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背景下湖南高职院校农业示范特色专业群建设研究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lat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打造湖南高职院校农业示范特色专业群,实现农业现代化之路,本文重点阐述了湖南高职院校农业类专业开设情况、现代农业技术与服务专业群的构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构建改进措施,实现了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训基地、教学团队等教学资源集成共享,为现代农业技术与服务专业群构建提供了有益探索。
  关键词:高职院校;农业特色;现代农业技术与服务专业群;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8-0231-02
  随着湖南现代农业的发展及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开办农业类专业的学校越来越多,在校生规模也越来越大,为促进全省农业类专业办学长效发展,更好地服务湖南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湖南迫切需要培育和建设现代农业技术与服务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引领农业类专业的改革与发展。
  一、湖南省高职院校农业类专业开设情况
  通过信息查询、实地走访、网络调研、电话调研以及信函调研等形式,历时一个月,对湖南省开办有涉农专业的15所高职院校进行初步调研。全省高职院校中同时开设有种植类、养殖类专业的有9所,而同时开设有种植类、养殖类、经管类专业的仅1所,覆盖种、养、加、经管全农业产业链的尚无,可见,高等农业职业技术教育覆盖面狭窄,专业发展相对缓慢。
  二、现代农业技术与服务专业群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一,校企合作不够深入。目前,校企合作理事会结构不够优化,深度合作企业数量还需增加,校企共建课程数应逐年增长,校企互兼互聘力度较弱。应积极探索定向培养、联合培养、订单培养等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第二,信息化教学改革不够深化。面向专业群和社会服务的共享型在线学习平台有待进一步开发,空间课程、微课程和MOOC课程等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有待进一步提升与加强。第三,教学团队结构有待提升与优化。专业群的建设对师资队伍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们不仅要精专本专业的教学内容,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群内其他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校企共建教师队伍机制还不够完善,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和企业业务骨干的兼职教师数量偏低,目前专兼比例还未达到1∶1的水平。此外,还应进一步优化教学团队的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整体提升师资队伍的业务水平和师德师风。第四,国际合作拓展还有较大空间。国际合作领域较窄,目前还仅限于国外杂交水稻人才培训及教师援外活动,合作项目针对性和专业性还有待提高,参与国际交流培训人数较少。
  三、现代农业技术与服务专业群构建的具体改进措施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建议
  调研现代农业生产、加工、营销与服务企业,如种子生产与经营企业、现代农业企业、畜牧行业企业等,选择发展前景好、订单式办学积极性高、订单量大、学生认可度高、诚信度高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企业,签订定向订单培养协议,组建订单班。校企共同确定培养规格,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按照企业生产岗位的要求灵活设置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双方优势资源,共同组织教学,建立激励淘汰机制,实施校企双重管理,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监控,培养高规格的适应岗位需求的人才。“三阶段”即为“学校学习阶段”、“企业跟岗实习阶段”、“企业顶岗实习阶段”。第一阶段为“学校学习阶段”:学生在校內完成学习职业知识、培养职业素养的共识课程和培养专业基础能力的专业课程的学习;第二阶段为“企业跟岗实习阶段”:学生在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跟岗实习,培养专业实践技能;第三阶段为“企业顶岗实习阶段”:在校外实训基地完成,着重加强职业素养和专业技术技能培养;跟岗实习阶段和顶岗实习阶段由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指导。既解决了企业的用工紧缺矛盾,又强化了学生职业素养和专业技术技能的培养,达到校企双赢;同时使学生向准员工和正式员工转化。
  (二)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议
  现代农业技术与服务专业群内的专业由于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或专业学科基础相近,反映在课程内容上有相当一部分共同的理论、技术、技能基础,因此,基于专业群建设的课程体系,适合采用“平台 模块”式的模式构建,“平台”是根据现代农业技术与服务专业群对高等技术技能型人才所必备的共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各专业技术的共性发展和学科特征要求而设置,由公共课和职业技术基础课组成。“模块”是根据现代农业技术与服务专业群下不同专业(或专业方向)而设置,由体现专业(专业方向)特色的课程组成。每一个模块是以工作任务或工作过程为依据,是围绕某一工作过程必须、够用的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综合,是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训练的综合。各模块的课程学时数大致相等,学生在学完课程后,掌握专业群共同的职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在行业内从事专业群所包含岗位的基本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就业需要自由选择其中一个模块进行学习,主要实现按不同职业方向进行人才分流培养,较好地解决专业群内各专业的针对性问题。
  (三)建设开放、共享的实训基地改进建议
  实训基地是高职教育中对学生实施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的必备条件,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按照“校企共建”、“利益共享”、“过程共享”、“人才共育”的原则,创新政、行、校、企深度合作体制机制。实训基地建设以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和畜牧兽医专业湖南省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为依托,整合现有实践教学资源,以政府引导、引入行业知名企业,校企合作共建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园区根据专业分类组建作物种植区、养殖区、园艺区、农产品加工区、检验中心及农业产业化合作社等实训基地。通过科学的管理,逐步形成系列化的实训项目、配套的实训教材、一流的指导教师、完善的管理制度。这样才能够保障建成教育改革力度大、技术水平高、优质资源共享的高水平现代农业技术与服务专业群实训基地。   (四)培養“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议
  加强教师团队建设是提高现代农业技术与服务专业群建设质量和水平的关键和根本所在。选好专业带头人特别是选好现代农业技术与服务专业群内核心专业的带头人是教师团队建设的关键。
  1.加强专业群教师队伍管理机制建设。建大师指导制,聘请袁隆平院士作为现代农业专业群建设的专业大师,各专业至少聘任2名以上行业知名大师,设立大师讲坛,建立专业大师与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常态交流机制,搭建大师与专业群教师交流沟通平台,建立大师定期指导课程研讨和专业建设研讨工作制度。
  2.加强专业带头人队伍建设。切实加强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培训,选拔和引进或聘任具有行业背景、专业实践能力强、教学业绩突出的教学专家和掌握行业发展前沿技术、技术服务能力强、具有行业影响力的知名企业现场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实行“双专业带头人制”,带领专业教学团队开展专业建设和生产服务。
  3.加强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坚持内培外引聘训并举,选拔专业基础扎实、教学水平突出、科研能力强、具有一定教研教改能力的中青年教师,培养成本专业群的骨干教师,独立讲授几门核心专业课程,帮带一名青年教师,实行“一对一”指导,引导青年教师快速熟悉教学、实训、科研等工作,掌握相应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教学能力。
  4.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以满足教学改革,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为出发点。聘请校企合作企业的优秀专家、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到学院担任兼职教师。使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企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设立兼职教师库,建立一只相对稳定、动态更新的兼职教师队伍。
