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向火星

来源 :新作文·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eyi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咻”,如银色的液体般,在星岚下滑过灿烂的弧线。那是钢影,一种人形装甲,内部高强度的冷聚变反应堆和纳米材料的结合使得驱动者可以到达星宇的一切地方。炫酷的机械风格,可谓人类的星宇交通工具的极致。火星大迁移后,它是中国担负地球人迁徙到火星最安全和快捷的交通工具。
  我迁居的城市原是个直径200千米的撞击坑,现是火星七大城之一。它分为浮空、地表、地下三个部分。浮空区域,也就是通过电磁悬浮彻底悬浮在市中心上空的区域,那里有着全人类最顶尖的人才与最丰富的资源;地表,也就是我目前所在的区域,人们的日常工作大多在这里进行;地下城市区域,适用于一切娱乐活动,也是大多数人的休息场所。整座城市被一个叫“天眼”的保护层包裹着,它不仅可以隔绝城外星宇环境,调节光线、温度、氧气含量,内侧的智能屏壁还可以显示你想要的任何区域,进行实时监控、往返规划……火星楼房大多几千米高,抬头仰望,就像一座由繁星串缀的万仞壁垒。来自地球的中国村,在火星有着既高端又平价的房子,只需凭借中国村身份证即可免费领取一套地下区域的房子。而现在,我倚在街边浮动的通道里,等待着住房系统出卡。
  很久以前,随着载人航天技术的成熟,火星迁移开始了,因为迁移要支付巨额的费用,所以迁徙者大多是地球上的科研人员和财团名流,政策与资源在这里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每一个迁移火星的人都被认为是最高层次的代表。可随着科技革命到来,科技产品快速转型,市场压力变得越来越大,那些在火星上破产的人,就会因为支付不起生存费用而被遣回地球。于是人们对火星的负面印象越来越多,以至于现在在火星居住的人都将目光聚焦在中国,期望用中国在地球生活的价值观念、协作模式、经营理念来重构火星,减少火星居民逐渐增大的科技、贫富差距。
  我曾是中国著名航天企业的一名科研人员,参与了钢影、无人机的设计和建造。我作为地球中国村改造代表被派往火星,参与解决当前火星面临的危机。我要面对的不仅是那些破产者,还有那些手里掌控着高科技却因为管理不善而面临危机的人。
  我们从地球出发,坐在中国安全便捷的运送器——电环发射上。人类已经在火星、地球赤道周围建成了一个环形电场。如果将飞船比作带点小球,那电场就类似于一个星球级粒子加速器。它非常安全,除了耗时长,没有其他明显的缺点,因此被称作最保险的运送器。我们就这样被运往了火星。等到我们从休眠仓醒来时,已经到达火星电场轨道上了。那个晶莹的球体,也如地球一样,被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的“纱衣”,晶莹剔透,城市建筑错落有致,美轮美奂,一切都是那么井然有序,一切都是那么充满生机!我的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似乎有一股力量在激荡着我。飞船着陆非常平稳,我急不可耐地冲了出去,气浪迎面扑来。穿过气浪,我看到火星上最美丽的“中国村”。人类从那蓝色的地球上走来,走出无垠的太阳系,未来还会走向更多灿烂的星系。
  我深情地望着这一片代表美好和希望的土地。这是人类的新家园,新归宿,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把它建设得更好,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在这里更好地生活的权利,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和平与进步!
