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人民思想的百年历史演进与创新发展研究

来源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y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民思想。本文旨在梳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有关人民的话语表述,深刻阐述从新民主主义时期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再到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民思想的演进历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实践,是以坚持贯彻群众路线为首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为根本,谋求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而展开的。不仅体现了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也对加快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事业,助力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我国刑事诉讼法中所确立的缺席审判制度具有正当性,对于惩治贪腐犯罪、及时公正地处理贪腐犯罪案件,以及有效衔接“违法所得没收程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虽然,诉讼程序强调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党建引领是基层治理创新的重要方式.从政策试点角度构建的政策试点过程模型,主要包括试点酝酿、试点启动、试点推广、绩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基层党建工作活力、推动党建创新发展,是党建工作面临的重要时代课题。中国共产党各级党组织通过APP开展党建工作已成为普遍现象。在组织整体、组织中层结构、组织与成员关系三个维度,党建APP主要针对以下制度偏好:绩效、地方实验和动员式参与,这深刻影响了党建APP在实践中的使用。为实现更好的政党治理效果,未来应发挥其技术开放、信息充裕的特点,将技术结构与组织结构进行更深入的嵌入,以更大的理论自信适应技术变革要求,在党的组织结构、思想观念上不断创新。让党建APP成为生机勃勃的党内外沟通平台,更有
[摘 要]“数字资本主义”概念的提出至今已有二十余年,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研究数字资本主义,必须了解数字资本主义已有的研究范式、理论视角与分析模型。通过梳理,分析学界对数字资本主义基本含义、产生根源、研究视角、表现形式、内在结构、总体评价与发展路径等方面的研究,分析学界对数字资本主义的内涵与性质、形势与表现、未来与展望等方面的学术观点,以期为未来的数字资本主义研究提供前人的经验与崭新的路径选择。[关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法治是良法之治,欲行法治,必先立法。习近平高度重视人大立法工作,认为立法是法治的基础,是一项为国家定规矩、为社会定方圆的神圣工作;人大必须把提高立法质量放在首位,以良法促善治。为此,必须加强党对人大立法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和依法立法”的基本原则,必须建立健全以人大为主导的立法体制机制,完善立法规划、突出立法重点,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提高立法者素质,增强立法能力,改善立法技艺。习近平关于立法工作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于我国全面依法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民族工作的新思想、新论断、新理念、新举措。这些重要的思想阐发构成了习近平“一整套全面系统、有机统一的民族观”,是新时代新阶段做好民族工作的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南。而习近平民族观亦具有丰富的世界意蕴——从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到“命运共同体”,从民族发展、民族繁荣到“共同发展、合作共赢”,从“多元一体”到“和合共生”,无不深刻展现出习近平民族观的宽阔胸怀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伟大胜利,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一个又一个伟大奇迹.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
期刊
实现良善治理是人类社会发展演进的共识性选择。中国特色社会治理的现代化,经历了一个长期探索、逐步完备的过程,跨越了从社会管控、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不同发展阶段。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中国要继续保持社会秩序的总体和谐稳定,必须进一步有效回应一系列新挑战、新要求,不断建构和完善坚实的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制度支撑。作为社会治理的难点和重心所在,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着治理事务、组织、人员、财政超载和治理资源错配等问题挑战。新时代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需要探索形成政府、市场、社会三种治理机制互相协调、互为支撑的现代治理体系与
“文化变革”是西方国家针对长期照护问题所提出的创新性服务设计与实践策略,旨在构筑老年人导向型的服务体系,提供老年人安全型的保障措施,建设老年人友好型的养老环境。文化变革具有“照护理论说”“照护目标说”“照护实践说”三项基本内涵,采取“伊甸模式”“源泉模式”“温室模式”三种实践形式。我国应系统考察文化变革的发展经验与教训,科学看待文化变革所面临的“发展力”问题与“应对力”问题,引鉴文化变革的政策启示与实践启示,推进我国本土化的长期照护体系建设。
[摘 要]宋代的王霸之论与不同时期的政治需要密切相关。北宋初孙复著《春秋尊王发微》,尊周室、贬诸侯,目的在维护中央集权。司马光对孟子以德抗位的批评,意亦在此。南宋时期陈亮与朱熹关于王霸、义利的辩论,涉及理想与现实、动机与效果、正义与功利、王道与霸道、历史与当今等,表面上是功利与心性之争,实际上是当时不同治国路向的体现。叶适的以经制言事功,是对两者的调和。他的新国本论对士人使命的强调,是北宋以来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