  5.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和《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紧密结合教师的思想和实际工作,改进师德教育的方式方法,加强教师教风建设,注重专业群教师自身的师德素质修养和提升。使教师成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榜样,在校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乔学斌,张绍岚.高等职业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实施路径——以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5).
  [2]韩继红,李曙明.后示范时期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与发展的路径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27).
  Abstract:In order to buil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of Hunan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demonstration professional group,the realization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road,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Hunan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majoring in agriculture,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and professional services group problems,and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improvement measures,to achieve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scheme,curriculum system and the training base,teaching team,integration and sharing of teaching resources,provides a useful exploration for moder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and professional services group construction.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agricultural characteristics;moder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and service professional group;construction
其他文献
摘要:总结了农科卓越人才培养的现状及成因,结合本单位实习实训的工作,总结了调研及准备、修订制度、人员配置、安全保障、追求实效等做法,提出了完善教学制度及配套制度、加强过程管理、增加投入成本等建议。  关键词:应用型;农科;高校;实习实训;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3-0159-02  “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的核心是全面提高农
(天津科技大学,天津 300457)  摘要:通过对我校通信工程(移动通信技术)试点专业建设的校企合作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探索和实践进行分析与探讨,总结经验和做法,希望能对我校专业建设提供参考借鉴,以不断提升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校内涵发展,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关键词: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
摘要:以“能力教育”取代“知识主体”的教学模式体现了医学高等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本研究针对医学形态学科的教学模式,结合医学高等院校的教学现状,总结多年教学经验,提出从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提高医学形态学科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医学形态;存在的问题;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50-0113-02 
摘要:教师是人才培養的载体,在高职院校办学中处于核心地位,如何造就一支业务精湛、实践能力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教学团队,是高职院校在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中的重点。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7-0173-02  所谓教学团队,就是指以学生为服务对象,以一些技能互补而又相互协作、沟通的教师为主体,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
摘要:高职高专院校在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实践教学表现出很多问题,本文通过结合食品相关专业基础课程《食品加工技术》的教学实践,对实践教学的改革提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高职高专;转型发展;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7-0167-03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毕业生人数每年都在增加,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高职高专学生就业压力更是刻不容
摘要:有偿补课危害很大,但教育部六项禁令治理有限,主要原因在于其未能合理解决有偿补课根源问题。就六项禁令能否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促进教育公平提出疑问,并据此提出完善建议:规范教育培训市场;开设公益补课平台;综合治理,改革应试教育。  关键词:有偿补课;教育公平;学业负担;中小学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9-0001-02  一、教育部六项禁令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不断推进,中外合作办学作为一种新的办学形式快速发展。高校的人才培养创新、师资队伍建设、重点学科建设等各个方面无不呈现出国际合作与交流的趋势。本文以河南省重点建设高校郑州大学为例,阐述其合作办学背景、发展过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办学特色,总结合作办学的成效和经验,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进而探讨郑州大学中外合作办学的未来发展设想。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中外合作办学  中
摘要:基于目前高校90后大学生主体现状,在倡导大学生生命教育环节大力推进高校生命教育课程知情意行四维度教育,不仅有效提升大学生生命质量,同时极大降低大学生抑郁水平和暴力倾向,整体提升大学生的精神面貌。  关键词:90后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四维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7-0032-03  一、国内高校生命教育课程现状与问题  成长于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化增强,但其责任意识出现了弱化趋势。本文对大学生责任意识的现状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以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为平台,进一步探索对大学生进行责任意识教育的新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责任意识;科技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2-0045-02  一、责任意识概述  责任意识是指人需要知道并努力完成与自己角色
摘要: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汽车专业核心课程《汽车理论》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以成都大学为例,分析了该课程的特点及教学现状。提出以项目驱动的实践环节为主导思想的教学改革思路,通过对教、学、考机制的完善和改革以达到增强学生对课程知识体系的掌握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汽车理论;教学改革;项目教学法;应用型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