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中地理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策略的研究

来源 :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redche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地理教学中,要通过营造浓厚的问题情境氛围,养成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要改变学生单一的学习方式,而这种变革的关键就是通过探究发现和自主学習来生成问题,使学习过程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关键词】高中地理 课堂 创设问题情境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5
  “创设问题情境” 是在一定条件下,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这是针对当前新课程背景下,并结合高中生的认知心理特点,来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在高中地理课堂中提出“创设问题情境” 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一、创设地理问题情境的意义
  地理科学的一大特点就是综合性强,其外延相当广泛,教师提出的问题所涉及的背景知识也相当广泛,而且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并让学生感兴趣。因此,创设地理问题情境,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对于激活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主动融入地理课堂教学中
  通过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学习地理更加感兴趣。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潜意识地获得地理知识,了解地理方法,并获得了情感体验,这情感体验是促使学生进一步有效学习的动力。
  2、有利于再现地理过程
  “地理过程”指地理事物或现象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强调陆地表层系统地理事物和现象随时间变化的特征。通过创设地理问题情境,可以再现地理过程,加深学生对地理事件的了解,更好地把握地理事件的发生演变规律和过程。因此,地理过程的再现可以为学生提供想象和思考的空间,同时也为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提供了锻炼机会。
  二、创设地理问题情境的策略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深入钻研教材,充分利用各种策略,并结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努力创设各种地理问题情景,提升地理课堂效率,使学生对地理感兴趣,并在地理课堂中高效学习。
  1、结合社会热点,创设地理问题情境
  学生学习身边地理,关注热点地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学以致用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围绕社会各区域热点问题,如能源匮乏与可持续利用、气象灾害及其防治、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污染与防治等,引入一系列的社会时事、热点材料,创设问题情境。
  例如:在学习必修1中《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中,教师可以以这几年的一个热点“雾霾”贯穿全文,引导学生阅读关于雾霾的材料,让学生现场讨论,最后,进一步提出问题,创设两个问题情景。1)、雾霾会造成城市大面积能见度变差,为什么?2)、“城市热岛环流”也是市区雾霾的“帮凶”,为什么?通过学生身边的地理现象入手激发学生探究自然规律的兴趣和动机,学会用学过的知识解释、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使学生更主动的学习和探索地理。
  2、结合生活现象,创设地理问题情境
  新的课程标准与地理教材所体现的一个理念就是“学习生活地理,让地理走进生活”。因此,地理离不开实际生活,教师只有将抽象的地理教学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上,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才能使学生在问题的探索与解决过程中更好地掌握地理学科的知识,进一步感受到地理的魅力,从而产生对学习地理的兴趣。例如:在学习海陆风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在白天和晚上去海边,站立在海岸上,风向有什么不同?”,这样的问题学生会感到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因为去海边玩耍是每个学生都经历过的事情,陌生的是因为他们没想到这其中也包含了地理知识,因而更容易激发学习兴趣。
  3、结合历史典故,创设地理问题情境
  教师在地理课堂中导入与地理知识相关的历史典故来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让学生真实地融入到当时的历史情境与故事情节中,主动地去探索历史故事中的趣味地理问题,促进学生养成基本的分析地理问题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例如:在学习必修1的《海水运动》中,关于学习洋流知识时,教师可先引入学生感兴趣的又好奇的历史故事——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哥伦布第一次航行沿①线用了37天,第二次航行沿②只用了20天, ② 线比①线远,但少用了17天的时间,为什么呢?学生在故事情境的氛围中带着问题去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结合游戏活动,创设地理问题情境
  游戏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而且可以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学生上课时始终保持轻松、愉悦的最佳状态,让其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学习。例如:如学习必修1《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中,可在课堂设计模拟“争做导游,将风景照片与实地一一对应”活动,设计旅游线路,针对各地方的自然景观,并在游戏活动中结合当地自然景观提出问题——“为什么不同地方,自然景观差别很大”,使学生在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中边玩边思,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5结合实践活动,创设地理问题情境
  通过社会调查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投身到大自然和社会的怀抱,亲自感受身边真实存在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发现更多的问题,引起深入思考,更能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并能让知识的获得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相联系在一起,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例如:在学习必修2《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中的“直面环境问题”,老师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对自己的住所一天中的垃圾量及种类的调查与记录活动,学生通过亲手调查并在课堂上交流,可发现我们生活的城市垃圾数字惊人这一严峻的环境问题,教师进而创设一系列的问题,如:日益增多的垃圾对环境、健康有哪些危害?作为城市的小主人,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处理这么多的垃圾?在这一教学的过程中,在学生调查活动后,再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能的舞台。
  三、结束语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地理问题情境的策略,并非是固定不变的,常言道:学无定法,教无定法。它往往随着学习内容、场景、认知对象等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各种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认可,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施展各自的才能和智慧,从而使每个学生在地理课堂中都有所获。
其他文献
摘 要:“减负增效”是项系统工程,它的本质是切实推进素质教育,适应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除了以上介绍的几大方面上坚持不懈以外,减负增效这项系统工程还需社会、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需各学科的协调平衡,统一思想,才能更见成效。  关键词:小学教育;减负;增效  【分类号】G619.2  知识在更新,人类在进步。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我们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教育部提出了中小学教学应从
11月29日.在农业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从2014年开展整省试点以来,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目前全国整省推进此项工作的省份已达28个,将在2018年底完成
【摘要】目前人教版教材中的化学实验相对旧版教材在形式与内容上有了很大的改革和创新,但对某些实验的科学性、安全性和简约性关注不足,笔者对其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反思,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通过改进实验方案,解决了教材中实验存在的实验材料消耗多,实验准备工作量大,实验条件难以控制,成功率低等实际问题;实验内容的改进,可拓宽学生的视野,活用基础知识,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方面有一定的引导作用;紧密了化学与其它学
10月29日,温氏股份(300498)发布2017年三季报,公司2017年1~9月实现营业收入392.19亿元,同比下降10.14%;养殖业行业平均营业收入增长率为48.9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0.3
一、玉米市场3月份,多元主体积极入市收购玉米,产区农户售粮进度继续加快。国家粮食局统计显示,截至3月25日,黑龙江、山东等11个主产区累计收购玉米10865万t,同比减少3736万t
为研究青贮饲用油菜对山羊肉用性能的影响,本试验选取24只羊在试验点A分为两组,选取36只羊在试验点B分为3组,饲喂青贮饲用油菜、青贮玉米,记录增重、耗料量,试验结束后进行屠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传统初中的班级管理也应该随之改变,本文针对初中班主任管理过程中存在班主任缺乏自我修养、班级管理模式单一、管理方法缺乏创新等现存问题,提出了提高班主任素质、建立完善管理模式、使用创新管理方法的对策,希望能为帮助展开新改革下的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字:班级管理 班主任 问题 对策  【分类号】G635.1  新教学改革就是要求建立以学生为主的新班级管理模
针对油压机液压系统普遍存在震动大、回程速度慢和能耗大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对这几种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对各种方案进行了论证和比较.
目的 探讨护理程序在母乳喂养中所起到的作用.方法 于笔者所在医院妇产科收治的产妇共476例,全部产妇随机分为试验组248例和对照组228例,试验组应用护理程序进行护理,对照组
本试验旨在通过将单因素、Plackett-Burman(PB)筛选与响应面分析3种方法相结合来优化产纤维素酶菌株3X-10产芽孢发酵条件。以单因素试验为基础,PB试验确定了影响菌株芽孢产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