我送给你们的临别赠言是:做自己人生的“工匠”.rn最近,很多人都向我推荐一部电视连续剧——《欢乐颂》,这部剧就像盛夏的天气一样火热,相信在座的很多同学都追过.这部
就业是大学生面临的重大人生选择,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加重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从而很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文章通过对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探讨
难忘的1976.09.09  1976年9月9日,一代伟人,开国领袖,我的爷爷毛泽东与世长辞。我的父亲毛岸青和母亲邵华在家中设立灵堂,父母当时紧紧牵着我的小手,在爷爷的遗像前宣誓,告诉我要继承爷爷遗志,做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那时,我刚刚6岁半。屈指算来,不觉40年的岁月过去了,我也从孩提跨入不惑之年,但我依然能够记得当年的情景,并在经历了岁月流年的沧桑后,更加理解父母当时悲痛的心情。  19
死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方法,又称极刑。人权是自然人具有的基本权利,具有不可剥夺性。然而死刑的执行如何与人权尊重之间平衡,需要从制度上减少和限制死刑的适用,甚至废除
地方之间的合作交流模式是东北亚地区引人关注的新型经济开发合作模式 ,这种合作方式的最大特点在于合作主体和合作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山东要发挥地缘战略优势 ,就要寻求
有媒体记者问莫言:“在你的眼里,什么才是真正的演讲?”莫言回答:“我觉得真正的演讲,应该像列宁那样,把双手解放出来,把头抬起来,用眼睛和脸上丰富的表情和大众进行交流。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