  (指导老师:魏 敏)
  明燈留言:
  作者的奇思妙想看似天马行空,实则以一定的科学素养作为内核支撑;行文收放自如,亦有相当的文学功底表达自我的不羁才情,而人文关怀贯穿始终,更让文章有了高度和温度。在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着陆火星之际,文理兼通的少年大笔挥洒,与星空的荧惑遥相呼应。
其他文献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一些个性十足的表达方式在网络上层出不穷,折射出年轻网民活跃多样的思想观念,与他们求新求变的特点互为表里。但近来,所谓“跪求体”“哭晕体”在一些网络媒体的标题、正文中频频出现,其浮夸荒诞的文风,却令不少读者感到不适。  “跪求”“哭晕”本是形容急切心态和忧伤情绪的网言网语,却成为少数网站、微信公号制作标题的“口头禅”。一款“炫酷”的国产LED电风扇发售,“老外纷纷跪求购买
期刊
为研究城郊农田土壤动物生态群落特征,选取贵阳市乌当盆地三种不同干扰程度农田作为样地,针对其中的土壤动物群落开展调查。调查中共获得土壤动物4695个个体,隶属于4门9纲21目,其优势类群为弹尾目、蜱螨目,常见类群有鞘翅目、伪蝎目、蜘蛛目、膜翅目、猛水蚤目、综合目和啮目,稀有类群包括前气门亚目、直翅目、等翅目以及双尾目和寡毛纲等15个类群。土壤动物群落特征在水平结构上表现为:两块种植蔬菜的农田土壤动物个体密度接近,而被弃耕的农田,其土壤动物个体密度远远大于正处于耕作中的农田;在时间结构上则表现为:7月>
尊敬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让宪法精神照耀青春前行”。  2020年年初,一条中学生的朋友圈文字令许多人在震惊之余,备感忧心和痛心。这位同学说:“昨天上海又多了19个被治愈的新冠病例,眼看疫情有好转,不能在家自学多久了,回学校还要面对很多没必要上的课和活动,还会受多管闲事的同学的影响,疫情就不能再严重些吗?新冠病毒,前进吧!”  看得出来,在不能返校的日子里,这位
期刊
坚定对新时代中华文化的自信,就是确立对优秀传统文化自信的根底,展现对革命文化自信的气势,显示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信的魅力,提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文化自信的境界,彰显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中自信的气度。文化自信的五个方面相互支撑,共同筑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厚重底气。
仪式之于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价值主要是呈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应用于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仪式活动大致可以分为通过型仪式、纪念型仪式、庆祝型仪式和竞争型仪式四种类型。基于不同的仪式类型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优化策略,通过型仪式的关注点是角色适应和身份认同;纪念型仪式的切入点是历史记忆和主流价值;庆祝型仪式的着力点是情绪感染和情感激发;竞争型仪式的结合点是集体认同和规训教化。
新时代“以学风塑国防、以智识建国防、以体魄促国防”的“三维向度”,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国防教育理论的吸收,是对以“凝魂”和“铸魄”为基准的习近平新时代全民国防观的弘扬。高校应从抓学风塑军魂、强智识化能力、铸体魄建基础等多措并举,为国家培养后备人才,推进国防教育现代化,实现富国强兵提供路径指南。
审题是写作的起点,没有审题的正确,整体写作将南辕北辙,但我们往往有单题意识而无整体意识,拘囿于“这一个”,而无视“这一类”,这样的点对点式的审题,我们只懂这一个,与此相关、相似、相连的另一个、这一类则全无感受。因此笔者建议以“点”勾连,达成了解“这一类”,迁移思考“相关类”的目的,进而提升思维能力,强化整体辩证性思维。  ▲原题呈现  材料一:“巨婴”是指一个个体,在身体上已经发育为成年人,而在精
期刊
文题亮相  近日,某微博大V发帖称:“当年做大学生的时候,但凡发现学校图书馆里有爱慕的古书,大多是竖排版繁体出版的,就通通借来不还,直接按图书馆规定的价格赔偿。”此事在网上迅速引发热议,有不少网友指斥这种钻制度空子的行为不道德。不久后,该大V再次发帖,称自己是按规则办事,并发布了上千字的长文,证明自己没有错。  作为读者的你,对以上材料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作为对该微博大V的回帖,
期刊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题记  泥泞、芭蕾?  一个似乎是充斥着浑浊不洁的物质,一个是体现着高雅优美的舞蹈。  旋转,跳跃,踮起脚尖……  如此优美华丽的芭蕾舞姿,应是在金色舞蹈大厅内才可看到。  兩个似乎毫不相干的概念,近日却同一个来自尼日利亚的11岁黑人男孩MADU紧密联系在一起。他用热爱和坚持向世界诠释了梦想成真的幸事。近日,MADU在泥泞中飞舞旋转的视频大热。视频中,
期刊
★开栏语  何为诗?“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不学诗无以言”,说的是诗教,以诗教化。中西文化融合以来,诗有了变容和扩展,一切皆诗,诗是一切。但说到底,诗是一种缘分一种相遇。因为有了这种体验和领悟,我们所写下的读到的,就是另外一种明白,即词语的、物的、生命的、世界的,熔铸在一首诗中。但我想,诗的作用,大概是我们活着的守望,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内心片刻的温柔。  爱得更多的那人  〔英〕奥登  马鸣谦
期刊